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18300000003

第3章 麦家:把我还给文学

隔三岔五,会有麦家的消息,有的说他在富阳开了个书吧,有的说他成了某家房产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这种消息有的是网上的,有的是饭桌上的道听途说。在我印象中,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大家聊得最多的是麦家;莫言获奖之后,麦家还是话桌上的常客,因为他会站出来对人说莫言获奖的好处。麦家不装,麦家不假,这是人们愿意谈麦家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博尔赫斯是作家中的作家,那么麦家一定是作家中的异类。这倒不是说他提出了新的主义或其他什么,而是说大部分作家,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作家,大都是乖乖的三好学生,老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有一段时间,麦家的出镜率颇高。在镜头面前,他不是一个很有表现欲的人,基本是有一说一,但这个“一”,总是麦家式的“一”,不微言大义,他说的是人话,说一些麦家式的话。我在央视的节目中见过他几次,比如某个传统节日,主持人会找来一些社会名流对谈。在那些名流中,麦家的口才其实是比较拙的,但这种拙,我以为是经过了大脑思考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一个用大脑写作的人。因此在一些公共节目里,麦家还是在说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相当市井。当一个作家不写作的时候,就是一个凡夫俗子,这也回到一个很简单的常识上来,人要说人话,作家也要说人话,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他的书、他的电影也基本是不能看的。

有的时候,麦家并不会顾忌旁人的感受。有一次我为某话剧的事情去找他,时间大概是下午两三点,我们坐下后他点了一份色拉之类的东西,然后他就说,这真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因为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吃过早饭和中饭。有人可能会想,你住在高档酒店,又说自己猪狗不如,是不是太矫情了?

因此麦家有时也会得罪人。那一次他作为电影《月色狰狞》的挂名监制,帮朋友去北京做宣传。谁知新导演因剪辑版本的原因,当场发飙,这时麦家就反驳导演,大意是说我是来给你帮帮唱的,你反而对我发飙……有朋友后来问我,他们这是不是在演双簧,我说照我的判断真不是的,麦家不是这样的人。

麦家在进入媒体视野之前,已经写了好多年小说。中国之大,写小说的人何其之多,可是中国的超一流文学刊物,只有《收获》、《人民文学》等五六本,《收获》还是两个月一期,可想而知,作家怎么冒得出来?冒出来之后又怎么能在金字塔的塔尖上多待一段时间呢?

麦家被大家所熟悉,是基于两个事实。一是他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是全中国四年才评一次的长篇小说大奖,且只评5部(据说中国每年要出版3000部长篇小说)。这个奖颇为传统,评选也倾向于现实主义小说。但文学形态发展到某一阶段,一定会有新东西进来,《解密》和《暗算》就属于异类,它无论在题材和写作上都让人们耳目一新。而能把握这种新东西新形态的,在这个圈子里也就三五个人,这三五个人如果有话语权能振臂一呼,那文学的生态可能会有所改变。其实《解密》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比时就获得提名,但一直到第7届,《暗算》才获了奖。据说麦家自己最喜欢的还是《解密》,但这就是现实。

麦家获得茅盾文学奖,实际上也证明我们的文学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因为他写的是谍战小说,在传统观念看来,就是通俗小说。中国的事情往往是分三六九等的,光小说就有纯文学和类型文学、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等等之分。

而从麦家获茅盾文学奖开始,文学界也释放出了一个信号,即官方的评奖也从绝对主流开始走向多样化了。这实在是一个好事情。

还有一个事实是,影视业瞄上了麦家。一开始是柳云龙自编自导的《暗算》,麦家的作品在影视圈成了抢手货,从而带动了一波新的浪潮,《潜伏》等一批优秀电视剧的问世,麦家的作品功不可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推动了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5年前从成都回到杭州定居,麦家又恰好以《暗算》获茅盾文学奖,这实在是一个给杭州的礼物。

到杭州安家,作为父亲,他得给儿子转学,选择离家近的学校,这种事有时比写小说还要困难。麦家说,他愿意陪儿子度过一段青春期。我觉得这是比写作重要得多的事情。之前有一则报道说,麦家有一段时间没写了,过年的时候他去父亲的坟前站了半天,回家之后就写了一个晚上,因为他找到了那种气场。

麦家说,对有的人来说,青春是一场病,那做父亲的就有义务陪儿子度过这一段岁月。包括“神舟十号”发射,麦家就带儿子一起去现场观看了,因为他觉得这是远比写小说还要重要得多的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他和他老家富阳的老文联主席、郁达夫研究者蒋增福是同族人,蒋老因蒋家族谱和祠堂的事找麦家,让他写序,麦家先是推辞,说长者为先,但这样的推辞在乡情面前又实在不堪一击。正如他在《善待朋友》一文中说过的,他对朋友远比对家人还好,所以他最后总是推不掉这种邀请。

说起来,这也是麦家的一种风格,直白和隐秘,且在这两者之间不时转换,直白的是态度,隐秘的是情感及手段。

我想这大概是麦家也受90后、00后喜欢的原因之一吧。现在不少90后读者已经不看我们熟知的传统小说家的作品了,而麦家的出现,既为纯文学作家争回了面子,同时也为类型文学、影视文学作家出了一点风头。而对于这样的现象,麦家自己是极为清醒的。他身上有一种自嘲的精神,而且这种自嘲是被他写进了他的散文随笔里。如果把小说比作他的儿子,那么散文就是他的小女儿。在那里,他敢于夫子自道,偶尔也会来点小清新或重口味。从写作时间看,这些散文随笔多数是他在成都时期的文字。成都这个地方,上有李白杜甫,同时代有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和专栏作家,所以在成都写作,不讲文采是不可能的。而小说家写散文随笔,在当代真能写出自己味道来的,也不过那么几个,余华绝对是一个,叶兆言也颇有文人气息。而麦家之随笔,有着它的自觉,他写亦师亦友的评论家朱向前,用了四个城市来写,很特别。所以麦家有时会半开玩笑地说,我随笔写得很好的……他敢这样说,除了真诚,还真有着一种文体文风的考究。

从麦家的随笔集《非虚构的我》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另一个世界。有一家报纸曾邀请几位作家谈读书,麦家说的那段就非常吸引人,他说,因为没有书读,他才有可能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做叛徒,而不是其他的威逼利诱……从这些文字中便可以知道,麦家写的谍战小说,好像是在刀锋上舞蹈,是他进入了灵隐飞来峰的一线天,在那螺蛳壳里做道场,他能腾挪身手,并不因为他原先就是个“窄人”,他得是一个丰厚的人,在写小说时,才敢于这样不要命地往一根筋上走。

麦家谈博尔赫斯,有人便说他学的是这位作家中的作家,其实学是肯定的,60后作家群哪个没喜欢过没学过博尔赫斯呢?博尔赫斯的东西是有点玄气的,如果你拿去后再来玄,那就玄之又玄,但那并非众妙之门。麦家的厉害,在于学了之后来写谍战,谍战够通俗了吧,但他又写得不通俗,这便有了故事的九溪十八涧,有着淡妆浓抹有着别有洞天。

所以我的理解是,写得好,看得懂,才这是真正的先锋派。从这个意义上说,麦家是先锋派,实际上相比于《解密》,他的《暗算》往后小退了一步,这个“退”就是他小小地向市场倾了倾身子,是以退为进,因为你只有退了,才有可能会有更大的影响。而后来的《风声》和《风语》,则一直保持着一种精神向度,成为麦家的品牌。现在的读者极为挑剔,尤其对麦家这样的作家,如果他写的不是谍战小说,他们就认为不“麦家”。这大概就是对麦家的最大考验,所以他会说,写作就是坐牢,但如果你不让他这样“坐牢”,他又会很难受,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宿命吧。

作家和作家在一起,大多数时候不讲写作的事情,一旦开讲,又往往是在很正式的场合,这也是很奇怪的事情。两年前作家谢鲁渤、赵健雄和我分别写了有关浙江大学、中国美院和浙江一师的三本书,遂请了麦家、余华和刘恒写推荐语吆喝一声,结果麦家写了一句很智慧的话——我迄今至少有三个遗憾,就是没有在合适的时候受到过这三所学校的沐浴。

这话不仅让我很受用,而且只要上过这三所学校或对之有好感的,读了之后都会暖暖的。而更受用的一次,大概是我几年前在《西湖》杂志上写关于杭州民国文人的专栏时,麦家直截了当地跟我说:你写得很颓废,我喜欢。

当时,我自己都不敢说我的颓废,却被刚刚调回杭州的他看出来了。那时我就想,说不定这颓废就是我的腔调了,但我的长相和头发,又不具备颓废的范儿,所以这成了我的困惑。其实麦家自己也多次说过,他的困惑多得数不清,包括一次去黄公望结庐处,我就很好奇,你一富阳人连那个地方也没去过?他就很认真地跟我讲——你相不相信,我连西湖都没有去过……由此我特意去看了他写西湖的随笔《天堂碧水》。果然,他只写了一些相关的史料,的确没有具体的“游记”。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西湖也很浮躁,连杜甫都很忙,你不可能老禅入定,如何对付浮躁,那只能先管住肉体,因为精神有时是管不住的,正如肉体有时也管不住一样,所以作为作家的麦家,有时晚上得靠一粒安眠药入睡。而更多的时候,还有一些写作以外的事情需要分心。按他的性格脾气,他宁可不去参加各种各样带着荣誉和光环的会议。但是他又不能把话都说绝了。

回到开头所说的“书吧”和“代言人”。那是在富阳受降镇上林湖的一个楼盘里一个叫“麦子理想谷”的书吧,有一万余册藏书。杭州范围内似乎还没有这样大量藏书的书吧,而在这种类似会馆的场所里,开发商引进的大都是健身、娱乐和餐饮等项目,而现在他们则希望通过麦家的品牌影响力,以书会友来增加楼盘的文化含量。而麦家则想通过“理想谷”的平台,选拔和吸引一些青年作者来此写作和交流。当然这只是第一步,麦家还打算借鉴莎士比亚书店和聂华苓国际写作中心的模式,开放自己在西溪创意园的工作室,建立一个公共的图书馆,并且邀请著名作家和青年作者到他的工作室里阅读和写作,这在西溪创意园和杭州,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最新的消息是,在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八届代表大会上,麦家当选为主席,这是浙江有作协以来最年轻的一位主席,也开了市属单位的一名作家到省里去当作协主席的先河,不知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异类”。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是既高兴又担心,而他则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纠结。是啊,这个世界完全不按他的逻辑出牌。他认为作家最大的尊严就是写出好作品,而不是去当主席,他说他所有的一切都是文学给的,那么现在把这一切还给文学便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写出好作品和当主席,都是还的一个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帝王之谜全集

    本书在众多的皇帝中选择了一百多位。他们并非都是最具特色,但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贤明,有的昏庸;有的雄才大略,有的鼠目寸光;有的功勋卓着,有的庸碌无能;有的绝妙文才,有的情思万种;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有的勤俭执政,有的荒淫败国……形形色色,我们从各“色”的皇帝中,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登基、执政、立储、立后、死因等多个层面,用不同的视角去探求他们“秘”而不宣的各种细节,以及朝代更迭、家国兴衰的种种秘闻轶事。
  • 战国终结者:秦始皇

    战国终结者:秦始皇

    战国七雄,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棋盘,而这个棋局的最终胜利者,无疑将成为天下之主。最终,一条改变战国格局的龙,正从位于极西之地的秦国席卷而来,并驰骋于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而这条改变战国格局的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 遇见一些人,流泪

    遇见一些人,流泪

    世界上最触动人心的东西,其实是人的命运。可以说,这是一本人物小记,也可以说,它是一本心情手记。翻读它,就像触摸人物柔软的命运。不管是李叔同,还是三毛,还是诗人普拉斯,画家潘玉良,歌手科恩……他们的生命是多么伤感,孤独是多么深刻,情感是多么脆弱。他们的爱与恨,和他们的作品一样,让人爱怜,让人惊叹。爱情会崩溃,寂寞会唱歌,人生会告别。遇见了20个人,遇见了他们的脆弱与眼泪……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经济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定格的记忆:邓百川的风雨人生

    本书从译诗、注释、赏析三个方面对徐霞客的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诠释。
热门推荐
  • 关于我们的那些支离破碎

    关于我们的那些支离破碎

    我们一直都很珍惜,我们六个人的友谊。有时候左恒,林子默,季轩然,我,张萱经常会去萧琳家的房子聚集,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我们穿得很清凉,六个人坐在地上……
  • 星航时代

    星航时代

    浩瀚星空,种族林立,弱肉强食,只有强者才可为王。
  • 九一班

    九一班

    朋友,我们将要分别,我期待我们下一次相遇
  • 现代异能录

    现代异能录

    一个少不更事的学生,一夜之间获得强大的雷电属性异能。一个个奇人异士出现在姜小枫的身边,一桩桩恩怨情仇裹挟了他的脚步……家国情,兄弟情,还有最不能少的爱情,逐一登场。还请诸位关注我的作品。
  • 霸道公主的挚爱

    霸道公主的挚爱

    南宫家族的公主南宫文曦,嚣张狂妄,却也有自己孤独的一面,直到他的出现,慢慢走进她的心里。从此,她许他一生一世,他爱她一生一世。
  • 天缘留仙

    天缘留仙

    远古魔兽的降临,引来了九仙下中州,因此开启了中州上的修仙之道。一个因异象而生的主人公天缘,在充满阴谋的中州,开启了他不为寻常的修仙之旅!
  • 土拨鼠之歌

    土拨鼠之歌

    17年时光,悠然而至……一只土拨鼠在后悲剧时代寻找信念和勇气的故事。写给孩子的成人礼物。
  • 佟心

    佟心

    经历了沧桑并且对人生感到绝望的四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结识到不可触及的人物——名人,与名人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学到了一些东西,也明白名人活得比自己更加辛苦,慢慢地,他们找回了希望。可他们经历什么,才让他们对人生如此绝望呢?还有就是这位名人究竟是谁呢?为什么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呢?
  • 鬼差令

    鬼差令

    出生少一个魂魄,又被恶鬼占据了另外两个魂魄,天生与鬼共生的我一生注定不会平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出生就被恶鬼盯上?少了一个魂魄的我又是如何生存于世的?
  • 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

    泥腿子牛气冲天,竟敢痛打高官的少爷。少年得志,美女投怀送抱,以身相许,却换来痛不欲生的伤情岁月。官场似龙潭,商场如虎穴。飞刀问情,情难断,血尚热。正与邪的生死较量,尽在爱欲情仇中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