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3900000014

第14章 秦汉灾害总体特征

秦汉灾害总体特征及成因

导读

本章主要对秦汉时期各种灾害发生的次数以及各个帝王在位期间的灾害进行了统计,并对灾害群发、连发状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形成灾害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概括。

秦汉时期(前221—220年)的441年间,有灾年份计有310个,平均约1.4年有1个灾害年份;史籍所载各类灾害记录共计723次,平均每年约1.6次,计有水灾(海溢、河决、大雨等)125次,旱灾123次,蝗灾(含螟灾)74次,震灾(地震、地裂、地陷、山崩等)148次,疫灾(包括牛疫)共计52次,风灾36次,雹灾40次,霜灾12次,雪灾20次,寒灾16次,火灾77次。

一、秦汉灾害频发状况

(一)秦、西汉、东汉时期灾害频发总体情况

秦汉时期,灾害史料记录是逐渐增多的。

秦统治15年,有3个灾害年份,共计4次灾害记录,其中水灾3次,寒灾1次。平均3年多有一次灾害。

西汉(包括王莽更始时期)统治的230年间有141个灾害年份,平均约1.6年有一个灾害年份;计有263次灾害记录,平均约每年1.1次,其中水灾47次,旱灾46次,蝗灾20次,震灾共计47次,疫灾(包括牛疫)共计15次,风灾15次,雹灾12次,霜灾7次,雪灾16次,寒灾6次,火灾32次。

东汉统治的196年间有166个灾害年份,平均约1.2年有一个灾害年份;计有456次灾害记录,平均每年约2.3次,其中,水灾75次,旱灾77次,蝗灾54次,震灾101次,疫灾(包括牛疫)37次,风灾21次,雹灾28次,霜灾5次,雪灾4次,寒灾9次,火灾45次。

西汉霜灾稍多于东汉,雪灾明显多于东汉而且其危害也比东汉严重得多。水、旱、蝗、震、疫、风、雹、寒、火等灾害的次数都是东汉多于西汉。

灾害记录的增多说明秦汉时期灾害发生的大趋势是越来越频繁。

(二)秦汉各帝王统治时期灾害频发情况

整个秦汉时期,灾害频次的高峰期在东汉殇帝安帝时期(106—125年),20年间计有各种灾害记录108次,灾害发生率高达540%。东汉桓帝时期灾害发生率高达381%,西汉的王莽更始和东汉的和帝、顺帝、灵帝时期灾害发生率都达到或超过了200%,都属于灾害高发期。

秦汉时期,有灾年份比例最高的是秦二世以及东汉的安、顺、桓帝时期,这几个皇帝在位的时候,年年都有灾害。如果说秦二世在位3年,时间较短,可能有偶然因素的话,那么,东汉安帝在位19年,顺帝在位19年,桓帝在位21年,年年都有灾害记录,则充分说明这几个时期的灾害发生频繁,已经达到了无年不灾的地步。西汉的成帝、王莽,东汉的光武帝、和帝、灵帝时期也是有灾年份比例较高的时期,有灾年份比例都超过了80%。秦汉时期有灾年份记录最多的是西汉武帝时期,达31个年份,但其比例只有57%,相对来说并不太高。

秦朝自统一全国到灭亡共计14年,其灾害记录主要集中在秦二世时期,秦始皇时期没有灾害记录。秦二世在位一共3年,计有3次水灾记录,1次寒冻灾记录。

西汉(包括王莽更始时期)灾害记录主要集中在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元帝、成帝和王莽更始时期。其中,景帝、元帝、成帝以及王莽时期,是灾害频次比较高的时期。水灾以成帝时期记录最多。旱灾、蝗灾、雪灾以武帝时记录最多。震灾和疫灾以元帝、成帝时期记录最多。风灾以王莽时期记录最多。雹灾以景帝、武帝时期记录最多。霜灾以王莽时期记录最多。火灾以成帝时期记录最多。有关寒灾的记录不是很多,高祖、武帝、元帝、成帝以及王莽更始时期均有1次记录。就灾害的烈度来说,景帝、武帝、宣帝、元帝以及王莽更始时期都发生过大饥荒,灾害尤其是水、旱、蝗等自然灾害是其主要因子。元帝和王莽更始时期是饥荒高发期,西汉共有18个饥荒年份,这个时期就有12个。

东汉属于我国历史上灾害多发期和严重期。在196年间,无灾害记录的年份只有30个。光武帝时期,灾种以水、旱、蝗、震、疫为主,灾害发生频次不高,但灾害危害程度极为严重,人口大量减少。西汉末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5900多万,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全国人口仅有2100多万,减少了3800多万,我们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人口减少如此之多,虽不能忽视战争因素,但自然灾害无疑也是导致人口短期内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东汉时期灾害发生范围极大,旱、蝗、疫之灾甚至超越了东汉国界,严重打击了匈奴,匈奴因此而衰落。章帝、和帝时期灾害也不少。安帝时期是东汉自然灾害的巅峰时期,大多数灾害(水旱蝗震风雹)的高发期、群发期峰值均在安帝时期。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时期也是灾害的多发期,疫病的高发期在桓帝、灵帝、献帝时期。

二、秦汉灾害群发状况

秦汉灾害的年际分布有着一定的特征,存在着多种灾害在某一时间区域内集中发生的情况,即所谓灾害群发期。群发期内的多种灾害称为灾害群。灾害群按下述标准定义:灾害群前后有至少一年的无灾年时间区间,灾害群内至少有两个以上的灾害群发年,每个群发年内至少有3种或3种以上的灾害发生。秦汉时期灾害群明显存在。单一灾种的发生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存在低发期、高发期、连发期。以年为时间单位考察,单灾种连发性明显,即一种灾害往往连续发生几年,之后消停几年,接着又连续发生几年。从“秦汉灾害年际分布情况一览表”上可以看出:秦汉时期,灾害群发现象明显存在。

(一)西汉灾害群发情况

公元前149—前141年有一个灾害群,9年内共有水、旱、蝗、震、雹、雪、火等各类灾害记录19次,其中,前147年灾害记录达3种4次之多,前142年灾害记录3种,连年的灾害导致了前142年的饥荒。前44—前37年有一个灾害群,其间,前43、前37年各有3种灾害,前42—前43年连续2年发生饥荒。前32年—前23年有一灾害群,其间共有灾害记录9种24次,灾害达到3种的年份有前32年、前30年、前28、前26年。公元14—24年有一个灾害群,11年间共有灾害记录11种29次,公元14年、公元19、23年各3种,公元16年5种,公元22年4种,灾害群发导致了饥荒大暴发,11年间有7个饥荒年份,该灾害群发期是秦汉时期少有的饥荒集中发生期。

(二)东汉灾害群发情况

东汉可以说是大灾连绵,自然灾害的群发严重,存在多个灾害群。公元26—34年有一灾害群,其间,公元26、31年各有3种灾害,公元30年有4种灾害。公元44—48年有一个灾害群,其间,水旱蝗震疫火等灾害密集暴发,公元46年有4种灾害,公元47年有3种灾害,公元46年发生了饥荒。公元49—56年有一个灾害群,其间,公元51、54年灾害达3种之多,且公元49—51年连续3年暴发瘟疫,公元52—56年连续5年暴发蝗灾。公元58—61年有一个灾害群,其间,公元58—60年连续3年每年灾害都达3种之多。公元92—98年是一个灾害群发期,其间共有水旱蝗震疫风雹火等各类灾害22次,公元93年、95年、97年分别有3种灾害,公元92年有4种灾害。公元100—104年有一灾害群。

公元105—169年是一个长达65年的灾害群发期,其间共计有各种灾害(无雪灾)232次,东汉的23个饥荒年份中群发期就有13个。该群发期又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公元105—125年。时间长达21年,共计有水、旱、蝗、震、风、雹、疫、寒、火等各种灾害103次。每年都有震灾,多年连续发生水旱蝗灾,瘟疫也相当严重,风雹灾害也比较频繁。该阶段内,一年间出现3种灾害的年份有:公元106年、公元112年、公元114年、公元116年、公元120年、公元125年;一年间出现4种灾害的年份有:公元111年、公元113年、公元115年、公元117年、公元121年、公元123年、公元124年;一年间出现5种灾害的年份有:公元109年、公元110年、公元119年;一年间出现6种灾害的年份有公元108年;一年间出现7种灾害的年份有公元107、122年。该阶段内的公元107、108、109、111年发生饥荒。

(2)第二个阶段,公元126—136年。11年的时间里共计有水、旱、蝗、震、疫、雹、火等各种灾害30次,公元128、130、136年各有3种灾害,公元129有4种灾害,灾害暴发的密度较殇安时期有所降低,也没有发生饥荒。

(3)第三个阶段,公元145—162年。18年间计有除雪灾以外的各类灾害记录57次,该阶段内震灾依然处于高发期,水旱蝗灾依旧时有发生,疫灾严重,公元147年、151年、153年、154年、155年发生了饥荒。

(4)第四个阶段,公元164—169年。6年时间内共计除雪灾以外的各类灾害26次,水风雹霜寒灾频繁,再加上旱蝗震疫火灾也时有发生,结果公元166年暴发了饥荒。同时,公元170年的饥荒与这个时期的灾害也有密切的关系。

公元171—183年有一个灾害群,该阶段内共计有水、旱、蝗、震、疫、风、雹、火等各种灾害37次,公元173年、公元178、182年各有3种灾害,公元171、183年各有4种灾害,公元177年有5种灾害。公元191—197年有一个灾害群。7年间共计有24次灾害记录,公元191、197年各有3种灾害,公元194年有4种灾害,公元193年有6种灾害。连年的灾害导致了连年的饥荒,公元194年、195年、196年、197年连续4年发生饥荒。

(三)灾害群发年

如果把灾害群以外出现3种或者3种以上灾害的年份视为灾害群发年的话,则这样的年份有:前175年、前163年、前138年、前114年、前109年、前108年、前104年、前88年、前48年、前19年、前7年、前3年、公元2年、公元76年、公元88年、公元185年。有些灾害群发年出现了饥荒,如前48年关东发生大水灾,渤海海溢,此外还有地震以及瘟疫暴发的记录,其结果是,关东闹了特大饥荒,上演了一幕血腥的人吃人悲剧。

三、秦汉灾害连发状况

灾害的连发指的是灾害的连年发生,即某一种灾害连续发生两年或者两年以上的时间区间叫灾害的连发期。探讨灾害的连发期的目的是考察灾害在年际时间序列上的发生情况,试图探求灾害的发生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的年际发生的特点。

秦汉时期,水灾共有22个连发期,11个连续2年,6个连续3年,2个连续4年,2个连续5年,1个连续6年者。

旱灾共有23个连发期,15个连续2年,5个连续3年,2个连续4年,1个连续10年。

蝗灾共有14个连发期,11个连续2年,2个连续4年,2个连续6年。

螟灾有1个连续2年。

震灾共有11个连发期,5个连续2年,2个连续3年,1个连续5年,1个连续八年,1个连续14年,1个连续21年。

疫灾共有8个连发期,其中有1个连续2年的牛疫,5个连续2年、2个连续3年的人类疫灾。

风灾共计4个连发期,2个连续2年,2个连续3年。

雹灾共计4个连发期,2个连续2年,1个连续3年,1个连续4年。

霜灾计有1个连续3年的连发期。

雪灾计有1个连续2年的连发期。

寒灾计有1个连续3年的连发期。

火灾共计9个连发期,8个连续2年和1个连续3年。

对比可知:秦汉时期,灾害连发特征最明显的是震灾,连发性强,连发期长,有长达14年甚至21年的连发期。充分说明在我国存在时间尺度较长的震灾活跃期。这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此外,水、旱灾也表现出很强的连发性,特别是旱灾,曾经有过连续十年的大旱。

四、秦汉灾害年内分布特征

秦汉时期灾害的年内分布具有一定特征,部分灾种季节性明显,某些灾种有明显的月份规律,如水、旱、蝗、风、雹、疫等。有的灾种季节性不明显也没有明显的月份规律,如地震。

水灾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就现有记录看,其峰值在六月,计有14次记录,其次是五月和七月,各有13次记录,再次是九月,有11次记录。

旱灾记录以夏春为多,秋季较少,冬季最少。而夏旱又多于春旱。就现有记录看,以四月份最多,计有17次,其次为五月,计有12次。

蝗灾记录基本上在夏秋季节,夏季多于秋季。全年间以四月和六月蝗灾记录最多,各为7次,五月、七月份的蝗灾记录也较多,春季的三月、秋季的八月九月都有蝗灾记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冬季的十二月份竟然有1次蝗灾记录。

震灾记录绝大部分时间比较具体,秦汉共计148次震灾,其中140次都有具体时间,整体上看,震灾次数较多。其年内分布比较分散,八月份记录明显较少,仅有两次,六月份最多,计有20次,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二月份18次,四月份15次,七月份12次,九月、十一月份各11次,十二月份10次,一月份9次,十月份8次,三月份7次。

疫灾记录大部分时间不具体,秦汉全部52次疫灾记录中只有24次精确到季节以内,就现有记录看,疫灾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其次是冬季,秋季的八月、九月没有发生疫灾的记录。

风灾绝大部分记录有具体时间,秦汉36次风灾记录当中有32次时间具体到季节。就现有记录看,夏季是风灾高发期,春秋季也有风灾发生,冬季风灾最少。四月六月风灾最多,五月三月七月也是风灾高发期。

雹灾绝大部分记有具体时间,秦汉40次雹灾记录当中有32次时间具体到季节以内。据现有记录可知,秦汉时期一年四季都有雹灾发生,夏季是雹灾高发期。

秦汉时期,霜灾雪灾寒灾记录相对较少,分别为12次、20次、17次,其时间记录大都很具体。霜灾主要发生在夏季,以四月份最多。雪灾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夏季的四月份和六月份也发生过雪灾。寒灾主要发生在春夏冬季,夏季相对较多。

秦汉火灾记录一般都有具体时间,总计77次火灾记录中,71次有较具体的时间记载。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发生,尤以春夏较多。一年间的三月、九月、十月、十一月火灾记录相对较少,其他各月均在6至9次之间。

五、秦汉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秦汉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律性明显。宏观上看,各种自然灾害大体上都发生在东经110—120度、北纬30—40度之间的地区,具体到各灾种基本上都有明显的地域范围。

秦汉时期,如果以“州(部)”为单位对地点可考的水旱蝗震疫等灾害发生次数予以统计的话,则其结果如下:秦汉723次灾害记录中,地点可考者计有438次。

统观上述统计结果,大体上可以看出:

(1)秦汉时期,灾害的发生以司隶部所统辖的地区为最多。司隶部管辖地区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山西省西南部以及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地。

(2)整体上,灾害频次较高的地区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关中、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北部、湖北北部、浙江等省。

(3)宏观上,秦汉时期的灾害区域分布状态有明显的相对集中趋势。有些地区(如青州、益州、幽州、交州)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灾害发生频次的宏观状态不变或者变化不大,而中原地区、西北内陆以及东南地区的灾害却整体呈现一种骤增的态势。

秦汉时期,水灾主要发生在司隶、豫州、兖州、荆州、冀州、青州、徐州等地区,即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以及陕西的关中地区。

秦朝的水灾有具体地点记录者只有1次。公元前209年7月,秦“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大泽乡,在今安徽省蕲县。这次大雨造成了交通的严重中断,陆路步行的条件丧失,导致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西汉时,水灾较多的是兖州、司隶、青州,兖州地处黄河下游,河患严重,黄河决溢是兖州水灾严重的主要原因。青州临海,易受渤海海啸的侵袭,其西部的平原郡临黄河,平原郡是黄河容易决溢的地段,所以河患和海溢是青州的主要水灾。司隶部的水灾主要发生在河南、河内,河南即今河南省郑州市及洛阳市东部,容易发生水灾的伊河洛河皆流经该地区。河内即今河南焦作、新乡、鹤壁、安阳一带。司隶部所辖的关中地区也曾发生过雨水之灾,大水曾冲毁渭桥。西汉时,豫州、徐州、扬州、益州是水灾记录较少的地区,并州、凉州、朔方、交州、幽州无水灾记录。

东汉时,水灾较多的地区是司隶、豫州、兖州、荆州、冀州、徐州。司隶部水灾连绵,有具体地点者就达23次之多。兖州仍旧是水灾高发地区,比西汉更加频繁。西汉时水灾较少的豫州和荆州在东汉时成为水灾重灾区。冀州和徐州在西汉各有一两次记录,而到了东汉分别增加了4次记录,达到了6次和5次。东汉前期的河患、中后期的雨灾以及数次海啸与山洪暴发都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危害。东汉时,扬州、并州、凉州、益州、青州是水灾记录较少的地区,交州和幽州无水灾记录。

需要注意的是,青州在西汉时是水灾记录相对较多的地区,东汉时,与青州相邻的兖州、徐州、冀州,水灾都大幅增多,唯独临海的青州水灾记录反而减少了。

另外,西汉时几次记载关东发生大水灾,关东指的是函谷关以东,即现在的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

旱灾。秦汉时期,旱灾主要发生在司隶地区。秦汉时期有具体地点的旱灾共有42次,42次旱灾记录中有23次在司隶,其他各州多则两三次,少则一次甚至是没有。而司隶部的23次旱灾中又有22次都在东汉,西汉仅有1次记录。如果单依上述记录看,东汉时期旱灾在空间分布上已经非常集中。不过,更多的时候,旱灾的记录是没有具体地点的,如“郡国旱”、“三辅大旱”、“江淮间大旱”、“天下大旱”等。

西汉时,有具体地点的旱灾记录较少,司隶、冀州、荆州、扬州、幽州各1次,益州、青州各两次,兖州、豫州、徐州、并州、凉州、交州无记录。

东汉时,除司隶以外,兖州、豫州、凉州、幽州、青州各1次旱灾记录,徐州、扬州、并州各两次记录,冀州、荆州、交州、益州无旱灾记录。

蝗灾。有具体地点记录的蝗灾主要发生在东汉,西汉很少。秦汉时期,地点具体的蝗灾共计30次,西汉只有4次,东汉有26次。蝗灾记录最多的地区是司隶,高达15次之多,其中,西汉两次,东汉13次;其次是兖州,有4次记录,西汉1次,东汉3次;豫州、青州、徐州、凉州东汉时期各有2次蝗灾,西汉时无蝗灾记录;冀、扬二州东汉时各有1次蝗灾,西汉时无蝗灾记录;荆州西汉时有1次蝗灾记录,东汉时无蝗灾记录;西汉时的朔方以及两汉时的交、幽、益三州无蝗灾记录。螟灾秦汉时期共计有6次,全发生在东汉,并州1次,其他5次全在司隶。

震灾。秦汉时期,震灾大多数都有比较具体的地点。据统计,司隶部是震灾记录最多的地区,计有地震39次,山崩3次,地陷裂10次,其中,西汉地震5次,山崩1次,东汉地震34次,山崩2次,地陷裂10次。其次,震灾记录较多的是凉州和益州,凉州共计发生11次地震,西汉3次,东汉8次,益州发生过4次地震,6次山崩。

司隶的地震、地陷裂、山崩,凉州的地震,益州的山崩,都是具有很明显地域特征的震灾。

兖州山崩多于地震,荆州地震多于山崩,青州有地震无山崩地裂,扬州有山崩无地震地裂陷,冀州、交州有地陷裂无地震山崩,并州有地震山崩无地陷裂。

豫州和幽州几百年间没有震灾记录。

疫灾(包括牛疫)。秦汉时期,三分之二的疫灾有具体地点记录。就有具体地点记录者来看,司隶和扬州是疫灾高发地区,司隶曾发生过10次疫灾(包括两次牛疫),扬州发生过7次。荆州在战乱年代曾经数次发生疫灾。西汉时,司隶、扬州、并州、交州各有1次疫灾记录,益州有两次疫灾记录,其他各州无疫灾记录。东汉时,司隶和扬州则成为疫灾的高发地区,分别有9次和6次疫灾记录,荆州在西汉是没有疫灾记录的,但到东汉则有4次疫灾记录。兖州、豫州、凉州、冀州、交州、益州各有1次疫灾记录,徐州有两次(包括1次牛疫)疫灾记录。整个秦汉时期都没有疫灾记录的地区是青州和幽州。

风灾。秦汉时期,36次风灾记录中23次有具体地点。西汉时,风灾较少,共计7次,司隶、豫州、幽州各1次,徐州、扬州各2次。东汉时,风灾大都发生在司隶部,16次有地点记录的风灾中,司隶11次,豫州2次,荆州2次,冀州1次。风灾绝大多数都发生在长江以北地区。今河南省的南阳和禹县、安徽省的寿县、江苏省的徐州市以及山西省西南部都曾经发生过风灾。不过,风灾记录更多的是在当时的京畿地区,即今陕西的西安以及河南的洛阳。秦汉时期,兖州、青州、并州、凉州、益州、交州、朔方没有风灾记录。

雹灾。秦汉时期,有地点记录的雹灾共计有24次。其中,司隶15次,冀州3次,扬州2次,徐州、朔方、豫州、幽州各有1次。兖州、青州、荆州、并州、凉州、益州、交州没有雹灾记录。

霜灾。秦汉时期,霜灾均没有具体的地点记录。只是有记作“关东”“海濒”者。

雪灾。秦汉时期,雪灾大多没有具体地点记录,20次雪灾中只有6次有地点记录。司隶2次,冀州、青州、徐州、凉州各1次。其他各州没有雪灾记录。

寒灾。秦汉时期,寒灾大多没有具体地点记录,16次寒灾中只有7次有地点记录。司隶2次,冀州、青州、徐州、凉州、并州各1次。其他各州没有雪灾记录。

火灾。秦汉时期,绝大部分火灾都有地点记录,77次火灾只有4次地点不明确。司隶是火灾的高发区,在73次地点明确的火灾当中,63次发生在司隶。兖州、冀州、荆州、凉州各1次,幽州4次,益州2次。绝大多数火灾记录都是发生在都城的宫殿或者都城周围的帝王陵寝,或者是发生在地方王国的都城。

由秦到西汉再到东汉,灾区也处于变易之中。东汉和西汉相比,司隶的灾害次数,东汉是西汉的近4倍;其他灾害次数增幅较大的依次是:豫州、凉州、兖州、荆州、扬州、徐州、冀州、并州;幽州、交州、益州基本持平;青州是灾害次数唯一呈现负增长的州。

豫、凉两州,变易更加明显,豫州在西汉时有3次灾害记录,凉州在西汉时也仅有4次灾害记录,都是灾害相对较少的地区,但到了东汉,豫州灾害记录增至18次,净增14次,凉州灾害记录猛增至16次,净增12次。说明:①秦朝只有1次灾害地点记录,即泗水郡大泽乡,该地汉代属于豫州。

②东汉并州辖区相当于西汉的并州和朔方两个州(部)的辖区,所以,西汉时的朔方刺史部灾害记录地点具体者仅有1次,并入并州。

灾害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破坏的危害机制,各灾种之间多有不一,如水灾主要是冲毁房屋庄稼,旱灾主要是导致庄稼树木等绿色植物死亡,疫灾主要是对生物有机体造成破坏等等。一般来说,严重程度差别很大,不同灾种之间有差别,相同灾种的不同灾次之间往往也有很大差别。

灾害往往引发饥荒。秦汉时期灾害发生的大趋势是越来越频繁,东汉灾害发生频次明显高于秦和西汉,而东汉饥荒的发生也更加频繁。秦汉时期共有饥荒记录43次,秦1次,西汉18次,东汉24次。东汉平均8.2年有1次饥荒记录,西汉平均12.8年有1次饥荒记录,东汉的饥荒暴发的密度明显高于西汉。秦朝末年、西汉初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以及东汉后期的桓、灵、献时期是饥荒频发期,西汉的景帝、武帝、宣帝、元帝时期及东汉的章帝、安帝、顺帝时期也有饥荒发生。但也应该注意到并非所有的灾害都会引发饥荒,秦汉共计310个灾害年份,发生43次饥荒,某些历史时期,即使灾害比较频繁,也并没有饥荒发生,比如西汉成帝时期,26年间有21个灾害年份,各种灾害记录多达45次,也没有饥荒记录。

同类推荐
  • 云起长风

    云起长风

    这个故事里有君王有权臣有妃子有将军有商贾有侠客也有普通的士兵、农民和匠人相对而言笔墨不会太多放在他们的社会身份上而会多塑造一些个人风采水平浅陋多多指正
  • 穿越之你就你了

    穿越之你就你了

    "…就是他,帮我抓住这货,他偷了我的心,帮我抓住他,"气怒的一路奔腾“别跑,王八蛋,站住,老娘保证不打死你……"神经病一样的追赶……残月回头一笑“嘿嘿,快点啊!”想我一女汉子竟然追不到一个男人!
  • 清朝异史

    清朝异史

    孙傲尘穿越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可是他却来到满清政府用来流放犯人的极北苦寒之地,他觉得老天对他不公,所以意见极大,竟然决定逆天而行,问鼎创建了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的天下。努尔哈赤从宁古塔龙兴,请看孙傲尘如何以附近的渤海古城为基地,多方联系反清志士,终于成就一方势力,乃得与皇帝争霸。
  • 御兵天下

    御兵天下

    现代人陆峰登山赏景色,不幸坠入深山,却穿越到一个神秘的世界。夏商周春秋战国?不是!汉三国魏晋南北?不是!隋唐宋元明清?不是!一个从来没听过的苍华帝国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乱世之中,金戈铁马,铁骑过去,万里征程。一个现代人怎样获得江山,怎样不屈斗争。江山美人,红颜销魂,长枪在手,我要的,我会夺取!天天更新,精彩不断。热血,开始!(关公败走麦城,是少了你的推荐!!诸葛泪洒汉中,是少了你的收藏,你的点击和观赏对我弥足珍贵,轻挥一挥手,是否可以让你的收藏夹中多一个小小的链接而已)
  • 历史的B面

    历史的B面

    962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即将结束的黎明。涌动的黑潮里,那些几乎就要忍受不住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丝熹微的亮光。自唐末以来近百年的战乱就要结束了。或者说,已经有人正在考虑并着手实施如何拉上这百年暗夜的帷幕。
热门推荐
  • 岁月如殇,刺青入骨

    岁月如殇,刺青入骨

    第一次见面,是她父母死的那天。第二次见面,她成了他儿子的未婚妻。在外人看来,阮筝和徐天颂是准儿媳妇和准公公的关系。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十七年前的那桩血案,令他们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 华梦录

    华梦录

    是谁流下那传说中的鬼泪?又是谁在九龙榻上安然入睡?当沉封千年的古墓被人打开,乾坤镜里上演了那不为人知的往事。一个个花容月貌的女子,一位位叱咤风云的儿郎,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朝争,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还有那一颗颗伤痕累累的心脏……天降离乱,又有谁能安定天下,还这山河锦绣荣华?
  • 明朝大忽悠

    明朝大忽悠

    诸位看官,请看此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忠厚善良皆不沾边……正所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明朝从此不再只有苦力、悲催、特务和起义,因为有了个奇葩王孝棠,他英俊潇洒机敏过人,天赋异禀(穿越福利)勇往无前,他的人生格言是,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王孝棠,大名府魏县人也,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也。吃出一个中原从此无饥民,喝出一个中华第一美酒林嫖出一个八大名妓赛天仙,赌出一个前程似锦如扶云坑出一个四夷臣服万国朝,蒙出一个皇权却被相权挠拐带多少妖娆美女把郎念,骗了多少江山留中华子孙。
  • 最强道士在都市

    最强道士在都市

    小滑头叶晓浪,一个修炼十几年的小道士,今年十九岁,他因为在山上偷偷跟对面山上的小尼姑幽会,被师傅知道后,赶下了山。临走前,叶晓浪偷走了师傅的炼丹秘籍,和一本单传大弟子的剑法秘笈,急匆匆地离开了道观,来到了陌生的都市里,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着,他相信自己的未来是充满了希望的。总之,发展道家的事业,譬如开道馆赚钱,扩大连锁店,用自己的功夫压盖当今的英雄,成为最大的赢家,当官儿也要当最牛的,总结来说,他要在全世界发展自己的道家文化,成为世界上最有威望的富人!
  • 民间异闻录

    民间异闻录

    因为和几个美女玩了一个游戏,我的脸上被烙上了人脸地图,这张图是一切恐怖事情的开端……
  • 灵魂十八录

    灵魂十八录

    科学无法解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发生让人难以猜疑的事,城市的僵尸,地狱的猎犬,水里的河妖,受伤的女鬼.....还有地府的灾难,门派的交战。
  • EXO短篇小说合集

    EXO短篇小说合集

    这里没有长篇小说,都只是佑空灵感爆发写的一些短篇小说。这里有校园,穿越时空,古风等等,各种类型的小说朝你走来。让你忘记催更,一次看个够。不定期更新~希望大家多支持!!谢谢!
  • 枭王邪宠:傲世特工妃

    枭王邪宠:傲世特工妃

    她本是21世纪的顶级杀手,在无尽的血腥中寻求解脱。一次意外穿越让她接手了丞相府中受尽欺凌的奇丑庶女的身体,从此惊天逆袭,锋芒毕露!“今日所有将吾欺凌者,他日吾必千刀万剐之!”不断累积的痛苦与仇恨几近让她毁了全世界!她邪恶,魅惑,智慧,但却在两世的血腥中迷茫,但这世的命运在一个男人的闯入彻底改写“女人,你的天我来撑,乖乖让我宠着就好了。”“我的全世界都是你的,许你放肆,许你捣蛋,即使你捅破了天,你都有我。”待看两匹孤独的狼相遇,如何踏遍红尘,独宠白头。
  • 将军的老婆是皇后

    将军的老婆是皇后

    他对皇上的女人呵护有加,不惜弑君!而对她,他明媒正娶的妻子,却是百般折磨,还残忍的把她送给那个昏君,甚至逼她去青楼!他如恶魔一般,阴冷地对她说:“我要你知道什么叫服从”!心死情断,当她以为自己遇到真爱时,他又来捣乱。她暴怒:该死的将军,我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吗!
  • 云女王

    云女王

    她,本是豪门千金,却不得不自己出去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又会不会遇见那个命中注定的他呢?且看她如何一步步成为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