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85300000020

第20章 无奈的选择(3)

肃王、辽王、庆王、宁王是洪武皇帝的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子,年纪都小,虽已封王,但除肃王暂住平凉外,其余三位尚未就藩。四位王爷的府邸目前分别在兰州、广宁、宁夏和大宁紧张地施工着。刘璟所谓的“巡行提调”,对四位小王爷来说,不过是看看王府的工地而已,而这与他们无关;但到燕王府来,他刘璟要看些什么?这儿能有什么看头儿!再说,肃、辽、庆、宁四王是燕王的小弟弟,他们刚谙世事,毫无作为;其中的谷、庆、宁三王,充其量不过是去年在临清参加过练兵,都尚未经过战阵,因之对国家谈不上贡献,岂能与他燕王相提并论!燕王有点怏怏。所以,当王府长史葛诚禀报说,“刘璟从广宁过来,现已住在馆驿,很想拜见王爷”时,燕王鼻子里哼了一声,意思是不想接见。然而,葛诚劝道:“刘璩毕竟是朝廷派来的,何况他又深得皇上眷宠,王爷还是热情些为好。”燕王一听,葛诚的话也有道理,便传旨:“请刘长史至存心殿说话。”

刘璟与燕王年纪相仿,看上去端庄儒雅。或许当过“阖门使”之故,平素经常纠正别人的言失,专挑别人的刺儿,自己也就养成了谨慎认真的习惯。此人不苟言笑,举手投足间显示出循规蹈矩。表面上极是谦逊,甚至都有点矜持;而内心里却很自尊、很要强。燕王不太喜欢跟这种人相处。所以,他只是略微寒暄过几句,交代了“有何事找葛长史即可”,便再无话可说。刘璟便觉尴尬,当即告辞。

随后刘璟就由葛诚负责陪同接待。似乎这位钦差也没有多少公事可办。住过几日,刘璟便打算离开北平,再去大宁巡视了。不料临走前夕,燕王却突然热情起来。他亲自到馆驿看望,并再三再四地挽留。闹得刘璟是想走也走不得了。燕王亲自在承运殿为刘璩设宴,并请来北平都司、北平布政使司的主要官员相陪。席间燕王盛赞刘氏一家对大明江山的功勋,并多次亲自为刘璟把盏斟酒。刘璟惶恐辞谢说:“我父纵使有功于国,也与我们子辈无关。殿下的谬奖,直令璟愧赧汗颜呢!”说是这样说,他却仍然是矜持而宠辱不惊的神情。

葛诚便在心里嘀咕:燕王何以前倨而后恭呢?他究竟是怎么了?

葛诚当然不了解燕王的心思。原来,刘璟来北平的消息传到大庆寿寺后,道衍立即来王府造访。这和尚猜测刘璟的来意,必是奉了皇上的特命,假借巡行提调肃、辽、庆、宁、燕五王府事的旗号,看一看燕王在北平做的如何,能不能让皇上放心满意。道衍估计,“钦差”在这时候来,具有特殊的意义,说不定会与“立储”一事有关。经他这么一说,燕王如醍醐灌顶,便对刘璟这位“不速之客”再不敢怠慢了。

燕王设宴之后,又吩咐葛诚陪刘璟游览了“燕京八景”。何谓“燕京八景”?原来这是元朝时就有的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金台夕照、蓟门烟树、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西山晴雪八大景观。不过因为季节的关系,有的景观没什么意思。他们匆匆地走过,倒热一身汗。但刘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再三请葛诚向燕王转致谢意。

刘璟离开北平的前夕,燕王更加热情,他竟亲自陪着刘璟畅游西山。他们只在大庆寿寺就玩了将近一天。

那一日,燕王原本是想让刘璟乘坐他的肩舆上山的,但刘璟坚辞不坐,他们便一同骑了马,并辔而行。道衍领着寺里的和尚们早在山门外迎候。刘璟与道衍经燕王介绍会面。彼此互道“久仰”、“钦慕”,互相细细地打量了一番。然后寺里寺外转了一圈。看看时近中午,道衍安排斋饭。饭后小憩。随后他们就来到大柘树下品茗弈棋。

大柘树下绿荫如盖,凉风习习。早有小沙弥用龙潭水烹了香茶。石桌上也早放好了檀木棋匣。刘璟一看,却是象棋,就很高兴。他是很喜欢象棋的,且棋艺不凡。道衍曾听说过刘璟的象棋技艺堪与南宋名臣文天祥相比,未知真假。下棋之前,他就先与刘璟谈起了文天祥。刘璟立时双目炯炯,兴致勃发。他说文山(文天祥号)公的象棋技艺已到了出神入化之地步。他竟能蒙目行子,以口代手,若非神仙,凡人焉能企及?此时道衍向燕王递个眼色。那意思:此人来者不善,你可要仔细了!

燕王微微一哂。他已手痒,向刘璟道一声“请”,就摆开了棋子。

燕王也是象棋高手。世人只知宁王朱权善象棋,且流传过朱权编写的《象棋势谱》一卷,殊不知宁王若与燕王较量,常常是手下败将。道衍选择这样一个机会让燕王与刘璟对弈,实是想寻找乐趣,建立友情;然而两位高手过招,你来我往,或攻或守,渐渐认起真来,这目的就未必能达到了。

且看第一局。燕王执红先行,刘璩执黑对应。楚河汉界上顿时战云密布。开局时二人落子如飞,不假思索。中局时双方稍显谨慎。弈至第二十二回合,红方子力略占优势。燕王信心百倍。又瞅准黑方一时疏忽,多吃他一马。观战的道衍和葛诚默默颔首,认定燕王是胜券在握了。然而,不曾想到刘璩不急不躁,绵里藏针,迂回应对,不知不觉间兑掉了红方之子。两方势力渐趋平衡。到了残局阶段,黑方反倒咄咄逼人,不依不饶。到了最后,燕王一个失着,被刘璟逼得只好推枰认输。

虽是输了,但毕竟王爷,须不丢风度。燕王便抚须微笑,夸赞刘璟几句。刘琚自然谦逊一番。应当说此时的气氛非常欢洽,茶也喝得甚有滋味。借休息的空儿,道衍请燕王即兴赋诗。燕王笑道:“还是败者先吟吗?”略作沉思,随即吟道:

十二终朝默运筹,纷纷兵卒度鸿沟。看来车马般般备,只欠田单一火牛。吟罢,众人齐声喝彩。道衍便请刘璟也来一首,刘璟不便推辞,便吟出一首七律:两军对敌立双营,坐运神机决死生。

十里封疆驰铁马,一川波浪动金兵。乘险出车收败卒,隔河飞炮下重城。等闲识得军情事,一著成功见太平。刘璟吟罢,众人又是鼓掌叫好。这工夫道衍和葛诚已开始帮弈者摆棋。这一局是刘璟用红棋,燕王用黑棋。开局时刘璟走得比上局谨慎,而燕王仍不假思索。弈完第十回合,双方子力均已出动。燕王有了上一局的经验,此番后发制人,刚柔相济。经几番搏杀后,捉住对方一炮、一象,且多一卒,形势一派大好。刘璟此时紧蹙眉头,双目微眯,手掐下颏,竟半天不再行子。燕王也只好品茶等待。棋盘上寂静无声。倒是小沙弥煮茶的声音,在阵阵松涛的间隙里响亮起来。不料刘璟突然舒眉瞪目,右手提车,置自己的炮相不顾,径取对方将门,捷足先登要隘。随后策马奔槽,直捣九宫。燕王空有许多子力,但前后不相及,彼此不相救,眨眼间又输一局。

这一局输得委实窝囊。燕王输了,竟不知输在何处。他手端茶盅,眼还盯在棋盘上。刘璩只道燕王是有心探讨棋艺,便很高兴。说实话刘璟行遍大江南北,能与他棋逢对手的还真没见几个,燕王的棋艺,在他看来已是颇见功力的了。他便好心好意地为燕王释疑解惑。一面复盘一面说,这一局他用的是象棋三十六计中的“擒贼擒王”之计。他甚至还引用了《易经》上的话:“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他解释说,摧毁敌人的主力,须抓其首领。即如龙离大海,到陆地作战,则必然面临绝境也。

燕王听得频频点头。面上极轻松地微笑,心里却颇不悦。他对刘璟用的这条“擒贼擒王”之计颇反感。刘璟的一番解释在他听来似含讥笑之意。“赢了棋也便罢了,偏又要夸夸其谈!我却偏不服你!”燕王心里这样说着,但仍然极大度地向刘璟讨教:“不知仲璟兄上一局用的是何计呀?”刘璟不知燕王已有点烦恼,竟又认真地解释说,他第一局用的是象棋三十六计之第一计,即“瞒天过海”。且又抑扬顿挫地说了一通“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云云,叫人听了如坠五里雾中。燕王就愈加心烦了。

道衍发觉燕王有点烦恼,便有意活跃一下气氛。遂手敲棋子,奉献一首小曲《南中吕驻马听》:

幽客闲时,镇日松荫下象棋。只见双车奔飞,二马驱驰,兵卒相随,连珠炮响起如飞。四围八面都遮护,各逞机关,各逞机关,终分胜负多情趣。

他唱得确很精彩。燕王的确也能从这小曲中听出了“下棋本是玩的,胜者负者皆多情趣”的意思,但局外人跟局内人的心境毕竟不同。道衍的这种规劝(或日安慰)对他来说是隔靴搔痒。以燕王这类人的性格,不给他一点面子,如何收场?所以,燕王又摆好了棋子。他想在这第三局中为自己争回面子。

然而刘璟这类人,行事处世太过认真。即便玩这种也可以称为“象戏”的象棋,他也丁是丁,铆是铆,一丝不苟。他认为“认真”恰是对对手的尊重,殊不知对手倒不喜欢他这种“尊重”。于是,两个人在第三局中展开了残酷搏杀。燕王自以为有了两回“前车之鉴”,已大体摸准了刘璟的棋路,所以他行棋非常自信,布局更加缜密,的确让对方无隙可乘。战至中局,棋鼓相当,进入相持阶段。

同类推荐
  • 鬼才魏忠贤

    鬼才魏忠贤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在位之时,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一时厂卫之毒流满天下,一大批不满他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他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朝到底是毁在了宦官手里,还是毁在了皇帝的手里?魏忠贤——他是那个时代的覆灭者,还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国家栋梁和支柱?当一个有智慧的人私欲膨胀到极点时,他能够操纵一切,同时他也将毁掉一个时代,毁掉一个王朝和国家。文钦编著的《鬼才魏忠贤》再现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时代,重新解读鬼才魏忠贤。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毛泽东与陈云

    毛泽东与陈云

    《毛泽东与陈云》主要讲述了:遵义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投了赞成票。会后,陈云受到毛泽东的委派赴上海恢复党组织,并赴苏联取得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在苏联,陈云假托被俘的国民党军医撰写《随军西行见闻录》,最早客观、公正宣传毛泽东,宣传红军长征。陈云敢断家务事,明确表示不同意毛泽东和江青草率结婚;经过慎重考虑,陈云和于若木结为夫妻,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高饶阴谋篡权时,陈云主动揭发;事件处理时,毛泽东提议搬陈云作救兵;事件处理后,陈云强调:高级领导人要提高革命觉悟。毛泽东逝世后,陈云提出要客观公允地评价毛泽东一生中的是非功过,尤其是对其晚年的失误,要作出公允而又科学的评价。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甜妻刁蛮,误撩霸道总裁

    甜妻刁蛮,误撩霸道总裁

    她是杀手界的菜鸟一枚,受尽同行的嘲笑,为了挽回面子。她决定完成一项大工程!靠!老娘当不了杀手,那就泡世上最厉害,最英俊,最有权势的男人。于是菜鸟杀手华丽丽的潜了夜氏财团总裁夜卿爵。菜鸟永远是菜鸟级的水平,不到三天就被霸道总裁的变态追求手段逼出来,她主动跑到他的公司,不管三七二十一,揪着正在开会的他的衣领说“姓夜的,老娘很花心,一个你根本满足不了我!”没想到恶魔慢条斯理得说“亲爱的,我的盛世美颜还满足不了你的花心吗?放心,跟了我保准‘饿不到你’。”
  • 北斗星之星院之旅

    北斗星之星院之旅

    她被强行拉来星院,被弓箭盯着,在月下可乐的威逼下抛掷硬币决定胜的一方。她遇到了温柔的他,遇到蛮横的他,开启了没有止境的路途,收集着所有的原材料,最终会有这样的结局,拭目以待。
  • 2015回忆录

    2015回忆录

    还是否记得,大明……不对,小池塘边的班花呢?如果让你回到你的学生时代,再过一次那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么,给自己一个重新活一次的机会,是否还会坚持当初的选择,回到过去,回到那个青葱的自己
  • 岛主追悍妻,萝莉不要逃

    岛主追悍妻,萝莉不要逃

    命运是一场恶作剧,你讨厌什么,它给你什么。她是星逻报社的资深记者,固执和毒舌的外表下掩藏着自己受过伤害的一颗心;他是炙手可热的新闻对象,看似无情的人却偏执地追求着一份几乎不可能的爱。他说,她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她说,她绝不接受要建赌城的男人。他对她极尽宠溺,她对他终有芥蒂。从开始就背道而驰的两个人,注定只能越走越远……
  • 在月光下跳舞

    在月光下跳舞

    生而为人,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只想沉醉,沉醉,直到消逝。如果我是一个女人。
  • 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用爱发现你的孩子

    现在家长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很多孩子却并不快乐,甚至越教孩子问题越多。孩子和家长在教育当中都面临迷失的危机,特别是家长对孩子不恰当的指导,使其承担过多的责任,而对责任不能胜任则加深了家长的自我评价的降低和教养焦虑的增加,陷入恶性循环。问题出现在哪里?本书作者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父母发现自我、发现孩子的过程,但有些父母却忽略了这一点,总是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结果自己焦虑,孩子也得不到健康的成长。作者结合自己多年幼教经验和心理咨询的经验,向年轻父母们讲解一些新时代中国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以及“孩子们最重要,父母却不知道”的问题。
  • 血帝子

    血帝子

    帝造环三界,天文贲古今。滴血染帝韵,一笑憾天心!
  • 一笑丑城

    一笑丑城

    她本是尊贵的公主,一夕之间却沦落为平民,一切都没了,没了疼爱的父皇和母后,没了倾世容貌,也没了他。
  • 异能高手:城靥心魔

    异能高手:城靥心魔

    凡尘之人,被女友背叛,意外得到修真界奇缘,从此踏入修真界;为了复仇,为了争口气,无意间得知冲凡尘界,进入那神秘的修真界的方法,因此,携美修炼,拳打凡尘界古武修仙者,脚踏修真界大佬、圣主;修真界的那些年,讲述一群手下和猪脚的热血沸腾修真故事。
  • 无劫剑仙

    无劫剑仙

    无论是夏君、商主还是周王,或骄奢淫逸,或纸醉金迷,或英明神武,或荒淫无道。虽可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却都不过是上天的傀儡,要你兴则行,要你衰则衰,要你亡则亡。这一世,他一人一剑,仰望苍穹。他说,我要这天,再也无法左右我的命运,即使需要一剑将它捅个对穿。剑自逍遥九天外,三界红尘第一仙。少年从踏上修仙之旅的第一步起,便注定会迈向那无量无劫的三界第一剑仙,将所有的一切都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