登陆注册
21195400000031

第31章 关露:偷偷地活了之后又偷偷地死去

如果拿一种颜色比关露,我选过去裁旗袍用的老绿——近似于路边的冬青叶。可质地上,又比冬青柔软。这老绿,比嫩绿厚重,比正绿低调,比苍绿轻灵。着附在身上,暗自华丽,不出挑,也不犯冲,和谁都能打成一片。遇红则艳,遇黄则明,遇紫则淡,走到哪里都爽爽朗朗,是天生的衬色胚子,默默付出的好材料。许是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的缘故,关露的气质,是内敛的。不卑不亢,少言寡语,一对深黑的单眼皮眸子,眉宇间隐含英气,站在人堆里,绝算不上触目的美女,但又是清朗的,像一身洗白了的蓝布衫,自有一种味道。当年上海《杂志》社组织沪上文人去苏州旅行,女作家中有苏青和关露二人,满身活泼的苏青,对她亦是敬而远之,不与关露笑闹。根本不是一路人吧。能让苏青噤声的女人,会有怎样的一种平和的冷,说一不二,分明得清洌。仿佛学生时代干练的辅导员,在场面上,总是“正色”,不苟言笑,可对知心的人,往往又有种娓娓道来的温婉。

父母早逝,关露身世飘零,但这无形中,也给了她走出来的机会。因为过早告别完整的家庭生活,家庭对于关露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黑暗的所在。她的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家,而不是打出封建家庭的幽灵塔。因此,在那个时代,茫茫一片的出走娜拉群体中,关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她从出走之初,就没有太重的激愤,代际之间的矛盾,在她身上,似乎没有烙下刺目的印记。飞鸟入天,人生朝哪走,她自己选择。但在民族危难铺天盖地的时代,关露的选择空间,其实又是有限的。自小孤苦,使得关露更加自尊自强,进步的路,几乎是她唯一选择。在南京读书之时,她也曾和进步女学生一起驱赶女生宿舍指导员,也曾写过热衷于文学作品,也曾青春激愤,但更重要的是,她即将遭遇到战争。

时代浪潮把千千万万革命之士推向中国东方。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因独特的地位,成为中国革命和文艺的中心。革命是浪漫的,26岁,身居沪上,关露的兴奋可想而知。这种兴奋里,有责任,上街贴抗战标语,为抗日伤兵募捐,到前线慰劳抗日战士,去纺织厂做宣传,组织姐妹团、读书班、诗歌小组,担任组织高层的“交通”。从两性的角度看,作为女性,关露在革命和战争中,自觉地扮演着配角。当然从某种方面说,这也是一种力所能及。但在男性主导的时代,战争与革命,女性的参与,注定需要更大的付出,这种付出里,夹缠着女人的无奈。

一首“春天里来百花香”,让关露的名字红遍大街小巷。关露的文字里,有种温贫暖老的亲切,她绝不会是在夜上海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而是有种“和暖的阳光天空照,照到了我的破衣裳”的革命乐观。正如李安评《色·戒》的一句话:一派病态的繁荣,当年的上海滩那个浊世里,关露无异于一泓清泉,写出这样词作的女子,深知人间苦痛,怎会做汉奸。世人误解,事前也未免太不做分析判断。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关露31岁,留在租界搞活动。次年春,她开始写长篇《新旧时代》。大批文人搬离上海,上海的文艺界一时间人才急缺。男性主导的文坛,竟在民族革命战火连天的局面下,削弱了许多。一批女作家涌上来了。张爱玲、苏青、关露、潘柳黛,群星璀璨。柯灵评张爱玲那句,只有上海沦陷成全了她,不无深意,放在关露身上,也同样合适。

“国家不幸诗家幸”,战争让她们的人生彻底改头换面。苏青从少奶奶的生活突围出来,热辣辣地在沪上文坛直言不讳谈女人,张爱玲则从香港转回上海求生,一支绮丽缠绵的笔,写尽女人传奇。她们的写作,背后都有一个谋生的背景,是不得不为,时事而逼。那关露呢,这位当年在沦陷区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奇崛处,在于一种分裂,背后更艰巨的任务,让她清醒与超脱,但同时也给予她精神的压抑。革命的精彩与残酷,叠加在这个女人身上,转身的红绿旗袍与一丝不乱的波浪头下面,却是个扭曲的姿势。1939年深秋,关露接到组织通知,去香港接受秘密任务,她的无间道生涯,就此开始。试想,在20世纪30年代香港黏稠的空气里,于异国风格的港式饭店某个包装良好的房间中,两男一女表情凝重,低声交谈。女的可能穿着旗袍,男的可能是西装革履,也许都还夹着一支烟,都是风流人物,十足的罗曼蒂克。可这罗曼蒂克又不单单是那环境那行头,不顾一切为革命,本身就是最大的浪漫。香港低窄的天空里,关露穿着旗袍,端着手臂,踩着嗒嗒嗒的皮鞋声,在深黑的夜,走过一个潮湿的转角,前面的天空有些暗红,这是城市的灯火映天,还是黎明将至?黎明前窒息的黑,还是一下便把关露融了进去。

接受任务时,上级领导P叮嘱她,千万要注意,你在那里只能用耳朵和眼睛,不要用嘴巴……今后要有人说你是汉奸了,你可不要辩护,要辩护就糟了。关露坚定地答应了。不辩护,是为了大局,可不辩护,那就只能成为“汉奸”。这个伪汉奸的身份,像一条毒蛇,纠缠了关露一生。接受任务的关露,来到汪伪特务头子L夫妇身边。据鲁迅的公子周海婴回忆,关露还曾和影星白杨一起去隆过鼻。那张整过容的照片,事隔多年,关露的亲妹妹都认不出是她,可见修改力度之大。整容?是单纯为了美,还是为了工作需要?看关露1939年的相片,高高的云头,淡淡的笑,碎花旗袍罩着披肩,带着深色手套。平心而论,比同时代的女作家超出不少。在革命战争中,关露的女性身份,得到了凸显,可这样的凸显,是幸还是不幸?

在上海极司非尔路76号的高门大户里,关露即将和特务头子L夫妇见招拆招。对于关露来说,这段生活的艰难之处,就在于它是始终是“剑拔弩张”的,精神上的巨大压力,使她多次向组织申请去苏联或者延安。电影《无间道》里,陈永仁微笑着对他的心理医生说,其实,我是个警察。这微笑,太沉重,光天化日,身份的错位,仿佛一杯不加方糖的黑咖啡,越喝越有种清醒的苦痛。这时的关露,像极陈永仁,明知自己是好人,却不得不与敌特为伍。斗争前所未有地复杂:一方面,是关露姐妹对李士群夫妇曾经有恩,这是人情;另一方面,关露想策反李士群,可李士群也想策反关露,同时他还想利用关露保持和地下党的联系,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各为其主,各有各的打算。所有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彼此把对方看个透亮,这个前提下谈策反,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在这场猫鼠游戏中,关露明显处于下风——误入虎穴,原来的暗斗转为明争,随时需要防范对方的攻击。恰如伴虎,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怎能不内心纠结?1941年,L向关露表示自己政治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想同组织联系的意愿,1942年2月,P由港赴沪,充分肯定了关露的工作,并安排关露撤出76号。

在深居76号的日子里,关露以女情报人员的身份,出色地完成了组织派遣的任务。可就在这段日子里,作为一个女人,关露失去了太多,最重要的是,她失去了一种正常的生活。当然,在革命战争年代,平凡生活,原本就是种奢望,但关露的绝望,在于空前的孤立。她仿佛一个人在走着夜路,周围魑魅魍魉,她怎么也走不到头。1942年,刚从76号脱身的关露,又接到组织派遣,前往日本大使馆日本海军报导部合办的《女声》杂志当编辑。《女声》的主编日本女作家佐藤俊子有民主思想,关露需通过接近她,进而与日本方面的组织取得联系,搞到情报。

又是情报工作。宿命像张逃不脱的网,关露仿佛注定吃情报这碗饭。关露这段时间的生活,相对76号的日子,是和煦的,这同时也是关露在上海文坛逐渐上升的一个阶段。1943年8月,日本在本土召开所谓的“大东亚学者代表大会”,关露经组织同意,前往打探情报。出发前,中国方面的赴日代表包括关露、张爱玲全被登报,并且配发照片。这当然是日伪拉文人下水的手段,可身担重任,关露没有选择的余地,“汉奸”名声远播。

在《女声》当编辑的日子里,关露和佐藤俊子的交往值得我们注意。佐藤原本是关露观察的对象,可这两位女性之间的交往,因为真心的参与,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战争带来的对立。更何况,即便敌我有分歧有对立,敌在明,我在暗,虚与委蛇也有了余地,关露的生活,毕竟有了一丝暖意。1945年,佐藤俊子去世时,关露写下的怀念篇章,字字含情,她并没有因为她是日本人便“另眼相待”,二人之间的友情确真,具有某种纯洁的底色。女性天空的对接,有时候,也会有种相互扶持的感动。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关露圆满完成任务,赴苏北解放区,可“汉奸”阴云依旧笼罩在她头上,一个出尽风头的“女汉奸”,在淮阴的街道,会经常遭到进步青年的唾骂。革命胜利了,为革命付出的女性,却依然蒙受不白之冤,关露痛苦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可关露一生的折磨,从这里又接上了断点。如果说沪上时期的折磨,依靠坚定的精神支撑,还可以扛过去。但这时候的关露,遭遇的却是精神世界的崩塌,关露将自己对组织的追求写成一首诗,交给《新华日报》副刊,相关工作人员却说:关露的诗可以发表,但要换一个署名。国民党正在攻击我们收容了一批汉奸……如果我们的报上出现关露名字的作品,就会在群众中造成不好影响,有人就会以此为口实攻击我们。

句句都在理上,有苦说不出。关露精神分裂了,直到P送来了相关材料,关露心情才开朗起来,逐渐恢复了健康。1955年,因为受上级领导P案件的影响,关露被捕,关押在功德林监狱。1957年3月26日,才被释放出狱。1966年,“**********”开始,次年7月1日,年逾花甲的关露再次被捕,关押在秦城监狱。直到1975年5月25日出狱,关露一案,尚未有确切结论。这时的关露,已经年近古稀,她对组织没有任何怨言,只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历史结论。

作为一个女战士,关露的女性的身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被淡化的。身为革命的一份子,为组织付出,她是骄傲的,可对于身为女人的个人体验,关露却很少提及。在她为数不少的文字中,革命的浪漫与现实充斥其间,但我们很难在这里,找到张爱玲苏青笔下的那种女性体验。干革命,男女都一样,关露想发挥她最大的效用,为社会服务。关露的全部热情,似乎都扑在了写作与革命上。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她的情感一直很低调,可她两次情感的最终失败,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

1932年,26岁的关露与S结合,可革命工作的繁忙,却让关露无暇顾及家庭生活,在与S结合的日子里,关露似乎不止怀过一次孕,可帝国主义的战火已经烧到祖国的土地,大家都在抗战,关露怎会愿意落后?她是女人,她需要丈夫,她也定是爱孩子的,可在民族革命的关口,让她坐在家里坐月子带孩子,年轻气盛的关露,怎可能答应?革命和女性自我的发展,在这里形成了冲突,在生孩子和闹革命之间,关露选择了后者,但这也带来了一个小家庭的崩塌,很快,关露便与S离了婚。假如关露有了孩子,她未来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是不是会埋下幸福的种子,又或者最起码,结局不会如此孤苦?打掉孩子的关露,失去的,是做母亲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一种剥夺。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关露认识了W。1938年,关露在启秀女中教高中语文的时候,住W家。后来关露被组织派去做情报工作,她曾和W约定,日寇投降就结婚。可等到抗战胜利,关露来到淮阴,等到的,却不是一场盛大的婚礼,而是一封W的绝交信。“汉奸”的困扰,折断了关露原应有的幸福,W当然有种种不得已,他还有更重要的革命工作要做。但作为关露最亲密恋人战友朋友,在关露困难的时候,他却不能站在她身边,这是何等的遗憾,男性世界对于女性的惩罚,又何等的严酷。

1949年,关露和W在北京重逢,W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劝关露忘掉过去,重新生活。曾经沧海难为水,人到中年,满心伤痛,关露又怎么可能再爱上别人,所谓刻骨铭心的爱,就是不跟这个人在一起,就永远不会觉得幸福,人生的错过,使她不能不关闭自己情感的大门。

“****”时期,关露被打入大牢,她在狱中读《红色娘子军》剧本,对洪常青与吴清华不曾相爱,深感遗憾,写下诗句:“椰林遗憾未为家,孤鹜长空恋落霞。自古英雄情义重,常青焉不爱清华。”——洪吴的故事里,无疑投射了她逝去恋爱的影子。她一直不曾忘记W,可生命太短,她已经没有机会。

1982年,关露被平反,恢复名誉,可这时的她,已经是满头白发,周身病痛。这年冬天,关露服安眠药自杀。从外面回来的小保姆发现时,关露已经告别了人世,身边唯一的告慰,只是枕旁的一个大塑料娃娃。她留下的信封上写着: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信封里装着W年轻时送她的一张照片,背面书:你关心我一时,我关心你一世。这行字下面,有关露题诗曰: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我独痴。一个偷偷生活过的女子,又偷偷地死去了。

统观关露一生,最精彩的一段在哪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和苏青张爱玲一样,上海的沦陷成全了她,但她一生苦痛,也正从这里开始。写作成就她才女的声名,让她在上海滩头,格外突出;与特务周旋成就她志士的壮烈,这是她一生的丰功伟绩。但值得思考的是,革命的牺牲固然伟大,可身为女人,关露在革命中处于什么位置上?革命终究是男性的事业,胜利的果实,关露又何尝分享?女性的天空是晦暗的,即便是在充满希望的革命之途,她们于黑夜出发,却终没有看到黎明的曙光。

同类推荐
  • 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

    拿下沃尔沃:李书福传奇

    本书共十二章,内容包括:李书福印象、13岁吉利收购83岁沃尔沃、穷小子变成千万富翁、勇闯造车禁区、低价杀进汽车十强等。
  •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那些事儿

    胡雪岩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出身贫寒,却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成为名满天下巨商富贾;慈禧太后赏其红珊瑚顶戴与黄马褂,红顶商人名扬天下。 “白话历史”的写作手法颠覆了原来死板、索然无味的历史人物。 不爱红妆爱历史,80后美女作家杨秋丽,为您奉上一道全新历史美餐。
  • 王莽发迹史

    王莽发迹史

    有人说他是“野心家”、“伪君子”,有人说他是政治家、书呆子,王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本书《王莽发迹史》在史实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小说手法,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矛盾、复杂的王莽。他是一个显赫家族中的没落户,最后却和平接管了国家政权,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顶峰;他骨子里是个书生,凡事都从书本上找答案,一言一行都遵循圣人的教诲;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道德超人,靠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赢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举世的拥戴……畅销书作家磨剑将为读者揭秘王莽的发迹之路。
  •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萧红,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极端的苦难与坎坷,唱响了搏击与抗争的强音。本书笔触细腻,感情充沛,对萧红境遇的记述让人唏嘘不已,读后使人同情,但更多的是崇敬。
  •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

    《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刘学铭编著。《硝烟弥漫的诗情:诺贝尔的故事》介绍了诺贝尔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热门推荐
  • 名门盛宠

    名门盛宠

    淬了毒的亲情,却将她推进了灌了蜜的爱情里。那年初见,她以为他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劫。而他让她知道,有一种劫,叫幸福,让你一辈子都不会想逃脱。
  • 兵凌异世

    兵凌异世

    华夏特警指挥员兵锋灵魂意外穿越九鼎大陆,获战阵师传承。为乱世求存,一步步崛起于微末。一人一枪,横扫下三州,称雄中三州,独霸上三州。兵锋所指,众强披靡;红缨所向,群雄慑服!
  • 舞红尘

    舞红尘

    主角刘文雅,大学毕业后雄心勃勃想凭自己本事闯出一片天地,但连连碰壁,认清社会现状后去找当官的父亲的战友王刚帮忙,但没过几天,本来很有希望的工作却因王刚的双规而落空,又因女友急需用钱,无奈答应富家女林可欣的非份要求,充当了林可欣写社会问题论文的工具,周旋于风月场所,并和林可欣的表妹屈静发生了感情,因而与林可欣决裂,重新回到他的生活起点,只是不经意间却发现了王刚留给他的钥匙的秘密,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故事从此而围绕着各人的命运展开,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无冕之王的记者,凌驾于主人之上的公众的仆人……,一个个粉墨登场,在这一片红尘世界中演绎着一个个哭笑啼非的故事。
  • 战侠殿

    战侠殿

    铁马金戈战无悔,豪气凌云侠天下。破奴城外,仇深似海的强敌虎视眈眈,欲兵临城下,以报新仇旧恨。在此危难之际,历经生死磨难爱情,忽然出现变故,顷刻间崩塌。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他会作何选择?又该何去何从?又为何会突然吼出“来世必逆天”的豪言壮语?
  •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

    《中国大趋势: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突围》将从金融危机之下全球经济的现状、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能源和粮食危机带给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中国拯救世界的博弈谬论、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佳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战术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相信是你了解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一本重要参考文献,也必将给关心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你带来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要想突围,不但与国际经济危机的发展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和力度。
  • 爱我地久天长

    爱我地久天长

    某一天,她出去买菜,他在收拾房子。他无意中碰落了一本泰戈尔的诗集,飘出那张他们第一次的合影。那上面他的样子有点呆,而她笑得很淡。当他把照片夹回去的时候,却发现背面有她写的一行娟秀的小字,呆子,我选择的是你啊。他开始对着照片傻笑,屋外阳光正好。
  • 成长的四季:其实你也很优秀

    成长的四季:其实你也很优秀

    曾维惠作品“成长的四季”系列长篇小说一套四本——《其实你也很优秀》《琴键上的花朵》《一个人的童年》《长大不容易》!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童年,传递正能量,为梦想加油!你用电热毯在被窝里种过蔬菜吗?你在烤箱里种过蔬菜吗?你敢在教室的窗台上种蔬菜吗?你敢把蔬菜种进校长的办公室吗?翻阅《其实你也很优秀》看秦大鹏是怎么做的!
  • 极度冰冷

    极度冰冷

    什么是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我觉得书中有一段描写可以给我们答案。慕容良辰一直是走在父亲后面,他总想走到父亲的前面。父亲去世,当他前面没有人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需要自己撑起一片天空的时候,竟然是这么困难。这就是生活,每个人都必须让自己的腰直起来,活得有人的尊严。这也许就是这部小说的全部意义。
  • 毒妃祸国:腹黑王爷要独宠

    毒妃祸国:腹黑王爷要独宠

    (重生女强1v1)狡兔死,走狗烹,名门望族宁远侯府一朝灰飞烟灭,草包嫡女惨死至亲之手。奈何上天垂怜,再许她一世,魂梦重生,她走上了漫漫复仇之路。北齐国因她的归来霎时风起云涌,她斗小人,习权谋,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扭转乾坤,手刃负心人。本以为此生复仇是她的全部,却不想有一人,甘愿为她倾尽一生。他对她说:“江山本王不稀罕,只愿与你一生一世一双人。”
  •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做最优秀的执行者

    本书着重针对当前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员工执行力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并结合中外知名企业的经典案例加以讲述,以帮助读者尽快找到提升个人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你将领会执行力的真正含义,充分掌握利用现有资源达到自己目标的思维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