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84800000093

第93章 学会在等待中坚持——需于郊,利有恒,无咎

【原典】

初九,需于郊,利有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易经·需》

【释义】

《需》卦初九爻说:在郊外等待,利于坚持,持之以恒,就有利,就没有灾难,没有过错。

《象传》说:长久地在郊外等待,是不冒险往前走。利于坚持,没有灾害,这是理智的行为。耐心等待就是理智,有了理智就能控制前进的步伐,所以就不会失常。

“需”在这里是与“须”同义的,是等待的意思,《说文》上说:“需,须也,遇雨不进,止须也。”意思是说,下雨了,你必须等雨停了以后再行路,这就是等待,等待雨过天晴,方可“利涉大川”。

现实中,我们要做某一件事或某项事业的时候,在最初的阶段必须耐心等待时机。当然,耐心等待是要有信心的。此外,等待的时候还必须善于抓住恰当的时机,因为时机对了,才会出现更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来运转”。

【事典】

故事一:安陵君等待良机

战国时,安陵君是楚王的宠臣。有一天,江乙对安陵君说:“您没有一点土地,宫中也没有你的骨肉至亲,然而身居高位,接受优厚的俸禄,国人见了您都整衣下拜,无人不愿接受您的指令,这是什么原因呢?”

安陵君说:“这都是大王抬举我,不然哪能这样?”江乙指出:“用钱财相交的,钱财一旦用尽,交情也就断绝;靠美色结合的,色衰则情移。如今你掌握着楚国大权,却没有办法和大王深交,我暗自替您着急,觉得您正处在危险之中啊!”

安陵君恍然大悟,恭敬地拜请江乙:“既然这样,请先生为我指点迷津。”江乙说:“希望你找个机会对大王说,愿随大王一起死,以身为大王殉葬。如果你这样说了,必能长久地保住权位。”安陵君说:“我谨依先生之见。”

但是过了几个月,安陵君依然没有对楚王说这句话。江乙为此又去见安陵君:“我对你说的那些话,至今也没有说出,既然您不用我的计谋,我就再不敢和你见面了。”言罢就要告辞,安陵君急忙挽留,说:“我怎敢忘却先生的教诲?只是还没有合适的机会罢了。”

又过了几个月,时机终于来临了。楚王到云梦去打猎,一千多辆奔驰的马车接连不断,旌旗蔽日,野火如霞,甚为壮观。这时,一头狂怒的野牛奔了过来,楚王拉弓射箭,一箭正中牛头,把野牛射死。百官和护卫欢呼雷动,齐声称赞他的箭术。

楚王抽出箭,用箭按住牛头,仰天大笑道:“痛快啊!今天的游猎,寡人何等快活!待我万岁千秋以后,你们谁能和我共有今天的快乐啊?”这时安陵君泪流满面地走上前来说:“我进宫后就与大王同席共座。如果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希望随大王奔赴黄泉,做褥草为大王阻挡蝼蚁,哪有比这种的快乐更宽慰的事情啊?”

楚王闻听此言,深受感动,正式设坛封他为安陵君,安陵君自此更得楚王的宠信。

人们都说:“江乙善于谋划,而安陵君善于等待时机。”尽管江乙眼光锐利,料事如神,毕竟事情的发展不会像他设想的那样顺利;而安陵君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有充分的耐心,等候楚王欣喜而又伤感的那个时刻,这时进行表白,无疑是雪中送炭,温暖君心,因此收到奇效,保住了长久的荣华和富贵。

《淮南子·道应》云:“事者应变而动,变生于时,故知时者无常行。”等待时机的到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准备,等待时机绝不等于坐视不动。三国初期正是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年代,众多有志者莫不投身世间,展现身手。而怀有治世奇才的诸葛亮却甘心隐居隆中,表面看来,这是不合情理的,然而诸葛亮此举正是在耐心地等待时机的来临。诸葛亮在分析天下的形势后,既不想投奔势力强大的曹操、袁绍,也不想在江东孙权手下为官,他需要的是一位慧眼识英雄而又宽厚的君主,因此,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出山,最终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故事二:项羽不过江东之误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之下,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千子弟兵冲出重围,马不停蹄地往前奔去。

到了天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5000骑兵紧紧追赶。

项羽在逃命的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时只有28名骑兵相随了。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有余,经历了七十多场的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的霸王。没想到今天在这里被围,这是天叫我亡啊,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后来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来到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边。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道:“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的土地,几十万的人口,大王过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回去,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自己在乌江边拔剑自杀。一代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冷静的想想,项羽的死必要吗?要是他当时回到了江东,痛定思痛,重新积蓄力量,并非没有了再起的机会,何必一定要急着去当“鬼雄”呢?不管是王侯将相也好,平民百姓也罢,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任何人都会遭遇各种的挫折和各种各样的困境。问题在于,当外界环境对你不利的时候,你该如何处置呢?这就需要等待,因为等待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

故事三:赵充国以静待哗

汉宣帝时,西羌族与匈奴联合起来,侵入汉地。公元前61年春,汉宣帝任命赵充国为帅,率骑兵万余阻拦羌族入侵。为了防止羌人的入侵,赵充国命三名军校率队乘夜先悄悄渡河,在对岸扎营,再指挥大军依次渡河进驻。

正在这时,对面来了数百骑羌兵围绕着汉军来回奔驰,口中还“嗷嗷”乱叫。诸将见羌兵少,纷纷请求出战,要将这些羌兵撵跑,免得其扰乱汉军渡河。但赵充国认为,汉军长途跋涉,不可追逐此敌,消灭敌人应以全歼为上,不能贪小失大。同时,他认为这些羌兵骑术高超,如果追赶,必中其诱兵之计。因此,赵充国对这些羌兵的挑衅置之不理,仍然镇定地指挥自己的军队加快渡河的步伐。

事后探马来报,离汉军30里有一座绵延起伏的山脉,那里埋伏了万余羌兵。原先来挑战的少数羌兵正是想通过挑衅,诱使汉军进入埋伏圈。由于赵充国沉着机智,以静待哗,使敌人无功而返。

在汉军全部渡河之后,赵充国对羌兵作战始终采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首先派小股的骑兵进行广大范围的深入侦察,洞悉敌情,然后在行军的途中,防止遇伏。同时还要求部队保持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战斗,所宿的营垒也要求必须十分坚固。汉军稳步的推进到金城后,羌兵再三挑战,汉军坚壁不出。

为了摸清羌兵的情况,减少作战中的损失,赵充国派遣了许多间谍深入羌人居住的地区。原来,羌兵分先零、罕、开三个部分,前者与后二者有仇。赵充国巧妙运用策略,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对罕、开两部分实行政治上安抚,集中兵力部署对先零进行军事上的打击。先零见汉军长期坚壁不出,就渐渐放松了警惕。6月初,赵充国率大军突袭先零的驻地。先零毫无戒备,一触即溃,仓皇逃遁,淹死者数百,投归与被杀者千余人。汉军进抵罕、开地区,赵充国禁止士兵烧杀。罕、开人民感恩,马上降顺了汉军。秋天,又有万余羌人在赵充国安抚政策的感召下归顺汉朝。赵充国又罢骑兵,兴屯田、“益积蓄”、“省大费”,以待羌敝。第二年秋天,若零等人刺杀先零的首领杨玉,率四千多人降汉。赵充国平羌一战大获全胜。

“以静待哗”是军事家孙膑提出的作战谋略。其宗旨是以自己的严整来对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来对待敌人的哗恐,这是把握军心的方法。因此,以沉着安静的心态静观敌方的变化,乘机进攻浮躁不安的敌人,或者是以冷静的态度控制住动荡不安的局面,充分的把握住胜利的节奏。

故事四:基辛格审时度势

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头号的外交家,他喜欢在国际的外交舞台上进行“特技表演”,但是没有十分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出访的。

中东危机局势的初期,由于以色列倚仗英、法的支持,大规模地侵略埃及,激起了阿拉伯众多国家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国出面调停都不可能成功。由于没有任何的把握,所以基辛格没有出击,而是坐等时机的到来。

等到埃及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突破以军防线,打破不战、不和的局面,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转机,埃及军队即将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时。基辛格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立即出击,频频进行“穿梭外交”,往返于中东各国之间,利用各种矛盾,磋商各种政治交易的“可能性”。由于基辛格的努力,中东问题暂时得到缓和,由此,他也在阿拉伯世界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就要考虑到它实现的可能性,然后再找准时机迅速的出击。在这之前,要学会耐心的等待,才能在行动中做到有的放矢。“见可成则就之,见不可成则避之”,这也是做人精明的体现。

【易经心解】

从出生到死亡,人的一生实际上都处于等待的状态中。当一个人遇到困境、遇到危险时,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并积极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会逢凶化吉,取得行动的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耐心地等待时机,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棱角外露,总幻想着依靠自己的学识,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和成就。他们的锐气是惊人的,但也是短暂的,一旦遭受挫折,无情的现实就会使他们感到生不逢时,或是怀才不遇,从而变得愤世嫉俗,也会使一部分人从此灰心丧气,自暴自弃,这是非常可悲的。

知道如何去等待时机的人有着高贵的心灵,其象征是永不匆忙,永不受情绪的影响。你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到达中心,明智的保留使目标变得更加的贴切。一位智者说得好:“时间可以抵挡任何人的进攻。”幸运之神对耐心等待的人总会给予丰厚的奖赏。

中国有一句俗语:“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似乎很难办的大事,最后居然都能顺利地完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了“待时乘势”的缘故。同样一件事,彼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此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功夫”。等那些促成某件事情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都具备了时,也就是恰逢其时,几好合一好了,这时再去做事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了。

同类推荐
  •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

    《伊儒合璧的回族哲学思想》为《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赡思丁、赡思、马哈麻、扎马鲁丁、海瑞、李贽、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蒋湘南、丁竹园等思想家的思想闪烁着人类聪慧、睿智的理性光芒。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培根论理想人生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培根论理想人生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
  • 辩谬篇

    辩谬篇

    辩谬篇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的著名作品之一,诠释着哲学中逻辑思维的真正涵义。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创立了形式逻辑这一重要分支学科。逻辑思维是亚里士多德在众多领域建树卓越的支柱,这种思维方式自始至终贯穿于他的研究、统计和思考之中。其中辩谬篇就是其中一部对逻辑具体剖析的书籍!
  • 范畴篇

    范畴篇

    在《范畴篇》里,亚里士多德首先使用了范畴这个术语的,他规定出十个范畴,作为基本概念,它们是:实体、数量、关系、性质、活动、遭受、姿态、时间、地点、状态。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前面四个范畴,特别是性质,尤为重要。
热门推荐
  • 醉花缘

    醉花缘

    当杀伐果断的他遇上活泼机灵的她,该会发生些什么?是天意?还是人为?当真相浮出水面,是去?还是留。。。。。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
  • 链之羁绊

    链之羁绊

    在一次狩猎中无意得到一串项链,因为这串项链,他的弟弟丧命了。因为这串项链,他的家,没了。他在路上不断地探索着前因后果。他知道这很危险,但他知道:无知往往比死亡更加可怕。他踏上了复仇的路,因为友情,也因为那一份羁绊。他想要复活弟弟,更想为弟弟报仇。破碎的记忆,离奇的属性,嗜血的魔化,一切都是一个谜····
  • 栖魂

    栖魂

    她是一缕魂,飘荡在现世。她不知自己生从何处,将去何方。
  • 恋上果味米米花

    恋上果味米米花

    男生很坏,女生天真又可爱,不要假装看不到已到来的爱,你会爱上他的坏.........
  • 失败的阿帕忒

    失败的阿帕忒

    当人造人和超人工智能开始结盟的时候,人类在拥有不对等的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挑起了对这个联盟的战争,然而失败的代价却是永久的失去了控制权,甚至连科技的发展都受到了钳制。而人类也已经意识到,他们侵入了神的领域,而神也开始对他们的惩罚。。但!这不是人类的故事。是每个人造物,或者他们自称的第二人种的故事。战争后他们选择了地底,但是为了让人类能正视他们,开始了各自为政的努力,无论是纸糊的和平条约,还是一旦失控可以吞噬一切的征伐……
  • 极品小奸商

    极品小奸商

    一个苦逼的孩子,带着一个坑dos的系统。看他如何到达世界的顶峰。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
  • 霸道男神别缠我

    霸道男神别缠我

    他和她的遇见,是一次碰撞。他和她的斗嘴,变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些家常便饭。他和她的感情,是漫长的故事。他和她的故事,就从现在开始!
  • 异族圣战

    异族圣战

    千年前异兽界资源耗竭导致内乱,四大尊者造反重伤麒麟圣主,带领众异兽进攻人类世界......千年后的地球发展迅猛,丝毫未察觉危险......颜心就读于圣山市一所贵族中学,在班上存在感巨低的他在家中的一次触电事故中察觉到身体有异样,从此人生轨迹似乎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 冷酷校草与呆萌丫头恋爱记

    冷酷校草与呆萌丫头恋爱记

    他是冷酷校草,她是呆萌丫头,他与她被父母订下婚约,他与她反抗婚约,而他知道了未婚妻是谁停止了反抗,她转入他的学校目的是让他讨厌她和她退婚,进入学校后她认识了一个哥哥,哥哥对她很好,她什么都和他说,最离后她知道哥哥就是她未婚夫时,她道:老公,我要和你离婚。他道:离婚?我不同意
  • 强者们

    强者们

    一个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呵呵,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