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3200000010

第10章 出口成章(9)

林则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立志不辜负父母的希望,自觉读书,学习刻苦。夏天,由于他家的院落后边有一条臭水沟,蚊虫密密麻麻,在晚上林则徐读书时,把他咬得浑身都是疙瘩,他却仍不觉得,直到第二天早晨,母亲来叫他去吃饭时才发现,母亲心疼得失声痛哭。于是,她狠心卖掉了一副耳坠,给他买来了一个帘子和蚊帐,并于每天晚上,在林则徐读书时,为他驱赶蚊虫。

有一天,他的父亲带着学生去鼓山游玩,登山望海,触景生情,一时兴起,便让学生以“山”和“海”为题作一副对联,并把这两个字嵌入上下联中。

当其他学生还在苦苦构思的时候,年仅九岁的林则徐已经脱口而出: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众学生一听,无不称赞叫好。父亲林宾日更是惊喜异常。因为他觉得,儿子写的这副对联,不仅气势磅礴,而且还借此抒发了他广大的胸怀和宏伟的志向。

此事传出后,福州一位名士大为惊异,来到林宾日的家中,想当面试试林则徐的才学。当林则徐被叫来和他见过礼后,这位名士当场念出了一个上联:

鸭母无鞋空洗脚

这是一个和周围的事都不相关的上联,连林宾日听了也一时想不起以何相联为宜,可小小的林则徐未加思考,竟立即对出了下联:

鸡公有髻不梳头

那名士听后,感到出有奇思,答有奇想,且对仗工整,字字有声,不由得连连称赞:“神童!果为神童!”

从此,九岁的林则徐便以“童年擅文”而出了名。

父子双书联

儿子出了名,老子也高兴,这是人之常情。

林则徐自从有了“童年擅文”的名声后,林宾日越发把培养林则徐成才当成了大事,经常与他切磋诗文,以帮助他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他学习的自觉性。林则徐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对读书和写作也抓得更紧了。

有一年除夕,父亲林宾日坐在堂前写对联,林则徐站立一旁,铺好纸,研好墨后,林宾日从儿子的手中接过笔来,稍加思考,便来了副上联:

除夕月不同,点数盏灯,代乾坤壮色

该写下联时,林宾日有意让儿子显显才华,便故作难色。林则徐见状,已经知道父亲的用意,先没有开口,而是抡起一个小鼓槌,轻轻地在堂鼓上敲了三下。父亲不解其意,便问他说:“这是为何?”

林则徐笑着答道:“儿子已为父亲续好了下联。”

随后念道:

新春雷未响,擂三通鼓,替天地扬威

林宾日听了,连声赞道:“好一个‘替天地扬威’,我儿果然气度不凡!”

他知道儿子的书法此时也大有长进,于是,把笔递给儿子说:“你快自己把它写出来吧!”

林则徐也不推辞,接过笔来,一挥而就。

林氏“父子双书联”的佳话传出后,林则徐的名气就更大了。

联对中举

林则徐12岁那年,去县城参加童子试,考官见他的成绩与一个老童生相差无几,就以联对的形式进行复试。

考官所出的上联是:

童子何知

意思是说:你们二人的知识到底怎么样?

老童生一时没有回答上来,林则徐却坦然回答道:

大人利见

意思是说:大人您自有正确的评判。

因此,林则徐考中头名。

第二年,郡中考秀才,林则徐又一举得中,被选拔到福建省城最高学府鳌峰书院深造。

林则徐在公元1811年入京会试,一举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河道总督、江苏巡抚。

1838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严禁鸦片。

1840年,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祯合力严缉烟贩,迫使英美烟商交出鸦片237万斤,在虎门当众销毁,威震英法当局,但也因此受到投降派的诬害,充军新疆。

1845年,林则徐又被起用,四年后因病退职,返回故乡。1850年病死,其著作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传世。

丘逢甲提笔成文

丘逢甲,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别号南武山人、仓海君,台湾彰化人,出生于公元1864年,是清朝末期著名诗人,诗作近万首,有著作《岭云海日楼诗抄》传世。

丘逢甲虽然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但他的父亲却是个读书人,对经书诗词无所不通,只是由于清朝政府已经腐败,家中没钱打通关节,所以屡试不中。他见丘逢甲有过目不忘之才,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一面种田谋生,一面教儿子读书。

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丘逢甲自幼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四岁就能背《三字经》和《千家诗》,六岁开始读经书;到十一岁的时候,便已经读完《论语》、《尚书》和《史记》,对其中一些重要篇章都能背诵并且出口成诗,提笔成文,成为远近有名的“小秀才”,被乡里的人们称为神童。

他十四岁那年,去台南参加童子试。不到两个时辰,丘逢甲便答完了卷子。考官见他在这次考试中年龄最小,交卷最早,诗词立意新颖,平仄准确,很是惊奇,便怀疑他的卷子是否有假,于是重新出了一套题目复试,丘逢甲依然一挥而就,方使考官对他的才华深信不疑。

这考官也是个爱才之人,见丘逢甲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华,心中很高兴,便立即报告了主考官丁日昌。

丁日昌听到报告后,立即带领一些考官前来召见了他,首先问道:“你为什么要用丘逢甲这个名字呢?”

丘逢甲道:“因为我出生那年,恰好是甲子年,所以,我的父亲便以年取名,方为逢甲。”

丁日昌听后,认为这个名字取得巧妙,于是说道:“听考官说你很有文才,现在我就以你的名字出个上联,你来对个下联如何?”

言毕,他便顺口念道:

甲年逢甲子

丘逢甲闻言,不假思索,便脱口对道:

丁岁谒丁公

谒,是拜见的意思。丁日昌一听,忽的明白,今年恰好是丁丑年,正好和自己的姓相合,而且用词彬彬有礼,更加感到他反应灵敏,顿时对他产生了好感。

为了进一步测验他的才学,丁日昌又出了一道题目,让他写一篇文章。丘逢甲仍是未加思索,提笔便写了起来。半个时辰过后,一篇两千余字的文章竟一挥而就,而且文辞并茂。丁日昌看后,心中越发高兴。为了表彰他的才华,丁日昌当时就命人刻了一个“东宁才子”(台湾在明清时期称为东宁)的印章,赠送给他,以作为对他的鼓励。

丘逢甲长大后,恰逢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他积极参加了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的斗争,坚持抵抗日军,后来虽然兵败受挫,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被后世传诵。

王韬五岁巧应对

王韬,江苏长州(今苏州)县人,出生于公元1828年,字仲,又字紫诠、子潜,清代著名文学家。

他五岁的时候,有一个“巧应对”的故事,反映了他非凡的才智。

王韬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机警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两岁开始识字、咏诗,三岁读经书,到四五岁的时候,便开始博览群书,有问必答,出口成章,被时人称为神童。

他五岁那年的一天,他父亲的几位客人来到家中,听说他五岁就有神童之称,甚感惊奇,而且也半信半疑,便向他的父亲提出,要一览神童风采。

他的父亲心中明白,这是客人不相信他儿子的才华,于是,便唤王韬出来与客人相见。

客人中有一个姓庞的学者,见王韬生得天庭饱满,双目有光,心中有几分喜欢,便笑着顺口来了个上联:

鲁男子

王韬则毫无拘束地立即对了个下联:

徐夫人

从字面上看,这个下联,已经对得十分工整了;而更重要的,是上下联又各含一个鲜为人知的典故。先说“鲁男子”,是在春秋战国时,鲁国有一个男子,单独住在一间卧室中,在他的隔壁房间里,也单独住着一个寡妇。夜间,天下暴雨,两房中间的墙受损害,那寡妇便来到男子住室,欲以身相托,那男子坚持不肯接纳她。后来,人们便用“鲁男子”称赞那些在处理男女关系中以礼自持的男子。“徐夫人”,则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姓徐的男子名叫夫人,当时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时,所用的那把匕首就是他献的。因此,王韬用“徐夫人”对“鲁男子”。客人们感到他小小年纪,对掌故如此熟悉,的确令人折服。

可是,又有一位客人觉得这次联对可能是一种巧合,王韬正好知道这个历史典故,便又对他说:“你还能另外对个下联吗?”

王韬说:“这有何难?”

于是又对了个下联:

莽大夫

这“莽大夫”又是一个典故,是指西汉末的扬雄,原为西汉大臣,王莽篡朝后,他又在王莽所建的新朝称臣,时人耻笑他没有气节,后人便用“莽大夫”专指那些没有气节的人。

客人听了,这才对王韬的才思敏捷和渊博的历史知识大加赞赏。

王韬九岁那年,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贡生(即秀才)。他长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学者,时人称赞他作文章以“直抒胸臆,不假修饰”为宗旨,开一代先河。其诗的成就更为突出,当时的大文学家黄遵宪则称之为:“凡意中所欲言,笔皆随之,宛转屈曲,夭矫灵便而无不达。”其著作有《淞隐漫录》、《园经学辑存六种》等。

陈懋鼎九岁咏《灯花》

陈懋鼎,是清代光绪年间著名学者,以研究《周易》著称,出生于公元1861年。

在他九岁的时候,以诗作《灯花》而被称为神童。

陈懋鼎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他的父亲精通史书,尤以研究“四书”、“五经”闻名。因此,陈懋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三岁开始,母亲教他识字、背诗,到他六岁去私塾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学完了《诗经》和《孝经》。

他上学后,主要学习“四书”、“五经”,和他父亲研究的学问正好合拍,很得父亲喜爱;可是,他更为喜欢的却是诗,一有空闲,便读名家诗作。

有一天,他正在书房读李白和杜甫的诗,并且也模仿着写了几首。恰在这时,他的父亲送走客人,路过他的书房,听见他在书房背诗,很是恼火,便走了进去,不仅把书给他收走,还大声训斥说:“吟诗赋词,那都是些闲人干的事;研究经书,才是真正的学问。你自幼聪慧,将来是做大事的人才,怎么能学吟诗诵词这类雕虫小技呢?”

也许是逆反心理的作用,对于父亲的反对,陈懋鼎表面上不敢再学诗词了,可是暗中,却仍是恋恋不舍,对学诗词的兴趣反而越来越大,只是为了不被父亲发现,学得隐蔽些罢了。

由于陈懋鼎读书刻苦,勤学好问,在学校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公元1870年,他刚刚九岁时,就被老师推荐去县城参加了童子试,并且一举得中,成为全县最年轻的秀才,还被县令点名选拔到县学继续读书。

父亲见儿子如此长进,特地邀来亲朋好友为其庆贺,并且在送他去县学读书时,亲自为他整理东西,收拾行装。

就在父亲给他整理行装的时候,从他书桌的抽屉中发现了大量名人诗集,其中有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张九龄的《曲江集》、《李白诗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等;更让父亲百思不解的是,在他的被褥下面,竟压满了纸片和纸条,他拿起一看,全是诗句,不由得一篇一篇地看了起来。

恰在这个时候,陈懋鼎来到了自己的书房,见父亲发现了他的“秘密”,心情十分紧张,便低着头,在父亲的身边束手而立,准备随时接受惩罚。

可他又忽然发现父亲在翻阅他的诗作时,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特别是当他翻到一首题目叫做《灯花》的诗作时,竟还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

万紫千红外,别开一朵花。

不愁风雨妒,春在读书家。

陈懋鼎见此,不由得哧的一声笑了,父亲这才发现儿子就在身边,于是问道:“你这些诗作都是什么时候写的呢?”

陈懋鼎笑而不答。

从此,父亲也不再干预儿子学诗写诗了。

此后,陈懋鼎更加刻苦勤奋,博览群书,于公元1890年进京会试,一举中第,成为进士,走上了仕途。

黄遵宪十岁成诗人

黄遵宪,字公度,号水苍雁馆主人,出生于公元1848年,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光绪年间的著名外交家,先后任驻******参赞,驻英国伦敦使馆二等参赞,驻新加坡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等职;他还是一位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其著作有《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等传世。

黄遵宪九岁那年,在私塾已经读了多部经书,如《论语》、《史记》、《汉书》等,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到十岁那年,老师才开始教他读诗、写诗。当时,老师为了摸清他有没有学过诗,以及写诗的素质如何,便以“一路春鸠啼花落”为题,让他先行试笔,却未料到他竟不假思索,一挥而就,写出一篇诗来,其中两句是:

春从何处去,鸠也尽情啼。

老师听了,感到该诗不但韵律规范,而且很有新意,不由得大为惊奇,于是问他说:“你入学读书以来,我并没有教你写诗,你是怎么学会写诗的呢?”

原来,黄遵宪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家中人多知书会文,特别是他的祖母,年轻时就是一位大家闺秀、有名的才女,自来到黄家后,一直没有丢掉读诗写诗的爱好,并以此一代一代地培养着她的儿孙们。黄遵宪作诗的本领,就是从他的祖母那里学来的。

那还是他刚刚三岁的时候,祖母便在落满月光的院子里教黄遵宪学儿歌:

月光光,秀才娘,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种韭菜。

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外一口塘。

放个鲤鱼八尺长。

结果,当祖母领着他念了一遍之后,再念第二遍的时候,祖母念出第一句,他就能接第二句了,乐得祖母合不拢嘴。

接着,黄遵宪便开始学读诗,学写诗。到他六岁去私塾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博览了自三国两晋以来的名家名篇,能背诵如流的就达六百余首,并且在祖母的耐心指教下,学会了写诗押韵。

听完了黄遵宪学诗的陈述,私塾老师很是激动,便于第二天把他的祖母请了来,又以杜甫的名句出了个题目:一览众山小,命黄遵宪吟一首诗。

同类推荐
  • 一生中要养成的100个小习惯

    一生中要养成的100个小习惯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别,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圣·德克旭贝里说:“一个新习惯就可以给我们完全陌生的惊喜。”人的一生中,小习惯无处不在,对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人的成长需要好的习惯,当你感到困惑的时候,不妨轻轻打开这本智慧书,让它带领你去培养新的好习惯……
  • 职场百诫

    职场百诫

    很多人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选定的,为了生活嘛,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二年过去了,人混熟了,经验也有了。有的从此安安份份地上他的班,以求生活稳定;有的为了寻求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转行,到别的行业中试试运气。
  • 我要上北大

    我要上北大

    这是来自21位清华学子的真诚忠告;这是来自各地高考状元的真知灼见。对于他们来说,高中、高考已经成为过去,而你们还在前进,还需要拼搏进取。通往成功的路径绝无坦途。崎岖坎坷,遍地荆棘。也是生命中的美景——如果你能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以轻松快乐的心情踏上前进的征程,即使目标很远。成功再难。也能够坦然的龙门一跃。《我要上清华》的篇章都是出自全国各省市高考翘楚之手,这些思想与方法是他们高中学习、备考过程中真实经历的记录。书里有他们学习方法的总结,有考试心态的调整,有应对考试的技巧。有感情的困惑和他们的处理方法。
  •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生活中眼高手低的人常有,这种人自命不凡,老想着干大事,小事不屑于做。即使做了,感情上老大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不舒服、受委屈,对结果也是马马虎虎。有这样心态的人小事肯定也是干不好的,如果连小事都干不好的人,又怎能成就大事业呢?
  • 沟通与口才

    沟通与口才

    该套丛书为综合性励志丛书,共35册。所收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处事、礼仪、管理、商务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对于指导人们修身养性,塑造完美人格以及提高用人、识人、管人技巧、商业管理、谈判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
热门推荐
  • 我们为什么没老婆

    我们为什么没老婆

    作为一个四十三岁的男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生活目标。一是勒索我老婆和她情人,二是给自己找个情人,用来向老婆示威。这两点搞的我无比兴奋,是的,有一天我甚至忍不住在大街上停下来,教训起一个乞丐来……
  • 妖孽夫君:腹黑毒舌楚曦月

    妖孽夫君:腹黑毒舌楚曦月

    她是神王一族的翘楚——曦月王,腹黑如她,毒舌如她。而他是仅次于她的听羽王。曦月王紫泪曦月与他同结连理,却不料婚礼当天一个神秘人将他的魂魄封印于无魂萧和月魄琴中。而紫泪曦月将一切事务交予哥哥管理,独自一人去寻找破解封印的方法,直到她的母亲紫烟王将关于他的记忆删除,才开始管理事务。一千年后,她去人界寻找失踪多年的同父异母姐姐玛雅和紫无双。却不料一切都只是阴谋……异瞳现世,妖艳于肩;她可救世,亦可毁世!
  • 武道河洛

    武道河洛

    董羿带着一个神秘的龟壳穿越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汉末世界。这里有延续数千上万年的血脉氏族,有神秘强大的诸子百家,有问鼎争霸,有尔虞我诈...他秉持武道,追寻前人的脚步,一层层透析历史的迷雾,掀开华夏民族波澜壮阔的辉煌文明史!
  • TFboys之花季恋爱

    TFboys之花季恋爱

    那年花季,那甜蜜的初遇,难以忘怀。三位富豪千金与阳光三小只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 么一杀手

    么一杀手

    不管是故人,还是敌人,遇见总在出其不意的时候。相逢一笑能泯了恩仇,关键的未必是那一笑,也许是时间早已让彼此忘了谁是谁。
  • 生死狙击

    生死狙击

    “距离两千五百码,修正,风向东北,横向向偏移,8.5角分。”一个高耸的山坡上,一支大口径狙击步枪挺立在两块石头中央。不得不说这个制高点选的堪称完美,准确来说是一个火山口。前方两块巨石挡住豁口,可以让任何方向射来的子弹都无法打中两人,后方被早期喷发的火山熔岩烧出一个沟壑,撤退相当方便撤退。此时一只手伸向狙击枪上十五背镜的位置,根据数据稍作调整。“锁定目标!”“随时击毙!”“咚……”由于距离过远,子弹在空中飞行了将近三秒才击中目标,强大的空腔效应,让这个人炸的粉碎。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中华少年成长必读书)

    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阅读素养高的人,不仅求职的能力、转换行业的能力强,而且从心理学角度讲,也更容易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本书选取了中外经典童话,这些童话仿佛一滴滴甘露,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又好似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孩子变得聪明好学,让孩子更加求知若渴。相信有了这本书,孩子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坑别掉进来

    坑别掉进来

    此万年坑,请移步《黑粉记事,男神老公套路深》自觉卑微。
  • 旗军志

    旗军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宠

    独宠

    一句女人还是当秘书的好,彻底惹毛了她不打紧,这只沙猪竟还是“拿错行李箱事件”的主角,瞧他抱着行李箱又抱又亲,她真没想到他竟也为她取了个花名,直把他气得胃穿孔送进医院。一个是对人没兴趣的恋物癖,一个是喜欢碎碎念念的洁癖女,两个怪兮兮的人交手,能擦出爱的火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