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1300000021

第21章 苏轼卷(3)

陛下天机洞照,圣略如神,此旨至明,岂有不晓?必谓已行之事,不欲中变,恐天下以为执德不一,用人不终,是以迟留岁月,庶几万一(40),臣窃以为过矣。古之英主,无出汉高。郦生谋挠楚权,欲复六国,高祖曰善,趣(41)刻印,及闻留侯之言,吐哺而骂之曰,趣销印。夫称善未几,继之以骂,刻印、销印,有同儿戏。何尝累高祖之知人,适足明圣人之无我。陛下以为可而行之,知其不可而罢之,至圣至明,无以加此。议者必谓民可与乐成,难与虑始,故劝陛下坚执不顾,期于必行。此乃战国贪功之人,行险侥幸之说,陛下若信而用之,则是徇高论而逆至情,持空名而邀实祸,未及乐成,而怨已起矣。臣之所愿结人心者,此之谓也。

士之进言者,为不少矣,亦尝有以国家之所以存亡、历数(42)之所以长短告陛下者乎?夫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道德诚深,风俗诚厚,虽贫且弱,不害于长而存。道德诚浅,风俗诚薄,虽强且富,不救于短而亡。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是以古之贤君,不以弱而忘道德,不以贫而伤风俗,而智者观人之国,亦以此而察之。齐至强也,周公知其后必有篡弑之臣。卫至弱也,季子知其后亡。吴破楚入郢,而陈大夫逢滑知楚之必复。晋武既平吴,何曾知其将乱。隋文既平陈,房乔知其不久。元帝斩郅支,朝呼韩(43),功多于武、宣矣,偷安而王氏之衅生。宣宗收燕赵,复河湟,力强于宪、武矣,消兵而庞勋之乱起。故臣愿陛下务崇道德而厚风俗,不愿陛下急于有功而贪富强。使陛下富如隋,强如秦,西取灵武,北取燕蓟,谓之有功可也,而国之长短,则不在此。夫国之长短,如人之寿夭,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世有尪羸(44)而寿考,亦有盛壮而暴亡。若元气犹存,则尪羸而无害。及其已耗,则盛壮而愈危。是以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不得已而用药,则择其品之上、性之良,可以久服而无害者,则五脏和平而寿命长。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天下之势,与此无殊。故臣愿陛下爱惜风俗,如护元气。

古之圣人,非不知深刻(45)之法可以齐众,勇悍之夫可集事,忠厚近于迂阔,老成初若迟钝。然终不肯以彼而易此者,知其所得小而所丧大也。曹参,贤相也,曰慎无扰狱市。黄霸,循吏也,曰治道去泰甚。或讥谢安以清谈废事,安笑曰,秦用法吏,二世而亡。刘晏为度支(46),专用果锐少年,务在急速集事,好利之党,相师成风。德宗初即位,擢崔祐甫为相。祐甫以道德宽大,推广上意,故建中之政,其声翕然,天下想望,庶几贞观。及卢杞为相,讽上以刑名整齐天下,驯致浇薄,以及播迁。我仁祖之驭天下也,持法至宽,用人有叙,专务掩覆过失,未尝轻改旧章。然考其成功,则曰未至,以言乎用兵,则十出而九败,以言乎府库,则仅足而无余。徒以德泽在人,风俗知义。是以升遐(47)之日,天下如丧考妣,社稷长远,终必赖之。则仁祖可谓知本矣。今议者不察,徒见其末年吏多因循,事不振举,乃欲矫之以苛察,济之以智能,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未享其利,浇风(48)已成。且天时不齐,人谁无过,国君含垢,至察无徒。若陛下多方包容,则人材取次可用,必欲广置耳目,务求瑕疵,则人不自安,各图苟免,恐非朝廷之福,亦岂陛下所愿哉。汉文欲拜虎圈啬夫(49),释之以为利口伤俗,今若以口舌捷给而取士,以应对迟钝而退人,以虚诞无实为能文,以矫激不仕为有德,则先王之泽,遂将散微。

自古用人,必须历试。虽有卓异之器,必有已成之功,一则使其更变而知难,事不轻作,一则待其功高而望重,人自无辞。昔先主以黄忠为后将军,而诸葛亮忧其不可,以为忠之名望,素非关、张之伦,若班爵遽同,则必不悦,其后关羽果以为言。以黄忠豪勇之姿,以先主君臣之契,尚复虑此,况其他乎?世常谓汉文不用贾生,以为深恨。臣尝推究其旨,窃谓不然。贾生固天下之奇才,所言亦一时之良策。然请为属国欲以系单于,则是处士之大言,少年之锐气。昔高祖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时将相群臣,岂无贾生之比,三表五饵,人知其疏,而欲以困中行说,尤不可信矣。兵、凶器也,而易言之,正如赵括之轻秦,李信之易楚。若文帝亟用其说,而天下殆将不安。使贾生尝历艰难,亦必自悔其说,施之晚岁,其术必精,不幸丧亡,非意所及。不然文帝岂弃材之主,绛、灌岂蔽贤之士。至于晁错,尤号刻薄,文帝之世,止于太子家令,而景帝既立,以为御史大夫。申屠嘉贤相,发愤而死,纷更政令,天下骚然。及至七国发难,而错之术亦穷矣。文、景优劣,于斯可见。大抵名器爵禄,人所奔趋,必使积劳而后迁,以明持久而难得。则人各安其分,不敢躁求。今若多开骤进之门,使有意外之得,公卿侍从,跬步可图,其得者既不肯以侥幸自名,则其不得者必皆以沉沦为恨。使天下常调,举生妄心,耻不若人,何所不至,欲望风俗之厚,岂可得哉。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厘。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今乃以一言之荐,举而与之,犹恐未称,章服(50)随至。使积劳久次而得者,何以厌服哉。夫常调之人,非守则令,员多阙少,久已患之,不可复开多门以待巧进。若巧者侵夺已甚,则拙者迫怵无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故近岁朴拙之人愈少,而巧佞之士益多。惟陛下重之惜之,哀之救之。如近日三司献言,使天下郡选一人,催驱三司文字,许之先次指射以酬其劳,则数年之后,审官吏部,又有三百余人得先占阙,常调待次,不甚愈难。此外勾当发运均输,按行农田水利,已振监司之体,各怀进用之心,转对者望以称旨而骤迁,奏课者求为优等而速化,相胜以力,相高以言,而名实乱矣。惟陛下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使奸无所缘,而民德归厚。臣之所愿厚风俗者,此之谓也。

古者建国,使内外相制,轻重相权。如周如唐,则外重而内轻。如秦如魏,则外轻而内重。内重之弊,必有奸臣指鹿之患。外重之弊,必有大国问鼎之忧。圣人方盛而虑衰,常先立法以救弊。我国家租赋总于计省,重兵聚于京师,以古揆今,则似内重。恭惟祖宗所以深计而预虑,固非小臣所能臆度而周知。然观其委任台谏之一端,则是圣人过防之至计。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51)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议者讥宰相但奉行台谏(52)风旨而已。圣人深意,流俗岂知。台谏固未必皆贤,所言亦未必皆是,然须养其锐气而借之重权者,岂徒然哉,将以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也。夫奸臣之始,以台谏折之而有余,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足。今法令严密,朝廷清明,所谓奸臣,万无此理。然而养猫所以去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畜狗所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畜不吠之狗。陛下得不上念祖宗设此官之意,下为子孙立万世之防,朝廷纪纲,孰大于此?

臣自幼小所记,及闻长老之谈。皆谓台谏所言,常随天下公议,公议所与,台谏亦与之,公议所击,台谏亦击之。乃至英庙之初,始建称亲之议,本非人主大过,亦无礼典明文,徒以众心未安,公议不允,当时台谏,以死争之。今者物论沸腾,怨鎗交至,公议所在,亦可知矣,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夫弹劾积威之后,虽庸人亦可奋扬,风采消委之余,虽豪杰有所不能振起。臣恐自兹以往,习惯成风,尽为执政私人,以致人主孤立,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臣始读此书,疑其太过,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而苟容。及观李斯忧蒙恬之夺其权,则立二世以亡秦,卢杞忧李怀光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孔子之言,良不为过。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其死节。人臣苟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和羹,同如济水。孙宝有言:“周公上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而王述不悦,以为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衽谢之。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万一有小人居其间,则人主何缘知觉。臣之所愿存纪纲者,此之谓也。

臣非敢历诋新政,苟为异论,如近日裁减皇族恩例、勘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习鼓旗,皆陛下神算之至明,乾刚之必断,物议既允,臣安敢有词。至于所献之三言,则非臣之私见,中外所病其谁不知。昔禹戒舜曰:“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舜岂有是哉!周公戒成王曰:“毋若商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成王岂有是哉!周昌以汉高为桀、纣,刘毅以晋武为桓、灵,当时人君,曾莫之罪,而书之史册,以为美谈。使臣所献三言,皆朝廷未尝有此,则天下之幸,臣与有焉。若有万一似之,则陛下安可不察。然而臣之为计,可谓愚矣。以蝼蚁之命,试雷霆之威,积其狂愚,岂可数赦,大则身首异处,破坏家门,小则削籍投荒,流离道路。虽然,陛下必不为此,何也?臣天赋至愚,笃于自信。向者与议学校贡举,首违大臣本意,已期窜逐,敢意自全。而陛下独然其言,曲赐召对,从容久之,至谓臣曰:“方今政令得失安在,虽朕过失,指陈可也。”臣即对曰:“陛下生知之性,天纵文武(53),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断,但患求治太速,进人太锐,听言太广。”又俾具述所以然之状。陛下颔之曰:“卿所献三言,朕当熟思之。”臣之狂愚,非独今日,陛下容之久矣。岂有容之于始而不赦之于终,恃此而言,所以不惧。臣之所惧者,讥刺既众,怨仇实多,必将诋臣以深文,中臣以危法,使陛下虽欲赦臣而不可得,岂不殆哉。死亡不辞,但恐天下以臣为戒,无复言者,是以思之经月,夜以继昼,表成复毁,至于再三,感陛下听其一言,怀不能已,卒进其说。惟陛下怜其愚忠而卒赦之,不胜俯伏待罪忧恐之至。

【注释】

(1)封章:古代凡是章奏皆开封,言机密事则用皂囊重封以进,名封章,也叫封事。

(2)席藁私室:在秘室里席藁而卧。私室,暗秘的小屋。

(3)勉强:勉励奋发。

(4)日月:代称皇帝。

(5)与:等同。

(6)乃者:从前,往日。

(7)逭:逃避之意。

(8)信,而后可以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帝王有信义,然后才可以使用他的人民;没有信义,则会被人们认为是危害自己。

(9)徇:通“殉”,为……而献身,为某种目的而死。

(10)宋襄公:春秋时宋国国君。

(11)田常:一名田成子,又名田恒。

(12)託安:平安。

(13)无贤不肖:不论是贤人还是不贤的人。

(14)造端:犹言规模。

(15)正店:正常的店铺。

(16)夔路:野兽走的道路,形容难行的山路。夔,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17)狼顾:狼惧怕被袭击,走路时经常反顾,因此以狼顾来比喻人有所畏惧。

(18)中书:指中书省,总管国家政务。

(19)房、杜:指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唐太宗的宰相,共掌朝政。房多谋,杜善断,古史有“房谋杜断”之称。

(20)其进锐者其退速:语见《孟子·尽心上》。意思是进得太快,退得也很快。

(21)宵旰:即“宵衣旰食”之省。意思是天未明就起来穿衣,傍晚才进食。比喻勤于政务。

(22)内帑:朝廷收藏钱财的仓库。

(23)绣衣直指:汉代光武帝的特使名称。

(24)萧齐:指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朝,国君姓萧。

(25)希旨:迎合在上者的意旨。

(26)融:指宇文融。

(27)指趣:同“旨趣”。宗旨,意义。

(28)陂:小岸,这里为修堤坎之意。

(29)凿空:凭空。

(30)即鹿无虞:语出《易·屯》。意谓猎取野鹿,而无管理山林的虞官帮助,就将一无所获。

(31)若官私格沮:假若官人或私人言论被阻隔。

(32)冒耕:犹言私自开垦耕作。

(33)蹲鸱:芋头。因状如蹲伏的鸱,故名。

(34)厢军:宋初开始称全国镇兵为厢军。

(35)两税:即夏秋两税。唐初实行租庸调法,到德宗建中元年杨炎制两税法,把租庸调合并为一,规定用钱纳税,夏税不超过六月,秋税不超过十一月,被称为两税。

(36)二世:指秦二世。

(37)明皇:指唐明皇李隆基。

(38)排:攻击,贬斥。

(39)直:通“值”,价值。

(40)庶几万一:希望万一能成功。

(41)趣:通“促”,催促。

(42)历数:(国家)所维持的时间。

(43)朝呼韩:使呼韩单于来朝见(汉帝)。呼韩,即呼韩单于,匈奴首领。

(44)尪赢:瘦弱。

(45)深刻:尖深苛刻。

同类推荐
  • 容膝斋随笔

    容膝斋随笔

    本书为绍兴报纸专门为周一贯老师开设的“容膝斋随笔”栏目发表的随笔结集,容膝斋为周一贯的书房,其间容纳了周老师多年来的思考与感悟。本书内容涉及教育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悟比较有深度,对当前的教学工作者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散文选

    本书包括《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在内的诸多名篇悉数收入其中,在这里朱自清不仅是一个柔弱的文学家,他也是一个时刻在思考和感受人生的思想家。
  •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介于宏观研究与个案研究之间,以“嘉靖”时期为研究范围,立足于文献研究和理论解读,描述嘉靖诗文思想的演变过程,梳理其主要问题和认知走向:一是透过史实把握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描述其中复杂的衍生、转变或发展关系,展开嘉靖时期诗文思想颇为丰富的历史画卷;二是以两种思潮和各种重要流派为中心,对嘉靖诗文思想进行专题性的解读;三是把历史与专题研究建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
  • 苏天赐文集一:著述画论卷

    苏天赐文集一:著述画论卷

    《苏天赐文集一:著述画论卷》的字里行间表现出苏天赐先生对于西方现代艺术、对于恩师林风眠先生、对于母校杭州国立艺专、对于终生为之献身的艺术教育事业独到的论述和发挥,见解深刻、感情真诚,体现出苏先生的艺术文化理念和重建中国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的信心。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热门推荐
  • 小偷传奇
  • 逃逃逃

    逃逃逃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既不是什么穿越遇王爷,也不是在玄幻空间里打怪,我就是一学生,还是社会上吃力不讨好的内向者,住到这片森林里也挺好的。只是这里面似乎有很多谜团,从来到森林的那一刻起,我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令人发指的是,我的记忆在一天天的消逝,对了,还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老追着我咬,比5毛钱特效真多啦!还好有一丫头片子领着我跑,别误会,我可是女的。。
  • 守护夕阳

    守护夕阳

    她是一个倍受家族宠爱的公主,众人眼中的开心果;那个在夕阳下充满阳光笑容的女孩。生在平凡的家庭,但是却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冷酷无情,没法看出喜怒哀乐,情绪不定,琢磨不透;善良可爱。他狂妄自大,桀骜不驯,却因为一个校长他的人生来了一个大逆转,被发配军营。他是他的大哥哥,从小把保护他当成生命中唯一大事,她是他看着成长的小女孩,他是她成长道路上的见证,为她封心的男孩,发誓要让她幸福的男孩;军事高等院校毕业的高材生;是部队培养的重点对象,前途无量,学生的典范,优秀的学生代表,部队,全军的优秀标兵,先进个人。一切都是上天的注定。严修,某部队年轻军官,宁宇凡的死党,是一直背后默默保护她的骑士,默默地爱着她,默默地支持她。他们,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又会发生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她,能到达幸福的终点吗?。人的一生中总是有美丽的插曲,谁跟谁在一起好像是命运的注定。还是命运给她重新洗牌。
  • 冥拥

    冥拥

    风中,如钩的月亮被阴云渐渐遮蔽了。月亮完全消失的时候,时间到了它所等待的这一刻——这一刻的到来,就好像一本存封多年的书注定要被人打开第一页,又好像一久旱之后天空注定要下雨——躺在石棺中的少年睁开了他的双眼!少年醒了,他真的没有死。可是,如果他没有死,为什么会躺在这金字塔的石棺之中?如果他没有死,为什么会在这座坟墓里沉睡这么久?又是为什么,会让他在沉睡了整整十五年之后,在今夜醒来呢。没有人知道——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
  • 荒年

    荒年

    高中三年,我们有那么多的欢笑有那么多的回忆,有那么多的遗憾。时间不能倒流,曾经相爱的人也没有回来。留给我们的只有曾经,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我们可以留下遗憾,但绝不能后悔。三年,我有你们很开心。愿你们都能笑着回忆那三年,无论那三年,我们丢失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感谢有你,伴我三年。我愿用一生光阴,诉说我们的故事。
  • 尘缘书

    尘缘书

    一曲笙箫,从此簟纹灯影。看瀚海无边,雪峰凌立,青湖荡漾,瀑流悬涛……好景胜却人间无数,不比汝春花一般的笑颜……我到那忘川旁,捧起一叶汪泉,曾以为,永远不会有这么一天,可是,永远有多远呢?
  • 巫弑天下

    巫弑天下

    天心最仁,是时人中有巫人出,悟天道,通天理。有无穷力,是为巫者!她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女杀手,意外重生,化身为巫。白衣胜雪,绝代风华,灼花了多少人的眼!又有多少人的心为她沦陷。巫现九州,暗星当出!乾坤动,则天翻地覆!
  • 异能女王:嚣张无双

    异能女王:嚣张无双

    他,贵为异能圣地第一天才,却因为她而破了心境,不得不封印自己感情。他,大异能家族嫡长子,手中资源无数,却喜欢上家世平凡的她,让无数家族少女为其幽怨哀叹。而他,天生觉醒异能,是科研天才,无数家族以联姻招揽,却不知他心中早已有了她。友人认真对她说:“李小寒,你可真是罪孽深重的女人!”然而她却表示,这些本非我愿,我的路在自由,我的命运我自己来掌控!有人对她说,异能者的路,是一条追寻宇宙本质的路,在路上,遍地是血腥与荆棘。李小寒。你会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吗?当然!无论是异能的路还是爱情的路,我都无所畏惧!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对我的抉择指手画脚!我的命运,由我不由天!
  • 西夏死书

    西夏死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个夏天,中苏联合科考队在中国西北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遇险,惟两人生还。奇怪的是,两名生还者:“狼毒花”和“肉苁蓉”被发现救起时,竟远离科考队考察区域数百公里。中国大陆、苏联、中国台湾、美国的情报机构,均对此事讳莫如深,存留绝密档案……
  • 浊世江畔

    浊世江畔

    一壶浊酒,半世流离。一曲离殇,彼岸江畔,只念,初心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