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31900000031

第31章 踏实做事——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3)

沅弟多置好官;遴将才二语,极为扼要,然好人实难多得,弟为留心采访,凡有一长一技者,兄断不敢轻视。谢恩析今日拜发,宁国日内无信,闻池州杨七麻子将往攻宁,可危之至!

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

“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书报吾亲”反应了曾国藩为政的态度——一心为国民。也许正是这种务实的态度,才使得他获得了“圣相”的美誉。

由于曾国藩的地位,他的处世,不可能只限于常人之间及日常生活的小事,更会涉及国家外交等方面的大事。

曾国藩提出了在对外交涉中须“大事苦争,小事放松”的主张。强调指出:“凡与洋人交际,小事可许者,宜示以大平恕,大事不可许者,宜始终坚执力争。若小事处处争竞,则大事或反有放松之时,不分大小,朝夕争辩,徒为彼族所轻视也。”总体来说,中国正“渐图自强”,为了赢得时间,应当在“坚守条约”的前提下予以力争。他说:“与洋人交际,主裁不宜过峻,宜带浑含气象。渠之欺侮诡谲蔑视一切,吾若知之若不知之,恍似有几分痴气者,亦善处之道也。”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国内农民起义尚未镇压下去,“中外和好”的局面开始形成。曾国藩积极主张“攘外必先安内”,即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之后,必须考虑“御侮”的问题。其基本设想是:“苟欲捍御外侮,徐图自强,非持以一二十年之久,末易收效。然因事端艰巨,畏缩不为,侯诸后人,则永无一自强之日。”为了争得十年、或二十年时间的和平环境,在总结前段经验教训之后,他强调维持和遵守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明确指出:“道光庚子以后,办理夷务,失在朝和夕战,无一定之至计。遂至外患渐深,不可收拾。惟赖守定和议,绝无改更,用能中外相安,十年无事。”围绕着以遵守不平等条约为基本准绳而进行的“大事苦争,小事放松”这个中心,我们可以就曾国藩在处理对外交涉中一些具体事例作些分析考察。

关于“华洋会剿”的问题,曾国藩先是表示反对,继则认为条约所末规定开放的口岸不需外人相助收复,再则,既已借助,就得以礼相待不能再生枝节。

在用中国之钱购买外国船只,由英国人组织舰队的问题上,曾国藩也表示了“大事苦争,小事放松”的基本立场。

1861年8月,曾国藩曾向清廷上了一个关于购置外国船炮的奏疏,主张用实力武装水师,以清军将领主办其事;他在给友人信函中指出:必须“操纵自如,指挥由我”,每船只“酌留外洋三四人,令其习枪习火”。然而,代办购置船炮事务的英国人李泰国,妄图以英国海军大尉阿思本为舰队司令,舰上全用英国人,阴谋使这支中国购买的舰队,成为外国人所控制的侵华工具。曾国藩认为,这是喧宾夺主,“前则大掠资财,割剥遗黎,日后则百端要挟,损我国威,”他明确指出,“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又逼处可怯之地。”这种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引狼入室的做法万方使不得。曾国藩坚持民族大义,维护国家主权,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妥善解决此事的两条对策。下策是于所购七船中“酌拔数船,与阿思本统带,配用洋兵,拔数船与蔡国祥按:蔡氏时为湘军将领统带,配用华兵”;上策是给洋兵“赶即拨给薪工经费,责成阿思本迅速押带回国,并将狡狯异常之李泰国趁势革退,不准再干预中国事务”。至于所费一百多万两银子,要尽数索回。“即使全不能收回,亦属无关紧要。”应以维护主权为重。在曾国藩等人的“苦争”和坚决反对之下,“李泰国先生失掉了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肥缺,阿思本舰长没有当成一名满清的水师提督。”

在关于西方列强利用通商条约掠夺中国资财,扩大经济侵略特权的问题上,曾国藩表现了既在总体上“坚守条约”的一面,又体现了他即使条约已定,在有关问题上也应“苦争”和抗拒的一面。当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英、法、俄等国逼签的有关条约中的通商条款公布以后,曾国藩对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的危害性予以特别关注。他主张改变以大臣“统辖江、楚、苏、渐、闽、粤六省数千里之远”,以至形成“鞭长莫及”的状况,强化地方政权以应付“白轮船入鄂以来,洋人踪迹,几遍沿江都县,或传教于僻壤,采茶于深山”的局面。

对于洋人以条约为凭恣意扩大条约以外如在中国建造铁路、私运盐米贩卖剥夺“小民生计”,传教城镇乡村“以邪教诱惑”残害中国人民之事,曾国藩分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他反复指出:“军兴以采,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加以三口、五门通商,长江通商,生计日衰,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今若听洋人行盐,则场商贩之生路穷矣;听洋人设机,则行店囤积之生路穷矣;听小轮船入内河,则大小舟船水手。舵工之生路穷矣。”当他发觉洋商违例私运盐米,违反条约规定的情况后,愤怒指责英国人“白齐文所犯情罪重大,至今末将该犯交出,即系洋官袒庇之明证”。坚决主张中国“凡立一法出一令,期在必行”。强调此后于船只经过之处令洋船停泊候查,查出之后,令洋汉一律严惩。对于洋商无理提出减轻落地税,加收华商行商税银的要求,曾国藩立即照会对方批驳不行。随后,洋商又怂恿公使对总理衙门施加种种压力,企图逼迫撤去落地税,曾国藩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国人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为了能垄断独登。因为,洋人惟逐利居奇,是其本性。建议总理衙门洞察其好,善筹对策。

1867年,当外国侵略者借修约之机,提出在中国设电报,筑铁路等要求时,曾国藩多次在奏折和给朋友的书札中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他说:“小轮舟、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民之附和洋人者行之,亦以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又说:“至铁路、轮船、行盐、外栈等事,害我百姓生计,则当竭力相争。”因为,在“今日中国多事,洋人方张,我不能因曲徇和议,而不颐内地生民之困”。他在这个问题上总的“力争”方针是,作为一个中国官吏,应在对外交涉过程中极力为“小民生计”着想,这是天经地义之职责所在。他说:“总就小民生计与之切实理论,自有颠扑不破之道。”如果洋人争辩不休,要挟多端,也要力争。“即使京师勉强应允,而中国亿万小民穷极思变,与彼为仇,亦断非中国官员所能禁止。中国大臣为中国之百姓请命,不患无辞置办,甚至因此而致决裂”也不要怕,因为“我以救民生而动兵,并非争虚议而开衅,上可以对大地列圣,下可以对薄海音生”。所以,在这方面之利一定要争,“中尤所惧,后无所悔。”

跟曾国藩学立世智慧

曾国藩的“大事苦争,小事放松”的基本思想运用于外交事务之中,就形成了他有时在有关问题上抵拒抗争的一面,同时,又因为总体方针是坚守条约,故又带有极大妥协性。

不恃天赋,将勤补拙

四位老弟足下: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已,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余平生科名极为顺遂,惟小考七次始售。然每次不进,未尝敢出一怨言,但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太丑而已。至今思之,如芒在背。当时之不敢怨言,诸弟问父亲、叔父及朱尧阶便知。盖场屋之中,只有文丑而侥幸者,断无文佳而埋没者,此一定之理也。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

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廿一日

“天下的事情,有其功必有其效。如果功还没到,你就想让效果马上达到,那只是妄想。”曾国藩在信中分析十四弟学习失败原因时认为“只为傲气太胜”。意思也就是说他有些自视天赋,而缺乏学习态度。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天资一般的人靠什么与天资较好的人抗衡呢?靠的就是勤奋。开始同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时候,也许别人还不如自己,但是若是凭借自己的聪明而骄傲自负,认为有了聪明的天赋就万事不能了,不管别人怎么积累,可你却认为无论何时,只要自己想去做的时候,你就一定能够做到,甚至一定比别人做得更好。殊不知,那些天赋一般的人,自知不聪明,那就只好笨鸟先飞,他们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被他们拉下了一大截,你们之间的距离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拉开了,而你却还茫然不知呢?

读书的道理,就像大江大海一样长时的浸漫,像蒙蒙细雨滋润一样。如果所见所闻十分寡陋,含蓄蕴藉的程度较浅,那就好比只有一勺水,绝对没有办法灌注得透彻,滋润得丰美。想要成材的人是不能因微末之道而自我限制在一个地方的。

同类推荐
  •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大智慧全集

    庄子需要理解,但又有几个人能写到庄子心里去泥。我们只能去近似地理解庄子,以求更多地走近庄子的内心。天下滔滔,人为名利所趋,为世事而求索奔忙,从来不问何处有净土可退。生活有时一叶障目,耽于眼前物欲,我们便不知道也不相信有“至德之世”的美妙意境。而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也需要庄子的浓墨重彩、美仑美奂的理想王国。
  • 史记(第一卷)

    史记(第一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菜根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上)

    传世藏书-醒世恒言(上)

    《醒世恒言[1]》,白话短篇笔记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始刊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事实,或来自史传和唐、宋故事。除少数宋元旧作外,绝大多数是明人作品,部分是冯氏拟作。形象鲜明,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但有些作品带有封建说教、因果报应宣传和色情渲染。
热门推荐
  • 人类未来在何处

    人类未来在何处

    小行星冲击地球带来了危机也为之后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不过前路却一片迷茫。陈辉在一次灾难后被改造获得新生,并被委任独自去往外星空探访宇宙奥秘和寻找发展出路,从此星际之旅开始了.....(谨以此书献给奋斗在科幻类的作者,不断的幻想再与现实结合才是科技发展进步的方向)
  • 笑是寂寞的悲伤

    笑是寂寞的悲伤

    你不再是你,我也不是当初那个我。我们都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不是只需一颗糖果就能破涕而笑的我们。岁月如梭,渐渐长大的我们何时连儿时让自己微笑的蜜语都忘却了,只学会悲伤寂寞的微笑。
  • 白华山人诗说

    白华山人诗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医嫡女

    神医嫡女

    21世纪中西医双料圣手、陆战部队特级医官凤羽珩,duang?的一声穿越成大顺朝凤家嫡女。奈何爹爹不亲,祖母不爱,娘亲懦弱,弟弟年幼,姐妹一个比一个狠辣,穿越重生,绝不能再像原主那般窝囊!跟我斗?老子一鞭子抽得你满地找牙!跟我打?老子一手术刀把你千刀万剐!玩阴的?老子一针下去扎你个半身不遂!杀我灭口?一爪子挠开你的心窝!人人可欺的柔弱女子摇身一变成为大顺朝的香饽饽,跟皇帝开医院,揽尽天下人心天下财,但是那个见鬼皇子的婚约是怎么回事儿?还有这位毁了容的瘸子你说什么?壁咚了劳资还要我助你得天下?得了天下谁还送给你!流氓王爷你si不si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Songs From The Mountains

    Songs From The Mounta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域诸天

    万域诸天

    五百年前,神域惊天一战,让拥有“神域第一天才”美誉的风潇陨落人间,魂魄附身在一少年身上,凭借着脑海中的那些逆天功法,风潇再度踏上了问鼎诸天的路途。这一世,他笑尽天下英雄,成就万古至尊传奇。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宠之入骨:误撞倾心》

    《宠之入骨:误撞倾心》

    宁郁儿,本是名门之后,但因为公司破产,不得不与闺蜜一起创业。席尘影,跨国公司‘天际’的总裁,也是墨城四少之一。本是毫无联系的两人,却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一次又一次的阴谋,把命运交织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但当真相的迷雾掀开,他,还有机会吗?
  • 懵懂之我是豪门

    懵懂之我是豪门

    18岁之前她只是普通的少女,18岁之后她身边一下子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人,是命运还是有人故意操控?“亲爱的!今晚咱俩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去睡沙发可好?”女孩卧在他怀里玩弄着他的衣角。“好啊!那明天咱们石头剪刀布,谁输了谁在上面可好?”女孩不语扭头躺在枕头上装睡。步入豪门的生活让她不知所措,她该如何应对家族斗争?“谁说女子可以继承公司?”女孩的叔叔在董事会上冷语为难女孩父亲。当她强大职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当初为难她的人下场又是怎样?“我们愿以20%股份回收你手中股权你可愿意?要么……就一分没有!你自己选择!”他知道眼前的人,早已不是当初的小女孩,而是商业界的女王!
  • 一舞倾城:绝世妖妃

    一舞倾城:绝世妖妃

    玄气作流彩,翩然起舞,她是第一人;一舞惊天下,琴弦拿命,她是第一人;神兽如倒贴,萌宠如云,她是第一人;各种外挂随便开,各种美男随便选,各种圣兽随便挑。邪恶是她的灵魂,精明是她的化身。不甘平凡,一步一步,只想站在世界顶端!她唯恐天下不乱,处处引火。最后却也是玩火自焚,坠入他早就铺下的情网…
  •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全集

    爸爸是孩子最好的教练全集

    随着独生女的增多,现在家庭对女孩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如何培养女孩变成了父母们的“头等大事”。人们都说,妈妈是女孩的知心人,女孩是妈妈的小棉袄。但这并不意味着爸爸就可以退出了,让女孩健康成长,把女孩培养成英才,更离不开父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