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6000000051

第51章 张养浩(2)

〔中吕〕山坡羊

张养浩

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明代朱权评张养浩散曲的风格“如玉树临风”(《太和正音谱》)。这对于张氏挂冠家居后所作的那些表现逃名弃世思想、以飘逸放旷为特色的作品,无疑相当切合;但却不适合于张氏的怀古之作。张氏怀古之作的基本风格是高屋建瓴、视野阔大、气势苍莽雄浑、感慨痛切深沉,其用笔不像前者那样潇洒轻灵,而以质朴重拙为主。这种基本风格在《骊山怀古》曲中体现得十分鲜明。

这首小令虽以“骊山怀古”为题,但作者感怀、议论的范围却不仅限于曲中提到的“周齐秦汉楚”,而至少应理解为涉及了定都关中的隋、唐两朝。如果顺着作者的思路推衍,那么,在这片土地上建都的还有曲中没有提到的隋、唐两朝。应当说明,曲中不提隋唐而列入了与关中地区关系不大的“齐楚”,是出于用韵(“楚”字是韵脚)和平仄声调(此句末三字多用平仄仄)的需要;并列五国的做法则暗示依此延推之意。隋唐两代君王为了统治和享乐的需要,都曾靡费大量人力物力来营建都城、修饰宫室。隋朝的大兴城何等壮丽,唐代的骊山更是环山遍造宫殿,成为帝王后妃们的避暑胜地。可是,巍峨的大兴城和骊山上万户千门的华清宫,不是早已同始皇陵和阿房宫一样荡然无存了吗?到如今,当张养浩来到这里时,所见的只有弯弯曲曲的河流,萧萧疏疏的野草和笼罩在山岚夕烟中的莽莽树林。面对这片荒凉景象,回想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隆替,怎么能不令人充满遗恨和悲戚?于是一腔感慨便凝成这样两句言简意赅的警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伴随着各个王朝的交替嬗变,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是无数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的毁灭。打赢了的,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夷为平地;但今天的赢家难保将来不变成输家,赢来的一切到头来也照样会变成焦土泥尘。如此看来,输输赢赢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警句点明了全曲的主题,显示了一位封建文人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似乎颇为消极,甚至带有虚无色彩。然而,这种大彻大悟是针对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和夺得政权之后的奢侈行为而发的,所以又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一定的醒世意义。

〔中吕〕山坡羊

张养浩

北邙山怀古

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北邙山,亦作北芒山,即河南洛阳北面的邙山。自东汉魏晋以至唐宋,洛阳或为首都,或为陪都,曾经盛极一时。于是距洛阳不远的邙山,也成了许多帝王公卿、达官贵族选择墓葬的宝地。晋人张载有诗云:“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葱葱”(《七哀诗》之一;诗中原陵指东汉光武帝刘秀墓,恭陵、文陵分别指安帝、灵帝之墓)。唐诗人王建创新乐府《北邙行》更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所以,后来邙山、北邙便成为墓地的代称,成为判分阳世和幽冥的界域。当人们登临此山之时,也就很少能够不产生“凄怆哀往古”的感情并由此思及人寿和天命、生存和死亡乃至今生和来世之类的问题了。

这首小令主题中包含的某些消极因素是明显的。但我们在鉴赏时不应忘记以下两点。第一,作者的感慨是针对封建统治者而发,对于他们永难满足的权势欲、聚敛欲、挥霍欲具有当头棒喝的作用。第二,作者颓废乃至虚无的思想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他以汉人而任朝官,置身于元代复杂的********和官场斗争的漩涡中,历经忧患,屡遭凶险,因此才中年弃官,急流勇退。他对生死问题的彻悟,可以说是从一个特殊角度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

〔中吕〕山坡羊

张养浩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是作者路过潼关时写的。《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并说他“到官四月,优劳以死”。就他的作品和有关史料看,他对元朝的黑暗统治深感不满,对人民的疾苦相当关心。他在“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之时写的这首〔山坡羊〕,尽管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揭露、批判的锋芒,既指向历史上历朝累代的统治者,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

第一句写山,第二句写河,都没有点明这是什么地方。第三句“山河表里潼关路”,便总括山、河,归到“潼关”。着一“路”字,表明诗人此时正行进在“潼关路”上,那“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的景象,都是他亲眼看见的,因而都涂上了他的感情色彩。他在“潼关路”上行进,其目的地,就是用潼关作东方屏障的“西都”。因此,在看清了眼前的潼关形胜之后,自然要遥望“西都”了,“潼关路”三字,既收束上文,又为向“望西都”过渡架好了桥梁。

这首小令遣词精辟,形象鲜明,于浓烈的抒情色彩中迸发出先进思想的光辉,在元散曲,乃至整个古典诗歌中,都是难得的优秀作品。

〔中吕〕山坡羊

张养浩

未央怀古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张养浩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赴任途中,他曾用〔山坡羊〕调名写了一组怀古曲,对他沿途所经的名城、古迹抒发感慨。其中《未央怀古》是一首内涵深沉的佳作。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作者首先想到的不是西汉帝国开创者刘邦,而是辅佐刘邦成大业的三位杰出人物:张良、萧何、韩信。张良出谋略,萧何镇后方,韩信掌军事,刘邦称他们三人都是“人杰”,而他能信用他们,是他能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最高处”指龙首山的最高处,也就是未央宫前殿遗址的所在地。这里是长安西北郊的最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长安街衢,八百里阡陌纵横的秦川奔来眼底,从西向东连绵不断,一直消失于天的尽头。这东、西两方巨大无垠的画面令人留连忘返,兴怀无尽,但谁能永远保有这壮丽的河山呢?

这首小令,语言通俗如话,而造语奇警,如“山河犹带英雄气”,似未经前人道过。结尾风神摇曳,全曲内涵丰富,令人寻味不尽。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张养浩

在官时只说闲,得闲也又思官,直到教人做样看。从前的试观,那一个不遇灾难: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这几个百般、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张养浩为官清廉,直言敢谏。他深感官场腐败,元英宗时,弃官归隐。这首小令就写于刚刚辞官家居的时候。《雍熙乐府旁卷二十收录,题为酝叹世》。作者慨叹仕途的险恶,表达了毅然隐居、远祸全身的愉快心情。作者在元代散曲家中,以擅长小令著称。这是一首带过曲,由两支小令组成,前五句为〔沽美酒〕,后八句是〔太平令〕,一韵到底,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曲词不事雕琢,质朴而明畅。全篇句式,参差中见整饬,整齐中又有变化,再加上旬句押韵,构成和谐而豪爽的艺术特色。

〔双调〕胡十八

张养浩

正妙年,不觉的老来到。思往常,似昨朝。好光阴流水不相饶。都不如醉了,睡着。任金乌搬废兴,我只推不知道。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感于宦途险恶,弃官归隐。此后七、八年,虽朝廷屡次征召,他皆不赴就。整日寄傲林泉,纵情诗酒,写下了大量散曲。这支小令的具体写作年代不详,据曲中“老来到”等语及其所流露的情调推测,很可能作于归隐期间。

相对于永恒的宇宙,人的一生确实是非常短暂的一瞬。古往今来,人们为此每多感慨。而咏叹人生老易,也成了我国古代文人诗词中习见的一个主题。张养浩这支小令的旨意,乍看亦不外乎此:前五句写作者对华年易逝的深切感受,后四句写由此而沉湎杯杓、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情调消极低沉。然而,联系作者的生平行事和其他作品细加揣摩寻味,却似又不尽其然。

这支小令在艺术上也有二三佳处。头几句叹惜华年易逝,笔法灵活多变。起首两句由昔至今,顺序道来,衬以“不觉的”三字,显现对时光飞逝之惊讶;三、四句抚今追昔,回首往事,以夸张的笔调再次强调了光阴流走之快;第五句系总括,取流水为喻,突出岁月无情。五句词旨意相同而角度相异,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毫无复沓之嫌而见变化之功。另外,作品语言明白晓畅如随口道出,而又不落俚俗。“任金乌搬废兴”一句,巧妙借引古代神话关于太阳中有三足乌的说法,以“金乌”称太阳,又以“搬”字拟人,将时光之迁移与时世之变易联系起来,构想奇特而寄慨良深,引人遐思。刘熙载说,张养浩“小令骚雅,不落俳语”(《艺概》),确为中肯之论。

〔双调〕殿前欢

张养浩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张养浩在官场中生活了三十年,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可是“翻腾祸患千钟禄,搬载忧愁四马车。”(〔喜春来〕)“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普天乐〕)在仕途也觉得劳累了,厌倦了。因此他才过中年,便辞官归隐。这支“对菊自叹”,就是写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情的。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首二句是写自然环境,秋天到了,凄风苦雨,黯然生凉。“满城风雨近重阳”(潘大临《致谢无逸书》),“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草木逢秋零落,秋士亦多悲慨。故曰“可怜秋”。秋之所以可怜,是兼指草木与人事而言的。这开头两句笼罩全篇,又创造出了萧瑟凄清的气氛。

在艺术上还有两点可谈:第一,曲的引用诗词成句的特点。曲中“人比黄花瘦”是引用李清照〔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词句。这二句在李词中特别精警。但在此曲中不过随手拈用。“人比黄花瘦”照搬原句,一字不易,这在诗词中是少见的,而在曲中则习以为常。还有,“问花不语”四字,是化用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去掉了“泪眼”与“花”字,变成“问花不语”四字,后面又加了一句“花替人愁”。这就与欧词的意思不一样了。在欧词中,人问花,花没有回答,表现“人愈伤心,花愈恼人”之意,到底花和人的命运孰好孰坏,没有结论。而在此曲中,既然是“花替人愁”,显然是人不如花了。曲用诗句、词句,可以一字不易的照搬,也可略易数字,生出新意。其体例如此。

第二,细玩此曲,可见词曲风格上的不同。词与曲比较,曲较疏淡,词较浓至。李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炼词炼句炼意,情意浓至,不厌百回读。而此曲中“人比黄花瘦”,如上所述,只是一般引用,别无深意。欧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亦是警句。据毛先舒分析,即有三层意,既层深而又浑成(《古今词论》引),词浓丽而意深挚,就与曲不同。总之,词密曲疏,词隐曲显,但值得注意的是,曲是明白易懂,但也直中有曲,显中有隐,并不是一味追求浅易,而要显中有隐,直中有曲,熟玩此曲,是可以同意这个观点的。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徒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张养浩的〔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共六首,均写在弃官归隐之后,《太平乐府》题作“退隐”,而《雍熙乐府》则题为“知机”。二书在文字上也略有差异。《雍熙乐府》在所有“如今”二字上均有一“到”字,作“到如今”。另外〔雁儿落〕曲第三句的“鸡声”作“鸡鸣”;〔得胜令〕曲第二句的“把菊”作“把酒”,余皆同。这首散曲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为官的艰苦险恶与退隐后生活的悠然恬适。首二句“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是总写。一开始就把官场的险恶与退隐的悠闲提了出来,形成鲜明的对比。张养浩曾在元武宗、仁宗、英宗时先后做过东平学正、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等高官。

他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一心想为国家、为百姓做点好事。在武宗时,由于疏谏元夕内廷放灯事触怒了权贵,险些遵祸流徙,他不得不匿名弃官逃避。虽然后来又被复召出仕,授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要职,但他越来越看清了统治者的腐败与官场的黑暗,遂又以父老为名辞归乡里。辞官之后,朝廷曾多次复召,他都坚拒不出,表示完全绝意于功名,“不再想长安道”了。本曲开首二句即是这种人生“彻悟”的概括。

全曲多用对偶,〔雁儿落〕四句两两相对,形成连璧对;〔得胜令〕前四句隔句相对,形成扇面对。因此整首曲子显得整齐富丽,饶有韵味。其语言又多用“天下通语”,朴实无华,畅晓流利,读起来甚得“亲切晓畅、疏落俊爽之趣”(任讷《作词十法疏证》)。

同类推荐
  • 翻书偶记(《花园丛书》)

    翻书偶记(《花园丛书》)

    书话一词的历史不能算长久,人们写作书话的历史却不能说不长久。手边有两篇宋人关于《陶渊明集》的,第一篇的作者是苏东坡: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正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加利福尼亚人的故事

    三十五年前,我曾到斯达尼斯劳斯河找矿。我手拿着鹤嘴锄,带着淘盘,背着号角,成天跋涉。我走遍了各处,淘洗了不少的含金沙,总想着找到矿藏发笔大财,却总是一无所获。这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区,树木葱茏,气候温和,景色宜人。很多年前,这儿人烟稠密,而现在,人们早已消失殆尽了,富有魅力的极乐园成了一个荒凉冷僻的地方。
  •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百味红楼—《红楼梦》分回欣赏

    本书是作者自己在阅读《红楼梦》时,从自身经验的联想中所产生的感受。既是感受,便极富个性,极有新意。既是感受,在写法上便多直抒胸臆,常常侃侃而谈,极富感情,娓娓动听,对读者很有吸引力。书本对《红楼梦》这一巨著作了分回品赏,又有评语,这些因素构成了此书自有《红楼梦》以来独特的新颖性,对红学,特别是对《红楼梦》这一名著的普及,具有相当的价值。
  •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湖北当代长篇小说纵横论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创作,构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之旅中最为显目的景观,历史小说的创作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作成就,凸显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历史小说创作的鼎盛时代的到来。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成为当代作家创作的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书写资源。历史小说作家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巨大的艺术审美的创造力,以及历史文本的接受效应和后遗效应等等,都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可多种选择的话语批评空间,和进行多向度审美研究的可能性
  •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

    《草原上的太阳》是一本介绍尼玛先生生平事迹的力作之一。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玛办学模式》;二是1997年,由先生的高足之一、藏族青年学者供秋仁青根据先生《自传》,按藏族传记体写法,用藏文写成的史料性专著《尼玛传》;第三本是1993年阿来同志写的这本《草原上的太阳》,这是一本以一个藏族青年作家特有的眼光,运用纪实文学的表现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尼玛先生不平凡的生平和事迹的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点是,完全忠实于尼玛先生其人其事。
热门推荐
  • 布偶男仆:主人反成爱情仆

    布偶男仆:主人反成爱情仆

    “笨蛋!”小女孩把男孩推到墙角,男孩哇哇大哭积木落了一地10年后……“笨蛋!”男人笑了,“你也有这样的时候啊,魏颖颖!”“你要是想报仇,进来啊。”男人把她扔在床铺上,“我现在就报仇!”………………“妈妈,其实我觉得那天超市的叔叔和我长得好像呢。他旁边的那个阿姨是谁啊。”楚婧冉问“宝贝,不要评论陌生人。”
  • 神窍

    神窍

    “灵窍”是人们不断强大、逆天改命的最大仰仗。灵窍又分为“慧窍”和“武窍”。慧窍主智,非常稀有;武窍主武,臭了大街。一个原本连臭了大街的武窍都有不起的菜瓜少年,有一天体内突然开启了一个古怪的“浑沌窍”。“混沌初开,继而浑沌。一切皆无,一切又生于其中。”混沌无序,浑沌有序。自此之后,世间秩序,该由我凭此神窍而定!——————————————(点击、收藏、推荐票、打赏统统都要!恳请各位登陆账号后阅读、收藏,拜谢!)
  • 口袋妖怪之晨曦终点

    口袋妖怪之晨曦终点

    这是真实的口袋世界纯净但不和平我们携手晨曦的镜头才是终点
  • 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
  • 阴瞳

    阴瞳

    一个神秘的案件,一个惊天的阴谋。正统茅山传人莫小雨,为寻找与之相依为命的师傅,沿着师傅失踪前留下的支离线索,踏上无法预知的旅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世倾:邪王纯妃

    一世倾:邪王纯妃

    一个至高无上的王一个思想纯洁如白纸的女孩那晚她救了他,至此他缠上她所谓报恩某天晚上某男忽然抱住某女,某女一愣,心里暗想:原来这样叫报恩吗?又是一个某天晚上,某男忽然看着某女一张一合的小嘴就吻了上去,某女脑子一热:原来还可以这样报恩再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某男邪笑:“夫人,今晚是不是可以给我侍一下寝。”某女好像终于知道了些什么顿时暴走:“!!!”
  • 火影之寒冰嗜血

    火影之寒冰嗜血

    有一剑,需以人之灵魂为祭品,名曰:寒冰。有一剑,需以人之鲜血为祭品,名曰:嗜血。两剑合,为离尘。樱花树下的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巧合;第二次,是缘分;第三次,是……
  • EXO与Devil

    EXO与Devil

    作者我要大改本文。在简介出来前大家不用过来看了当然大改很多内容都是要改变的虽然纳容大致不变但是还是会和现在的有偏差所以喜欢本文支持作者我的在简介出来后请重头看一遍如果不想我不强求《还有我真的非常欢迎大家来评论我的文不过是喜欢还是批评我都真心的欢迎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作者要写的文的风格我发了QQ号可是我不是让你们加了我的号来跟我找茬儿的如果看了这段话那些跟我有点XX的人们还是尽早放弃为好还有不要在下面留下你撕逼的留言目前为止还没有但是越到后面就会发生XX事件尤其是这段话发出去后所以你如果敢说我就敢黑了你。(为节省数字未加入标点符号)
  • 婚婚噩噩骚年你谁啊

    婚婚噩噩骚年你谁啊

    她是沐晓晓,美术大学毕业,万万没想到到现在都是一个没有过过一次稿的作家,嗷!泪,介简直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污点,捂脸泪奔~~(>_<)~~好吧,这还不算什么,她竟然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了。唯一剩下的只有一间属于她的房子,和满房子的垃圾,经过闺蜜的建议,她终于同意把房子出租,通过和别人合租,然后拿的钱过日子,介是没办法,无下策的下下策,她真的是一个有节操的女人!!嗷~然后在贴出出租广告的第二天她的身上就莫名出现了一个男人,啊嘞?还是个大学生,老牛不吃嫩草好吗!骚年,你谁啊!
  • 凯源玺十年之约

    凯源玺十年之约

    TFBOYS十年之约永伴不弃,帅气男饭,美丽的女饭,快来看看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