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11200000034

第34章 多元化:从氯碱化工布局多晶硅(3)

戴自忠又把化学反应原理翻给刘汉元看,刘汉元判断他说的原理是存在的、可行的,并且戴还说他在1984年已经用这种工艺生产出了产品。

刘汉元一拍桌子:“行!有这样一个机会,有这样一个市场空间,怎么样?咱们干吧!”刘汉元正式邀请戴自忠出山。他也最终下了决心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

不久,戴自忠如约带领团队来到成都。

技术问题终于可以解决。时不我待,一周之后,2006年12月25日,刘汉元在公司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

乐山市人民政府与通威集团、巨星集团签订一万吨多晶硅项目投资协议其实,当时永祥股份计划向政府申报的多晶硅项目是国内最大的1万吨的产能,但为什么第一批只实验性地上马1000吨?这正显示了刘汉元的谨慎和聪明之处。从未涉足多晶硅的刘汉元决定先上马一小部分,用最低的成本,去冒失败之风险,试验性地发现各种问题,以便在将来大规模上马的项目中得到及时整改和完善。否则在目前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就上全1万吨,将来付出的代价可能就太大了。

但是区区1000吨项目,为何还要分成200吨和800吨两个?

原来,戴自忠教授那套自己独创的、尚未被正式生产印证的多晶硅生产理论,与当下全球认为最好的改良西门子法大相径庭,戴还声称不产生污染,能耗很低。“多晶硅项目出了名的高污染、高能耗,你不污染还低能耗?”没有人相信,他还被同行甚至国家管理部门斥为“骗子”。

但就是这个被行业斥为“骗子”的倔强老头子,2006年年底一见到刘汉元就信誓旦旦地说:“我的方法可以让你的多晶硅成本大大降低,不污染……”

这一提法,当然与刘的思路不谋而合——商人都明白成本越低越赚钱。

在多晶硅江湖群雄并起之时,更低的成本简直太有诱惑力了,刘汉元当然愿意将他请来。

然而,戴自忠到来不久,就与接踵而至的739团队产生了分歧。原本刘汉元是想将两个团队捏合在一起,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孰料他们却坚持己见,相互排斥,因为用对方的方法上马不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方法不好?“你的最好?怎么可能!”739团队的改良西门子法可以将市场平均每吨70万~80万元的成本,降低一半到35万~40万元,而戴自忠认为自己的方法可以降到更低。双方都认为该采用自己的方法,彼此僵持不下——甚至关系僵化到了见面都不打招呼,一方绝不去另一方实验室的程度——有一次刘汉元带着一方的人去另一方的实验室,到了门口,刘汉元进去了,其他人却不进去,他们宁愿站在门口等。

这是一笔最终将达到65亿元的巨大投资,只要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就没有人敢草率让步,更没有人愿意以数十亿元为代价去尝试失败。

几番争执无果,到2007年2月9日春节后,永祥与德国、美国等10余家企业已正式签订了多晶硅生产核心设备还原炉的定购合同,项目全面铺开。

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而且刘汉元也拿出1000万元进行奖励要求永祥必须以闪电速度上马。其实,他们已经够快了,从正式看项目到组成人才团队进入工作状态,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但刘汉元觉得,还必须再快!

到3月20日,新光硅业试产已经成功,自己的三氯氢硅原料已投产,没时间再争论了!这一天刘汉元拿出一个折中方案,他至今对自己的这一变通引以为傲。“人是万物的尺度。”他与唐光跃商量说,“不能让人才去适应条件,而应创造和改变条件来满足人才。既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且我们目前也只是处于探索阶段,那就干脆各做一块,谁好谁差做出来看就明白了。”唐光跃点头称是。

于是两方皆大欢喜,戴自忠带领一个团队用未正式投产过的全新方法做200吨实验性项目,另一组易正义等四五名专家则用改良西门子法做800吨项目。

两条线分开之后,互相间果真都不吵了,而且互相铆着劲做事。

内部问题瞬时化解。

总之不管怎样,多晶硅这条路,刘汉元必须走,他在和时间赛跑。以他经营企业多年的经验,他非常明白多晶硅已上涨到了每吨200多万元近乎疯狂的价格——这绝对是非理性的。市场杠杆迟早会让价格降下来,只是什么时候降?会降多少?没有人知道。

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既然上马了,就要用最快的速度建成,在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之时投产销售,方能以最快速度收回成本。绝不能因速度慢而落到价格下降的劣势中,那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清楚。

于是两个项目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紧锣密鼓、夜以继日地建设。

降成本,赢未来

2007年6月,当中国提出要在三年后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后,“节能减排”一时间成为中央政府和全国各城市的一大重任,众多与多晶硅沾点边的企业,无不觉得,机会来了。

刘汉元敏锐地认识到,多晶硅行业必将涌入更多企业。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加速,此时唯一可以预见的风险是,国内乃至国际多晶硅产能肯定会很快饱和,正在疯涨的价格必定提早回落,届时无数企业会死去,而永祥多晶硅能不能在那时还活着?刘汉元已经想得很清楚,除了速度更快,还取决于他的成本能否在最短时间内降到更低。

需要想尽一切办法降成本!

这是刘汉元决定是否真正上多晶硅的关键。而那个被人们称为“戴骗子”的戴自忠教授,当初第一次见面时却告诉他,可以“降低一半成本”。

——正是戴自忠的这句话,最终促使刘汉元下决心进入多晶硅行业。

后来,据称刘、戴之间还私下签了一份协议——目标是成本降低50%——一个并不确切的预期。

低成本符合刘汉元的理念,但绝不是粗暴地以降低品质为代价。一向以搞科研见长的刘汉元认为,“用技术进步的无限性来替代资源的有限性”

是人类未来的出路,因为技术进步能带来所需要的低成本。事实上他从创业伊始,就一直在“用高科技的方式做水产饲料”,这是他过去所向披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目标戴自忠能否真正实现,谁也不敢妄下定论,但二人已在一条船上。

其实,二人之间的协议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局,这个局摆在刘汉元和他进军的多晶硅产业之间,和他对弈的是整个多晶硅行业的其他企业——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增长可以预测到,2010年多晶硅需求量在8.5万吨左右,2007年全球总供给能力已增长到5.88万吨,缺口2.62万吨,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过去几年,由于供给严重不足,已导致多晶硅价格年年暴涨。最近两年,全球纷纷上马或增产多晶硅,尤其是2006年以来,国内多个地区已筹建多晶硅项目,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而且都是上市公司!大家都在争抢那2.62万吨的蛋糕,谁先投产谁就能抢到最大的份额;大家都很清楚,随着产能的迅速增长,多晶硅市场过不了多久就会饱和、过剩。

因此,谁能更早造出多晶硅,同时谁能更快掌握降低成本的技术,谁就能更大地占有市场,远离风险,最终赢得未来。所以项目上马以来刘汉元一直急急如律令。

况且新光硅业已经投产了!多晶硅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吨200多万元了!

刘汉元已无退路,他和戴必须赢,速度越快越可能赢。否则,如果永祥多晶硅没有形成成本优势,速度又慢,说不清什么时候市场饱和一降价,已经落后一步的永祥多晶硅只能如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落……这不是刘汉元能接受的。他走了这步棋,他必须赢得未来,他相信“做企业就是做未来”,如果现在所做不能赢得未来,那么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按照通威与乐山市人民政府签订的1万吨多晶硅项目投资协议,其中一期年产1000吨规模的项目工程已推进建设,于2008年6月前正式竣工投产。按照提速计划,2009年上半年就会形成全部1万吨生产能力……——时间推进到2008年6月,设备调试成功,正式开始试产。

7月,戴自忠首批试产的多晶硅出来了,小心翼翼地装箱,立即送上飞机,马不停蹄地送到了美国权威机构进行检验。

很快检验报告出来了。纯度达到6个9以上的多晶硅,即可以切割成硅片用于光伏发电,或作为单晶硅原材料用于电子芯片的生产,而戴自忠生产出来的多晶硅,纯度超过了8个9(99.999999%),不仅达标而且已接近了电子级!

戴自忠的技术终于成功了!

同时该技术成果获得了多个重大突破,技术的先进性和产品的高纯度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

成功了,并且是用一半的成本生产出来的。此时刘汉元、戴自忠二人内心的狂喜可以想象,业内无数同行的沮丧,也可以想象。刘、戴二人终于有机会赢得整个行业,甚至可以说已经有机会赢得触手可及的未来。

很快,永祥多晶硅的产品预订合同签订到了5年之后,全部销往欧美。

大功告成,刘汉元将这项世界首创的生产工艺创新技术,命名为“永祥多晶硅生产法”并申请了10多项专利。他说:“这一次,我们突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以自己的技术创新,同样跑到了世界水平的最前沿。”

专利申请形成了关门策略,任何其他企业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生产,除非永祥授权。

随后一个月内,易正义带领的800吨项目也试产成功。最后证明,戴自忠的综合成本,比已经能节省一半成本的739团队的方法,还低20%~30%,这的确值得骄傲。这时的戴教授终于不再是“戴骗子”,他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下来,于是有机会常常去附近的峨眉山登山。“刚刚攻下了大任务,心里很是轻松。”戴教授说道。

永祥多晶硅最终用1年多的时间,以行业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了建设投产,快得令人咂舌。事实上,国际上拥有成熟技术的大公司建设周期基本是3年,当时没有成熟技术的国内同行同等规模的建设周期用了5年。

而刘汉元完成此事,从2006年12月底见到戴自忠才开始确定做,2007年1月初见到739团队,1月底人才陆续到位,2、3月份努力磨合两个团队试图合在一起,3月下旬、4月初才决定分成两条线。这种情况下,2007年3月底动工,到2008年4、5月份就开始调试生产,整个过程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员工完完全全都是新人。

为什么速度会这么快?

“全体永祥多晶硅员工从2007年12月1日启动系统安装以来到2008年7月,8个月时间里没有人休息过一天,连春节都没有与家人团聚;大家战斗在施工工地,坚守在建设一线,每天平均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以上;尤其是许多管理人员,在两次设备调试期间,几乎都是每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达旦,并连续三四天或六七天在办公室睡觉过夜;年过七旬的戴教授更是以工地为家,白天奔波在工艺设备安装、调试现场,晚上就在办公室里休息……”

以这样的速度,刘汉元把事情做成了。他知道,对于这个行业,时间就是一切。

大功告成,刘汉元心中就石头落地了吗?

远非如此。他的二期三期工程还有数十亿资金要投进去,他不知道多晶硅需求的增长和产能的增长,下一步哪一个会更快,最好是需求和产能二者交替促进增长。他也不知道什么时间多晶硅会突然降价。他的内心里,一直有一个深深的隐忧……此时他能做的,就是降成本,降成本!

只有成本够低之时,将来行情跌下来,永祥才仍然会有赢利空间。

因此刘汉元和戴自忠计划好了,第一步,年产1000吨项目投产后,生产成本降到目前普遍成本(西门子法的每吨70万~80万元)的50%;第二步,3年后成本再降低50%;第三步,5年后最终成本降到每公斤100~150元,即每吨10万~15万元,并形成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发电的新能源产业链条,建成世界级清洁能源公司。

2008年9月19日,永祥多晶硅正式投产。仪式上,永祥6根刚生产财富之上/232出来的长约2米的铅灰色多晶硅棒终于面世,向人们揭开了多晶硅的神秘面纱,并开始实现销售。

看上去,刘汉元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赢了大势。他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此时,多晶硅价格已上涨到每吨330万人民币!虽然国内平均成本高达每吨70万~80万元,但是80万和330万之间,仍然有3倍的利润空间,这确实诱人,而刘汉元的利润显然更高。此时,全球光伏市场以每年40%~60%的增长速度已保持了4年,全球多晶硅光伏电池产业的规模,已经扩大了。

同类推荐
  •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南怀瑾大师开释人生

    上下五千年,步履如飞,尽情体会传统文化智慧的精髓;纵横十万里,目光如炬,穿透历史风尘品味生活的繁华与精彩。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然而更多的是敬他为“大师”。他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阅读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国学大师”,是“禅宗大师”,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
  •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内容简介:荣格曾问:你究竟愿意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不愿意触碰的一面一一阴暗面,亲人朋友不愿意接受,连我们自己也无法面对。于是,我们不惜代价、竭力伪装成人人喜欢的好人,活得很累。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邋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
  • 思路决定出路(第四册)

    思路决定出路(第四册)

    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会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你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是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了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或方法,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还是个人的成长,本书都是最佳的范本与参考书。
  • 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百年清华给青少年讲述的人生智慧

    书中讲述了清华大师们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逸事,虽然一件一件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整本书读过,你会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清华的校园之内,无形之中身心已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陶冶。这也正像一句名言所说:“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大师们早已驾鹤西去,而他们的智慧却永留人间。现在,让我们追随智者的足迹,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让我们搭乘智慧的飞船,去邀游梦想的蓝天,创造人生的辉煌!
  • 工作不狠 职位不稳

    工作不狠 职位不稳

    职场没有永恒,只有人适应变化的职场,没有职场来迎合个人。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如果不能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很可能会在竞争中被抛弃。人有压力才有动力。因职场危机导致竞争加剧,而对于身处危机中的职场中人,不能不说是一个自我加压的契机。《工作不狠职位不稳》帮助职场人士提升自我职业化素养,提升工作的主动性,以积极的职业心态,更高效地投入日常工作。不断创新,提高自我在职场中的含金量,开辟更为广阔的职场通路;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员工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使团队绩效得以快速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热门推荐
  • 不愿苟同世界,那就与世界为敌

    不愿苟同世界,那就与世界为敌

    学习的路上,生活的路上,奔几的路上,我们总是在路上,或跑着,或走着,或溜达着,或颠儿着,每个人都走在勇往之前的路上,或慌张,或匆忙,或踌躇,或自信,当我走在这条路上,发现周围的人不断往前追赶着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后面的不断的向前赶超着我的时候,我停住了脚步,任凭周围的人骂我傻,后面的人推怂着我,我疑惑了,为什么在路上一定要动着呢,我就坐在路上不行吗,我愤怒着,我呐喊着,快要坏掉,快要疯掉,这时一个声音从我耳边划过,那就与这个世界为敌吧。
  • 我叫吕布衣

    我叫吕布衣

    意外穿越的吕布衣,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绝世神功,且看他如何在这个武者的世界踏上巅峰!
  • 战斗荣耀

    战斗荣耀

    人们总想逃离他人的束缚,挣脱的越重伤的越深。当从束缚中逃离,却已经被交织进命运的大网里。
  • 灵葫空间

    灵葫空间

    一个落魄的青年,偶然买了一个玉葫芦,竟然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空间,异能、法宝、妖精、金钱应有尽有,通过抽奖,通通可以获得,有了金钱和能力,自然不会再给别人打工,而是要自己创业,开公司,办实业。不过这些奖励看着都这么熟悉呢?新书《超品心术》,书号:3407105
  • 林先生的爱情故事

    林先生的爱情故事

    痴等她七年,才得到一个爱她的机会!结婚一年,宠她爱她,却被戴绿帽,她还带着肚子里不知是谁的孩子离开!又四年,他要新娶美娇娘了,她又反复在他的世界里出现……他不想恨她,也不想爱她!而事实却是,他却根本做不到!
  • 缥缈苍穹

    缥缈苍穹

    何人云端起舞让我望穿天涯柔肠百折,心中风雪潇潇;曲终人散,一剑怒冲九霄,古今同一笑,天地任逍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汲百家之长,成一家之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缥缈苍穹】请把这个故事讲给懂得珍惜的人听,这世上,总有一个人是为你而来,你爱或者不爱,他都会对你,今生今世,不离不弃
  • 唐韵

    唐韵

    一名颇有才情的小医生,穿越来到大唐贞观年间...试看一名穿越人,如何利用前世所学,在大唐初年展露自己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影响着历史的进程...长孙皇后、长乐公主、李恪等诸多的人因他的到来而命运改变...******千年之间,世事变迁,繁华都已落尽,如梦无痕;一缕唐音,一曲唐韵,述写梦中大唐,悠悠盛世!------还有盛世中的数段儿女情事!(新建一QQ群:116771243,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进群聊聊!)
  • 独家婚宠花臂娇妻要离婚

    独家婚宠花臂娇妻要离婚

    “你敢动她一下试试,我凌墨寒的女人谁敢动。”林墨寒站在人群中霸气的说。他没想到的是,在这里竟然会遇见她。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她被别人欺负,心里就不爽,就很想保护她。【婚前】:“谁是你女人啊?我才不要做你女人。”“你本来就是我女人,这辈子只能是我的女人,下辈子下下辈子也只能是我凌墨寒的女人。”“你也太霸道了吧!”“宝宝,我想吃了你。”“啊!你这臭流氓,把爪子拿开。”【婚后】:“少爷不好了,少夫人跑了,说她受不了你了,要跟你离婚。”“给我追回来,她敢,看我怎么收拾她。”
  • 爱妃,朕真的不懒

    爱妃,朕真的不懒

    懒皇帝,知道你懒你小气你奸诈,可你不能欺压到我的头上来呀。我要反击!古乐儿仰天大叫。从此,皇宫鸡飞狗跳,再无宁日。他堂堂一个帝王,天下独尊,却老是在她的手中吃瘪,他不甘心,很不甘心!可为什么吃尽了她的苦头,他的心却在一天天沉溺……
  • 末世召唤兽

    末世召唤兽

    末世来临了!先是天灾,流星群袭击了地球,再是人祸,遭受袭击而幸存的人类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展开了斗争!但好像不仅如此,原来的动物,植物好像也发生了变异!变的强大残暴,人类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