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2200000027

第27章 唐太宗的父子兄弟(4)

太宗召见承乾,承乾说:“儿臣贵为太子,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只不过总被李泰排挤、陷害,才不得不结交朝中大臣,希望能够安稳度日罢了。有人趁机煽风点火,教我做了一些不法之事。如果立李泰为太子,正好成全了他们的阴谋。”太宗仔细考虑这话颇有道理,就暗中决定不立李泰,让九儿继承皇位。为稳固下一任皇帝的统治,太宗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李世几个重要臣属,要统一他们的步调,以后好死心塌地地尽忠于李治。李世民开场便宣称自己对三个儿子(承乾、李泰、李祐)和一个弟弟(元昌)的所作所为非常痛心,活着没有意思,说完便要拔刀自尽。长孙无忌等赶快上前抱住,表示绝对听命于皇帝,不论决定立谁,都不许再有异议。其实,问题已很明确,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太宗刚刚已排除两个,李治成为唯一合法的候选人。太宗的戏实际是演给房玄龄和李世等人看的。李世民刚说出要立晋王,长孙无忌马上表示赞成,并说:“谁若再有异议,就要杀死他。”立晋王为太子的决定在最高统治圈内通过。既然皇帝已有明确决定,朝中百官没人再敢阻拦。李世民为防止李泰闹事,派人把他囚禁起来。决定宣布后,李世民又作了解释:“我若立魏王为太子,则太子之位似乎可以通过图谋钻营得到,就为以后没有取得太子资格的后代树立了不好的榜样。现在,太子图谋发动政变,魏王伺隙谋取太子位,我就把二人都废掉。这种方法要成为一种制度,后世若再发生类似事件,也要照此办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争夺皇位的悲剧。另外,如果魏王得立,承乾必被处死,他要巩固自己的地位,晋王也难以保全;晋王做皇帝,与承乾、魏王都没有直接的竞争冲突,故二人的生命安全都可得到保障。”这是贞观十七年(643)的事,李治刚十五岁。承乾和李泰相争,两败俱伤,结果使李治坐收渔翁之利。

小“鸡倌”生来仁弱,性格不似太子的风风火火,也不似魏王的心机深重,但也说明他不具有执掌乾坤的魄力。被立为太子后,李世民为巩固他的地位和培养他的治国才能花费了不少心血。太宗在废掉李承乾和李泰的同时,清洗了他们各自的同党,消灭了颠覆李治的隐患;让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都兼东宫官职,名义是让他们教育太子,其实是为培养他们与未来皇帝的感情。为树立李治的威信,太宗下令全国的军队都要服从太子调遣,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要听从太子的处分。为培养李治的治国能力,太宗经常让他陪同自己朝见群臣,当场观摩对日常政务的处理,还让他发表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

太宗虽然确立了李治的太子地位,也为他日后做皇帝作了各方面的努力,但内心对这个性情温和、天赋不高的儿子不甚满意,认为他过于懦弱,将来恐怕难有作为。为此,太宗一度想废掉李治,让三儿李恪做继承人,认为李恪在许多方面颇与自己相像。但李恪为隋炀帝的女儿杨氏所生,是庶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不具备继承王位的资格。更重要的是,太宗废太子李治的想法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又经过李治的努力,太宗以后便没有再提废立太子之事。太宗东征高句丽,留太子镇守,没出什么纰漏;而且对太子表现出来的孝道,李世民是赞赏的。

贞观二十三年(649)四月,唐太宗病重,对过于懦弱的太子仍放心不下,要为他做好人事安排,他把开国功臣大司空李世贬到外地。太宗对李治说:“李世才智过人,但你对他未曾有丝毫恩惠,恐怕日后难以真正为你效力。为此,我现在把他贬到外地,等你做了皇帝,再把他召回来做丞相,这样,他或能对你感恩。”太宗在临死前,把积极支持李治做太子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到床前托以后事。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年二十二岁。

二、勤于政事得父遗风

李治即位后,严格按照父亲的遗训,重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把李世调回来做了右仆射,对他们非常信任。李治虽然天赋不高,但经过太宗多年的苦心培养,毕竟掌握了一些为政驭民的本领,特别是对太宗的言传身教,受到很深的影响。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于志宁都是贞观时代的重要谋臣,对治国都有一套经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治集团,而且君臣齐心合力,正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所以李治初做皇帝的几年中被后世誉为有贞观遗风。即使在武则天参与政事以后,高宗经常有病,又贪于声色,但在对政事的处理中仍遵循着太宗的遗训。

早期的高宗皇帝雄心勃勃,确有治理好国家的愿望。他鼓励大臣们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多提意见,并能够虚心接受。学习太宗,善于纳谏,成为弥补他天赋不高的重要措施。

李治非常勤于政事。太宗在后半期一般是每三天朝见一次百官,处理日常政务。李治则坚持每天上朝,及时解决各种随时遇到的问题,他说:“我年龄不大就做皇帝,必须一天到晚孜孜不倦地工作,犹恐有些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被挤压拖延。”直到显庆二年(657)五月,宰相李义府提出:现在是太平盛世,每天上朝也并没有多少要紧的事情可做,请改为隔日上朝。李治接受了这个建议,才改为每两天朝见一次。

善于听从劝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大优点。李治在即位之初,便鼓励大臣们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多提意见,并把每天召见十个刺史询问情况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同时,李治也接受正确意见。有一次,他带人出外打猎,路上下起雨来,他问谏议大夫谷那律:“用油布做的雨衣怎么样才能不漏一点水?”谷那律回答说:“要是用瓦做,肯定不会漏雨。”用瓦做雨衣当然是指房子,谷氏的言外之意,是批评李治本来就不应出来打猎游玩。李治愉快地接受了批评,从此废除皇帝游猎的常规。显庆元年(656),李治再次征求意见,询问减轻百姓负担的办法。来济指出:不必要的劳役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出工则违误农时,出钱又须花费很多,建议免除一切不十分紧迫的徭役征发。

贞观年间,从天竺国来一术士,声称有长生不老之术。李世民对此很相信,给他以优厚的生活待遇,让他配制长生不老药。这位术士为拖延时间,开出一张非常奇特的药方,所需药物不仅遍布全国各地的深山大川,有些还需要到天竺等国寻找。为尽快制药,太宗派出大批人四处购求,但术士终于没有成功,被李世民打发回去。李治继位后,这位已白发苍苍的术士又来献方,但李治对此则根本不信,他说:“自古以来哪有什么神仙,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四处求长生药,结果是徒费钱财,骚扰百姓,谁也没能长生。如果真有长生不老之人,现在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这位术士也被当场赶走。李治对此能有这样的见解,确也难能可贵。

贞观时期的法律相对来说是疏阔的,太宗追慕古人对法律的表述:“法网恢恢”、“网漏吞舟”。所以贞观年间政治宽和。李治对此也继承下来。对监狱里囚犯少、死罪率低的情况表示满意。

李渊生二十二子,太宗生十四子,这些皇室成员往往仗势欺人,横行不法,欺凌百姓,胡作非为。李渊的小儿子滕王元婴与太宗的七子蒋王李恽都是搜刮民财的能手,四处盘剥、掠夺,民愤很大。在一次普赐诸王时,高宗说:“滕王叔叔和蒋王哥哥都善于自己经营,我看就不必赐给财物,只赏给他们两车麻,让他们回去做穿铜钱的绳子吧。”李治虽没有严厉地惩罚他们,却使他们当场亮相,大失脸面,这是不罚之罚,让人们看到仁弱的高宗毕竟与弱智的汉惠帝、晋惠帝根本不同。

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她对李治做皇帝有不满情绪;李渊女儿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太宗的女儿巴陵公主的丈夫柴令武、李渊的六子荆王李元景等人也各有牢骚,他们便联合起来,形成一派势力,阴谋发动政变,推翻高宗的统治,共举自称有做皇帝征兆的李元景为未来的皇帝。但此事很快被李治发觉,他立即命长孙无忌负责调查,事情很快真相大白。太宗的三子李恪颇受父亲喜欢,并一度被作为太子候选人,只因出身不好才没有做上皇帝,故对李治和长孙无忌等有对立情绪。房遗爱自知死罪难免,便声称李恪是主谋,希望用李恪的生命为自己换回一条生路。李恪虽被逮捕,李治仍没有因此饶恕房遗爱,他下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斩首,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都是皇室直系亲属,不宜杀头,令其自尽。同时,又有一大批人受到株连。这次由皇亲组成的政变阴谋很快流产,反映了李治处理事情还是比较果断的。

高宗在执政期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也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治国才能,却由于基本继承了太宗的治国路线,本人也比较谨慎,所以政治局面基本稳定,经济仍保持持续繁荣的势头,人口也不断增加。

由于国力持续强盛,在整个高宗时期,对外战争经久不息。战争扩大了疆域版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促进了中外的经济交往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随着政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连年征发,人民群众也怨声载道。东征将帅刘仁轨在麟德元年(664)上奏:我看见现在的战士,大多瘦弱而憔悴,健壮而有勇力者极少,大多年老体弱,衣着破烂,人人有翘首西归之意,没有为国效力之心。我问他们:“从前招募时,我见百姓都争相从征,甚至有人甘愿自备粮食衣物,参加义征;现在你们为何如此狼狈?”他们回答说:“如今的官府和从前不同,人心也已变化。过去在东、西征役中死亡的将士,都有人专程带着朝廷的圣旨参加临丧吊祭,追赠官职、爵位,或直接把官爵赐给他们的子弟;凡参加渡海东征的人都可得到一级勋衔。自显庆五年(660)以来,阵亡将士已无人问及他们的姓名和籍贯,官府也不再保留参加渡海东征的名单。所以,遇有征役,年轻力壮的富家子弟纷纷买通官府逃避兵役,而穷人虽年老体弱也必须服役。如显庆五年的东征之役,将官们答应胜利之后有高官重赏等种种优厚待遇,但战争结束后,只见不断有人以各种罪名被逮捕入狱,却没有人得到任何赏赐;本已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却又落得性命忧虑,原来,大家都以参与征役获得勋衔为荣耀,但在后来的征战中,他们仍须与一般百姓一样从事苦力劳动。所以,在服役初期就不断有人逃亡,后来开小差者更屡见不鲜。”我又问:“从前的战士留守边疆五年尚可支持,你们现在才刚刚一年,为何衣着就这样破烂?”他们说:“临来之时,官府让我们准备一年的服装,但现已离家两年,却还没有让回去的音讯。”依此看来,百姓本不愿从征,现在他们又如此艰苦,士气低落,怎能取得战争胜利?希望朝廷能采取新的措施。刘仁轨反映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但终李治之世,东征之役仍时断时续。

然而,更严重的事情还是在宫中。武则天在政坛上崛起,这颗耀眼的明星使高宗这颗本来就不那么明亮的星星彻底暗淡下去。

三、平庸无能大权旁落

李治即位,立王氏为皇后。王皇后不能生育,渐渐失宠,萧淑妃在后宫的地位迅速攀升,这引起了王皇后的忧虑,担心萧淑妃会取代她的地位。她要找个同盟军,同盟军适时地出现了——武则天。

武则天原是太宗妃,曾得到当时的太子李治的好感。太宗死后,武则天随众嫔妃削发为尼。李治在一次进香时,二人相见,旧情复萌。出于对萧淑妃的嫉妒,王皇后鼓动皇帝让武则天蓄起头发,重新纳入宫来。武则天进宫后,王氏在皇帝面前又一再称赞她的种种好处,皇帝越发喜欢武则天。萧淑妃不再受宠,王皇后虽然达到了排挤萧淑妃的目的,但自己的地位并未获得改善,反而更趋低下。所以,王皇后又把攻击矛头指向武则天。不久,王皇后与母亲魏国夫人诅咒武则天的事情暴露,高宗大怒,下令魏国夫人以后不许出入宫廷,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也因此被罢免;高宗开始有废皇后之意。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孩,王皇后自己生不出小孩,但对武则天生的这个小女孩十分喜爱。经常来抱她,这给武则天陷害王皇后提供了机会,这天王皇后走后,武则天掐死亲生的孩子,又把她蒙在被子里。等高宗来到,武则天装着看孩子,共同发现了小姑娘的尸体,武则天号啕大哭,借此诬陷王皇后。这次事件坚定了李治废掉皇后的决心。

为得到大臣们的支持,高宗带武则天去登门拜访舅舅长孙无忌。但刚一提废除皇后,便遭到长孙无忌的拒绝。高宗便在朝见百官时突然宣布封武则天为宸妃,以示特宠,以此提高武则天的地位。

这时,皇帝要重新废立皇后的意图已为百官共知。善于察言观色、为人笑里藏刀的中书舍人李义府,因正受长孙无忌排挤,正式奏请废掉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个奏本深得高宗赏识,同时,许敬宗、袁公瑜、崔义玄等人也都成为废立皇后的支持者。在朝廷内部,围绕皇后废立,分为两大阵营。

同类推荐
  •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

    《名利丹青:吴冠中说吴冠中》内容包括:换个角度看大师、艺术家的成功与艺术的成功、好的艺术品才会流传吴冠中访谈录、吴冠中采访侧记、十个关键词盖棺论定吴冠中、《吴冠中画作诞生记》札记、吴冠中的成就得失与性格心理——七卷本《吴冠中文丛》阅读随感札记……
  • 盛典:诺奖之行

    盛典:诺奖之行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作品,全程实录诺奖之行空前盛典,独家披露获奖前后心路历程。莫言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密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让人领略到莫言先生盛名之下,风吹不动、谦和沉稳的大家风范。同时,书中权威收录莫言在瑞典的所有演讲、致辞及访谈,以睿智深邃、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其文学、写作和世界观问题,全方位展示诺奖得主的思想、才华和智慧。全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可读性强,极具收藏价值。
  • 和珅成败论

    和珅成败论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围绕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素丽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素丽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画地为牢,妖妃别逃

    画地为牢,妖妃别逃

    她是三流的小狐妖,奉命来到端王府助他登上皇位,原本想赶紧糊弄一下完成任务走人,却不想一步步彻底沉沦,喂喂喂,异族通婚是要灭飞烟灭的!呃……这事咱找妖王商量一下能通融不?硬着头皮去试试!直到真相浮出水面,她才恍然大悟,他们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棋子,妖王的情不是随便领的,等待他们的,是黑暗的绝望和无法逃离的沼泽。她悲愤地看着他怒斥:说好签着手一起去死的,为什么要骗我。他好将她拥入怀中,难得的低声下气:下次不敢了……还有下次?想得美!要不要跟你在一起我先考虑一下!
  • 星辰强少

    星辰强少

    他本是杀手界令人闻风丧胆的星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安安静静为人低调的学生,他本想做个低调的人,但麻烦却接连不断的找上他,从此他便不在低调,嚣张我比你们更嚣张,狂妄我比你们更狂妄!
  • 火影之残缺系统

    火影之残缺系统

    一个黑暗中的杀手,小不小心被主神系统选中,可是发现出现了系统上的错误,倒霉的刘毅被系统剥离出来,重生到火影世界成为苍月木,带在残缺的主神系统的苍月木将会在这个世界闹出怎样的风波。
  • 恶魔少爷:冰美人,我要征服你

    恶魔少爷:冰美人,我要征服你

    她是高傲的公主,却隐姓埋名到圣雅学院开始了她“平凡”的生活。他是有着天使的面孔恶魔的心的贵族少爷,无论何时都挂着45°的微笑。——————“嘿,妞!你和她们很不一样。所以~”“所以呢?”“我决定了,从今天开始,我要追求你!怎么样?很荣幸吧!”“切!没兴趣!”“你……好,你等着!我一定会追到你的!”——————在这场爱情游戏里,究竟是谁先迷失了自己的心呢??敬请期待。。。。。。
  •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 高冷腹黑教授:丫头快到碗里来

    高冷腹黑教授:丫头快到碗里来

    “哇哇!你看帅哥!”顾筱筱兴奋的说道“看到了!真的好帅!筱筱,你该不会喜欢他吧?”席筱溪说道“我要追他!”顾筱筱兴奋的说道“支持!”席筱溪一脸开心的说道席顾楠看着她们冷冷的直视了一眼,“你快点,看看!哇,帅哥看过来了!”顾筱筱红着脸说“这位同学,你就是我以后的课代表了!”席顾楠说道“好好,我愿意!”感觉自己结婚了!顾筱筱开心的说过了几个月“嘤嘤嘤,我要退货!说好的高冷呢?”顾筱筱哭着说道“丫头!过来,作为一个课代表竟然考试不合格!”席顾楠说道顾筱筱心想:“糟了,忘记最不擅长数学了!”“对...对不起!”顾筱筱紧张的说道“我以后帮你补习数学!嗯?”席顾楠看着顾筱筱说道“好!好呀!”顾筱筱说道
  • 中国回族学·第3卷

    中国回族学·第3卷

    本书共分“文化·历史”“社会·人口”“译丛·典籍”“书评·综述”四个部分,收录了篇关于探讨和研究中国回族学的论文,具体内容包括《白寿彝研究的几个问题》《伊斯兰教的诚信友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城市与农村的边缘游离:回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学生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校园》等。该书的出版将更好地服务于“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推动回族学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当代回族学术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枕上书:夫子太正经

    枕上书:夫子太正经

    她是天下公认第一夫子,帝王三邀相拒,太子亲自拜师。当风轻云淡的夫子遇上纨绔不化的太子爷……“夫子,我来帮你除草吧”不一会土地光光一片,连菜苗也不见了踪迹。夫子云淡风轻的点了点头“有进步,至少你学会了目不识珠”“夫子,学生还是不懂春宵一度什么意思?夫子可否为学生演习一遍?”夫子点头应“今晚来找我。”“夫子,有人上门提亲了”?“恩,你有完没完”某夫子见某太子自己叫来的媒婆,无甚在意道……
  • 通灵异能

    通灵异能

    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弱者在这里只会过的特别悲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往往在一些平凡人中,有一些人天生拥有异能,才能在这被强者统治的世界,有一丝希望脱颖而出成为强者,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