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4900000015

第15章 学得越多眼界越广——知识决定力量(1)

1.把双手打造成“知识传送带”

从1887年5月,7岁的小海伦第一次读完一篇完整的短篇小说开始,她就如饥似渴地吞食她的手指所能触及到的一切书籍,其他人通过视听获得的知识,她全靠书籍吸取。从这些书中,海伦不仅认识到了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更在书籍的帮助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世界观。然而,这些书籍都是从海伦的双手传递到大脑中的。

当时,莎莉文老师不停地在海伦的手上书写着书籍的内容,才让海伦得以“阅读”到那么多美妙的文字。当海伦阅读到某本书的精彩之处时,如果莎莉文老师累了,想要休息一下,海伦就总是有“迫不及待”的感觉,但莎莉文老师给予了海伦最伟大的爱,若不是十分累,她都不停下来。

有了盲文打字机后,莎莉文老师就把书籍用盲文打字机给海伦重新打印一遍,这样海伦就可以自己阅读了。只是,用盲文打字机也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莎莉文老师却从不知疲倦地帮海伦打印……

在学习和游戏以外的时间,海伦都在读书,并且越读越有兴趣。无论书中的文字她能认识多少,也不管能否看懂,她都照读不误。文字本身使她着迷,作家们将自己的思想火花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她就像接受阳光和友爱一般接受了这些珍宝。虽然她的生命有缺陷,但是一本又一本的书,却将外部世界的信息传达给了她。

对于阅读过的书籍,她也有自己的判断。她喜欢《小妇人》,因为这本书让她感觉自己与那些耳目正常的孩子有着一样的思想感情。她不喜欢《天路历程》和《寓言》。最初,她只是简略地读了一遍拉·芳登的《寓言》,用的是英文译本,后来又读了法文原本,虽然故事生动,语言简练,但依然无法博取她的好感。或许书中动物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无法引起她特别的兴趣,因此海伦认为自己无心去领会其中的寓意。

海伦还认为,拉·芳登的作品,不能将人类高尚的情操激发出来。在作者看来,自爱和理性是人最重要的东西,其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核心,即个人的道德来源于自爱,人类学会用理性来控制自爱,就能产生真正的幸福。而海伦则认为,如果自爱演化成自私的爱,那就会产生罪恶。

当然,她也认为,拉·芳登对人类的了解和观察要比她丰富得多。不喜欢《寓言》这本书,并不意味着她反对讽刺寓言,而是在她看来,伟大的真理,没有必要由猴子和狼来宣扬。

与那些以动物为主角的寓言故事相比,她更喜欢那些并非拟人化,真正意义上的动物故事,比如《丛林之书》和《我所了解的野生动物》。她爱它们之所爱,恨它们之所恨。动物们滑稽逗趣的行为让她乐不可支,同时它们悲惨的遭遇也令她同情落泪,海伦认为这些书中包含很多极为含蓄的深刻寓意。

海伦偏爱历史类书籍,这其中有关古希腊的内容,更对她有着神秘的诱惑力。在她的想象空间里,希腊的天神依然在地上行走,与人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那些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仙女和半神半人,她都非常熟悉,但对于残忍、贪婪的美狄亚和伊阿宋这类人物,海伦却无法容忍。

因为善良的她无法搞清,为何上帝让他们干了那么多坏事,然后再惩罚他们,为何妖魔嬉笑着爬出殿堂,上帝却选择视而不见。

在有关古希腊的内容中,她尤其偏爱《伊利昂纪》,这部史诗让她把古希腊看成了天堂。在阅读原文前,海伦就对特洛伊的故事了如指掌。而对古希腊文文法有了了解后,更增加了她对古希腊文经典的喜爱。

每当读到《伊利昂纪》最精彩的篇章,她就感到灵魂在升华,这些文字让她从狭窄的生活圈子里解脱,游荡于形骸之外,飘然于广阔无垠的宇宙。除了《伊利昂纪》,《埃涅阿斯纪》也同样为她所喜爱。她努力不依靠词典注释,独自领会这部史诗的含义,并尝试将最喜欢的一些篇章翻译出来。

海伦认为,伟大的诗篇,不管是古希腊文还是英文,只要与人的心息息相通,是不需要别人翻译的。相反,一些人常常用他们牵强附会的分析和评论,将伟大的作品扭曲。欣赏一首好的诗词,并不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字的含义,也无须了解诗中词法和句法的属性。

除了古希腊内容的书籍,《圣经》对海伦也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她很早就开始接触《圣经》,但对其中的内容并不能深刻地领悟,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的心灵都无法接受《圣经》奇妙的和谐。

一个下雨的星期天早上,她无所事事,于是让表姐为其读一段《圣经》故事。

虽然表姐认为她无法听懂,但仍然在她手上拼写约瑟兄弟的故事。当时,海伦对此显然没有兴趣,不断重复的奇怪言语,令故事充满着不真实之感。故事还未进行到约瑟兄弟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进入雅各的帐篷里说谎,海伦就沉沉睡去。

虽然年幼的海伦并没领悟到《圣经》中的真谛,但是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发现了《圣经》中隐藏的光辉。以至于多年来,她读《圣经》时,心中的喜悦和所受的启发日渐增长,渐渐《圣经》变成了海伦最珍爱的书。《旧约》中,《以斯帖记》篇章的简洁明快,更是吸引着海伦。

特别是当以斯帖面对邪恶的丈夫时的景象,更富有强烈的戏剧性。海伦认为,以斯帖虽然明白自己的命运不在自己手上,而且没人能救她,但她依然克服了懦弱,勇敢地走向丈夫。在高尚责任感的鼓舞下,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我死,我就死吧!如果我生,我的人民都生。”

路得的故事也令海伦印象深刻,朴实的村庄生活与繁华的波斯首都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路得忠贞和心怀柔情的品格令海伦感动,读到她和那些正收割庄稼的农民一同站在翻滚麦浪之中的时刻,总是令海伦心生怜爱。在那个残暴黑暗的时代,路得无私和高尚的品质,如同暗夜里闪耀的星星照亮了苦难的众生,更照亮了海伦的灵魂。

不过海伦虽然很钟爱《圣经》,但对其并非全盘接受。后来,尽管她更多地了解了《圣经》产生的历史渊源,但这种感觉依然未减。她认为,应该从《圣经》中清除掉那些丑恶和野蛮的东西,但同时她也反对把这部伟大的作品修改得毫无生气,面目全非。《圣经》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海伦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也钟爱有加,自从喜爱读书开始,她就一直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的剧本她读过很多遍,其中的一些片段甚至能够背诵出来,但她却弄不清自己最喜欢哪一本。因为,对它们的喜爱,往往如同海伦的心情一样变化多端。《麦克白》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然只读过一遍,但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却永远留在了她心中。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书中的鬼魂和女巫总是跑到睡梦中纠缠她。

在《麦克白》后,她还阅读了《李尔王》。读到格洛赛斯特的眼睛被挖出来的情节时,海伦变得紧张起来,她瞬间被恐怖的气氛所包围,并感到愤怒,以至于根本就无法继续读下去,心突突狂跳,长时间呆坐在那里。

夏洛克和撒旦是海伦在同一时期接触到的人物,她内心对他们充满了怜悯,并认为,即使他们也希望自己变好,但却无法成为好人,因为没有人愿意给予他们帮助,或给他们一个悔改的机会。海伦一直不认为他们是十恶不赦的,甚至还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像夏洛克、犹大,甚至魔鬼这样的人,他们都是车轮上一根断了的车轴,总有一天会修好的。

海伦喜欢莎士比亚,但她却讨厌依据评论家们的观点来阅读他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也终于懂得,不管在莎氏的著作里,还是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所不能理解的,而当她看到一层层的帷幕被渐渐拉起,将思想和美的新境界展现出来时,就显得尤为快乐。

除了诗歌,海伦对历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枯燥乏味的大事记和年表,还是格林著的公正生动的《英国民族史》,不管是弗里曼的《欧洲史》,还是埃默顿的《中世纪》,都是她阅读的范围。

海伦12岁生日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斯温顿的《世界史》,这也是第一本让她体会到真正历史价值的书。即使这本书已经变得破烂不堪,海伦依然像珍宝一样珍藏着它。从书本中,她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人类文明的演进。

一些法国和德国的文学作品也对海伦有着深刻影响,在德国文学中,海伦发现其中闪耀着对爱情自我牺牲这种伟大力量的承认,并认为这种思想几乎渗透到了所有的德国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歌德的《浮士德》中。在众多法国作家中,海伦最喜欢莫里哀和拉辛。

海伦一直认为,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比如卡莱的粗犷以及对虚伪的厌恶,高尔斯华绥所鼓吹的天人一体,以及爱胡德的怪诞,赫里克的典雅,这些都对她有着深远影响。同样的,她也喜欢惠蒂尔的热情正直,喜欢马克·吐温·的幽默和豁达……

书籍是海伦理想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她不仅享有一切与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交流的权利,更找到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在这里,海伦主动、自由地用自己的双臂拥抱知识,在书海里,海伦所吸取的知识和所养成的阅读习惯,为她突破自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力量。

2.进入期待已久的柏金斯盲人学校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抉择。并非每次选择都要以进攻者的姿态前进,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不要灰心,他肯定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家的第一个夏末,收到了萝拉从柏金斯盲校寄来的一封信。午餐时,莎莉文老师将信拿出,并念给大家听。还没读完,海伦的母亲凯蒂就兴奋地打断她说道:“老师,现在海伦写得和她一样好!”

自从海伦学会了“水”这个单词后,不到4个月,她的进步突飞猛进,从未停止。8月底,海伦已经掌握了625个单词。10月份,她甚至已经可以用盲文给柏金斯盲校的盲童们写信了。年底之时,莎莉文老师带海伦去马戏团看戏。针对马戏团里的动物,海伦向老师提出了很多细微独特的问题,这令老师夜以继日、费尽心思地寻找答案。

想要满足海伦旺盛的好奇心,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大约过了一年,莎莉文老师收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长安那诺斯先生的来信。信中,校长表示了对海伦进步的关注,并表示,如果海伦能够前往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他将引以为荣。

读完信,莎莉文眉头紧锁,陷入沉思。面对如此多的陌生人,海伦可以接受吗?在过去的一年里,海伦有了很多收获,但人们会不会因此把她当成天才或畸形儿童?泛滥的同情会不会把她毁掉?最后,莎莉文终于做出了决定。现在,海伦能阅读,能写字,还能回答人们的问题,能够独立与人交流。第一年的学习应该到此结束,海伦应该迈向新的里程了。

月底,莎莉文和海伦收拾行囊,乘坐北上的火车,来到了波士顿,并马不停蹄直接赶往柏金斯盲校。在与安那诺斯校长礼貌地打过招呼后,海伦就迫不及待地问莎莉文老师道:“那些小朋友在哪里?”经过几个月的通信联系,海伦早就把这些孩子当成了好朋友,她急切地想见到他们。

莎莉文微笑着说:“过来!我带你去找他们。”随后,她将海伦带到一个大游乐室,并对她说:“他们在这儿等着你。”接着她将海伦推向前,海伦随即融入到新伙伴们中间。

海伦来到柏金斯盲校的第二天,安那诺斯先生决定邀请莎莉文到他的办公室聊聊,他想知道莎莉文和海伦未来的打算。

莎莉文老师说:“目前没有计划,我还没有时间考虑未来。过去的一年,就像一阵旋风,把我吹得眩晕。”

安那诺斯先生问道:“你是否考虑过,把海伦留在这里一段时间?”

看到莎莉文老师皱眉头,他连忙解释道:“哦,当然你也要留下。不要担心,在教育孩子方面,你很有一套。”

莎莉文回答说:“我们不打算留下,但我们感谢您的好意。如果您邀请我们做短暂的拜访,我们很乐意。”

面对一脸疑惑的校长,莎莉文解释道:“很久以前,海伦就一直盼望着拜访萝拉,海伦认为她们同样是又盲又聋的残障者,应该相处得很融洽,但今天早上,我带海伦去找萝拉。萝拉显然被精力旺盛的海伦吓坏了。海伦亲近她时,她就显现出紧张和急躁,这种情况直到海伦离开后才得以缓解。我认为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萝拉的生活圈子太小了,她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不想把海伦留在这里,她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

面对莎莉文老师的雄心壮志,校长觉得荒谬和疑惑,他说:“海伦的健康不可能恢复正常,你应该面对这种现实,不要自我欺骗。太多的希望,恐怕只能换来让人伤心的结局,她始终与正常的人不同。”

莎莉文明白校长的好意,但还是回应道:“我清楚她不可能完全康复,我也明白她眼盲、耳聋。这些缺陷让她与正常人不同,但是……”

莎莉文带着坚定和希望继续说,“您认为她和正常人不一样,或许您对了,但我却认为,她和正常人一样,我绝没有说错。虽然身体残障,但她和我们一样,都有人类自身的内在性。就好像您是安那诺斯先生,我是莎莉文老师,而她是海伦。与正常人一样,我们都有各自的品性,各自的志向。请您别担心,我始终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志者,事竟成。”

同类推荐
  •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研究

    本文旨在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做出全面的解读。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散文作家,诗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对美国文化影响可谓至深至远。本论文在对爱默生的两个核心观念——超灵和自立进行详细解读后,还尝试从对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进一步阐释爱默生的超验主义。
  • 销售女神董明珠: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

    销售女神董明珠: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

    铿锵玫瑰书写商界传奇。她36岁南下闯世界,从担任一个集体小空调厂的销售员开始,凭借出色的才干一直升至格力电器总裁;她领导的格力电器连续多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首位,家用空调产销量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她以特立独行的销售模式独步天下,一系列“叫板国美”似的铁腕手段彰显其行棋无悔的品格,而她所倡导的“工业精神”更是发人深省。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一个拥有高尚信仰的人,在浮躁的社会里,坚定不移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可敬、可佩,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清雪踏红妆

    清雪踏红妆

    美人,天下,将军,帝王,权术,阴谋,战争,爱情。巾帼英雄披甲上阵,傲气君王挥斥方遒,斗智斗勇,是战争还是爱情?尔虞我诈,是谁先丢了心?是谁先输了情?不要问我天下有多大?天下没有美人大,看漫漫清雪踏遍簌簌红妆。
  • 末始传说

    末始传说

    每一次毁灭,都是下一次重生,神话的不断变更,传奇的道路在继续繁衍。
  • tfboys的诺言

    tfboys的诺言

    三个初次回国的富家美少女,有着不一样的异能,一次奇怪的偶遇和TFBOYS成为了好朋友,逐步成为恋人,三对不一样的恋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婚姻中的危险音符

    婚姻中的危险音符

    27岁的编辑简宁刚刚步入婚姻殿堂,却因为婆婆一句“不生孩子结婚干嘛”困扰。简宁坚持自己的主张,先立业后要孩子,却跟婆婆闹翻,决定丁克,在周围人都有了孩子之后又开始仓促备孕,但事与愿违备孕路上路漫漫。简宁夫妻共同经历了不孕不育的困扰,最终在一名老中医帮助下成功怀孕并在35岁高龄顺产,怀有报复心理的婆婆上演了一出出的“闹剧”,简宁一边为婆婆“擦屁股”,一边帮助身边更多不孕不育病友,最终大家都成功怀孕生子。
  • 陈应松文集:马嘶岭血案

    陈应松文集:马嘶岭血案

    陈应松的写作常被人称为是“底层写作”或是“生态文学”,不少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苦难的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群。由于“神农架系列”小说,他在神农架林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神农架十大人物”之一。他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原本是出身文盲家庭的孩子,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不通汽车的针眼小镇人,“一个高中时才看到《唐诗三百首》的学生,不是天才”。今年以来,他自愿要求到家乡挂职,深入生活,进行广泛的乡村调查,尤其想唤醒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我怀念不成器的青春时代。虽然现在是露臀装的时代(包括文学的露臀装),可我还是要为青春喝彩,为糊里糊涂的青春欢呼。”
  • 死神信徒

    死神信徒

    一死筋髓通,二死脱胎骨,三死融天地,四死命长生,五死元神立,六死气运聚,七死黄泉涌,八死轮回铸,九死掌乾坤!想要我死?那就死给你看!
  • 恋人未满

    恋人未满

    因为爱你,我不会在你面前刻意的表现。矫情和粉饰之时爱情华丽的外衣,虽然绚美却不保暖,但我会在无意中透露出我做过的事情,不为博得你的夸奖,只想让你知道我的爱有多深沉。因为爱你,我会在你的背后久久的注视,会在分开时常常的思念,会对我们的未来有种种美妙的设想,只是这些你并非全部知道。
  • 鹿晗明天你好

    鹿晗明天你好

    此书没有虐!大概很甜吧!多多支持!谢谢!
  • 我们迷茫的爱为何物

    我们迷茫的爱为何物

    那年,她被保送入市一中,第一眼看到了他,却只记得模糊的影子。半年后分班入同个班级,她未认出他。“江澄,来一下!”班主任在教室后面叫道。初到班级的她,紧张兮兮,以为是在叫自己的名字,站起身的那一刻刚好遇到迎面而来的他。
  • 偷儿小皇妃

    偷儿小皇妃

    一个早已嫁作皇妃的千金,一心想劫富济贫。她的纯洁,调皮,引出无数离奇故事,令人不禁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