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4000000022

第22章 上台掌权(1)

从1930年6月“立三路线”形成,到1931年1月王明通过六届四中全会上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倾错误一浪高过一浪的特殊时期。

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扶植下实际上掌握了党的最高领导权力后,推行了一条比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更坚决、更有理论、气焰更盛、形态更完备的“左”倾路线,从而也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留下了更沉痛的教训。

一、与李立三争锋

六大以来,全党的工作是有成绩的。

到1930年6月,红军发展为13个军,约10万余人,先后建立了大小农村革命根据地15块。曾遭受国民党摧残的白区工作也初步得到恢复,赤色工会会员发展到3万余人,全国的工人运动又逐步开展和恢复起来。这时期,世界各帝国主义争夺中国和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剧,国民党新军阀混战不断,特别是1930年4月爆发了百万兵力厮杀的蒋冯阎中原大战,更深深地影响着国内局势的发展。

党内一直存在着的“左”倾思想和“左”倾政策,在革命力量有所恢复,形势比较有利的条件下,又开始了新的发展。

1930年6月11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宣传部部长李立三的主持下,****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对于中国革命形势、性质和任务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错误主张,标志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路线在党中央占了统治地位。

会后,李立三等人根据此决议精神,又制定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随后,又将党、团、工会的各级机关合并为准备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并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先后命令红一军团攻打南昌,红三军团攻打长沙,红一军出兵武汉,红十军进攻九江,红七军挺进柳州,最后准备“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这个“策略总路线”推行的结果,是使刚刚恢复起来的白区工作和工人斗争受到严重的挫折和破坏,使红军和农村根据地遭到不应有的重大损失,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了很大危害。

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危害引起了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满,以何孟雄为代表的一些同志首先站出来与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进行了斗争。

何孟雄是我党一位具有较深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他在实际工作中看到了立三“左”倾错误的危害,深深地感到“中央路线行不通”,挺身而出,一次又一次公开地反对立三“左”倾冒险主义。

他还于1930年9月8日向总行委和中央政治局递交了《何孟雄政治意见书》,向党坦率陈述了自己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见解,历数了和立三中央在12个方面的分歧,系统地批判了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何孟雄反对“左”倾错误的正确行动,得到了林育南、李求实等人的坚决支持,受到江苏省委、全总、上海工联、苏准会、沪中、沪东等区委中许多干部和党员的拥护,被他们赞誉为“反立三路线最早和最坚决的代表”。

但是,何孟雄的行动,却招致一场无端的政治打击。1930年9月4日,根据中央意见,江苏总行委撤销了何孟雄沪中区委书记的职务。9月10日,又召开上海党的活动分子大会专门对他进行批判。会后,《红旗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公开批判文章,掀起批判何孟雄的浪潮。

当何孟雄早已公开反对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时候,后来自诩为“最早反立三路线英雄”的王明,仍在散布一系列“左”倾言论,鼓吹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主张。这可以从王明1929年11月至1930年6月在《红旗》、《布尔塞维克》、《劳动》等杂志发表的50多篇文章中得到证实。

不过,虽然王明和李立三实质上都在坚持“左”倾冒险主义,都在宣扬“左”的错误主张,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王明对马列著作引经据典,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共产国际决议照抄照搬,不准变动一字一句。而李立三的“左”倾主张虽然也来自共产国际,但他不拘泥于照本宣科,在实际工作中又有所“发明”。这样,在某些具体理论观点上,王明和李立三又有所不同。

王明认为李立三的某些理论观点违背马列著作和共产国际决议的精神,决心与他争辩一番。正好这时李立三决定召开中央机关工作人员政治讨论会,以便贯彻6月11日决议。王明就利用这个机会,在会前召集从中山大学回国的博古、王稼祥、何子述开会,商谈如何利用这次会议发动一次对李立三错误观点的批判。在相互交换了意见之后,王明总结说:“今天的交谈很好,对李立三他们那一套,凡是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漠然置之,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过几天,中央机关要召开一个政治讨论会,大家都可以也应该去谈谈意见,为了维护马列主义和国际路线,这是非常必要的。”

7月9日,中央机关工作人员政治讨论会议按计划召开。主持会议的李立三首先申明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如何进一步贯彻6月11日《决议》。但李立三刚说完会议宗旨,何孟雄就起来发言反对6月11日《决议》,会议气氛立刻紧张起来。

何孟雄的反对意见为王明等人的发难提供了契机。按照事先准备,博古、何子述、王稼祥立刻继何孟雄之后发表了反对意见,然后又由王明慷慨激昂地发表了长篇讲演。他就6月11日决议中关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问题,一省与几省的政权问题和反****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王明等人当场掏出马列经典著作和共产国际的决议,摆在桌子上,引经据典,咬文嚼字,滔滔不绝,与李立三等展开了一场学院式的争论。

李立三对王明等人的行为十分意外和恼火。理论上争辩不过,就摆出家长作风,给王明等人扣上了“****”、“****机会主义路线”和“小组织者”等帽子,并由向忠发当场宣布,立即撤销王明中央宣传部秘书的职务。

会后,王明自恃有共产国际撑腰,自信是共产国际正确路线的代表,并没有把李立三、向忠发放在眼里。次日,即7月10日,又写信给党中央,继续坚持他们在昨日的中央工作人员会议上发表的意见,并就四个主要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问题

王明在信中提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世界革命新的高潮正在发展到直接革命形势,中国革命的大爆发更加加速世界革命直接革命形势的成熟,更加速世界革命大爆发,这是毫无疑问正确的,但有些同志以为只有中国革命爆发了,才能引起世界革命大爆发,只有中国革命胜利了,世界革命才能胜利,这是不对的。”

李立三和王明都一致认为,世界革命形势是“新高潮”,这是他们共同一致的“左”倾观点。他们在此问题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立三否认世界革命的不平衡性,认为中国革命总爆发才会引起世界革命的总爆发,而中国革命只有在世界革命的总爆发中才能获得成功。王明则认为:“中国革命现在不仅有先于他国爆发的可能,而且有先于他国胜利的可能。”就是说,两者的分歧仅在于一个说中国革命能先胜利,一个说中国革命只能和世界革命同时成功。至于把本不具备的革命总爆发形势说成是具备的,两者并无分歧。

(二)关于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问题

王明在信中提出:“为什么在全国革命高潮的形势下,首先在主要数省以至一省暴动夺取政权呢?我们一定回答说,因为那几省或一省的统治阶级崩溃得厉害,被统治阶级的斗争勇气、经验、决心和战斗力量特别强大——换句话说,那些省区或一省首先成熟了直接革命形势,如果我们把高涨或高潮与直接革命形势混为一谈,我们便不能了解这问题的实质了。”

李立三和王明都认为中国革命形势处于“高潮”,都认为应该“争取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这又是两者共同一致的“左”倾观点。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立三把高涨、高潮、直接革命形势混为一谈,而王明却按照马列著作和国际决议对这几个名词概念加以严格区别。也就是说,他与李立三的争论在这里也只不过是名词概念之争而已。

(三)关于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问题

王明在信中提出:“要坚决认定革命在数省以至一省的首先胜利,是全国革命胜利的开始。”“以为主要数省以至一省暴动夺取政权后,如果不马上发生全国暴动,则这主要数省以至一省的政权便立即塌台,我以为这一点也不正确。”

李立三和王明都一致主张当时形势下应该争取一省与数省的首先胜利,也都认为应当争取以武汉为中心的邻近各省的首先胜利。不同之处在于,李立三否认中国革命不平衡性,认为革命危机在全国各地同样生长,一省数省首先胜利后,必须紧接着全国革命胜利,否则就不能维持下来。而王明却认为争取一省与数省胜利后完全能够维持。实际上,当时并不是革命胜利后能否维持下去的问题,而是首先就没有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可能。

(四)关于反****问题

王明在信中提出,党内许多同志“很少能对于****观点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他列举在国际形势、中国革命形势、中国经济问题、反富农意识、反对派等问题上的****表现,批评李立****右倾不坚决,“不仅未能深入支部,而且未能深入一般干部,现在许多同志只能零碎的了解****问题,如尾巴主义,黄色倾向,地方观念,保守观念等”。

李立三和王明都认为党内主要危险是****,都强调要反****。只不过王明在这个问题上比李立三更坚决、更彻底,也更“左”倾而已。

以上四个方面,是王明给党中央信的主要内容,也是当时王明与李立三的分歧所在。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争论,多局限于某些理论观点的提法上。在根本路线上,在对形势与任务的估量上,却是一致的“左”倾,而王明比李立三表现的更为严重。

当时****中央实际上由李立三负责,这位以实行家长制、一言堂而闻名的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对于王明敢于公开与之争论,十分不满。于是,他以****中央名义给王明留党察看6个月的处分,给博古、王稼祥,何子述三人以严重警告处分。然后,又决定把王明等人分别下放,调王明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博古暂留全总机关,何子述调天津工作,王稼祥调香港工作。

王明在与李立三第一回合的较量中,看到了暂时还不具备批****立三的力量。于是,受到立三中央的处分后,王明马上给党中央再次写信,声称:“我虽对中央这一决议有不同意见,但坚决拥护它。”实际上,王明却在等待时机,准备进行新的较量。

1930年7月底,王明按照党中央的决定,来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当时,****江苏********是李维汉,省委宣传部部长是夏采曦,秘书是李初梨。王明被分配到李初梨手下任干事。

李初梨回忆说:

“大约七月间,在总行委碰头。李立三对我说:‘现在派一个理论家到你那工作好不好。是全党有名的理论家。’我问:‘是谁呀?’,李立三答道:‘是陈绍禹。他们反中央,到了你那里要好好地帮助他,注意他。’李立三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到我家去了一趟。”

不久,“穿着长袍马褂,带着瓜皮帽,上有个红顶子”的王明,来到江苏省委宣传部找李初梨报到。王明来后,李初梨安排他住机关。当时,王明与孟庆树尚未结婚,而且,此时孟庆树被捕后,正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区司令部看守所,王明是只身来到江苏省委工作的。由于当时上海独身男子容易引起警察注意,并且难以找到房子。于是,李初梨给王明找了个假妻子做掩护。

李初梨回忆说;“我叫一位叫易坚的女同志与他住机关,大约住二三个月”。

易坚是湖南著名教育家、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培基的侄女。她要求革命,思想进步,1930年7月在上海入团,编入闸北区虹口街道支部。当时支部书记是刘铁。

易坚回忆往事时说:

“我入团不久,约在1930年8月,李初梨以党组织名义,直接调我去担任驻‘省委机关’的重要工作。夏天的一个晚上,李初梨带我去所谓省委机关,介绍与陈绍禹认识。他还说明:独身男子房东不肯出租房屋,要我乔装成陈绍禹的妻子。我听后很不愿意。当晚我准备逃回虹口,但陈绍禹借口不许泄露党的秘密,要我留下。我与陈绍禹住的这个机关在上海闸北横滨路一带,房间在二楼,是一间约十几平米的房子,还有一个阳台。我在这个所谓机关住了不到一个月,我担负了保护机关安全的工作……陈绍禹经常不在家,他不与我谈工作和斗争情况,我只记得他谈过一点在苏联情况”。“他的俄文名字叫克劳白夫”。“我与他一起看过一次电影,叫《魂断蓝桥》”。“以后,我向陈绍禹要求回虹口,经他同意才离开了。”

为了贯彻党中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实现党中央制定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大城市的冒险计划,1930年8月1日、3日、6日,****中央联系召开会议,决定举行武汉、南京暴动,上海总同盟罢工。又决定党、团、工会合并成中央行动委员会,作为领导全国暴动的最高指挥机关。除了中央建立总行委外,中央决定北方局、长江局、南方局和江苏省委也建立总行委。

同类推荐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感受袁世凯“为国图强,不择手段”的骇世人生,体味袁世凯屡屡受挫,却始终能逢凶化吉,并最终登顶权力巅峰的为官处世“厚黑”之道,终极解密袁世凯“强国”之梦与“利己”之路的人生悖论。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酒井法子中毒

    酒井法子中毒

    酒井法子15岁出道,纵横歌坛影坛和电视界、广告界,在崇尚洛丽塔少女风的日本一口气红了20多年,是不多见的人气明星。法子30岁步入婚姻,38岁传出吸毒丑闻,形象一落千丈,日本艺能界更是一鼓作气置之死地的强硬态度拒绝原谅她。酒井法子为何得不到同情?
  • 张灵甫之谜

    张灵甫之谜

    全书记述了张灵甫的4次家庭婚姻生活和大半生的戎马生涯,多方位描写了国民党74师将士们的命运和归宿。通篇风生水起,波澜叠加,故事情节令人荡气回肠。十年磨得一剑,本书以独特A9N作手法,在国内外首次公开了大量珍贵的有关张灵甫军旅和家庭生活的照片。这些历史资料如大海捞针般获得,弥足珍贵。本书图文并茂,文笔生动,相信多年的努力将使此书卓尔不群,从而打动众多的读者。
热门推荐
  • 虫子爬吧

    虫子爬吧

    《周涛童趣作品:虫子,爬吧》主要内容是:虫子们爬动的时候,那是姿态万方,各显其能的,看起来令人神往,有时候一不小心是可以使人入迷的。总的来看,虫子爬行的各种姿态比人丰富多彩得多了。蚂蚁显得有点儿匆忙,但也经常有左顾右盼、犹疑彷徨的时候。它是一个坚定的种类,但勤劳坚定如蚁,也难免有“遇歧路而坐叹”,有团团旋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刻。所以,看看蚂蚁对我们人类是有启示意义的,因而也就懂了为什么自古就有“走路怕踩死蚂蚁”的人物。
  • 隋声

    隋声

    周文宇睡了一觉,再睁开眼,前世却已经是黄粱一梦。杨坚要治世,杨广想立业,隋朝像是一颗绚烂的烟花,在极短的时间迸发,在波澜不惊的历史中璀璨起来。周文宇醒来,却觉得自己仍在梦中,于是,他决定努力的张大自己的嘴巴,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声音。
  • 辽史

    辽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变异刀塔

    变异刀塔

    末日浩劫八千年的和平,八千年的沉默,八千年后天书再次出现了字迹。“末日浩劫将至。”神界一片震惊,上一次魔神大战天书上显示“生灵涂炭”就已经导致那么大规模的死伤,末日浩劫岂不就是毁天灭地,天帝立即命令各方情报收集信息,防止或者说减轻浩劫的结果。果不其然,魔界正在大举仪式,召唤异世恶魔,这绝对是末日浩劫的导火索,神界必须终止召唤恶魔,即使成功了也要由自己看管,减少浩劫的冲击力度。
  • 守护之迷雾

    守护之迷雾

    为什么?为什么大家都不认得我了?璃茉…凪彦……唯世……我不是鲤音啊!我才是亚梦!我是……亚梦………请不要…被迷雾蒙蔽了双眼……——日奈森
  • 太古雷帝

    太古雷帝

    以武为尊的大陆上,一个被认为是废物的少年,一颗百万年出现的天雷之种,一位自称雷老头的神秘老者。当他们相遇在一起的时候,定然能让世界为之一动。“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帝尊!”
  • 神医嫡女偶遇腹黑邪王

    神医嫡女偶遇腹黑邪王

    恋人背叛,魂穿古代,可偏偏不穿越到王公贵族,穿越到了王公贵族,越没人疼,没人爱。姐回归,前呼兵马,后唤魔兽,身份一层层、身世一层层,可姐扮猪吃老虎。可偏偏偶遇他,被制服得死死的,却被他宠溺似蜜,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有兴趣,加进来吧。邪王溺爱已弃,重新改编,翻版!
  • 灰色狼皮大衣的主人

    灰色狼皮大衣的主人

    这是一个虚拟人物的世界,所有不存在的人,在这都会有立足之地...
  • 恋上皇室拽公主:冷酷王子

    恋上皇室拽公主:冷酷王子

    她是一个拽的不能再拽的拽公主,父母、哥哥的疼爱纵容,她转学到了星空学园,并加入了魅殇学生会,和寂辰学生会、冥洛学生会,认识了寂辰学生会会长。
  • 历史快餐.五世纪:蛮族文明

    历史快餐.五世纪:蛮族文明

    在如今的法国东北部的香槟平原上,有一座小城叫沙隆。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辽阔无垠的冲积平原,地势稍有起伏,蜿蜒流过的是马恩河,两岸挺立着一棵棵高大的白杨。在距沙隆城约五英里的马恩河边,一个突然隆起的小山包跃入眼帘,有一些人工开凿的堑壕依稀散落在四周。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这里曾是古战场的遗迹,很多年前一支军队在这里负隅顽抗,做最后的抗争。假如有当地人路过,你一问他会告诉你这个山包叫“阿提拉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