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1900000068

第68章 读书种子 以身殉道 方孝孺(1)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学者称缑城先生、正学先生,宁海(今属浙江)人。

父亲方克勤,曾官至济宁知府,后因“空印案”被诬入狱,明洪武九年(1376年)被杀。孝孺少年好学,人称“小韩子”,十五岁随父居济宁。二十岁的时候,拜名儒宋濂为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被授予汉中府学教授。蜀献王听说他才学渊博,品德高尚,就请他作世子的老师。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惠帝朱允炆继承大统,任命他为翰林侍讲,第二年升为侍讲学士,经常受皇帝的委托批阅百官的奏章,回答百官对政事的询问。

建文三年(1401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争夺皇位。第二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惠帝****而死,方孝孺被捕。后来,朱棣命他进宫起草登基的诏书,方孝孺大骂朱棣是逆贼,拒绝起草诏书。朱棣大怒,命令把方孝孺乱刃分尸,灭其十族共873人。

出身有德之家就学有才之师

元朝末年,统治者残暴的统治和地主的无情压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各地农民起义中,朱元璋逐步发展壮大,经过艰苦的战斗,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各路人马,把元朝的统治者打败,统一了中国。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就出生在元末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中。元代统治者的残暴和压迫,使中原广大人民更加殷切地期盼为民请命、公正无私的清官,更加期盼讲究仁义礼敬的世风。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在政治上推行残酷的杀戮政策,消灭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文化上,提倡程朱理学。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在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中,一律采用程朱一派理学家对儒家经典的注本,竭力提高程朱理学在官方学说中的地位,致使程朱理学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当时整个社会崇儒成风,人们有时候敢于说孔子孟子的不对,一定不敢妄议程朱的不对。在这样的世风的熏陶下,出现了忠孝两全、廉洁正直的方克勤,也造就了读书种子、以身殉道的方孝孺。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为官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做人正直善良。担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他首先是个孝子。他于洪武二年被征辟为县里的训导,主管一县的教育,后来因为母亲年老,于是辞官不做,专门回家侍奉老人。方克勤父亲早亡,是母亲把他一手拉扯大。他知道母亲培养自己成人不容易,于是恪守孝道,每天两次问安,亲自端茶送水。当时家里也有几个仆人,但是为了尽孝,这些伺候老人的事,他从来不让下人干,而是自己亲自动手。身教胜过言教,方克勤的所作所为,让方孝孺耳濡目染,懂得了孝顺父母的道理。

其次他是个好官。洪武四年参加吏部举行的考试,取得第二名。因此特授予济宁知府。当时皇帝下诏,凡是开荒种田的免三年赋税。但是官吏们征税却不按以前的约定,农民认为官吏不讲信用,纷纷停止开荒种田。

到方克勤主持政务的时候,和农民约好了到时候再征税。

并且把地分为九等,按等级征税,好地多征,不好的地少征。于是,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荒地得到了开垦,农业得到了发展。人们衣食足,就要知礼仪。他又兴办学堂,重修孔子庙,用礼仪教化民众。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淳朴。人人都知道孝顺父母,都知道谦恭礼让。这期间,方孝孺跟随父亲,随时侍奉。

父亲的言行无疑对他是一种言传身教。他后来在书中写道:“我少年时期就特别爱读书,私下里常想今生立志学习孔孟之道。自从跟随父亲学习经论,心里时刻不能忘记的是圣人的话,经常想到的是天下人的安乐太平。”

方克勤爱民如子。一年夏天,守将催促民夫修城。

方克勤说:“现在农耕正忙,让他们顾得上干什么呀?”

守将说:“这是国家的军机大事,我可做不了主,万一打起仗来,城池失守,我可负不起责任。”于是方克勤请示中书省,被批准免去这次修城的劳役。济宁人有歌谣赞颂方克勤说:“孰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三年以后,户口增加了好几倍,人们富裕了起来。方克勤治理百姓,以德化为主要工作方法,从不主张多用刑罚。他曾经说:“如果工作急功近利必然要先立威,立威必然使百姓遭殃。我不忍心这样做。”永嘉侯朱亮祖曾经率领船队去北平,当时河水断流,船不通。于是就征发农夫五千疏通河道。

方克勤不忍心农民受苦,又劝朱亮祖不要这样,朱亮祖不听,他就哭着祷告苍天。忽然乌云从四方翻滚而来,霎时间,电闪雷鸣,天降大雨,河里水位上升,船就能通过了。人们在雨中大声欢呼,以为方克勤是神仙,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方孝孺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一位父亲的影响下,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度过的。方孝孺生于1357年,就是元顺帝至正17年,方克勤喜得贵子,自然是非常高兴。

父亲希望儿子孝顺长辈、正直善良,于是就取名孝孺,字希直。孝孺自幼聪明过人,六岁就能写诗。在他的父亲担任训导的时候,孝孺12岁。他酷爱读书,能连续读一天而不出门。看到人神之处,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他都充耳不闻,好像没有发生一样。有一天,他正在读书,街上来了卖艺的,邻居家的小伙伴叫他一起去,在门口喊了几声,竟然没人回答。小伙伴们推开门,看到他正在读书,就蹑手蹑脚地走到他的身边,他还是丝毫没有觉察。直到一个小孩在脑袋上拍了他一下,他才如梦初醒。原来他读书入神了,正沉浸在故事情节里。小伙仆们说:“快走吧,大街上来了一伙卖艺的,很多人在看呢,书有什么好看的呢。”方孝孺说:“书里才有意思呢,我不去,你们几个去吧。”方孝孺十六七岁的时候,读书已经达到如痴如狂的地步。据说他读书的时候双目炯炯如电,一目十行。父亲发现这孩子非常喜欢读书,就把自己所读过的书拿过来让他读,谁知今天刚拿过来一本,他就要第二本,父亲问他:“难道你都把那些书读完了不成?”孝孺说:“对呀,不信请父亲考一考我。”于是,方克勤就抽了其中一段,问他说的什么意思,孝孺对答如流,父亲很是惊异。第二天再试,把一本新书给了他,很快就读完了。有时一天要两本书。史书上说他每天读书有一寸厚。每当他看到史书上记载的古代圣贤的名字,或者古代良将的相貌,总是默默地记住,羡慕他们的学识、品格,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才。于是更加发奋学习,期待自己能学会圣人之道,将来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们听说方孝孺读书很多,而且六岁就能做诗,现在更是今非昔比,洋洋千言,提笔立就。纷纷到他的家里。

有的人不信,就出个题目考考他,结果方孝孺的回答令乡邻们另眼相看。有时方孝孺也做些文章,乡里的秀才争相传阅,看了之后都夸他是个奇才。

他的父亲很是欣慰,对他的指导也更加尽心,督促也更加严格,盼着他有朝一日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就这样,在父亲的直接教诲下,他的文章更是日益长进,每当提笔写作,总是才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一千多字的文章,不久就可以完成。就这样,孝孺在少年时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武靖王李文忠在当时文坛上很有名声,对于四书五经,诗赋策论也是无一不精,听说方孝孺的大名,很不服气,也有点不相信,就专程找到方孝孺跟他面谈。两人谈论经典、治国之道,李文忠非常惊讶,连声说“后生可畏”,说他以后必定成为真正的“国士”。

方孝孺二十岁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学问日益精进,想投名师继续深造。父亲告诉他:“当今文坛,宋濂堪称是领袖,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你可以拿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见他。他收学生向来注重才学,以你现在的水平,他见了一定会收下你的。”方孝孺说:“父母在,不远游。孩儿应该在家里尽孝道,才是做人的道理。不然,读圣贤书又有什么用?”父亲听了,很受感动,欣慰地对他说:“父母正在壮年,不用你担心,不听父母的话也是不孝啊,我让你去投名师,是为了将来有所作为,光宗耀祖,这是最大的孝啊。”方孝孺点头称是,拜别父母之后,就独自一个人去了京城。

来到京城以后,不久就找到了宋濂。宋濂是一个古板的老先生,身材瘦高,头发花白,经常面沉似水,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睛。对于他的学生也很严格,稍有不是就大声斥责。今天,方孝孺来到他面前,他淡淡地说:“你拜见老夫,有什么事吗?”方孝孺赶紧上前一步,毕恭毕敬地说:“久闻先生大名,学生非常地钦佩,想投在您的门下做一名学生,望先生收留。”宋濂手捻着花白的胡须,上下打量着方孝孺,不动声色地说:“既然你说要做我的学生,我要考考你的功课,看你有没有这个资格。”方孝孺连连点头说:“是,是,学生带来平时写的几篇文章,请先生过目。”宋濂也不答话,只是随手接了过来,展开观看。宋濂读着这位年轻人的文章,脸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他兴奋地说:“这个年轻人的文章不错,文采飞扬,说理透彻,见识不同一般。真是孺子可教啊。你假如以后跟着我学的话,我有希望找到传人了。我的门生这么多,但是其中很多是平庸之辈。现在,我就像在叽叽喳喳的百鸟群中发现了一只凤凰一样。”方孝孺赶紧跪倒磕头,谦虚地说:“老师过奖了,学生实不敢当,请受学生一拜。”于是,方孝孺从此就成了宋濂的学生,每天跟老师学习,谈论作文做人的道理,谈论治国安邦的道理,学问日益精进。到了第二年,宋濂回归家乡,方孝孺仍追随老师侍奉求学长达四年。

在学习期间,方孝孺自我感觉每天都有新的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收获。他的老师宋濂也经常称赞他的文章精敏绝伦,每次都能从大处落笔,然后穷究其本源。既顾得上道理的根本,又能细致入微。他的论著,文义繁复深厚,千变万化,总是有所创新。用词上也有新颖独创之处。当时,在宋濂门下学习的天下名士很多,但学术上都不如他。他的先辈胡翰、苏伯衡等人每当跟他谈论文章之道、治国之道的时候,总是慨然长叹:“后生可畏,我不如他。”

方孝孺重道轻文,认为:文章的写作技巧,遣词造句都是无关大体的事情。文人求的是道,要学会帝王之道、致天下太平之道。在他的论著里,对于理学的系统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一个人如何立身处世,一个王朝盛衰的微妙原因,无不穷究本原,分析道理,细致入微。他常常把自己当作周公、孔子,人们都说他是程颐、朱熹再世,甚至有人想看看他的相貌是不是真的像古人。在跟随宋濂学习的四年,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曾经说:“跟随老师在浦阳学习,才知道孔孟之道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天下大同的盛世不难达到。”

方孝孺踌躇满志,想用自己所学的理学来治国安邦。

他曾经慷慨激昂地说:“作为一个人,如果不生于世间就算了,假如生成一个人,不能让自己的国君像舜一样有德,做文章不能阐述天地间精微的道理,不能指导人们立身行事。要求再低一些,不能教化风俗,把教化的道理发扬光大,只是在文字上玩弄技巧,被人称作文士。这样的人不是让圣贤蒙羞吗?这样的人不是白白地生于天地之间吗?”他还说过:“上天果然想使天下大治吗?我将抱着我的经书,送给天下的圣君施行于天下。上天不想让天下大治,我也会发奋著书,传授给乐于此道的人,终身以此为乐。”他的文章中也阐述了他的政治思想:

作为国家四境之民,应臣服中央政权;作为君主,要爱护百姓;作为百姓,要遵守法令;国君要以礼对待臣子,臣子要以忠对待君王;不要责备父亲不慈爱,儿子孝顺了,父母自然高兴;作为男人,要重义;作为女人,要顺从;治理国家,应当崇尚德化,减缓刑罚。他已形成了完整的理学体系。

他不仅这样说,而且做事也以古代的圣贤为标准要求自己。有一次,方孝孺一病不起,就不吃东西,家里的人就劝他吃点东西吧。他竟然笑着说:“古人有时候一个月就吃九顿饭,贫穷的难道就我自己吗?孔子的学生颜回吃饭只有一个破筐子,喝水用一个破瓢,居住在简陋的小巷,就这样,每天还很高兴,品德之高为后人所称赞,难道我就不该向他学习吗?”

方孝孺求学明道,认为人最重要的是齐家,齐家最重要的是孝。每当回家探望父母的时候,他总是亲自为父母做饭,口尝饭菜的味道和冷热。父母睡前他亲自抻床拂席,等父母睡了,自己才敢回屋安歇。后来,父亲因为“空印”事件受到牵连被杀,方孝孺悲痛欲绝。

所谓空印案,指洪武年间因空白盖印文书而引发的一起案件。

当时规定,各地每年都需派人到户部报告地方财政收支情况,所有账目必须跟户部审核后完全相符,才可了结,只要数字有一点儿对不上,整个账本就被驳回,重新填造,而且必须重新盖上原衙门的印章才算有效。

同类推荐
  • 麦克阿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克阿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麦克阿瑟于1880年出生于一个美国军人家庭,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军校的校训使他心中常常想到的是“责任、荣誉、国家”。19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17年,他奉命前往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任上校师参谋长。因同德军作战英勇无畏、战功卓著,于1918年,38岁的麦克阿瑟被提升为准将,出任美军彩虹师师长,成为当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39岁那年,回国出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军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在他任内,西点军校废除了许多陈规陋习,面貌焕然一新。1925年,他被提升为少将,又成为当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少将,并先后出任第3军区司令和驻菲律宾美军司令。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泰戈尔莫泊桑

    泰戈尔莫泊桑

    本书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对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和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尤其探究了中外名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修真逆神传

    修真逆神传

    这天下,谁人与共?这少年,胜过朝阳。摸爬滚打,红尘中笑。只要能守住那些宝贵的东西,死,也是不可怕的。
  • 我们曾深爱过

    我们曾深爱过

    因为爱,所以恨。因为恨,所以要拥有,即使痛苦也要一起痛苦。陆博易和宋屔是儿时的玩伴,应该说宋屔是陆博易脑海中唯一的记忆,至少曾经是。一场车祸,改变了所有,陆博易被父亲接回英国,而宋屔却毫不知情的快乐生活着。八年后,陆博易回来了。但是在宋屔眼前的陆博易却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
  • 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华严原人论发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今天开始做淑女

    今天开始做淑女

    本系统是'今天开始做淑女',目的就让粗鲁的女汉子变成软弱可扑到的萌妹子!!跨上征服全宇庙的节秦……啊!拿错刷本了”小萌西差涩地捂着脸“嘿嘿,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喂喂,好像不是这句话哦。“找到了,你想倍受注目吗?你想被男神注意吗?你想做一个安静的美少女吗?你想骂人不带脏字吗?一切都z在'今天开始做淑女',不用多久,你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是不是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嘿嘿~~?”
  • 天空下

    天空下

    一本书,是一个世界,历史不能随意,因此我不写历史,但我的思想却不受着天地束缚,因此我写我的思想,书中的世界或许并不完美,但只要我努力了,写出了我心中所想,就已经足够了,写,是我的爱好,是我的兴趣所致。
  • 猛鬼请留步

    猛鬼请留步

    学生黎凡因一次偶然被鬼上身,险些丧命,幸遇良师玄七相助,并且跟玄七学了法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黎凡过上了斩妖除魔的日子,整天与鬼打交道。
  • 英雄联盟之爱恨情仇

    英雄联盟之爱恨情仇

    在这片大陆上,悲剧不断在上演,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奴隶,还是为了土地?或者是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乱世之中,儿女情长该何去何从。
  • 盛世独宠:机器皇妃萌萌哒

    盛世独宠:机器皇妃萌萌哒

    作为一个为杀戮而生的机器人,01号表示穿越什么的,压力很大。太子嫌弃,公主算计,妹妹伪善,爹爹阴险。一三五贵族王孙挑衅,二四六深沉皇帝下绊,为啥?还不是因为她第二任未婚夫龙堇!九皇子,说好了我帮你治病,你帮我抓逃犯,为何到最后,你却……且看,落魄皇子情挑未来战姬!
  • 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

    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

    本书把情绪当成是重要的研读对象,从各个角度去寻找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的机制和情绪生发的肌理和情绪被触动后的后果。作者运用基因学、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生理学、身心灵哲学、幸福学等各种渊博的知识,不是简单地而是从纵深处去寻找和解答有关情绪这个最活络和无常的起念和动因。目的只有一个:不要晃动生命的瓶子,让生命瓶子里面的水清澈而安静。即使我们在时间的运行之中积攒了大量的生命泥沙,我们依然可以不让负性情绪那一只一只晃动生命瓶子的手,去把我们生命瓶子搅得昏天蔽日。
  • 强娶绝宠:废妾有毒

    强娶绝宠:废妾有毒

    他纳她这个民女为妾,原不过是想要她的处子之血,给他心爱的王妃做药引……此后,她每七天奉上一碗自己的鲜血,为他柔弱美丽的王妃治病。只因她是至寒体质,世间少见。“我不会临幸你。王府会给你一切你想要的荣华富贵,只要你守好自己的本分。”可第二年,他却临幸了她一夜。原因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