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300000059

第59章 宋(2)

赵匡胤初登帝位,整顿禁军,曹彬中立不倚,非有公事而不登太祖门。每有宴会,诸人多去宴饮,曹彬却很少参加。太祖从此十分器重他。宋建隆二年(961),太祖从平阳(今山西临汾)召回曹彬,对他说:“朕以前很想亲近你,你为何总疏远呢?”曹彬急忙低首拜谢说:“臣为周室近亲,复又添加内职,即使恭谨守位,还担心出错,哪里还敢再与您套亲热呢?”太祖听罢,对曹彬愈加敬重。、不久,因功授曹彬为左神武将军;后又授职兼枢密承旨。

乾德二年(964),诏伐后蜀。原来后蜀主孟昶欲联络北汉夹攻宋朝,但书信被宋劫得,赵匡胤便借机兴师伐蜀。宋兵分两路攻蜀,统帅王全斌率军一路从凤州进川,副帅刘光义与都监曹彬由归州入川。宋军两路军马连战皆捷,蜀主孟昶只好降宋。

获胜之后,宋军主帅王全斌等人昼夜宴饮、不恤军务,任由士兵劫夺财物、掳掠子女,蜀人苦不堪言,望而生怨。曹彬屡次劝王全斌还师,未能奏效。王全斌还乘朝廷拨款资助川兵路费之机中饱私囊,最终激起兵变,且两川人民亦群起响应。此时,王全斌一面上报朝廷,一面令刘光义和曹彬领兵讨贼。刘光义廉谨有法,曹彬宽厚有恩,两人率兵人蜀以来秋毫无犯,声名远播。此次从成都出兵平乱,仍令全军严守纪律,不准扰民。川民见其旗帜,都抚额相庆;乱兵随被歼,余众溃散,蜀乱方平。

宋军还师,诸将多有获蜀中子女玉帛者,而曹彬行囊中唯有图书、衣服而已。太祖令中书省查问蜀战前后情况,尽得王全斌等黩货杀降诸罪。当时,王仁赡为右卫将军,在对证时,他历诋诸将,希图自免,唯独推重曹彬一人,对太祖说:“清廉畏慎,不负陛下,只有曹都监,此外都不及了。”朝廷升授曹彬为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二、兵伐江南谋断太原

开宝七年(974),赵匡胤诏令宋军出兵征讨江南。九月,曹彬奉诏与李汉琼等将先赴荆南准备渡江的战船,潘美则率步兵随后而进。十月,又任命曹彬为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分兵由荆南顺流而下,从东面攻击江南李唐军队。曹彬率所部宋军先破南军的峡口寨,再克南军的池州(今安徽贵池)。之后又挥师前进,连克当塗、芜湖二县,驻军于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十一月,曹彬命军士造作浮梁(即浮桥),准备适时率所部军队跨过长江,接应整个宋军。开宝八年二月,浮梁造成,宋军兵渡长江,攻克润州(今江苏镇江),包围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兵欲作最后抵抗,派兵偷袭宋营,曹彬令宋军挖深沟以拒之。唐后主李煜见大势已去,遂派其臣徐铉奉降表赴开封谒见宋太祖,请求缓师,太祖不予理睬。

在包围金陵之后,曹彬每令宋军无须急攻其城,希望李煜投降归服。金陵城快攻克时,曹彬忽然称自己有病,不再过问军务。诸将都来问候,曹彬说:“我的病非药石所能治好。若诸公能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吾病自愈矣。”诸将听后方解其病因,于是全都应诺。曹彬闻言焚香为誓,第二天病就好多了。第三天金陵城被攻破,李煜带臣僚百余人到宋军门请罪,曹彬对其安慰一番,并请其进宫换装,北赴汴京。宋军从出师到凯旋,将士也都很畏服曹彬,没有敢轻率犯法、妄杀之人。曹彬人见宋太祖,也只称“奉敕江南干事回”,大小军功概不提及。后太祖拜曹彬为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

宋军消灭南唐政权后,宋太祖赵匡胤病卒。这时天下尚未统一,中原尚有太原北汉政权,南方尚有吴越政权。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先使用政治压力,使吴越纳土归附,之后便考虑消灭仍割据为地的北汉政权。太宗召见曹彬(已官至同平章事)问道:“北汉太原政权,周世宗和太祖都曾亲自征讨,为什么总没能消灭?”曹彬答道:“周世宗时候因史彦超在石岭关战败身亡,人情惊惧,士气不振,所以班师;到太祖时,宋军兵屯甘草地,赶上暑雨连绵不断,士兵得病者很多,军队战斗力下降,故太祖也半途而止。”太宗又问:“今吾意北征灭汉,卿以为如何?”曹彬回答说:“以今日国家兵甲精锐,攻夺太原这一孤城,如同摧枯拉朽一样,定能取得胜利。”

宋太宗听罢曹彬这番分析,决意发兵太原,消灭北汉政权。太平兴国三年(978),晋曹彬为检校太师,从征太原,再加兼侍中官职。四年,太宗发兵北征,采用围城打援之法,派潘美等军围太原,而另派军队击败辽军的援兵,北汉主刘继元被迫投降。至此,唐末以来约有一百多年的封建割据局面基本结束。

三、违诏失利受尊配飨

八年之后(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再次发大兵攻辽,仍欲一举收复燕云地区。诏命曹彬率幽州行营前军马步水陆之师,与潘美等共同北伐。宋军兵分三路,东路主力军由曹彬率领,自雄州(今河北雄县)北上,攻涿州(今河北涿县);中路军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今河北涞源),攻蔚州(今河北蔚县);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攻山后诸州。

诸将将出师,太宗叮嘱曹彬的东路十万大军只声称要攻取幽州,但要持重缓行,不得贪利。宋西路军先下寰、朔、云、应等州,中路军又多得山后要寨,曹彬所率东路军也连下数个州县。宋军军势大振,但每奏捷报,太宗颇感东路军进军过速。此后,曹彬所率东路军攻破涿州,但因大兵深入,十余日粮草快尽,因而又退师雄州,以待粮援。消息报至朝廷,太宗急忙派人至曹彬处,令其再勿前进。但曹彬部下诸将闻知西路军、中路军顺利进军、累建功劳,而自己手握重兵却不能有所进取,遂议论蜂起。曹彬不得已,乃再次带足军粮,去攻取涿州,结果在歧沟关受到了辽军夹击,大败溃散,伤亡惨重,太宗只得命其退兵还朝。因东路军失利,中西两路军也被迫撤军。至此,宋太宗第二次北伐也以失败结束。

宋军兵败还师,诏命尚书省调查此次战事的经过及责任,令翰林学士贾黄中等治论其事。大家都承认违诏失律之罪,曹彬因此被贬职为右骁卫上将军。雍熙四年(987),复起曹彬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到真宗即位,恢复曹彬检太师、同平章事之职,数月后召拜为枢密使。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曹彬患病。真宗亲去府宅讯问,并亲手为其和药,赐白金万两。六月,去世,终年69岁。真宗为之痛哭。后每对辅臣言及曹彬,仍必流泪。追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八月,下诏命曹彬与赵普俱配飨于太祖庙庭。

潘美

潘美(921~987),北宋初期名将。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人。他历事两朝,平寇灭汉,多有战功。后代小说家敷演杨家将故事,丑化潘美(潘仁美),与事实多有不符。

一、同事旧主新朝拜将

最初潘美与赵匡胤同效力周室,二人交往密切。

陈桥兵变,赵匡胤代周而立,登帝位,乃命潘美先回返开封,晓谕执政,布达中外。潘美身受重托,赶回京城,顺利完成任务。之后,潘美随太祖赵匡胤几次出征平乱,以功晋扬州巡检、泰州(今江苏泰州)团练使和谭州(今湖南长沙)防御使。

岭南刘鋹数犯桂阳、江华。开宝三年(970),宋军出征岭南,任命潘美为行营诸军都部署、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帅,讨伐刘鋹。宋军首克富州(今属云南境治),又克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后又连克昭、桂、连三州,西江诸州县依次降宋。宋军再进兵韶州(今广东韶关)。韶州是广州的北面门户,张以十万人马屯守。潘美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攻下韶州。刘鋹计穷,于开宝四年遣其臣王珪至潘美军门求通好罢战,又遣其左仆射肖漼等奉表求降。潘美遂向王獾珪等人谕以太祖之意,并命部下送肖漼等人进京。谁想刘铱又派其弟保兴率众与宋军作战。潘美令宋军倍道而行,赶至距广州约一百二十余里的栅头,刘以15万兵众依山谷坚壁以待宋军。潘美与诸将商议采用火攻。于是分派丁夫数千人,每人手持两把火炬,从小路至敌栅前。到了夜间,数千民夫点燃火炬,乘风投炬焚烧敌栅,火势甚大,敌众惊慌无状,潘美又派精锐兵骑急攻敌众,刘张兵大败而逃。被斩数万。于是宋军长驱直人,直至广州。刘鋹尽烧府库之物,打算逃跑,被宋军擒获。后又有土豪周思琼聚众靠海为乱,潘美都讨平之。至此,岭南一带遂无盗寇骚扰。潘美以功知广州兼市舶使,又拜山南军道节度及岭南道节度使。

二、鏖兵江南失计谷口

开宝七年(974),宋军出师江南。九月,先派遣潘美与刘遇等率兵赴江陵(今属湖北)。十月,命潘美率师与曹彬偕往,进军至秦淮。当时舟楫还没有造好,潘美下令涉水而过,大军随后渡江,吴师大败。后采石矶所造浮桥成功,南军却以战船20艘鸣鼓逆流来进行破坏,潘美挥兵击敌,夺取南军战船,擒获其将郑宾等七人。接着,宋军包围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后主李煜先请宋军缓师。太祖不予理睬,仍诏令诸将促其归附。李煜拖延未决,却趁夜派兵袭击宋营,未获成功。潘美与大将曹彬率宋兵晨夜攻城,李煜见大势已去,遂开城投降。

太平兴国元年(976)秋,潘美命副将进攻北汉国都太原,战于汾水,多有擒获。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诏令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北征太原。几个月后,宋军攻克太原,消灭北汉政权,命潘美判太原府事。随后太宗又诏命征辽,宋军败于幽州城下。班师之时,太宗又命潘美屯兵边隘,以防辽人南下,官兼三交都部署。

三交西北300里,地名固军,地势险要,为宋朝北境咽喉之地。潘美先率师袭击三交,攻夺后便屯积粮粟,派兵据守。自此,北边宁静。这期间,潘美曾巡边至代州(今山西代县),辽兵万余骑来侵扰,兵近城寨。潘美命士兵衔枚突击辽兵,辽兵不备,败退而逃。朝廷以其守边之功封潘美为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改忠武军节度,晋封韩国公。

雍熙三年(986),诏令北伐契丹辽,命潘美与曹彬等将各率一路人马北进。潘美率西路宋军,连破朔州(今山西朔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州。因东路军失利,诏令遂班师并将所攻各州之民迁徙内地。因班师迟缓,被辽兵追上。潘美令副帅杨业断后,杨业与辽兵战于陈家谷口,兵尽援绝而死。潘美回朝因陈家谷败战削秩三等,贬授检校太保。第二年,复检校太师职,出知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后改都部署,加同平章事。数月后去世,终年67岁。赠中书令,谥“武惠”。

杨业

杨业(?~986),北宋抗辽名将。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出身将门。杨业素以骁勇能战闻名,出入行阵,所向无敌,屡立战功。他颇有气节,被俘后坚决不降,绝食而死。

一、投宋太原救驾涿州

杨业一家祖居的太原乃五代后汉的都城,杨业的父亲杨信投效后汉,任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业刚弱冠时就投戎军旅,效命后汉国主刘崇。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军出师太原,欲灭后汉。宋太宗亲自督战,从春到夏数月间连续攻城不息。最终太原被攻破,刘继元降宋,太宗命中使召见杨业。杨业进见太宗,太宗大喜,嘉奖一番后,便授以右领军卫大将军之职。

灭后汉之后,宋太宗欲乘胜征辽,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以建盖世之功。于是率兵北上,在收复涿州(今河北涿县)后,兵临幽州(今北京)城下。谁知高梁河一战大败,溃退涿州。辽大将耶律休哥得知太宗在军中,便带兵紧追不舍,又追至涿州。宋军尚未喘息,辽兵又至,更是大乱而逃。慌乱中,太宗的护卫亲兵也纷纷失散。太宗只身逃奔,不料马陷泥潭,不能动弹。后面辽兵远远追来,太宗正自后悔不该北伐,杨业从太原带兵搬运粮草而来,见状把太宗救出泥潭,又要让出自己的坐骑。太宗说:“你马上就要与辽兵作战,不能无马。”于是指着运粮驴车,让杨业牵一头驴权作坐骑。杨业只好将运粮的驴车腾出一辆,让众兵护卫太宗骑驴先走,自己带儿子杨延昭抵御追来的辽兵。随后,杨业与儿子双双杀死辽将,辽兵方不敢再追。杨业这才带兵至定州(今属河北),与太宗相会。

二、代州败辽出师朔云

宋军北征契丹辽失利后,宋太宗担心辽人乘胜攻夺宋朝北境重地,其中代州(今山西代县)最为紧要。于是诏命杨业为代州刺史,兼三交(地名)驻泊兵马都部署。杨业领命后,就带着儿子延玉、延昭共赴代州。

到代州后,时值寒冬,杨业亲自率兵士修复城池,虽有风雪,毫不懈怠。冬去春来,塞草渐茁,辽兵由耶律沙和耶律斜轸率领,号称十万,兵至雁门。雁门在代州北面,是宋朝的边陲重地,雁门有失,代州就很危险。杨业闻辽兵大至,与延玉、延昭决定袭击辽兵背后,出其制敌,于是带数千骑兵由雁门西口西径关出击。绕至雁门北口,正值夜色深沉、星斗暗淡,遥见雁门关下辽兵营黑压压一片。杨业令延玉带3000人从左杀人,延昭带3000人从右杀入,自带其余健卒直捣辽军中坚。于是三支人马又衔枚急走数里,到了辽营前,齐声呐喊,冲杀进去。辽兵只防关内宋军袭击,未料宋军却从背后杀来,黑夜之中正不知宋兵有多少,只得四处躲逃。辽将驸马侍中肖咄李自恃骁勇,挥大斧迎战,十余合后被杨业砍于马下。肖咄李一死,辽军更乱。耶律沙制止不住,也随辽军逃走。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章太炎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章太炎

    杭州西湖风光秀丽的南屏山麓荔枝峰下,翠竹苍柏间有座高耸的墓碑,上面有“章太炎之墓”5个苍劲古朴的大字。这里就是一代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章太炎长眠之所。章太炎,初名学乘,后名炳麟。因羡慕明末清初爱国主义思想家顾炎武的文章道学及为人,故改名号。因顾炎武本名为绛,就改名为绛,自号太炎,字枚叔,又做梅叔。
  •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年7月30日出生于美国韦恩郡,1947年4月7日逝世于德宝)出生在密执安州一个自耕农家庭。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玛利·福特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拥有的一座农庄上,他是六个孩子之长。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2岁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他亲手造了一台内燃机。他生性喜爱摆弄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把一只表拆开再装好。不久他除了修理自己家里的钟表外,还替所有邻居家修理钟表。一次,他家的一个朋友说:“福特家的每一个钟看见亨利走过来就哆嗦!”
  • 虚怀若谷——晏婴

    虚怀若谷——晏婴

    本书讲述了晏婴的生平事迹:晏婴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李鸿章传由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那年完成。此书一改中国旧式文体记事的写法,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论述李鸿章的一生。李鸿章作为当时“中国独一无二之代表人”,虽然饱受争议,但梁启超在书中却直面时代大背景,对其做出了中肯的评价,且没有囿于政见和成见,而发出了“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慨!作为李鸿章逝世后的第一部传记,梁启超先生的这本书的价值自不待言。为使此书更生动,被更多的人阅读,特将其编译为现代文,并在书中增加了历史图片和相应的注释。此外,还增加了“李鸿章家族世系简表”为附录,使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了解李鸿章及其家族。
热门推荐
  • 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

    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

    恋爱五年的女友怀上已婚男上司的孩子,心灰意冷之下却无意间结识美女总裁。在情感的纠葛,与商场的对撞中,我是否能重新相信爱情,并得以逆袭?
  • 青春小插曲

    青春小插曲

    酒红色的秀发,稀有金黄色的双瞳,微挺的小俏鼻上架着一副墨镜,和电视上的青春少女完全一样,御姐的气场,拍桌叫案“我,夏沐萱,来这里就是为了毕业!”
  • 高冷校草的腹黑小甜心

    高冷校草的腹黑小甜心

    当一个最受欢迎的炮灰女神和一个冷血特工灵魂互换后会怎样?特工妹:当然要逆袭(*?????)?!女神:把我的身体还给我!某喵:我就飘过~女神and特工:你给我滚出来!某喵一哆嗦,光速遁走Σ(っ°Д°;)っ某特工:换就换吧,跟在后面的人类是啥?某校草:呜呜呜,老婆你不要我了!某喵偷笑。
  • 上古世纪之改变世界

    上古世纪之改变世界

    两千年前古代文明时期,来自不同种族的十二位英雄,为探寻世界起源的秘密并寻找传说中的不死之神,于是他们启航冒险,前往大陆最神秘的地方———不朽庭院然而,最后回来的却只有三位英雄,他们带回了神秘的典籍,通过神秘典籍上的方法修炼,能修炼出特异的能力,但是,三大种族却因此展开了一场世纪大战……
  • 游龙花都

    游龙花都

    一个半道半毒的少年遵守师傅的遗命而下山寻找自己的师娘,结果师娘没找到,找到了......
  • 秋别伤

    秋别伤

    曾经沧海难为水,“林风,等我!”为了追寻自己爱的,吃下相思果!上一世没有相守终身如今相隔百年还会走曾经的道路嘛?蜀山弟子责任就是斩妖除魔,却爱上了白图狐仙白冰,结果如何?相隔百年,转世只为再次寻找你!却被黑暗势力插手,究竟为何?蜀山百年的计划究竟又是什么?欢迎收看秋别伤。。。。
  • 傲娇男神,强势宠

    傲娇男神,强势宠

    她拼命的要夺回属于母亲的家产,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不惜做他的情人,也在所不惜!他们只谈交易,不谈感情!她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公主变成呲嘴獠牙的小野兽,命运逼她一步步在成长。在她最落魄的年华遇见他,她当他是自己的靠山,是她的王。却没成想,他教会她如何做自己的女王。顾墨初:“喜欢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说到底,它不过是陪伴,是支持,是没有不得已,是我愿你快乐。”景涣涣:“冥冥中我遇见了你,爱上了你。你是我的劫难,亦是我的幸运。”
  • 九天卿颜

    九天卿颜

    她是帝都的名门闺秀,人前知书达理,温柔娴静,人后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只为重回那昔日巅峰。前世她是高高在上的神女,自从主神创造了她,便一直守护大陆安宁,一朝众人拔剑而起,竟是千年密谋,只为那可笑的权力,她守住最后一丝魂魄,自主神镜中投身于东华大陆。她本神女,无名无姓,今世就让她以这云卿之名,夺回昔日辉煌。
  • 人气

    人气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蒋子龙曾以《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小说多次轰动社会,今天又奉献写作十年的长篇力作《人气》;个人家庭国家,谁不盼人气旺财运兴?作品在表现大都市人文景观的同时,全面反映市场经济下人际关系与情感世界的深刻变化。从下岗女工和厅局长的感情纠葛、到英俊官商与大学女教师的朦胧恋爱,芸芸众生无不在欲望大潮中浮沉起落,既展示出清纯的人格美,又流露了丑陋的劣根性。
  • 懊憹门

    懊憹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