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7000000056

第56章 战斗(6)

我们现在来谈谈,对方的胜利会对我方的民众和政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他们的迫切愿望化为泡影,自尊心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取而代之的恐惧情绪则会四处蔓延,最后导致他们完全陷入瘫痪状态。这是主力会战,对交战一方的中枢神经最致命的打击。尽管在不同的环境中这种影响也不同,但完全没有是决不可能的。面对这种情况,人们非但不去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便扭转败局,反而担心自己的努力会徒劳无益,于是在本来应该前进的局势下踌躇不前,甚至束手就擒,听凭命运的安排。

在战争过程中,这种胜利的影响所产生的成果,除了统帅的性格和才能决定之外,还包括促成胜利的各种条件,以及胜利带来的各种优势所决定。当然,假如统帅不具备相关的才能和敢作敢为的精神,那么即使是最辉煌的胜利也无法带来最大的成果。但是,即使统帅具备相关才能和敢作敢为的精神,而这些精神力量受到各种条件的严重限制,那么它们也会很快地丧失。假如利用科林会战的胜利的是腓特烈大帝,而不是道恩元帅;假如进行勒登会战的是法国,而不是普鲁士,那么结果会大相径庭!

至于各种促使胜利产生成果的条件,在讨论与此相关的问题时我们再做研究。那时才能解释清楚,胜利与它的成果之间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因为胜利者缺少魄力的缘故。我们在这里只想研究主力会战本身,而不想偏离这个题目,所以只指出:胜利必定会产生上述影响,而这种影响只能随着胜利的增大而增大。一次会战越是作为主力会战,也就是说,在一次会战中越是把全部作战力量集中起来,越是把全部军事实力作为作战力量,越是把全国的力量作为军事力量,胜利的影响自然也就越大。

不过,难道理论就应该理所应当地认为胜利的影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难道理论就不应该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来消除这种影响?面对这个问题似乎很自然地就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愿上帝保佑,我们不要像大多数理论家那样,既赞成又反对,以至于让自己走上自相矛盾的歧路。

事实上,上述影响是完全无法避免的,事物的性质决定了这种影响。即使我们找到了可以避免它的方法,但它依旧存在,就好像一枚炮弹,即使它从东向西发射,虽然它随着地球自转从而产生的运动其速度会有所减弱,但是随着地球的自转它仍然在运动。

整个战争的进行是少不了人的弱点的,也正是针对着这种弱点的。

尽管在另外一个场合,我们还会谈到主力会战失败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尽管在绝望的处境中,我们依然还要研究可能存在的手段;尽管在这样的处境中,我们相信也许能把失去的东西再重新夺回来,但这并不等于说,失败造成的影响会逐渐消失,甚至完全没有了。因为本来可以把人们用来挽回败局的力量与手段用到一些积极的目的上去。除了精神力量以外,还包括物质力量。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一次主力会战的失败,反而会引起一些在胜利情况下根本无法产生的力量,例如复仇心等。当然,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实际上在很多民族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强烈的反作用如何才能被激发起来,这已经不是军事艺术要研究的问题了。军事艺术只在假设出现这种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对它进行研究。

胜利所带来的结果,也许会因为反作用,唤起失败者的复仇心理而变得有害了。这种情况尽管是极少见的,但是既然存在这种情况,那就有理由认为,由于战败的民族或国家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胜利所产生的效果和反应也是存在差异的。

主力会战(续)--会战的运用

不论在具体情况下的战争是多么复杂,我们都必须承认许多情况都是必然存在的,只要我们从战争这一概念出发,就可以肯定以下五点:

(1)战争的主要原则是消灭敌方军队,对进攻的一方而言,要达到目标必须通过这一途径;(2)必须通过战斗才能消灭敌人的军队;(3)具有一般目的,而没有更多特殊目的的大的战斗才会产生大的结果;(4)如果一次大会战是由若干战斗组成的,肯定会产生最大的结果;(5)统帅只有在主力会战中才亲自指挥,在这种情况下他绝不会掉以轻心,肯定会全力以赴,这也是取决于事物的性质。

由上述五点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双重法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消灭敌方军队必须通过大会战及其结果来实现,而大会战又必须把消灭敌方军队作为主要目的。

当然,消灭敌方军队这一因素也可能或多或少地包含在其他手段中。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如果各种条件都十分有利,一次小小的战斗也许就能出乎意料地消灭敌人很多的军队,比如马克森会战;相反,在有些主力会战中,有时主要目的只是占领或坚守某一阵地。总而言之,进行主力会战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军队,而且要消灭敌方军队也只有通过主力会战才完成,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真理。

所以,主力会战应该被看作是战争的集中表现,是整个战争或战局的重心所在,就像太阳光在凹镜的焦点上汇聚成太阳的完整的像迸发出高温一样,在主力会战中战争的各种力量和条件才能够得到集中,并产生巨大的效果。

几乎在所有战争中,都要把军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成一个大的整体。这就说明,无论是对进攻者还是对防御者来说,都有利用这个整体进行一次大规模战斗的想法。如果没有发生这样的大战斗,那就表明虽然有敌对情结,即这个战争的最初动机在起作用,但同时还有其他缓和因素在削弱或完全阻碍这种作用。然而,即使双方都按兵不动(这是过去许多战争的特点),他们仍然把主力会战作为未来的目标,把它作为构成他们的计划的长远目标。战争越是名副其实,越是被当作一种发泄敌对情绪和仇恨感,以及制服对方的手段,因而所有活动就越是集中表现在流血的战斗中,这就更加显示了主力会战的重要性。

凡是志向远大的人,也就是把挫败对方作为目的的人,肯定会选择主力会战这一最恰当的手段。而这种手段,恰恰又是最好的手段。那些害怕大的决战从而逃避主力会战的人,必将自食苦果。

进攻者肯定抱有积极的目的,所以主力会战往往是进攻者的主要手段。虽然我们在这里无法更详细地确定进攻与防御的概念,但必须明白,哪怕对防御者来说,要想更快地适应防御的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很多时候也只能选择主力会战这种唯一有效的手段。

主力会战是解决问题的最残忍、最直接了当的方法。正如我们在下一节还要具体阐述的那样,虽然主力会战并非单纯的相互残杀,它更多地体现在摧毁敌人的勇气这个效果上,而不在于杀死对方的士兵,但是流血始终是它要付出的代价,而“屠杀”这个词不但表示了“会战”的名称,同时又说明了它的性质--在德语中“会战”这个词派生于“屠杀”这个词。作为一个人,统帅也会对这一点感到不寒而栗。

然而,使统帅精神压力增大的,还是在于他想通过这次战斗来决定胜负。在这里,所有行动都集中在时间与空间的某一点上,于是,人们免不了会觉得他们的兵力无法在这个狭窄的空间里展开活动;似乎认为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就会赢得很多好处,可实际上时间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但是我们必须重视这种错觉。一个人在做任何一项重要决定时,几乎都会受这种错觉的干扰;而当一个统帅在做出这种重大决定时,他的这种感觉自然就会更加强烈。

所以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政府和统帅,想方设法避免决定性会战,希望以此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又避免了会战,或者偷偷地放弃自己的目的。于是,一些历史学家和理论家就千方百计地想从这些用另外的方法进行的战争中,找寻到可以取代决定性会战的等价物,甚至还想找到更高超的军事艺术。如此一来,在今天,就有人按照战争中合理使用兵力的规则,把主力会战看作是一种错误导致的祸害,是正常的、严谨的战争中所必须避免的错误。在他们眼里,那些能够用不流血的方式进行战争的统帅才有戴上桂冠的资格,而那些不合时宜的战争理论,恰好就是把传授这种艺术作为自己的任务。

现代历史已经否定了这种谬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谬论不再重新出现,不再使当权人物受到诱惑从而相信这种迎合人的弱点、因而容易被人们接受的颠倒是非的观点。或许很快就会有人认为,拿破仑进行的几次会战,是野蛮得近乎愚蠢,并以赞赏和信任的心态再次推崇那种不合时宜的、装腔作势的旧式部署和打法。假如理论能够告诉人们,必须警惕这些东西就好了,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愿意听从理论忠告的人们,它就做了极大的贡献。但愿对我们亲爱的祖国那些能够就军事问题说出权威见解的人大有帮助,给他们在这方面做向导,并且要求他们认真考虑这些问题。

无论是战争的概念还是经验都告诉我们,要决定重大意义的胜负,必须在大规模的会战中才能做到。从古至今,巨大的胜利产生巨大的成就,这无论对进攻者还是防御者来说几乎都是这样。即使是拿破仑,如果他害怕流血,也必定不会取得乌尔姆会战的胜利--这种胜利在他所有的战争中也只有一次,这一胜利毫无疑问是他之前战局胜利的第二次丰收。所以,无论是胆大的统帅、善于冒险的统帅,还是倔强的统帅,都试图用决定性会战这个必要的冒险手段来成就自己的事业,就连那些只想依靠运气的统帅,也不例外。这些统帅对这个关键问题所做的答卷,我们非常满意。

至于那些想通过不流血而获得胜利的统帅的种种,我们是不想听的。正因为屠杀是残忍恐怖的,所以我们必须更加严肃地对待战争,而不应就此让人道占了上风,让佩剑逐渐变钝,最后导致对方用利剑砍掉了我们的手臂。

我们认为的一次大会战可以决定主要的胜负,不是指一次战争或战局中必不可少的、唯一的一次胜负。单凭一次大会战就决定整个战局的胜负,只有在现代才比较常见,至于说一次大会战就能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那是非常罕见的。

通过一次大会战决定的胜负,其意义不但取决于大会战规模的大小,即投入到会战中的兵力与会战胜利的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双方国家以及军事力量等很多别的情况。但是,由现有军队的主力投入的大规模的会战,决出的胜负肯定是主要的。胜负规模的大小,基本上是可以预测出来的,虽然不全是这样。作为第一次胜负,虽然不是唯一的一次,但对以后的胜负肯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精心筹划的主力会战按其情况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也始终是当前整个军事行动的中心与重心。统帅越是以严谨的态度--即真正的战斗精神--投入战争,越是具备击溃敌人的情感与思维--即意识,他就越会不顾一切地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第一次会战中,并且会用尽全力争取在第一次会战中取得胜利。在拿破仑所从事的战争中,几乎每一次都想在第一次会战中就击溃敌人。腓特烈大帝进行的战争规模虽然较小,危机也不大,但当他率领一支兵力较小的军队从背后袭击俄国人或帝国军队,从而想开辟一个新天地时,他也是这样在努力的。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由主力会战决定的胜负的重大意义,有一部分取决于会战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说取决于参战的军队的数量,以及会战成果的大小。

统帅为什么可以用增加参战军队的数量,从而提高会战在决定胜负时的作用,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现在只想指出,如果主力会战的规模越大,那么由主力会战所决定胜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凡是充满信心而又向往大获全胜的统帅,在兼顾其他情况的前提下,总会想方设法把绝大部分兵力投入到大会战中。

至于胜利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

(1)会战采取了什么样的战术形式;

(2)地形的性质怎样;

(3)各兵种的比例情况;

(4)兵力的对比情况。

只采取正面进攻而避免迂回的会战,其收到的成果肯定小于采取迂回战或者迫使对方改变正面会战所取得的成果。在复杂的地形上,或在山地上进行的会战,其成果同样不会很大,因为进攻力量在这里必定会受到限制或是削弱。

如果胜利者的骑兵少于或者等于失败者的骑兵,那么胜利者取得的成果就不会很大,也就是说会失去部分胜利成果。

不言而喻,在同样采取迂回战,或迫使敌人改变正面会战的条件下,优势兵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往往大于劣势兵力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可能人们根据勒登会战,会质疑这一原则在事实面前的正确性,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规则总会有例外的。

因此,利用上述四种条件,统帅可以使他进行的会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诚然,也会因此而增大他的危险,不过,他的所有活动,原本就要受到精神世界这一力学定律的支配。

这样一来,就没有什么能比战争中的主力会战更加重要的了。因此,为主力会战提供手段,巧妙地决定主力会战的时间、地点,军队进攻的方向,以及利用主力会战的成果,是战略上最大的智慧的表现。

同类推荐
  • 逆战:观察者纪实

    逆战:观察者纪实

    一群隐退的佣兵在小城准备安心终老,却不料被一份诡异的委托打破的平静的生活。这份来自世界最神秘组织的委托关系人类生死存亡,更关系着他们无法摆脱的过去。你蹲在墙角看过蚂蚁吗?那些渺小的生命忙碌奔波的成果,在你看来十分可笑。你觉得自己就是庞大的窥伺一方吗?伸手就可以毁掉整窝蚂蚁?你以为这世界就是你看到的模样?闭着眼睛过活的人最快乐,他们只活在想象的黑暗里,看不到世界真正黑暗的一面。有过那么一些人,试图在黑暗里燃起火苗,用生命维系这点光亮。他们的墓志铭上写:来过,看到过,反抗过。而我要把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讲给你听
  • 海风吹佛

    海风吹佛

    南疆硝烟刚散去的时候,十九岁的我被当领导的父亲要求去当兵,极不情愿地来到了海军却是工程兵部队。新兵连凭借小聪明赢得良好口碑,内定为团部机关兵,却被人后门顶替去农场当了一名种田的庄稼兵。好不容易调回团部却遇上裁军,又被精简到基层连队驻守海岛。面对连续的裁军和精简整编,当同年入伍的战友纷纷退伍时,选择留守军营,只为了兑现与父亲“当个好兵”的承诺,咬牙坚持在艰苦的工程兵岁月里锻炼成长,亲历了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百万大裁军,见证了人民海军工程兵部队这支光荣之旅撤编的全过程,历经艰辛和磨难,忠实履行了一名军人的神圣使命,带着优秀士兵和党员的荣耀离开军营……
  • 绝杀孤岛

    绝杀孤岛

    凌风出身显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优越的条件和母亲的溺爱使其无忧无虑的成长,但却凭借其聪敏的头脑,在父亲的老友杨奇正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一名军统特工,原来父亲是伪满州国的顾问亦是间谍,本不愿凌风冒险,却因为一场赌注,不得让儿子进入军统,而儿子因为性格洒脱,具有同情心,被杨奇正开除,这反而让凌悌放心,其实杨奇所谓的开除不过是掩人耳目,实际上只是让凌风秘密执行任务,而自己是其唯一的上级,派出自己的女儿杨窕为爱徒凌风的助手。杨奇正没有想到女儿竟然早被赤化为共产党,她以爱情和国家的双重砝码策反凌风。在一场场殊死搏斗中,一个个秘密被揭开,背叛,杀戮,身份的交错,一切的一切,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 乱世雷霆

    乱世雷霆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这颗蓝色星球,五大国顷刻间支离破碎,处于无政府状态,雷霆的王氏成员只幸存了张廷曦和他哥哥张廷玉两人,兄弟俩为雷霆的重新崛起,各种阴谋阳谋,各种热血战役,各种悲欢离合一幕幕开始上演....
  • 小兵哥王犬

    小兵哥王犬

    王犬,一个普通的小兵哥,因为一次意外,人生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做兵难,本想溜着跑,不料又被抓回,还成了全营队的笑话!好不容易要成亲了,婚礼又被士兵各种破坏,伤不起!什么悲剧、喜剧、壮歌?边儿去,爱咋咋的,哥不管了!
热门推荐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
  • 钓仙记

    钓仙记

    这浩瀚宇宙真正主宰众生的不是神,也不是所谓的仙,更不是传说中的妖怪,而是稳坐钓仙台垂钓众生的神秘钓客。
  • 毒步天下:废材三小姐

    毒步天下:废材三小姐

    吉时未到,某偏殿“这鎏金塑银镶珠带宝的凤冠好沉呀,小清儿不要戴~”“好,不戴。”过了一会儿“这里三层外三层的凤服穿起来好麻烦,小清儿不要穿~~”“好,不穿。”又过了一会儿“她们在我脸上涂涂抹抹,一层又一层,小清儿不要化~”“好,不化。”余下偏殿里众人傻了眼还能不能愉快地结个婚了?……
  • 中华秦始皇

    中华秦始皇

    炎黄子孙,生生不息,世代传承。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不尽不竭。在这恢弘壮观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人物灿若繁星、不胜枚举。在这群星璀璨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无疑是其中一颗,极为光彩夺目的耀眼巨星,中华民族的骄傲。历史明确的告示后人,秦始皇顺应时代发展,引领中华民族,跻身于同时期世界文明进步的前列。创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坚实基业。秦始皇于中华民族功勋卓著,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然而,历代后人对秦始皇确是荣毁参半。褒者寡,贬者众。秦始皇果真暴戾残虐吗?平定天下诸侯、六国废君或降或俘,无一人被诛杀。追随相助秦始皇的文臣武将,无一人死于秦始皇之手。纵观历史,历代帝王如秦始皇者几乎没有,秦始皇果真峻法严刑吗?严密法治是社会进步的表象,时代发展的必然。
  • 醉劫

    醉劫

    学艺不精的张德云回乡之后无意救活了刘家大小家,却在婚嫁前突遭变故,怒火攻心之下解开魔族千古封印。随后在正邪两道的追杀下几度身死,最终以酒入道,随后在逃难中结识一群好友,然而此时魔族大势已成,正道也在有意无意中诛杀了他所有的朋友,在正邪两道的结界交合处,张德云面临最艰难的选择,他再次端起酒坛,醉剑问天!
  • 魔鬼真爱:捧在手心里的小甜心

    魔鬼真爱:捧在手心里的小甜心

    被仇恨蒙蔽双眼的他,生命中只有生与死;黑与白。为了复仇,他化身“黑帝”,成为黑暗的使者!当遇到单纯、善良、美丽,犹如天使的她时,他不顾一切的警告一头栽进来。“你这个魔鬼,我一定会逃出你的手心,我要远远的离开你。”强制手段换来的只有更加的憎恨,女孩发狠的咆哮。看着昏睡中她纯净的小脸,他的心在绞痛,他捧起她的小脸,沙哑的问,“瑶瑶,你为什么不爱?我那么爱你你难道一点感觉不到吗?我是不会放你走的,不要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那么美丽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又让我那么不可自拔的爱着你吧!”
  • 走向绿色的欧洲

    走向绿色的欧洲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1993年正式运作,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为避免混淆,本书中出现“欧共体”之处特指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出现“欧盟”之处则表示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的名称。
  • 樱梦沁时之时空之旅

    樱梦沁时之时空之旅

    时空灾难即将降临宇宙,地球陷入危机……我,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女孩,却在一次误打误撞之中,与我的同学——樱晴、梦晨、时柳,登上了一座工程逆天的宇宙飞船……拯救地球命运的齿轮居然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 混沌分神录

    混沌分神录

    裂开灵魂,分神,万年异兽,分身,我项阳必将踏过尸山血海,走向自己的道。挡吾者,吾必将其弑杀,纵汝为天,吾亦隳!*****************交流群:52981979布衣酷爱交流,口水多了,大家别怕哈!
  •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路上的时代,一个眨眼就可能一败涂地的时代。如果空想多于实干,注定永远失败。这是一个急需年轻人活力的时代,一个机会只对强者开放的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怀才不遇,敢闯,哪里都有你的江湖!所有年轻人应该学习的课,是认识自己的一无所知。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能意识到自己知道的东西有多贫乏。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想要进步,必须要有值得思考的内容。《竞争如此残酷,你怎么脱颖而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主要讲了面临困境时政治家们是如何抉择的,社会精英如何认知社会,商界领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