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6200000051

第51章 宋词篇(7)

【鉴赏】

此词为醉归临皋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时。上阕写饮酒醉归。词人选取了其中三个片段进行描写。起笔直叙其事,交代饮酒时间、地点。“醒复醉”三字,见词人欲谋醉以忘忧的心态。其时东坡贬谪待罪,心情郁闷,所以借酒消愁一巡又一巡。“归来”已在回家路上,夜已深沉。“仿佛”一词,言其醉酒而归迷离恍惚之态。接下去三句,词人已到了家门前。可夜已是如此深沉,站在门外,居然能听到屋内家童的鼾声。夜之安静,夜之深沉,于此一声音中侧面衬托尽出。“敲门”两句叙词人的行动。此刻,词人渐渐酒醒,静夜当中似乎更获得了一种清醒和宁静,而拄着手杖去江边静听江流的声音。这一身影,使人见到词人的不为俗羁、随缘自适、洒脱出尘的胸怀。“江声”暗示其反思往事,心潮起伏,为下阕抒情做好铺垫。

下阕承前抒发感慨。从静夜奔腾不息的江流声中,词人渐渐的清醒,回思往事,返观现在,感慨油然而生。“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一化用《庄子》语意而不着痕迹之语,是其心灵深处的由衷感叹和深切呼喊。用“长恨”、“何时”,语气强烈,情感深沉。“夜阑”句笔意转缓,明写外部世界风静水平之象,暗写词人心境终于归于宁静与世俗。“小舟”两句写其超脱之后的人生选择:随江水而消逝,寄生于江海,人的生命主体也便不受任何束缚而归于自由。全词至此收束,浑然一体,境界高妙。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1],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2],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即今湖北黄冈。沙湖:在黄冈东三十里。

[2]芒鞋:芒草编结的草鞋。[3]一蓑烟雨:喻指人世的风雨烟波。蓑,蓑衣,蓑草编织的防雨具。此处为虚指。

出行遇雨,本属平常,但作者以小见大,平中见奇,通过对眼前风雨等闲视之的叙述,抒发了从容面对人世沉浮的胸襟气度。

上阕第一句直抒面对风雨的态度。穿透树林、击打树叶沙沙成声的雨,堪可令人惊慌失措,或者狼狈不堪。但词人的态度不但是“莫听穿林打叶声”,将外界风雨置之度外,甚至可以在风雨中安步徐行,吟诗作对,其从容泰然,他人难及。“莫听”、“何妨”相互呼应,随口说出,更见超然之态。后三句承前细写。竹杖芒鞋本粗陋无以抗风雨,可在面对风云变幻安然处之的词人看来,比之高头大马甚至更加轻便。一句反问“谁怕”,不但超然,更见傲然之态。最后一句收束上阕,言词人直欲“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况偶然途中遇雨?此一超旷论说,使此前的雨中徐行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苏轼基本人生态度的表达。

下阕一转,以料峭春风吹得酒醒转出另一境界。“酒醒”,意味着前述傲然行动、超旷议论略带醉意。此时风之料峭,雨之冷冽,使词人在“微冷”中醉意顿消,前此态度似乎也颇让人怀疑。但作者以“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叙述另推新境,产生柳暗花明的效果,词人也在自然风雨的阴晴变幻中获得更深沉的体会,而非一时的醉中壮语。“回首”以下,表面写自然风物,实际写更深沉的人生态度。此时,词人心境已进入一个更为高妙的境界:不是傲然从容面对风雨,而是根本无风雨一念,人世浮沉荣辱,俱已不在词人的心灵范围内。超然至此,已至极致。

全词构思巧妙,平中见奇,从遇雨之吟啸徐行升华为超然世外,不以物喜,不因己悲,从而使人在沉浮荣辱中以人格的超旷消解所遇到的挫折磨难,立意高远,非常人能匹。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1]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2]。谁见幽人独往来[3],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1]黄州:今湖北黄冈。定惠院:黄冈东南的寺院。

[2]漏断:漏中水滴尽了,指已经夜深。漏,古代盛水滴漏计时之器。[3]幽人:幽居之人。此处苏轼以幽人、孤鸿自况。[4]省(xǐng):知晓。

苏轼曾在神宗元丰二年(1079)突遭逮捕,险遭杀头,这便是有名的乌台诗案。黄州是乌台诗案后苏轼的贬所。这首词抒写苏轼贬居黄州后幽独寂寞、忧生惊惧的作品,大约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元丰五年(1082)期间。上阕首先塑造了一个幽独孤凄的环境。残缺之月、疏落梧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景象,构成了一幅萧疏、凄冷的寒秋夜景。“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景色叙述,其实是人物内心孤寂的反映。寥寥数语,人物内心的情感已隐约可见。“谁见”两句,用一个问句将孤独落寞的人推到前台。由于古诗词独特的歧义句法,这句词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其一是词人自叹,谁见我幽居之人寒夜难眠呢?知我者只有“飘渺孤鸿影”;其二,寒秋深夜当中独自往来的幽人,正是像那夜半被惊起的飘渺孤鸿影啊。在此,幽人与孤鸿互衬,其类虽异,其心则同。实际上,幽人即是孤鸿,孤鸿即是幽人,这一种互喻叠映关系,使下阕所写孤鸿,语语双关,词意高妙。反问句的使用,使得词作情感加强。

下阕承前而专写孤鸿。叙述了被惊起后的孤鸿不断回头和拣尽寒枝栖身不肯栖的动作。孤鸿的活动正是词人心境的真实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几乎濒临死亡,曾在狱中做了必死的打算,此时虽然出狱,而惊惧犹存;异乡漂泊,奇志难伸,只令人黯然神伤,百感交集。“有恨无人省”是词人对孤鸿的理解,更是孤鸿的回头牵动了自己内心的诸多隐痛忧思。“拣尽寒枝”是对孤鸿动作的叙述,更是对自己光辉峻洁人格的写照,并暗示出当时的凄凉境况。苏轼为人正直,为官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故新旧两党虽均将之排斥为异己,苏轼却并不愿放弃自己的立场。这正如“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即使无枝可依,也仍然有自己的操守。曹操《短歌行》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但却意境不同,苏轼词中的孤鸿,虽然有乌鹊的凄惨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各种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落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作者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

全词明写孤鸿,暗喻自己,鸿人合一,不即不离,确实当得黄山谷的至评:“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青玉案

苏轼

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1]

三年枕上吴中路[2],遣黄犬[3],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4],莫惊鸳鸯,四桥尽是[5],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6],常记高人右丞句[7]。作个归期天定许[8],春衫犹是,小蛮针线[9],曾湿西湖雨。

【注释】

[1]该词作于哲宗元祜七年(1092)。贺方回,名铸,号庆湖遗老,宋代词人。其《青玉案》原作为:“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伯固,苏坚的字,曾任杭州监税官。吴中,今江苏苏州,苏坚的家乡。[2]三年:苏坚随苏轼在杭,已三年未归。[3]黄犬:晋陆机爱犬名。《晋书·陆机传》载,机有黄犬,能从洛阳带书信到吴,又从吴带书信返洛。[4]松江:吴淞江。小渡:渡船。[5]四桥:指姑苏垂虹桥、枫桥等四桥。[6]辋川图:唐代作者王维绘于蓝田清凉寺的壁画。王维有别墅在西安东南蓝田县境的辋川。[7]高人:高士。高洁的隐士。右丞:王维曾做过尚书右丞。杜甫《解闷》:“不见高人王右丞,蓝田丘壑漫寒藤。”[8]天定许:指已获朝廷许可。[9]小蛮:白居易的家伎,以腰肢柔软称名。这里以代指苏轼侍妾朝云。

【鉴赏】这首送别词,是苏轼知杭州时为送苏坚归吴中而作。苏坚字伯固,在杭州曾助苏轼浚西湖,修长堤,与苏轼相友善。但苏轼此词别开生面,落墨不在“别”而在“归”。

上阕写送友归去吴中。“三年”两句写对友人的理解和别离。伯固随苏轼三年,枕上魂牵梦萦希望归去,如今成行,词人既为这而感到欣喜,为朋友而感到高兴,也为朋友即将离别而生眷恋。但欣喜为主,所以使可以洒脱地“遣黄犬,随君去”,希望伯固去后可以遥致书信,以慰朋友挂念之心。“若到”以下,想象伯固沿途景象。松江小渡,鸳鸯四桥,都是老夫曾游过的地方,虽是想象,亲切如在目前,使人顿生物我两忘之心,也生思旧慕归之意。

下阕写思归情怀。“辋川图”既是写吴中风光如画,也借王维“辋川图”一典表达归隐情怀。苏轼宦海沉浮,始终不忘归隐以求身心的宁静自由。王维后期的隐居生活和词中情调便成了苏轼经常羡慕叹息的对象。在词中,伯固思归已然成行,自己则更因伯固之归吴中而慨叹自己欲归而不得归。“作个归期”为铺垫蓄势之后直接吐露心愿,这一愿望强烈如斯,甚至连天都已经被感动。被西湖雨淋湿的春衫便是天已许的证明了。此处的天,既是自然的青天,也隐指握有士人命运的朝廷。春衫湿,是送别时雨景,也是惜别时情谊,更使人思念做春衫之人。“小蛮”一词,借白居易姬人名指爱妾朝云。春衫上细针密线,皆是相思密意,更增归隐之意。

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典故贴切,语意丰富;语言自然通畅,虽是和贺铸韵,却无丝毫勉强处。

贺新郎[1]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槐阴转午[2],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3],扇手一时似玉[4]。渐困倚、孤眠清熟[5]。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6]。待浮花、浪蕊都尽[7],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8]。又恐被、西风惊绿[9],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10]。

【注释】

[1]此词作于苏轼出守杭州时,约在哲宗元祜四年(1089)至六年间。《古今词话》:“苏子瞻守钱塘,有官妓秀兰……子瞻因作《贺新郎》,令歌以送酒。”[2]槐阴转午:指槐树影移,时光过午。[3]生绡:未经过捶捣、练丝程序的丝织物。制衣需织物柔软,故加以捶练;制扇需织物挺括,故用生丝。[4]扇手:白团扇与素手。[5]清熟:安稳熟睡。[6]“石榴”句:化用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榴花似结红巾。”[7]浮花浪蕊:指浮艳争春的花朵。韩愈《杏花》:“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榴花夏开,两句言榴花繁盛时,百花俱已零落。浮、浪,有轻薄意,言其不能长久。

[8]芳心千重:以女人喻花,形容石榴花瓣的重叠。[9]西风惊绿:言秋风起后,榴花凋谢,只剩下绿叶。皮日休《石榴歌》:“石榴香老愁寒霜。”[10]簌簌:出于元稹诗:“风动落花红簌簌。”

【鉴赏】

此词的写作背景,无有定说,故词的兴寄深义,也殊难确定。但千年之下,众所公认,此词无疑一篇佳作。

上阕开篇几笔勾勒,便活画出一处幽独静寂的华美屋宇。其间,“晚凉新浴”的佳人在这种幽雅静谧的气氛中若有所思。“手弄”两句,是出浴美人举止神形的一个特写。“团扇”是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手弄团扇”的下意识动作,含有佳人被弃的深意幽思。而团扇所衬出的美人冰肌玉骨,具有一种超脱世俗的韵致。“渐困倚”一句,写美人浴后困倦袭来,沉沉入睡。“孤”、“清”两字,点出美人处境和心境的孤寂凄冷,也与前面所描写的环境相互协调。“帘外”三句写入梦后情景:睡梦中恍惚有人推窗,惊醒瑶台好梦,若有所待醒来一看,但是哪有人影?只有风敲竹的声音,徒增人怅惘烦恼而已。

下阕写榴花,而花人相映。第一句叙述石榴浓艳之状,用“蹙”字形容半吐榴花,兼有美人蹙眉含颦风致。“待浮花”两句,以拟人手法将晚开之石榴写得不同凡俗:

无意争春,晚芳独放,在群芳过后的寂寞中“伴君幽独”,不单浓艳,更是气节不凡。“秾艳”两句,进一步点染花的美好形态,也托喻美人内心的幽愁深思。“又恐被”几句,担心芳容难久,很快被风吹得零落衰飒。只怕君来时已无秾艳可以看取,而只能对酒花前,见榴花之残蕊与美人之清泪了。

胡仔云:“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后世对此词众说不一,就在于以花喻美人虽显,但美人是否有喻君臣遇合或者独守节操之意,却在若即若离之间,难以坐实。但这种情景更显出此词意境的深远与读解的多种可能性。

洞仙歌

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1],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2]。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避暑摩诃池上[3],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前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4]?乃为足之云[5]。

冰肌玉骨[6],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7]。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8]。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9]?夜已三更,金波淡[10],玉绳低转[B11]。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同类推荐
  • 为自己画月亮

    为自己画月亮

    诗样的华章如夏花一般绽放在生命的旅途中,就让它成为我们青春进军的助推剂,成为一个年轻人可以盛放心事的晾晒场,使人们平凡的人生充满不平凡的履历和财富。
  •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完美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幽幽七里香”“初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追风的女儿”“爱如山路十八弯”“时间无垠,万物在其中”“人间岁月,各自喜悦”等八辑,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带你细品用音乐煮出的文字,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作者简介丁立梅,笔名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 岁月流情

    岁月流情

    文集记录了作者随建设队伍辗转大江南北、亲历水电建设工地的火热朝天,以及对爱情、亲情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西北风情和丰厚的人生积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情致有感染有打动,真实质朴读的文字令读者与她同呼吸共感受。
  • 爱的城堡

    爱的城堡

    本书选用了《读者》19位签约作家最优秀的部分短篇作品,他们以娴熟的笔墨,用人生的经历作渲染,把生活中最至情、最感人的故事勾勒出来。这里包括父母之爱的伟大、爱情的崇高、友情的至真、陌生人的温暖。全书由“两只手套的爱情”、“婚姻是张带黑点的白纸”、“母亲的短信息”、“父亲的格言”、“上帝的宴会”、“雕刻在深秋的爱”、“爱丁堡的长椅”、“善良做芯,爱心当罩”八个篇章组成,从各个角度诠释爱的含义,给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震撼。
  •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我在联合国当首席记者

    联合国是一个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作为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常驻联合国记者,无疑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和压力。作者以亲身经历向读者介绍在这一组织中开展工作的一些经历,以及如何广交朋友,利用手中的笔和相机,为国家服务,为广大的读者服务。
热门推荐
  • 界灵异记

    界灵异记

    自古英雄多悲情,异陆重生显诡能;情义交织男儿梦,春宵一刻与谁眠;灵能霸显天下惊,万魂护航鏖群魔;天下雄唱为谁起,江湖斗酒徒形只!灵与情,世与道,他,北堂镧雪,一代诡儿,在这场离奇的异界鏖战之中,尽显独我雄风...
  • 你的心是石头

    你的心是石头

    都说,路,是走出来的。我的路,却是异常艰难。再繁华的都市,你跟我又有几分相似?你可能会觉得,我堕落,我萎靡,我自作自受。但你也会觉得,我可怜,我可气,我身不由己。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将我的爱消磨殆尽的故事。
  • tfboys你是星我是尘

    tfboys你是星我是尘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关照哦!嘿嘿
  • 结婚在高中

    结婚在高中

    六月初六我满了十六岁,顺便再这天就接到了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人眉眼开花乐得跟什么似的。我也跟着乐,只不过他们乐的是我不负所望考取的是咱这城里最好的高中,我乐的是十五年以来终于可以到离家远些的学校躲开老妈和一家子的唾沫子弹了。
  • 商女为后

    商女为后

    在京城有人提到端王妃,就会喳喳嘴说一句:“这女人,走了狗屎运。”那是以前,现在可能会说:“这个丑女,就会做怪。”嫁入端王府又不是我想的,这王府看着风光,其实穷的叮当响!我不只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这一家子人。听说他外面还养了一支军队...于是三年后,进宫面圣,希望和端王和离。却在最后一步,被我那个一直视我为无物的夫君破坏。
  • 圣权复兴

    圣权复兴

    有人说,人类要警惕外面世界,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位置,以免招来灭族之灾。又有人说,人类作为星空下的如此渺小的存在,应该火速发展自己,以免自己在残酷的宇宙中,黯淡退场。更有人说……这些说得都很好,不过可惜的是,人类社会早已被外星生物渗透,很大程度上,人类自身的命运已经不在由自己掌握,人类的未来究竟该何去何从?
  • 汤氏业

    汤氏业

    讲述生活中真实故事,众人皆知年少有为的世上最穷总裁是氏业传媒执行总裁汤氏业先生,他不仅仅才十七岁成为了暗夜集团代言人,还出任万家传媒,氏业传媒公司执行总裁,而且在他的年少还有更多的曲折经历,这些在中国传媒报道网都可以看到,下面我们将讲述世上最穷的总裁故事。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苏醒的秘密

    苏醒的秘密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个沉睡的秘密,随时光黯淡,却永不磨灭。二十五年前,她怀着遗恨沉睡;二十五年后,她带着秘密苏醒。她说:“我的梦想是变成女魔头,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她归来,是为了拯救曾经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他是高冷禁欲的生化教授,却不自觉被她的神秘吸引。
  • 兴然怦动

    兴然怦动

    我这辈子都会爱你天长地久直到永远兴然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