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1300000001

第1章 苏洵卷(1)

上皇帝书

嘉祐三年十二月一日,眉州布衣(1)臣苏洵谨顿首再拜,冒万死上书皇帝阙下(2)。臣前月五日,蒙本州录到中书札子,连牒臣(3),以两制议上翰林学士欧阳修奏臣所著《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乞赐甄录(4)。陛下过听,召臣试策论舍人院(5),仍令本州发遣臣赴阙。臣本田野匹夫,名姓不登于州闾。今一旦卒然被召,实不知其所以自通于朝廷。承命悸恐,不知所为。以陛下躬至圣之资,又有群公卿之贤,与天下士大夫之众,如臣等辈,固宜不少,有臣无臣,不加损益。臣不幸有负薪之疾,不能奔走道路,以副(6)陛下搜扬之心,忧惶负罪,无所容处。臣本凡才,无路自进。当少年时,亦尝欲侥幸于陛下之科举,有司以为不肖,辄以摈落。盖退而处者,十有余年矣。今虽欲勉强扶病戮力,亦自知其疏拙,终不能合有司之意。恐重得罪,以辱明诏。且陛下所为千里而召臣者,其意以臣为能有所发明,以庶几有补于圣政之万一。而臣之所以自结发读书,至于今兹,犬马之齿几已五十,而犹未敢废者,其意亦欲效尺寸于当时,以快平生之志耳。今虽未能奔伏阙下,以累有司,而犹不忍默默卒无一言而已也。天下之事,其深远切至者,臣自惟疏贱,未敢遽言;而其近而易行,浅而易见者,谨条为十通,以塞明诏。

其一曰:臣闻利之所在,天下趋之。是故千金之子欲有所为,则百家之市无宁居者。古之圣人,执其大利之权,以奔走天下,意有所向,则天下争先为之。今陛下有奔走天下之权而不能用,何则?古者赏一人而天下劝(7),今陛下增秩拜官,动以千计,其人皆以为己所自致,而不知戮力以报上之恩。至于临事,谁当效用?此由陛下轻用其爵录,使天下之士积日持久而得之。譬如佣力之人,计工而受直,虽与之千万,岂知德其主哉?是以虽有能者,亦无所施,以为谨守绳墨,足以自致高位。官吏繁多,溢于局外,使陛下皇皇汲汲求以处之,而不暇择其贤不肖,以病陛下之民,而耗竭大司农之钱谷。此议者所欲去而未得也。臣窃思之,盖今制天下之吏,自州县令录幕职而改京官者,皆未得其术,是以若此纷纷也。今虽多其举官而远其考,重其举官之罪,此适足以隔贤者而容不肖。且天下无事,虽庸人皆足以无过,一旦改官,无所不为。彼其举者曰:“此廉吏,此能吏。”朝廷不知其所以为廉与能也,幸而未有败事,则长为廉与能矣。虽重其罪,未见有益。上下相蒙,请托公行。莅官六七考,求举主五六人,此谁不能者?臣愚以为,举人者当使明著其迹曰:某人廉吏也,尝有某事以知其廉;某人能吏也,尝有某事以知其能。虽不必有非常之功,而皆有可纪之状,其特曰廉能而已者不听。如此,则夫庸人虽无罪而不足称者不得入其间,老于州县,不足甚惜。而天下之吏必皆务为可称之功,与民兴利除害,惟恐不出诸己。此古之圣人所以驱天下之人,而使争为善也。有功而赏,有罪而罚,其实一也。今降官罢任者,必奏曰某人有某罪,其罪当然,然后朝廷举而行之。今若不著其所犯之由,而特曰此不才贪吏也,则朝廷安肯以空言而加之罪?今又何独至于改官而听其空言哉?是不思之甚也。或以为如此,则天下之吏,务为可称,用意过当,生事以为己功,渐不可长。臣以为不然。盖圣人必观天下之势而为之法。方天下初定,民厌劳役,则圣人务为因循(8)之政与之休息;及其久安而无变,则必有不振之祸。是以圣人破其苟且之心,而作其怠惰之气。汉之元、成,惟不知此,以至于乱。今天下少惰矣,宜有以激发其心,使踊跃于功名,以变其俗。况乎冗官纷纭如此,不知所以节之,而又何疑于此乎?且陛下与天下之士相期于功名,而毋苟得,此待之至深也。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此天下亦不过几人而已。吏之有过而不得迁者,亦使得以功赎,如此,亦以示陛下之有所推恩,而不惟艰之也。

其二曰:臣闻古者之制爵禄,必皆孝弟忠信,修洁博习,闻于乡党,而达于朝廷以得之。及其后世不然,曲艺小数,皆可以进。然其得之也,犹有以取之,其弊不若今之甚也。今之用人最无谓者,其所谓任子(9)乎。因其父兄之资以得大官,而又任其子弟,子将复任其孙,孙又任其子,是不学而得者尝无穷也。夫得之也易,则其失之也不甚惜。以不学之人,而居不甚惜之官,其视民如草芥也固宜。朝廷自近年始有意于裁节,然皆知损之而未得其所损,此所谓制其末而不穷其源,见其粗而未识其精,侥幸之风少衰而犹在也。夫圣人之举事,不惟曰利而已,必将有以大服天下之心。今欲有所去也,必使天下知其所以去之之说,故虽尽去而无疑。何者?恃其说明也。夫所谓任子者,亦犹曰信其父兄而用其子弟云尔。彼其父兄固学而得之也,学者任人,不学者任于人,此易晓也。今之制,苟幸而其官至于可任者,举使任之,不问其始之何从而得之也。且彼任于人不暇,又安能任人?此犹借资之人,而欲从之丐贷,不已难乎?臣愚以为父兄之所任而得官者,虽至正郎,宜皆不听任子弟。惟其能自修饰,而越录躐次,以至于清显者乃听。如此,则天下之冗官必大衰少,而公卿之后皆奋志为学,不待父兄之资。其任而得官者,知后不得复任其子弟,亦当勉强,不肯终老自弃于庸人,此其为益岂特一二而已。

其三曰:臣闻自设官以来皆有考绩之法。周室既亡,其法废绝。自京房建考课(10)之议,其后终不能行。夫有官必有课,有课必有赏罚。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无官无课,而欲求天下之大治,臣不识也。然更历千载而终莫之行,行之则益以纷乱,而终不可考,其故何也?天下之吏不可以胜考,今欲人人而课之,必使入于九等之中,此宜其颠倒错谬而不若无之为便也。臣观自昔行考课者,皆不得其术。盖天下之官皆有所属之长,有功有罪,其长皆得以举刺(11)。如必人人而课之于朝廷,则其长为将安用?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其数少,故可以尽其能否而不谬。今天下所以不大治者,守令丞尉贤不肖混淆,而莫之辨也。夫守令丞尉贤不肖之不辨,其咎在职司之不明。职司(12)之不明,其咎在无所属而莫为之长。陛下以无所属之官,而寄之以一路,其贤不肖当使谁察之?古之考绩者,皆从司会而至于天子。古之司会,即今之尚书,尚书既废,惟御史可以总察中外之官。臣愚以为可使朝臣议定职司考课之法,而于御史台别立考课之司。中丞举其大纲,而属官之中,选强明者一人,以专治其事。以举刺多者为上,以举刺少者为中,以无所举刺者为下。因其罢归而奏其治要,使朝廷有以为之赏罚。其非常之功,不可掩之罪,又当特有以偿之,使职司知有所惩劝,则其下守令丞尉不容复有所依违。而其所课者又不过数十人,足以求得其实。此所谓用力少而成功多,法无便于此者矣。今天下号为太平,其实远方之民穷困已甚,其咎皆在职司。臣不敢尽言,陛下试加采访,乃知臣言之不妄。

其四曰:臣闻古有诸侯,臣妾其境内,而卿大夫之家亦各有臣。陪臣之事其君,如其君之事天子。此无他,其一境之内,所以生杀予夺,富贵贫贱者,皆自我制之,此固有以臣妾之也。其后诸侯虽废,而自汉至唐,犹有相君之势,何者?其署置辟举之权,犹足以臣之也。是故太守、刺史坐于堂上,州县之吏拜于堂下,虽奔走顿伏,其谁曰不然?自太祖受命,收天下之尊,归之京师。一命以上皆上所自署,而大司农衣食之。自宰相至于州县吏,虽贵贱相去甚远,而其实皆所与比肩而事主耳。是以百余年间,天下不知有权臣之威,而太守、刺史犹用汉唐之制,使州县之吏事之如事君之礼。皆受天子之爵,皆食天子之禄,不知其何以臣之也。小吏之于大官,不忧其有所不从,惟恐其从之过耳。今天下以贵相高,以贱相谄,奈何使州县之吏,趋走于太守之庭,不啻若仆妾,唯唯不给(13)。故大吏常恣行不忌其下,而小吏不能正,以至于曲随谄事,助以为虐。其能中立而不挠者,固已难矣。此不足怪,其势固使然也。夫州县之吏,位卑而禄薄,去于民最近,而易以为奸。朝廷所恃以制之者,特以厉其廉隅,全其节概,而养其气,使知有所耻也。且必有异材焉,后将以为公卿,而安可薄哉?其尤不可者,今以县令从州县之礼。夫县令官虽卑,其所负一县之责,与京朝官知县等耳。其吏胥人民,习知其官长之拜伏于太守之庭,如是之不威也,故轻之;轻之,故易为奸。此县令之所以为难也。臣愚以为州县之吏事太守,可恭逊卑抑,不敢抗而已,不至于通名赞拜、趋走其下风。所以全士大夫之节,且以儆大吏之不法者。

其五曰:臣闻为天下者,必有所不可窥。是以天下有急,不求其素所不用之人。使天下不能幸(14)其仓卒,而取其禄位,惟圣人为能然。何则?其素所用者,缓急足以使也。临事而取者,亦不足用矣。传曰:“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国家用兵之时,购方略,设武举,使天下屠沽健儿皆能徒手攫取陛下之官。而兵休之日,虽有超世之才,而惜斗升之禄。臣恐天下有以窥朝廷也。今之任为将帅,卒有急难而可使者,谁也?陛下之老将,曩之所谓战胜而善守者,今亡矣。臣愚以为可复武举,而为之新制,以革其旧弊。且昔之所谓武举者盖疏矣,其以弓马得者,不过挽强引重,市井之粗材;而以策试中者,亦皆记录章句,区区无用之学。又其取人太多,天下之知兵者不宜如此之众。而待之又甚轻,其第下者不免于隶役。故其所得皆贪污无行之徒,豪杰之士耻不忍就。宜因贡士之岁,使两制各得举其所闻,有司试其可者,而陛下亲策之。权略之外,便于弓马,可以出入险阻,勇而有谋者,不过取一二人,待以不次之位,试以守边之任。文有制科,武有武举,陛下欲得将相,于此乎取之,十人之中,岂无一二?斯亦足以济矣。

其六曰:臣闻法不足以制天下。以法而制天下,法之所不及,天下斯欺之矣。且法必有所不及也,先王知其有所不及,是故存其大略,而济之以至诚。使天下之所以不吾欺者,未必皆吾法之所能禁,亦其中有所不忍而已。人君御其大臣,不可以用法,如其左右大臣而必待法而后能御也,则其疏远小吏当复何以哉?以天下之大而无可信之人,则国不足以为国矣。臣观今两制以上,非无贤俊之士,然皆奉法供职无过而已,莫肯于绳墨(15)之外为陛下深思远虑,有所建明。何者?陛下待之于绳墨之内也。臣请得举其一二以言之。夫两府与两制,宜使日夜交于门,以讲论当世之务,且以习知其为人,临事授任,以不失其才。今法不可以相往来,意将以杜其告谒之私也。君臣之道不同,人臣惟自防,人君惟无防之。是以欢欣相接而无间。以两府、两制为可信邪,当无所请属:以为不可信邪,彼何患无所致其私意,安在其相往来邪?今两制知举,不免用封弥誊录,既奏而下御史,亲往莅之,凛凛如鞠大狱,使不知谁人之辞,又何其甚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一切撤去,彼稍有知,宜不忍负。若其犹有所欺也,则亦天下之不才无耻者矣。陛下赫然震威,诛一二人,可以使天下奸吏重足而立(16),想闻朝廷之风,亦必有倜傥非常之才,为陛下用也。

其七曰:臣闻为天下者可以名器授人,而不可以名器许人。人之不可以一日而知也久矣。国家以科举取人,四方之来者如市,一旦使有司第之(17),此固非真知其才之高下大小也,特以为姑收之而已。将试之为政,而观其悠久,则必有大异不然者。今进士三人之中,释褐之日,天下望为卿相,不及十年,未有不为两制者。且彼以其一日之长,而擅终身之富贵,举而归之,如有所负。如此,则虽天下之美才,亦或怠而不修;其率意恣行者,人亦望风畏之,不敢按(18)。此何为者也?且又有甚不便者。先王制其天下,尊尊相高,贵贵相承,使天下仰视朝廷之尊,如太山乔狱(19),非攀援所能及。苟非有大功与出群之才,则不可以轻得其高位。是故天下知有所忌,而不敢觊觎。今五尺童子,斐然(20)皆有意于公卿,得之则不知愧,不得则怨。何则?彼习知其一旦之可以侥幸而无难也。如此,则匹夫轻朝廷。臣愚以为三人之中,苟优与一官,足以报其一日之长。馆阁台省,非举不入。彼果不才者也,其安以入为?彼果才者也,其何患无所举?此非独以爱惜名器,将以重朝廷耳。

同类推荐
  • 旗山脚下

    旗山脚下

    本书五十四篇,分《道路篇》《亲水篇》《田园篇》三辑,收入作者专门写路、写水、写田园的系列文章,形象具体地反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抒写了家乡真实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作者真切的生活体验。
  •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收录了《终于能管你一回》、《心境》、《失眠》、《张山的相好》、《后妈》、《女人》、《捕鱼者说》、《福婶的心情》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千家诗)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千家诗)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寻访那些红色记忆

    采访了六位老红军,记录了他们口述亲历,记录了六个从延安来到甘肃的红孩子的革命回忆,记述了红军后代子女对父辈经历的回忆,记录了亲历抗战的老战士口述对革命战争的回忆,记录了红色延安的教育家吴燕生、南梁列宁小学的首任教师张景文,从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走来的景泰水电工程的开拓者李培福的革命奉献精神。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热门推荐
  • 陌轩大人纯纯爱

    陌轩大人纯纯爱

    十年前的她和他,,,十年后的她和他,,,他们会遇见什么,还是会经历什么,还是他们擦肩而过,,,
  • 相影仙踪

    相影仙踪

    小隐隐于朝,大隐隐于世。长生迁去也,是为仙。全民都在奔跑的年代,我们何处安放心灵。
  • 先贤教你学处世

    先贤教你学处世

    本书为一部集古代智者贤人们各种各样智慧的一部全书,汇聚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智者高士的智慧精华,近百个处世故事后皆有针对该故事的讲解和人生道理评析,阅读本书,就如同在学习一门多彩多姿的“智慧课程”,从中定能掌握到做人处事,社交口才,察人用人,谋略策划等方面的学问。
  • 悠悠撩凡心

    悠悠撩凡心

    初见,不知是她惊鸿了他了无生趣的时光,亦或是他撩动了她的平静无痕的心海。惊鸿一瞥,便再也不能两两相忘。十载,凤冠霞帔,红衣红冠,任谁也没想到,最后落悠悠和廖凡心的孩童之约,最后居然真的会成为媒妁之言。
  • tfboys1314521

    tfboys1314521

    三个女孩和他们的故事,会慢慢地接触,最后成为爱人。
  • 下堂皇妃:丑女柳无颜

    下堂皇妃:丑女柳无颜

    一场车祸让柳无颜穿越成六岁女娃,母亲是被剜去双眼的冷宫皇后,父皇一道圣旨让她以北诏国长公主的身份与南诏国太子和亲...北诏国长公主面容丑陋,不成大体,南诏国太子听到消息火冒三丈,大婚当天便离开洞房,柳无颜被贬入冷宫,无颜心凉如水乔装男儿装考取功名,成为南诏国一员大臣…
  • 城北雪飘

    城北雪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旧上海,鱼龙混杂、风云迭起。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人人都渴望过上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快乐人生。金钱、权利、地位、美色样样兼得,一旦坠入了这个光怪陆离的怪圈,就再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它会唤醒你心底潜藏已久的魔鬼;也会净化恶人肮脏的灵魂。天堂和地狱之间,往往只有一线之差。你...愿意做那个中间人吗?
  • 书法雅言

    书法雅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印之境

    封印之境

    一个被封印千年的家族...一个从小立志要当村长的孤儿...一个机会让他破印而出,外面的世界好精彩,但他却背负着解救家族的使命...一个选择,他到底何去何从...
  • 血色曼陀罗の复仇计划

    血色曼陀罗の复仇计划

    六年前的她,蓝璎雪,蓝氏家族的千金小姐,一个冷漠优雅的天使,一个绝美的水晶娃娃。经过她人生中一番惊天动地的变故后,她升级成为了女王,嗜血的Devil女王。同时,她也是一个为仇恨而生的,来自地狱的堕天使!以生命为赌注的游戏从她开始,仇家幕氏家族接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