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702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我自十五岁在长沙明德中学的时代,即与新闻界结下不解之缘。民国七八年间,一方在本省办报,因地方报纸顾忌太多,不能畅所欲言,所以又在上海《新闻报》、《申报》、《时报》用各种化名写长篇通信。后来越写越勤,有联络的报馆越多,到民国十七八年间尚在天津《大公报》一度作驻汉“客串记者”。

民国七年(1918年)张敬尧入长沙,湘人陷于水火。吴是攻湘先锋,所以我对他的印象开始异常恶劣,视之为北洋军阀之爪牙。九年(1920年)吴师撤防北上,湘军乘势驱张,我的感想为之一变。直皖之役,我站在火线外数千里的长沙暗中替吴使着劲,闻吴师胜利则喜,像我自己参加了那次战事一样。此后吴的行动与我所预期的渐渐不合,我的同情心因之递减,然而他兼有“不要钱、不怕死”之两长,再加上“不卖国”的主张,所以我在失望中对之尚未绝望,以为他是革命军人,其错误只是一时的错误,终有返本还源之望。在这一时期之中,我暗中替他惋惜,他的错误像是我自己的错误,他的失败像是我自己的失败。

吴的一生与湖南结有不解之缘:始而在衡阳发迹,继而在岳阳避难,他的事业湘人所知最多,我所写亦最多,所写与吴有关的各种通讯稿前后无虑数十万字,有一时期几至一手包办,即其练兵洛阳之时亦常从北方归客口中得着他的详细消息。我与之无一面之缘,虽然寄迹岳阳时有友人约我同往访问,我听得他的脾气很古怪,对客人高谈阔论时颇像“训词”口吻,认为无前往“聆训”之必要。

二十一年(1932年)吴由川北上后,他的消息在报上几于“鱼沉雁渺”,而我从北方归客口中所得愈多,甚至他每天喝几盅老酒,发些什么怪议论都有人传到我的耳里。这时华北谣言甚炽,我不禁怦怦然,惴惴然,替他捏着一把冷汗。对于一个一面不相识的失败军人,与本身痛痒不关,而关心如此之切,这种莫名其妙的心理,我只能以“莫知其然而然”一语来作自己的解答。

二十八年(1939年)吴的噩耗传来,我的心灵上像遇了一次莫大的打击,戚戚然,惘惘然,若闻亲戚故旧之丧,为之不怡者累日。回头一想,又不禁为之释然。他过去是个不畏难、不畏死的军人,因在北洋系传统观念之下,因其刚愎自用的个性,对现代政治理解不足,对人生体验亦有不足,不知不觉地走到“一意孤行”的路线上,然而他的心地是光明的,志行是皎洁的,他果然返本还源而不负国人之所期了!他始终不“下野”,一般攀龙附凤之徒还望他“东山再起”。而在明眼人看起来,他的时代性相去日远,哪里还有化腐朽为神奇之一日?然而他毕竟再起了,他的死较之政治地位之成功其得失简直不可以道里计。

他死后我想为之写一长传,以疏懒已久,迟至一年后才下了握管的决心。可是疏懒者终于疏懒,报上登出一段,我就写一段,而《新闻报》“地盘”之艰贵谅为阅者所知,登一天停两天,阅者来函质询,苦难一一作答。我凭着有限的记忆力,断而复续地写,其中材料之大部分为报纸所未载。当初原无印行单册之意,在友人与阅者交相鼓励之下,才决定将原稿大加整理,把年月日及若干与政治有关的电文大意补进去,包括民七(1918年)至民十六(1927年)的北方军阀政治斗争史,这是本书问世的一个动机。

我决定穷半月之力完成这工作,下午至少翻阅半年以上的旧报,上午把翻来的材料一口气写完,平均每日写四五千字,写倒不觉吃力,而翻报工作每日伛背俯身达七八小时之久,忙得气都喘不过来,自叹为三十年报人生活中最忙之一次,较之吴在四照堂点将五官并用时有过无不及。谚云“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懒人一旦发奋做起吃重工作来,比终日孜孜不懈者亦往往有过而无不及。在这一时期中,脑子里昏昏然,茫茫然,吃饭时脑子里是《吴传》,睡觉时脑子里是《吴传》,与人谈话时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这与吴困于天津车站时或正相同。

本书采取客观态度-是则是、非则非的态度,对吴的一切错误丝毫不加掩饰。其中有数段情节诡奇的描写,要皆“传之以真”,我所写是绝对有所本的《吴传》,不是面壁虚构的小说。不过吴到北平后还有不少可泣可歌的史料,因时间仓猝,未克一一写入,将来或有搜集补充之必要。感谢阅者和友人的鼓励,尤其是二十五年前在湘一度共同办报的新城先生的赞助,使我完成了这部带有历史性的写作,了却一桩心愿。

民国三十年四月十日

菊隐

吴佩孚(1871~1939)

字子玉,山东蓬莱人。

1871年生。

1898年投入淮军聂士成部当兵。

1902年入开平武备学堂。

1906年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管带,以后历任团长、师部副官长。

1915年随曹锟入川同护国军作战。

1917年升任第三师师长,驻衡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电战”北京政府,颇得舆论好评。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打败皖系。

1921年任两湖巡阅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奉系。

1923年任直鲁豫巡阅使,驻洛阳。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冯玉祥北京兵变,吴佩孚败退湖北。

1926年联合奉系,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北伐开始,吴佩孚兵败退出历史舞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居住北平。1937年北平陷落后拒绝与日本合作。

1939年12月4日卒于北平。

同类推荐
  •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一生应结识的25个人

    本书介绍了25位世界名人的生平事迹,包括:切·格瓦拉、文森特·凡·高、阿尔伯特·史怀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伊莎多拉·邓肯等。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康有为

    好学深思,立志救国、1858年,古老的中华帝国又一次蒙受了列强的羞辱,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攻入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俄、美、英、法等列强签订了屈辱的城下之盟《天津条约》,致使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陷入更深的苦海。就在这年3月,一位在近代中国救辱图强的斗争中斩将搴旗的伟人诞生了。他就是几十年后在神州掀起洪波巨澜的康有为。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又名祖诒,戊戌政变后改号更生,晚年自号天游化人、游存叟、游存父等,因祖籍南海被尊称为南海先生,或康南海。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苏村敦仁里康氏老屋。南海康氏是南海县的大族,世代习文修礼,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
  • 地理学家(新课程百科知识)

    地理学家(新课程百科知识)

    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外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的传奇故事。
  •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世界十大文豪——安徒生

    安徒生的作品主要是童话,他的童话与以往的童话不同,它们不是民间传说的简单重述,即使源于民间传说,也被他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使其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一个阶级的实质。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出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才华也在他的童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史玉柱传奇

    史玉柱传奇

    曾有企业家这样说,“如果是现在把我归零,我仍然可以再来一次”。然而,史玉柱则是在资产为负数,甚至负得还很多的时候站了起来。应该说,他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经历了“大起——大落——又大起”这样一个完整过程的著名企业家,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史上绝无仅有的传奇故事。
热门推荐
  • 制天记

    制天记

    随便写写,大家看得开心就好。人定是否真的能胜天。
  • 幼儿园的小多米:小小男子汉

    幼儿园的小多米:小小男子汉

    从孩子的视角,兼顾亲子共读,用浅显生动的语言,有耐心地讲述四岁的小男孩“多米”的生活。这些小故事侧重生活情境的展现,能让家长和小读者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中找到各自的参照,给小朋友性格的形成、情商的培养、交流能力的提高、勇敢坚强精神的形成等提供一份心理自助的力量。
  • 超凡气质

    超凡气质

    先别说丰乳肥臀的曲线, 别说秀骨清癯的轻盈; 也别说沉鱼落雁的妩媚, 别说闭月羞花的柔逸, 容貌与身材之外, 衣饰的美好动人一直都是女人的追求。
  • 穿过梦的迷雾

    穿过梦的迷雾

    她是一位美食杂志的编辑,婚姻对她来说,犹如一道创意菜,它需要精心搭配。需要制作者在充满想象的空间里,撩起美食者的期待与惊喜。而丈夫兰西却永远都似一团没有发开的面疙瘩,看着闹心,吃下去硌心。在一次采访中,她遇到了一个令她心动的男人,这个男人撩起了她心中尘封已久的期待,于是,她在爱恨之间挣扎,做着桃色缤纷的梦。而另一次采访,加速了这种梦的实现,最终,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梦很美,可却易醒,梦醒后,又是什么呢?
  • 系统之快穿女配求包养

    系统之快穿女配求包养

    一个心机美女化作故事被炮灰掉的女配,与拥有金手指的女主展开一场,有一场激烈的战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拥有系统的墨千羽究竟是王者,还是一个失败的寇
  • 无良痞妞,帅哥哪里跑

    无良痞妞,帅哥哪里跑

    她风情万种,热情如火;他刻板,正经,严肃,没情趣。一次意外的邂逅,她缠上了他。他在她的攻势下,节节败退,终是完全溃败,臣服女王膝下,有情人修成正果……
  • 战神龙战

    战神龙战

    万族林立,群雄并起。天才在我眼里,只是笑话,打的就是天才,看龙战如何一步步走上武道之巅。
  • 萌妻在此:高冷神君看过来

    萌妻在此:高冷神君看过来

    她不过是搬了一次家,竟然就搬到神仙隔壁,只是这个神仙竟然是个‘哑巴’。不要紧,他不能说话,她来说。他不能谈情,她来谈。他不会花他那满屋子的小钱钱,她来花。(对手指)终于,某人不再忍受她的蹬鼻子上脸,一把将她强势压在身下,他要向她表明,不能用说的,那就用做的,要不这他这神仙的威严往哪搁。
  • 战破圣王

    战破圣王

    一位圣王的消失,一个国家的沦陷,牵连两位圣王被封……当邪恶势力以为永无忧患之日时,一个让其胆战心惊、抱头鼠串的少年出现了,他,是谁?
  • 阮园

    阮园

    他从不敢将自己的感情直接言明。多么抱歉啊,因为曾经见过彼此的深情,所以认定对方的一生是与他人相爱的一生竟无从反悔。倘若我没有见过你的深情呢?是否就不会辜负这大半生的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