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5700000224

第224章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

何逊

【原文】金谷宾游盛,青门冠盖多。隔林望行幰,下坂听鸣珂。于时春未歇,麦气始清和。还入平原径,穷巷可张罗。

【鉴赏】

这是诗人行车途中不期而遇的一幕送别场景。地点在建康(今南京)西南的新林,正是暮春时节。

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亲友朋侣间的离别,大约最能牵动人们的愁思和哀情。所以,与诗人同时代的江淹,就曾发出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的慨叹。不过,“别虽一绪,事乃万族”。由于人们地位、处境的不同,分别缘由的相异,送别的场景,也就会带有或繁盛热烈、或孤寂凄清的不同色彩。

诗人此次邂逅的,无疑是富贵场中的官宦之别。其场面之盛,顿使诗人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几次著名送别:“金谷宾游盛,青门冠盖多”。“金谷”指西晋石崇在洛阳西北金谷涧中所筑的园苑。史载石崇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一时际“送者倾都,帐饮于此”,场面殊为壮盛。“青门”指长安东南门,又称“东都门”。据《汉书》记,汉太子太傅疏广“年老乞归”,公卿大夫、故人邑子“供帐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辆”,真是蔚为大观。这两句用典,从诗人来说,无非是要夸饰所见送别“宾游”、“冠盖”之繁盛。但从艺术效果看,似还表现了一种刹那间的幻觉感受:恍惚之中,诗人似乎不是在新林车中,而已置身于繁丽的金谷园中、东都门外;时间也似乎不在梁代,而是倒转到了数百年前的汉、晋,又见到了疏广辞京、石崇出镇的送别景象。时空的颠倒错综,今古的交相迭印,就这样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妙境界。

倘若诗人也是此次送别的参与者,难免会激起离亲别友的情感波动的罢?好在他只是“车中”的旁观者,而且与送别之众隔着一段距离,故能保持一种超然的冷眼观望态度。“隔林望行幰,下坂听鸣珂”两句,正从诗人眼中,进一步描摹送行车骑之雍容富丽。幰,指车前的帐幔。据《隋书·礼仪志》记,这种施幰的车,只有“王公以下,至五品以上,并给乘之”。六品以下,则“任自乘犊车,弗许设幰”。“珂”,指饰于马笼头上的玉石、白蜃、金银一类。不是富贵中人,恐怕就未必能有“鸣珂”之马的骑乘了。而此次送别者,则大多是地位显赫的角色。故诗人虽隔树林,却能望见其帷幔相接的轩车之影;已经远去,还能听到车马“下坂”的鸣珂之声。前人曾称赞白居易《宴散》“笙歌归院落,镫火下楼台”之句,以为状富贵气象而一无堆金砌银的俗字。何逊此诗,亦只从“行幰”、“鸣珂”上稍作点染,不仅使送行者车骑的雍容、富丽景象立现,而且暗示了一种“车中”“望”、“听”的距离感。既切题意,运笔亦极轻灵。

全诗至此,已将“分别甚盛”景况写尽。诗人犹嫌不足,接着又把镜头推开,从更广大的时空上,烘托这一“送别”:“于时春未歇,麦气始清和”。如果是在烦闷的暑日,那人马汗流的难耐景象,就不见得能引起人们的多少意兴。恰恰此次送别,时令正交暮春,而且又是在风光旖旎的绿野。四望是一片青葱的田园,空气中飘浮着新麦的清和气息。令人不禁要企羡,这批送行的王公贵人们,何其优游自在,简直就把春辰美景占尽了!相比之下,居处在穷巷陋闾的平民、布衣,既无权势,又少钱财,能有几多送朋迎友的交游往还?“还入平原径,穷巷可张罗”(“张罗”,指门庭冷落、无人上门,简直可张网逮雀)。诗之结尾,正以深沉的叹息,抒写诗人驱车进入寻常巷陌时,所见到的门可张罗的冷清景象。在繁盛、富丽的送别场景之后,突然结以“穷巷”冷落之景,似乎令人不解。但从诗中有一个“还”字看,这穷巷陋闾大约正是诗人的寓居之处。这样说来,诗人的叹息,就不是无所为而发,而是包含了世态炎凉、身世漂泊的无言的悲愤在内了。然后再吟咏全诗,读者便可从“车中所见分别甚盛”的浓笔渲染中,依稀见到诗人自己那四顾茕然的孤清身影的伫立。

也就是说,该诗其实是抒写诗人身处穷巷的悲凉感慨的。但落笔处,却纯从所见“新林分别甚盛”上映衬、渲染,直到最后才归结到自身。这在抒。情诗中,可谓别具一格。从诗中透露的处境看,该诗莫非作于何逊寓居建康的早年失意之际?

同类推荐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让心河绿水长流:最优美的散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优美的散文,文字优美,清丽婉转,读来如品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让你在饮茶多时之后,仍然回味无穷。这些优美散文从生活的各种姿态、不同人的不同感想、或写实或遐想的剖面作为切入点,将文学的优美和文字的奇特展现无遗,一个个精彩片段的描写,引您进入奇异的殿堂,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以精简准确的慢调咖啡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优美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如花瓣飘落一身,芳香久久不散。
  • 趣味真相预测(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真相预测(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 走过就不会忘记

    走过就不会忘记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热门推荐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狐狸人间

    狐狸人间

    一只梦想破碎、热血不再的狐狸精要如何在人类世界生存?一只不知为何修行的水牛妖要如何寻找答案?一只没有过去,不知真身的妖怪该如何自处?……妖怪人间——梦想破碎也要继续生活下去!(这样写,算不算热血文了呢?)
  • 命运天罚

    命运天罚

    武道世界,宗门林立,舞蹈为尊,弱者庸碌,受人欺凌,强者一怒,伏尸百万。白羽,逆天出世,自创命运,天罚两种武技,不断完善,建立命运,天罚两支军团,横扫诸天。
  • 微日记

    微日记

    善良的女孩,是他眼里最美好的花。丑女与优秀帅哥之间的距离就像太阳与蚂蚁的距离,天地之别。可是在那段青葱岁月里,他们之间有过最美好的交集。
  • 微酸侦探社

    微酸侦探社

    外星人?异能者?神仙?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和这些传说中的存在有联系。但是当那个女孩走入了我的生活之后,我的人生便开始走向了混乱。我也渐渐的习惯了以上的存在。最起码,我现在每天都能心平气和的对着迎面而来的外星公主说一声,早安……
  • 凌薇传

    凌薇传

    因为黑白无常的失职凌薇死了,因为前世跟这辈子做了太多好事凌薇得到秦广王的补偿转世,因为六道轮回交通拥挤凌薇带着记忆重生。下毒?我有空间及时预警!杀手?挡不住我绝世武功!争艳?敌不过我空间泉水滋养的风华绝代!且看凌薇如何一步步成长~
  • 中宁史话

    中宁史话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山川俊秀,民风淳厚,有着独特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特色。本书~记述了中宁的历史变迁,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对中宁历史变迁的人和事作了生动而系统的阐述。
  • 带着穿越系统闯异界

    带着穿越系统闯异界

    从前有个少年叫林钥,他带着系统重生了,系统里有个精灵,叫女王大人。系统可以推演出世界让他穿越,获得力量。偷星九月天>学园默示录>妖尾>火影>???
  • 重生之暖春

    重生之暖春

    兜兜转转了一圈,李阮才发现,她还是站在原地,一个人,寂寞而茫然。她的爱情,一直都有三个人。她以为,最后拥有才是永恒,却直到满身疲惫才深深后悔。人生重来一场,而她的爱情呢?能不能也重来一次?这一次她只想要暖暖的爱,能让她安心沉溺。
  • 长生诀:兰妖

    长生诀:兰妖

    毕生所愿,不过与心爱之人访川泽,踏山岳,携手江山,一世并蒂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