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85300000022

第22章 血里浮起新“储君”(1)

洪武二十六年初春,农历惊蛰日。凉国公蓝玉像往常那样,穿了他的大独科花一品绯袍,赴早朝来到西华门。其时天尚未明。守门的锦衣卫借着灯光检查他的牙牌。他的牙牌上刻有“勋”字。但有一位指挥衔的锦衣卫官员却不肯相信,瞅着他的脸和牌子细核对:“你是凉国公蓝玉?”他那时正想打个呵欠。他刚要把呵欠喷到对方脸上,不料对方把脸一变,喝声:“拿下!”呵欠倒未喷出,人已被五花大绑押走了。

蓝玉没有被押送刑部或大理寺的监狱,而是进了锦衣卫的下属机构南镇抚司。对这个地方他以前只听说过,但没有见识过。一般来说,朝臣获罪都乐意进“三法司”的监狱;而一旦进了南镇抚司或北镇抚司,就知道不死也要脱层皮的。所以蓝玉大喊大叫着:“我要见皇上!”但没人理睬他。只是把一件一件刑具摆放到他的面前。

先是一般性的拷打。继之是拶夹。三根夹棍儿把他两条小腿一夹,再由行刑的两人左右拽绳儿,蓝玉立时疼彻骨髓。再之后又有人取过谓之“木手”的手棰,有节奏地敲击他的两肋。他便在这击鼓般的声音里昏死过去了。待醒转来,锦衣卫佩服他是条汉子,体质也还不错,便又招待他车辐、火炙、烟薰。最后把一双“红绣鞋”提到了他的面前。

“红绣鞋”乃镇抚司特造,也是独创,是一种鞋状的铁器。先把鞋给犯人穿上,然后加热、烧红,直到皮焦肉烂。蓝玉刚刚觉得绣鞋变红,便呻吟着:“我招我招!”……随后在供词上签字画押。

那时候朝廷刚刚重申:审讯犯人不得用刑,严禁锻炼成狱。

蓝玉终于弄清了,他的罪名是要谋反、弑君。有人揭发他勾结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将在洪武皇帝到南郊先农坛行“藉田”礼的时候,发动政变,夺取天下。

举告蓝玉的,是一位叫蒋献的锦衣卫指挥。此等人物名不见经传,但本领极大,侦探的手段也颇高明。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办理的是很特殊的“诏狱”。连国公们甚至王爷们,提起南、北镇抚司也谈虎色变。

其实,连皇帝本人也未必相信蓝玉真会谋反、弑君。皇帝要杀他的直接原因是这人太过骄横,怙恶不悛。在闹腾过强占东昌民田、蓄庄奴为非作歹、夜闯喜峰关、私姘元帝妃等事端之后,皇上曾予以谴责,并镌其过于功臣铁券。无奈蓝玉不思悔改,甚至对皇上也显示了傲慢。特别是最近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皇上授宋国公冯胜和颍国公傅友德兼太子太师,而令他兼太子太傅,他觉得比冯、傅二人矮了一头,便怏怏不乐。背后发牢骚说:“凭蓝玉的功劳,难道不堪太师之任吗?”这也罢了。有一回,他竟指着皇上的龙舆(当然不是指着皇上本人)对身边一位“僚友”咕哝道:“你看,他已经在疑忌我了!”……或许就是此类的话传进了皇上的耳朵。皇上忍无可忍了。

当然谁都知道,皇上要杀蓝玉的真正缘由,还是由东宫“储君”(现在是皇太孙)着想,拔除其“棘杖”之刺。否则不会因蓝玉牵扯那么多人。这是继胡惟庸案之后又一震撼朝野的大案。皇上亲拟《逆臣录》,手诏布告天下,坐党论死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皆被“夷三族”,“磔于市”。总计株连被杀的将近两万人,真是血流成河!

蓝玉只是伏诛,而未被寸磔,死得还算是舒服。临刑之时。刽子手见他身伟面赤,确有大将风采,便因钦敬而给予关照,活儿做得特别干净,他脖颈上只有点凉风拂过的感觉。就在这凉风拂过之前,他还来得及望着奉天殿,朝皇帝的宝座大喊:

“朱公,朱公!(他已不再喊‘陛下’了)果然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啊!朱公啊!你以为天下太平了吗?何不留一二大将以防不测呢!”

皇帝没听清他呜噜了些什么。那时皇帝的注意力已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一年后,被蓝玉稍有点儿妒忌的太子太师傅友德,莫名其妙地被皇帝赐死。一个月后,定远侯王弼“坐事诛”。又两个月,太子太师冯胜下场跟傅友德相同,以莫须有罪名被赐死。至此。明室元功宿将,几乎一网打尽。总计开国功臣,只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邓愈、沐英六人保全身名,死后封王。但徐、常、李、邓四公,都死在胡、蓝党狱之前,沐英留镇云南,在外无事,得以善终。汤和绝对聪明,见皇帝疑忌功臣,趁早儿告老还乡,绝口不谈国事,故而享年七十寿考终身。沐英、汤和两位,真是太幸运了。

“朱公,朱公!你再往北看看吧!难道不需再留一二大将,为你的天下防备着点儿吗?”

蓝玉这临死前的呼喊,尽管皇帝听不到,但却清楚地传进文华殿,震荡着皇太孙朱允炆的耳鼓。

二朱允炆坐在文华后殿他父亲坐过的位子上。这已是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的春天。春天,恰是读书的大好时光。除掉了丧服的皇太孙朱允炆,现在最需要的便是读书明理。根据朝廷颁布的礼仪,他一般是在早朝后,直接来到文华后殿的。他的几个弟弟——允燧、允煌、允燥也来到这里伴读。届时有詹事府的官员主持,请他先升座,然后侍读,侍讲者入殿行叩头礼。然后内侍为他展书,然后侍读官向前,伴读十数遍,退而复班次。然后侍讲官为之讲解……开始他觉得极不习惯:徒弟如何受师傅之礼呢?如何连展书也要内侍伺候呢?然而日复一日,习惯成自然,他也便安之若素了。

这一天讲课的师傅是翰林院修撰黄子澄(名湜,以字行),极有才华,当年曾得过乡试头名。他遵照皇上的意见,安排的课程是《四书》里的《大学》。讲稿基本上就是朱熹的《四书集注》。《大学》按说朱允炆是早就读过的;但皇上说了,以前读过,仍须再读,深读之。慎思之。以皇太孙的身份,绝对会读出新意的。

黄先生先领他们朗读课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人偾事,一人定国……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伴读声参差不齐,却也嘹亮。然后黄子澄释之曰:“所谓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治好家庭。意思是说,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一国人民的人,那是没有的。所以那些国君只要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并治好自己的家庭,他即使不出家门,亦能完成对全国人民的教育。因为在家孝顺父母的道理,就是侍奉国君的道理;在家尊敬兄长的道理,就是服事长官的道理;在家慈爱子女的道理,也就是支使全国人民时,要以慈爱为本的道理……如果国君一家仁爱相亲,那么全国人民将受到感化,便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一家谦让相敬,那么全国人民也将效法,便会兴起谦让的风气;如果国君贪利暴虐,那么上行下效,全国人民便会见利忘义,犯上作乱。国君所作所为的关键作用,竟有这样的重要。这就叫做国君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国君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安定国家……”

黄子澄讲解的过程中,朱允炆的目光便柔柔地落到他的三个弟弟身上。他的三个弟弟也下意识地望他,兄弟们的眼里都亮晶晶的。他们好像在说:“大哥呀,我们的好大哥!父亲已经不在了,我们不仅要拿你当兄长尊敬,还要拿你当父亲孝敬。可你也要好好照拂我们呀?”……朱允炆的心里就发热,鼻头也微酸。

朱允炆在很小的时候,就听他的父亲背诵这段课文,使他几乎耳熟能详了。他的父亲从在“大本堂”读书时,就接受这种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而他也于中受到了熏陶。可以不夸张地说,朱允炆的个人品格——比如他对待父母的孝敬,和对待兄弟的关怀;甚至再扩而大之,包括对家庭之外的人的仁爱——都毫不逊色于他的父亲朱标。他在家庭里边所做的无可挑剔。

在为父亲服丧的日子里,朱允炆“居庐毁脊”——脊背都弯了、驼了,连皇祖父都因之痛惜得落泪,而他仍不忘对三个弟弟的关怀。这三年里,他与三个弟弟,用膳则同桌,睡觉则并床。且还要时常督促他们的读书学习。这一点连他的祖父都为之感动。有一回祖父来到东宫,见朱允炆正与三个弟弟床并床头靠头,热热乎乎谈论着什么。祖父一时高兴,随口吟出:“兄弟相怀本一身”,让允炆对个下联儿。允炆不假思索便对曰:“祖孙继世宜同德”。祖父对他非常满意。祖父笑着频频点头:“啊,允,坟大有长进,我选了个好皇太孙啊!”

的确,朱允炆自父亲去世,或更严格地说,自登上皇太孙之位后,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成熟了。他尽可能地以“国君”的标准规范自己。而不能凭自己的“天性”行事。大概不会再吟出什么“影落江湖里”的诗句,或者“雨打羊毛一片膻”的下联儿了。可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说实话,他朱允炆真不想当什么皇太孙,更不想当皇帝。他喜欢读的书,并不是他要读的(或要他读的)书。

说也奇怪,他好像特别钟爱名山大川,松涛海浪。他也向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意境。但他不可能走出紫禁城而浪迹天涯。那种无忧无虑的隐逸生活,只是在梦里出现过罢了。

他也很喜欢丹青。偶尔有机会读到宫里收藏的名画,便会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仿佛心都贴了画上,随其韵而律动。王冕的梅,他也曾描摹过,且自认为得其趣旨。但却因此而受到父亲的呵斥。父亲不准他再玩儿什么丹青。“宋徽宗的画很好,可他做了亡国之君!足见画是不能玩儿的。偶尔吟吟诗弈弈棋也还罢了。”言犹在耳。他不能五逆。丹和青他早束之高阁了。

毫无办法。谁叫他是皇帝的嫡长孙呢?其实他本不是长孙。他有个大哥叫雄英,但早夭折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命中注定了他必须接受皇太孙的册封。

他捧到“皇太孙册宝”的时候,那金册和龟纽金宝上映显出了父亲的面容。父亲在他弥留之际,为获得这件皇太孙册宝,呕尽了最后一滴心血。父亲胜利了。为了父亲,他必须学会做皇太孙。他是父亲生命的延续。

“皇太孙册宝”上曾映显出母亲的面容。父亲去世后,母亲仿佛突然意识到了父亲的价值。她完全垮了,甚至都不想活了。害得他和弟弟必须好生看守,生怕出现意外。

说实在的,朱允炆从懂事的那天起,他就发觉父亲和母亲极其陌生。父亲或许不需要母亲,母亲或许也不需要父亲。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彼此的话语和颜色,却又无懈可击。但朱允炆明显地感觉到了,父亲最关心的是他而不是母亲。所以在父亲生病、危亡期间,守在病榻前须臾不可离的,也恰恰是他而不是母亲。为此,他曾估计母亲对父亲的死不会过于伤心;但事实恰恰相反。母亲痛不欲生。母亲要求搬出东宫,要求在孝陵东侧懿文太子墓后为她盖一间小房子,她要长年与父亲厮守。她的生活以后将全部由孝陵神宫监负责。但他没有同意。皇帝皇贵妃也没有同意。他跪在母亲膝下,流着泪向母亲保证,他一定要照顾好母亲的晚年(其实母亲尚不到四十岁)。不要说别的了,单单为了母亲,他也须好好地做皇太孙,以便祖父百年之后,他当上皇帝,她也会因此而会成为皇太后。

那“皇太孙册宝”上也曾映显出允熥、允煌、允燥的面容。他们都还稚嫩。尤其是允燥,因为年龄太小,甚至不懂得什么叫哀痛。有时候在父亲的灵柩前都要顽皮一下,想跟允熞坚开开玩笑。然而,恰是这不懂事的顽皮,却最是令懂得哀痛的人哀痛呢!

俗语云“长兄比父”。朱允炆知道他应该负起父与兄的责任了。只有他做了皇太孙、做了皇帝,才能更好地保护他的弟弟们。而假设他撇下他们——当然那纯粹是假设了——走出宫门,浪迹天涯,过闲云野鹤般的日子,那他的弟弟们将有谁来照拂呢?总而言之,从接过“皇太孙册宝”的那天起,他就应该忘记他是朱允炆,只应该记住“皇太孙”这个名字!

……“‘夭夭’者,枝叶弯曲繁盛状也。据《说文》,‘夭,屈也’。如《乐府古辞·长歌行》:凯风吹长棘,夭夭枝叶倾……”

黄子澄继续解析课文。讲得有滋有味。翰林修撰把“结婚”描述得那么美好——“桃花娇娆如含笑,满枝叶儿碧又青,这个姑娘出嫁了,全家老小喜盈盈!”这样讲的时候,师傅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停留在他的脸上。弟弟们也不约而同地盯向他,眼神略带幽默。他便感到脸部被灼热。他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看到个娇小女人的身影。

同类推荐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本书是任志强目前唯一一本自传体回忆录,区别于以往媒体或者著作的片面解读,该书由任志强亲自执笔,几易其稿,回忆了任志强60年的成长历程。任志强的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以贩卖兔皮的小商贩起家,蒙冤入狱,最后又在大时代下创立华远地产。几度沉浮传递出自强奋斗的正能量。此外,任志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观察者,其成长又交织着历史变迁,描绘“文革”“上山下乡”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从家世,到参军,贩卖兔皮起家!官与商,红与黑,坎坷六十年,50万字全部写尽!起诉政府,状告银行,被穷人扔鞋,被国家暗查,此书大曝内幕细节。退休后,任志强更是敢说,堪称厚重而真实的一部跌宕历史回忆录。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廖仲凯与何香凝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廖仲凯与何香凝

    天缘巧合结良缘、近代的广东是中国的前哨,得风气之先,孕育了许多的革命志士。廖仲恺与何香凝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对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是近代中国杰出的爱国志士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1877年4月23日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一个华侨家庭之中,在家中四兄妹中行二。而比廖仲恺小1岁多的何香凝则于1878年6月27日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富商之家,是其家的第九个孩子,原名谏,又名瑞谏。虽然同是广东人,且都拥有可以算作“上流”的社会家庭背景,但廖仲恺与何香凝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廖仲恺是在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排华浪潮中度过童少年时代的。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栾茀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热门推荐
  • 呢喃与眸

    呢喃与眸

    “人在做,天在看。”这是我的座右铭。在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永恒的时候,我就要被迫了解爱情。太早成熟的果子不能吃。太早成熟的人也绝对不能爱。但我是例外。可是这本书不是写我的。是写我的姐姐。借用抚琴大叔的一句话:“别问我这是不是生活中的真事,因为会让我觉得难堪。”那我告诉你,这就是我生活中的真事,但是我不感觉难堪。正义与邪恶是双生的,但是道德和感情有时候会反冲突。特别是感情,你会选择哪一边?但是不管是选择哪一边,都只有一个答案。——就地,修成正果。文中虐心句:1.你是我心头的隐刺。2.我喜欢你可我无能为力。3.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假话。4.你是比毒品海南让我戒掉的瘾。
  • 登上心健康快车健康"心"观念登上"新"快车

    登上心健康快车健康"心"观念登上"新"快车

    本书共四章,内容包括观念篇——健康“心”观念;预防篇——生活多用一点心;四季养生篇——四季养心术;治疗篇——病人也要心中有数。
  • 嫡宠:世子谋心

    嫡宠:世子谋心

    她是玉明郡主,比之平常皇室公主还要尊贵的玉明郡主。那是曾经。三年前她及笄礼前夕,家破人亡,一片血海之中,意外出现的他意外救了她。他却从此消失,三年后,当他们再次重逢,不一样的面孔,他牵起她的手,如获至宝。
  • 蠢萌冷酷千金

    蠢萌冷酷千金

    经历了重重事件后,顾念念与沈轩皓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是天意造人一份亲子报告认证了他们是亲兄妹,怎会如此他们是将如何选择,是选择爱情做永久的恋人,还是选择亲情做永久的兄妹?(本书更新较慢)
  • 向来缘浅

    向来缘浅

    记忆里少年模糊的脸走过青春的夏天,你们曾在一起,你还记得吗?
  • 一世深情:恋一生爱一世

    一世深情:恋一生爱一世

    那一年,她4岁,他5岁,因为他对她的种种“欺凌”,她讨厌他;那一年,她17岁,他18岁,他和她再次相遇,她对他情窦初开,可他却再次的不告而别;那一年,她22岁,他23岁,当她还在面对毕业就失业的苦恼时,他已为她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他对她说:“你知道我有多么的后怕吗?我怕来不及在你最好的年华,,留住那个最为纯真的你,怕社会这个大染缸将你染黑,所以我将自己放入最为黑暗的角落,只为了不让你体验社会的黑暗与绝望。不过,幸好我赶到了,你知道我又是多么的庆幸吗?”
  • TFBOYS之惜别

    TFBOYS之惜别

    她叫何夕,一个从未被世俗污染的姑娘,一个敢爱敢恨的姑娘,她可以为了自己爱的人付出一切,哪怕伤的一塌糊涂。他叫王俊凯,是一个被万众少女捧得高高的王俊凯,一个受尽他人崇拜眼光的王俊凯,但是有谁知道这个少年的痛,被诽谤被辱骂的痛。上天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 且战上古

    且战上古

    这不仅仅是一个修真的世界,在这里没有最强,只有更强。他是贺兰家嫡出少爷,却过的连下人都不如,原因很简单,他是天生的废材,纵使才情惊世,却依旧摆脱不了被人欺辱耻笑。十三载被欺凌,终于,娘亲的死点燃了他的恨和狠。废材么?这一次,他偏要逆了这天,翻了这地,站在这最巅峰。七年后,传言,公子贺兰,绝世无双,玉扇一轻摇,谈笑倾人命
  • 一世邋遢:混世情深

    一世邋遢:混世情深

    你说暮色醉人我就陪你等黄昏日落你说清醒容易孤独我就陪你酩酊大醉你说黑夜太难熬我就陪你日夜颠倒有一天你说你累了那你要记得及时道别我怕来不及告诉你我爱你
  • 善变小王妃

    善变小王妃

    她叫历凝幽,自小深重奇毒,6岁与母亲被杀手打入悬崖,大难不死被母亲故人所救带入仙云山,机缘巧合成为五灵石之主、回到了阔别十年的龙城,为报杀母之仇,却被冷面无情的未婚夫晨王殿下纠缠,男女之情这回事,从来历凝幽都是主宰,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