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3000000004

第4章 月到天心(3)

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在江边,月在江中;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景象,以及月光下的乡村都还历历如绘。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些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由于我们知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长大以后才知道,真正的事实是,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它独一无二,光明湛然,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亮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散放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这是为什么禅宗把直指人心称为“指月”,指着天上的月教人看,见了月就应忘指;教化人心里都有月的光明,光明显现时就应舍弃教化。无非是标明了人心之月与天边之月是相应的、含容的,所以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江水千条,条条里都有一轮明月。从前读过许多诵月的诗,有一些颇能说出“心中之月”的境界,例如王阳明的《蔽月出房》: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确实,如果我们能把心眼放开到天一样大,月不就在其中了吗?只是一般人心眼小,看起来山就大于月亮了。还有一首是宋朝理学家邵雍写的《清夜吟》: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有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感悟

天心之月,大概就是苏轼笔下那一轮月亮吧:“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黑暗在所难免,我们要学会在黑暗中为自己照明,这种境界也是一轮明月。

坦然如风

佚名

坦然如风。风,自然之物也。春天的风,吹绿了万物;秋天的风,扫落了秋叶。风是一种自然。“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风过也,不见风,只见一池春水皱起,微波涟漪。有两位伟人在生命的最后,给了我们不少心的颤动,心的涟漪。

贝多芬在临终前对在病床两侧看护他的好友,居然幽默地说:“鼓掌呀,朋友们,喜剧收场了。”

爱因斯坦在临终前一再对女儿说:“我在这里已经把事情做完了。”面对生命的句号,贝多芬、爱因斯坦是那样的坦然,没有一点悲的成分,没有一点遗憾,心里充盈着满足,并且谓之以“喜剧”,很欢乐地走了。

这就是大家名流的坦然。牛顿曾说过:“我是站在海边的一个拾贝壳的孩子。”

是啊,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是大海的孩子,是大山的孩子,来到地球上就是要有一种平淡的心境,去经历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

你说生活不苦吗?贝多芬双耳失聪,但更重要的是他用心去创造音乐。爱因斯坦也放弃了很多奢华,醉心于相对论的探索,科学已占据了他的全部。他们都以坦然的心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当我们站在大海边,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当我们站在大山前,才知道自己的矮弱。但一个人的心可以比海深,可以比山高。你去做了,去追索了,心才坦然。

宇宙洪荒,乾坤无穷。要想达到坦然的心境,自己必须去编制“喜剧”,必须把“事情”做起来。

坦然是一种境界,一种心态,一种满足,一种追索之后的淡然,一种硕果摘取之后的静然,一种历练人生之后的欣然。要学会坦然,也不妨参点禅,悟点道,学点佛。品一枝一叶,融一风一雨,赏三秋桂子,品十里荷花。

坦然,于心于物皆然。顺乎自然,则坦然而弘远。感悟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对人生的感悟越来越深。总觉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需要追求的东西,总是把自己放入累人的忙碌追寻之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人生在世,或为生计为名利劳碌奔波,或为忠义为爱情追逐探寻,但最终化为黄土一抔,除却大德大奸之人留下是非功过让后人评说,多数生灵则随时光流逝而湮没无闻。总而言之,人世一遭,无论舟车劳顿还是安步徜徉,无非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而已。

人生的境界如此美丽,正如花朵、虹及星辰。这种境界其实只属于敏感的心灵。它是一种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体验,犹如月光、花香和清新的空气,浸染、弥漫在人生的旅途中。人生的悲欢离合永远是主题曲,人生的恩怨情仇永远是主旋律。面对烟雨花落温暖的春,面对绿叶纷披热烈的夏,面对果实累累酣畅的秋,面对雪花覆地纯净的冬,我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超越平凡的无极之境。

柔和

毕淑敏

“柔和”这个词,细想起来挺有意思的。先说“和”字,由禾苗和口两部分组成,那含义大概就是有了生长着的禾苗,嘴里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该气定神闲,和和气气了。

这个规律,在农耕社会或许是颠扑不破的。那时只要人的温饱得到解决,其他的都好说。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达进步,人的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单是手中有粮,就无法抚平激荡的灵魂了。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可见胃充盈了之后,就有新的问题滋生,起码无法达至完全的心平气和。

再说“柔”这个字。通常想起它的时候,好像稀泥一摊,没什么筋骨的模样。但细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头削成的矛,看来还是蛮有力度和进攻性的。柔是褒义,比如“柔韧、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百炼钢化作绕指柔……”都说明它和阳刚有着同样重要的美学和实践价值。

记得早年当医学生的时候,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当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很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于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内在的原则和外在弹性充满和谐的统一,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现代人在风驰电掣的忙碌中,是多么期望自己和他人的柔和啊。不信,你看看报上的征婚广告,尽是寻找性格柔和的伴侣,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身体的张力是柔和的……当我们轻轻念出“柔和”这个词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一缕淡蓝色的温润,弥漫在唇舌之间。

有人追索柔和,以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书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诀窍,比如怎样让嗓音柔和、手势柔和……我见过一个女孩子,为了使性情显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笔写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总是蓝的,以致扬手时常吓人一跳,以为她练了邪门武功。这女孩并为自己规定每说一句话之前,在心中默数从一到十……她除了让人感到木讷和喜怒无常外,与柔和不搭界。

一个人的心如若不柔和,所有对外在柔和形式的模仿和操练,都是沙上楼阁。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当它们最美丽和博大、最安宁和清洁的时候,它们是柔和的。

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间,收获了柔和。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

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内敛和高度自信的宁馨儿。愿你一定在某一个清晨,感觉出柔和像云雾一般悄然袭身。

感悟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现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节奏快捷。风驰电掣的忙碌,人们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语调是柔和的,面庞的线条是柔和的——要做到这一切,需要人们的内心平静,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品质。柔和是一种力量,就像毕淑敏在文中所说:“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柔和的声音,能让人谅解;柔和的目光,能卷起心灵的纱窗;柔和的身体,能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因此,我们要学会柔和,用柔和来建立和谐家园、和谐社会。

苏轼坦然面对“经济危机”

戴永夏

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有言:最大的恐惧是恐惧本身。这话不假,贵在坦然。经济危机发生过不止一次,当然危机也有大有小,有针对全部的也有针对个体的。面对危机,古今人物,谁最坦然?我推苏轼。

北宋元丰三年(1080),大文学家苏轼刚从“乌台诗案”的文字狱中死里逃生,便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相当于县武装部副部长)。“团练副使”只不过是个空头衔,其实际身份是由地方政府代为看管的“犯官”,既无实权,也无俸禄,只有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所以他到黄州后,一家老小20多口人的花销便成了问题。但这难不倒乐天达观的苏轼。他在《答秦太虚书》中写道: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用大竹筒别贮用不尽着,以待宾客。

钱少,他就“痛自节俭”,每月初一这天,他便从积蓄中取4500钱等分为30串,挂在屋梁上,每天用钱时就用画叉挑下一串来,再把画叉藏起来。这样每天的用度不得超过150钱,剩下的就放进一个大竹筒里,用来招待客人。就是这样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苏轼依然过得有滋有味。

一家人的吃饭是个大问题。没有粮食,就自己耕种。经多方申请,苏轼从当地政府那里弄到五十亩废弃坡地。于是他脱下长衫,穿上短衣,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对一个没干过农活的士大夫来说,劳动是件很失身份、很艰苦的事,“垦辟之劳,筋力殆尽”。但苏轼却能放下架子,躬耕田亩,“累并快乐着”,从收获中得到乐趣。“犁锄忙碌闲愁少,稻谷丰肥秽草稀。小郡谁言无意趣,云心月性不相违。”正是他此时劳动愉悦心境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苏轼的日子过得还是挺紧巴。他便继续在节约上大做文章。他写了一篇《节饮食说》的小文,贴在自家墙上,让家人监督。其文曰:

东坡居士自今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招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他告诉家里人,从今以后,我每顿饭只饮一杯酒,吃一个荤菜。若有贵客来访,设盛宴招待,也不超过三个荤菜,而且只能少不能多。如果别人请我吃饭,也先告诉人家,不要超过这个标准。若人家不答应,就干脆不去赴宴。他认为这样做一可安分养福气,二可宽胃养神气,三可省钱养财气。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为了让苦日子过出点味道来,苏轼又从古人那里学到一种“晚食以当肉”的进食方法:

早寝晚起,又不知所谓祸福果安在哉!偶读《战国策》,见处士颜镯之语:“晚食以当肉”,欣然而笑。若镯者,可谓巧于居贫者也。菜羹菽黍,差饥而食,其味与八珍等……美恶在我,何与于物!(《答毕仲举书》)所谓“晚食以当肉”,就是在饥饿的时候再进食,这样即使粗劣的食物,吃起来也像吃肉一样香。苏轼很推崇这种进食法,将此当成自己“巧于居贫”的方法之一,认为外物的好坏全在于自己主观上的感受。他就是这样,从苦境中寻找乐趣,在逆境中求得解脱,将凄苦化为愉悦,把抵牾融为和谐,乐观地对待各种困难,从容地度过“经济危机”。他的这种不惧危难、达观自适的人生态度,在他的《定风波》一词中得到了很好表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见《浣溪沙》词),这就是苏轼在“经济危机”面前表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坦然态度。

感悟

只有苏轼,才能把达观、超然、洒脱印记在人生旅途的每一步,让自己的人生自适、快乐。苏轼面对经济危机的做法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具有乐观坦然的人生态度。我们说苦中作乐是人生的无奈,那么苏轼人生的极致是乐中无苦。二是具有务实的生活作风。苏轼厉行节约,把节俭做到了极致,带领全家开荒种地,躬耕陇亩;脚踏大地,劳而有获。生活节俭,可安分养福气,可宽胃养神气,可省钱养财气。真真何乐而不为?苏轼坦然、从容而又乐观地度过了“经济危机”。

同类推荐
  • 只赢不输

    只赢不输

    为了找到一条不必赔上生活也能事业有成的新路,两位作者开始满世界寻找一种新的榜样:一群事业上超级成功,同时又生活得幸福而平衡的创业者们。这25位新生代创业明星在书中站出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如何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提高效率,避免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从而在实现工作游刃有余的同时,更能从容兼顾生活之乐。你可以继续为了工作而“暂时”放弃其他,或者你可以趁早意识到,只有相信并用心,平衡的生活才会来。“只赢不输”是完全可能的,并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随的趋势。
  •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正向力: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由墨墨编著。世间陷阱是有形的,即使涉世不深,只要带着防范之心审慎行事,也不至轻易受骗。最难防范的是我们自身心中各种无形的陷阱。倘若不加警惕与辨别,那我们的一生,就会从这个陷阱落入那个陷阱,永远暗无天日。永远遭受伤害。我们应仔细审查内心,发现陷阱所在。同时,培养正知正念的力量,彻底清除陷阱,而不是简单地在表面掩盖一番,那样就会埋下更深的隐患,更重的危机。《正向力: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就将告诉你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 成长大于成功

    成长大于成功

    成功,很多时候就像一支兴奋剂,在一段时间里刺激着你,让你激情满怀、自信充盈。但是,这支兴奋剂的时效性却是有限的,它绝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很短暂。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只有成长才是生命的主线。若你将自己的视线紧盯于成功之上,那么,你将永远无法赶上快乐与幸福的脚步;相反,你若更看重成长、更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那么,命运将会掌握在你手中,幸福和快乐也将永伴终生。
  •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本书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指导人们灵活运用“创新”这把利剑,刺破阻碍发明创造的壁垒,斩断通往成功顶峰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永立不败之地。
  • 心灵感悟

    心灵感悟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用美好的心灵去坦然面对,不如意中也有收获。请打开心灵的窗户,为梦插上翅膀,相信在无数次跌倒后,你会飞的更高。用一颗美丽而纯洁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热门推荐
  • 悲歌离欢

    悲歌离欢

    一曲悲歌唱不尽的离欢,人生的旅途,似烟花,如流水;一声叹息留不住这时间繁华,边走边唱,直到声嘶力竭。这是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明星的故事
  • 道心种魔之成东传

    道心种魔之成东传

    一个小反派在作者笔下苦苦挣扎,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面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作者,却无法挣扎。但是,他的意志感动了读者,在读者的帮助下,将作者的世界打得七零八碎。且看他是如何将作者拉下神坛,欢迎观看《我若为魔之成东传》
  • 倾城满陌

    倾城满陌

    她,是上古最后一位神------九天玄女的后代,风嫣陌,容貌绝美,聪明开朗,生来懂得鸟兽语言,而且具有难得一见的百毒不侵的体质,她的血可以活死人,肉白骨。他,流云帝国的二殿下,南宫易峰,聪明睿智,俯瞰天下,却独为她一人袖手天下。他,离昀奕,迷离之域的少主,冷血无情,又将为谁留情?上古八大神兽的内丹,玄灵戒,将会在玄武大陆掀起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她,他,亦或他,命运如何,又该将何去何从?
  • 灵蛛生

    灵蛛生

    身为昆虫学家的刘知知被蜘蛛咬了一口之后竟然穿越到修仙世界变成一只大蜘蛛!?!醒来就发现自己被关在传说中降妖塔,被满墙符咒压得动弹不得刘知知表示自己好无辜,还好有一只满洞乱晃的小幽灵陪着她解闷。缕缕这蜘蛛前世的记忆,呔,太乱!跟着养大的小男友杀人放火,扰乱世事,结果被群起而灭之,关在这塔里暗无天日,要成了一只废蛛。不过,这刚刚闯入的俊俏小弟子倒是不错~母蜘蛛风骚地朝那个浑身戒备地小弟子招招手,眼里手上尽是魅戏:“想要我身上的丝,那鸡腿来换呀~”小弟子夺门暴走。“别走啊别走啊!我是真的想吃肉啊兄弟!”洞中深处传来某人的哀嚎。
  • 昨日的年华

    昨日的年华

    拙劣的文笔无法阻挡我想写点什么的渴望,曾经的大二,应该是属于我的创作期
  • 神奇宝贝Go之世界穿梭

    神奇宝贝Go之世界穿梭

    前世的她遭人陷害,但是上天再给了她一次机会,让她重生五十年后,带着以前的三个天王级神奇宝贝和一个神奇宝贝Go系统。地球,魔兽大陆,天空之界,海底深渊………她是否能坚持初心不变,完成梦想,站在世界的巅峰!
  • 双面帝王:朱元璋

    双面帝王:朱元璋

    在中国历史这条长河中,有一个王朝很特别,历史在这里拐了一道弯。在众多英雄背后,他毫不起眼,和尚、乞丐,流浪、漂泊……家破人亡的悲痛,举目无亲的流浪。也正是因为这样,要用三尺利剑,打出一片天地来。乞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先驱者……
  • 异世石神

    异世石神

    豪门巨子一夜沦为孤儿,必死之下却又神穿异世,跨越不同位面,带去地球千年的精神积淀。这是一个凭石头与技巧战斗的世界,仙气、魔法、武技融为一体,神、魔、人各处一方,小妹,师姐,女仆轮番登场。在生死中求得精进,在花丛中流连爱情,与兄弟大杀四方,直至巅峰的光明皇。且看地球小子纵横异界,击破黑暗,智勇齐出,守护爱情,席卷位面,登上人生巅峰。
  • 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我是曹操,我怕谁(上)一号首长的心理秘密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奔逃在外,被满世界通缉,后为陈宫捉拿。但陈宫心系汉室,为曹操的壮举震动,私放曹操,并抛下一切追随曹操而去,共谋大业。夜幕下他们纵马而行,怀着一腔热血驰向吉凶莫卜的未来,当时我看到这里,心中非常感动。这样充满古代色彩的传奇故事,永远都会打动在现代社会中备受束缚的我们。
  • 梦中的樱花路

    梦中的樱花路

    都说老天是公平的,我也开始相信老天的确是公平的。我提前得到的一切,我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遇见幸福,再用余下三分之二的时候来偿还这笔债。幸福来得太快,来得太浓烈,所以才让我迷失了方向,分不清是梦是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