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5100000021

第21章 关于练声(1)

第一节一定要在清晨练声吗

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是不是非得早上起来练声?是不是每天都要练声呢?

嗯——,如何回答?怎么说呢?对于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似乎“从祖宗那辈儿”传下来的就是得每天早上起来练声。你要是告诉他们不练,那就是离经叛道,冒天下之大不韪!何况,对于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这一专业就是要练呀!

所以,俺不敢说,也不能说啊!因此,只能不说,或者是绕着圈子说。

对于刚入大学不久的学生,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同学,一切都是新的。而且刚刚接触专业课学习,那“三分钟的热乎气儿”温度正高。这个阶段,不用督促也不用提醒,天一亮,整班的学生全都会出现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湖边、小树林里“a——o——e,i——u——ü”“嘿——嘿,哈——哈”练啥的都有,那份热情,那份劲头儿,看了真叫人鼓舞、感动。

时日不久,天气转凉,小北风开始“呼——呼——”地刮起来。天刚开始蒙蒙亮,闹钟响起来、按下去,按下去、又响起来……睡眼蒙眬就是舍不得离开那温暖的梦乡!再说了,练了一两个月了,“懒”上这么一回也没啥影响。于是乎,大被蒙头,重归梦里,就算不是睡到日上三竿,也要挨到那上课铃声将要响起……日复一日,操场上、小湖边、小树林里再也见不到那一个个年轻的背影,再也听不到那各式各样稚嫩的声音……当然你得等待,等到来年的又一批新生入学,又能够再见这种令你感动的情景。

纵观当下的大学校园,几乎所有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没有跳出这样一个规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啥都不懂,可热情高哇!虽说专业刚属入门,却也不能让师哥、师姐们小觑,“瞧咱这劲头儿、瞧咱这勤奋,等咱到了大二大三,一定不会输给你们”;等到了大二,似乎明白了点什么,至于那份“早晨起来”的勤奋还是留给下一届新生吧!时光荏苒,进入大三,早晨起来还能出来练声的,如果不是属于榆木疙瘩脑袋——执迷不悟、专业上从来不开窍只会用“死”功的“勤奋者”,那就是未来中国播音主持界响当当的“大腕儿”“明星”。实际上真到了大三,这两类人物也还真都不好找,你无论在操场上还是小湖边,看到的只能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而那些大师哥、大师姐们似乎不屑于重复那“初级水平”的“小儿科”般的练声。

这里的描述,无非还是要回答开始提出的那几个问题:“是不是非得早上起来练声?”“为什么练、怎样练?”“是不是一定要每天练?”

这“是不是非得早上起来练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早上起来是一定要练的!不信?——你也学着我,起个大早儿,到皇城的城根墙儿、筒子河的边儿上去听听、去看看,准有天不亮就在那儿“咿——咿——咿——啊——啊——啊——”吊嗓儿的。当然,现在还能坚持在筒子河边儿“吊嗓儿”的,不是老艺人,就是“票友儿”。可不管是什么样的人——能坚持每天早上这样练的,单是那股劲儿,那种精神,那份毅力,确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所能比的。

过去,天不亮就起来“吊嗓儿”,有师傅在后面拿着“小鞭儿”逼着,是为了生活,为了“糊口”;现在,早晨起来练练声,活动活动,唱上一段儿,那是生活,是爱好,是生命中的一部分。

过去练声是师傅带徒弟,虽说也是传授发声吐字的要领,却只能靠言传身教;现在练声讲求的是方法,是科学。在《中国播音学》中仅仅是语音、发声就占了整整“一编,十章”。

然而,光有理论还是不行,语言这门艺术有它的特殊性,这“师傅”的言传身教还是少不了。可现在不同于从前了,“师傅”既不能举着“小鞭儿”,学生也不必非得靠着这门儿“手艺”来糊口——现在是大学了!学生不光要学习专业,还有那么多的知识要学习、要掌握。而且,入学之初学生就是参差不齐,各有各的目的,各有各的追求。有真正喜欢这门专业的,也有为了混个学历不得已而为之。加之,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就业、工作如此之难。因此,四年下来毕业后,一个班中能有十之六七还依然从事这个专业或是与这个专业相关的职业,那——教学质量绝对算是上乘的了!由此说来,大学的学习主要是学会“自学”,这专业上的练声也就需要“自觉”。至于是否一定“清晨练声”,每个学生也就根据各自生活的习惯、学习的热情、专业的刻苦程度而定。当然,就算是清晨练声,也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

我想,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早晨起来每个人嗓子眼儿里发出的声音都会有一种“噼里啪啦”的感觉,我们称之为“被窝儿嗓”。睡了一宿的觉,那声带也会跟着你睡呀!你倒是醒了,可眼睛还是睡眼惺忪,声带发出来的声音也是噼里啪啦的。你就是练,也得做点准备活动啊!不然还没睡醒的声带,让你扯着脖子一喊,不病变那才怪呢!运动员每天早上起来锻炼,也得先做做准备活动,筋骨开了,身子热了,才能进入正常的训练呀!从声乐的教学来说,很少有一大早练声的。我曾经特意就早晨起来练声的问题与学习声乐的朋友探讨交流过。人家“早晨”的时间概念大约是九点半到十点以后——我想,大概也是要等到声带彻底醒了以后才开始练习的缘故吧!

当然,作为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发声的基本方法和吐字的要求,早晨起来练习是必要的。在这段时间内,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气息的控制从而达到对声音控制的方法;同时还要掌握口腔控制的方法以及吐字归音的要领。在教学进程上掌握这些方法大约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掌握了正确的吐字发声基本的方法之后,就不必要局限在早上起来那点时间来练习,而是要将这种方法和要求融会于生活语言的每时每刻,运用到我们日常会话的点点滴滴之中。

练声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语言的交流却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时每刻。学习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你会发现:前一秒钟,学生还一本正经将自己置身于练声的状态,用气、发声、吐字中规中矩;可练声一结束,转瞬之间就恢复到了原本的自发状态。我们总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时时将自己置于那“一本正经”的练声之中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还就是要将自己时时刻刻地置身于发声吐字的专业要求之中。在生活中,脑子里时时有根弦,时时想到自己生活语言的自发状态之中,有哪些方面不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发声、吐字的要求,自己原始的语言之中有哪些语音、语调方面的问题——只要问题一出现,立时纠正。久而久之,使自己生活的语言艺术化,艺术的语言生活化,二者达到有机的统一。这是一个由自发到自觉的状态;是由无意识经过有意识地控制练习,从而达到下意识的过程。回想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确是每天早晨起来练声。然而,那时的练声就是跟着班里的同学“大拨儿哄”,就像“中国式过马路”一样,人家都起来去练了,我也就跟着起来练;可为什么练?自己的毛病在哪里?问题是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毛病?全然不知。因此,练着练着,兴趣全无;当兴趣全无的时候,自然也就不练了。因而,这种糊里糊涂的早起练声,或许越练问题越多,越练毛病、问题越巩固,真真是:练,不如不练!

实际上,时间只是形式,练声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目的,找到问题,知道方法,掌握要领。

因此,已经不是早上和晚上练声的时间概念,而是要把“练声”的意识深深地镌刻在你的心底。

因此,“练声”就在你的话语言谈之中——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只要你一开口,你的用气、你的发声、你吐出的每一个字音都要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发声和吐字的要求,在你的语言之中都会流淌着人类语言那本身蕴含的动人韵律,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节为什么练

练声,首先要明确目的——你得知道为什么练声呀!为什么练?这个问题要分两步来理解。首先是,明确原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其次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练功。

且不说,刚刚入学的新生根本就没有经过专业方面的系统训练,就算是在考前有过或多或少的专业培训,也都是为了应试的需要——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会话习惯上,在他们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太多不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发声、吐字要求的问题和毛病。因此,入学之初的专业课程设置,就是教给学生如何学会、掌握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所要求的发声、吐字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按照方法进行练习。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步。对于初学者来说,练声的概念、练声的目的,就是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发声的方法并不难,但同时还要配合上口部控制对吐字方面的要求,也就是唇、舌的运动方式、用力弹性的要求。当几方面的要求放到一起来练习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就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不断地融会贯通。这里所要掌握的就是气、声、字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只有将这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成一体,才能够达到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发声吐字的要求。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的发声吐字不是完全能够用文字记录、解释清楚的,它是人体各个器官肌肉整体协调运动的结果,是复杂的人体系统工程的综合体现。它是通过感官(视觉、听觉等)作用到心理,形成心理的一份感受;再由心理那份感受调动你身体的不同器官的肌肉,通过整体协调的运动,来完成整体的吐字发声、语言表达的完整过程。所以,这时候需要教师口传心授、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教学。

在初步掌握了第一步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对“练声”的理解、概念以及练习的内容、方法就必须进入到第二步——练功,这一步才是我们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练声”。

实际上,这一阶段的“练声”已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简单意义上的“练声”,而是将所学习、掌握的基础、方法、要求不断融汇的过程。既要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会话,也要融于我们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之中。此时的练声,已经是“练功”的概念。只要你还从事着艺术语言专业,功就不能放下,功就要天天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过去,京剧里唱旦角的都是男扮女声,小生也是要“提”着唱,这就要求演员每天早上必须起来吊嗓子,必须始终保持声音的那份张力。实际上,这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练声了,他练的是功。功夫不能放下,一放下他就会生疏,生疏了就没法上台表演了。曲艺界说相声、快板儿、评书的,讲究的是嘴皮子上的功夫,按他们的说法:嘴上的功夫不能放!天天得练着,让嘴皮子时时保持着那份灵活,那份弹性。

播音主持艺术语言也同样如此。虽说不必非得像唱京剧的一大早去吊嗓儿,但嘴皮子上的功夫同样不能放下,思维和语言这门功夫确实得常练不懈。

记得,我和杜宪刚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时,赵忠祥老师对我们说:业务上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要天天不断地坚持,你们刚参加工作不久,要坚持每天读报纸。那时,我们播音组只有《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当时的报纸是四个版面),两个人一上班,打水、扫地、擦桌子之后,各自捧着一份报纸——开读!随着后来工作量的加大,报纸是不用读了,可日常的工作量比起读报纸还要大得多。当时中央电视台的规定,只允许播音员出声音。所以,全台的工作只要是出声音的都得由播音组几个播音员来承担。从周一到周六(当时是六天工作制)除了出图像的班儿就是配音班儿。特别是新闻配音往录音间里一坐,没两三个小时,根本别想出来。稿件一篇接着一篇,紧张的时候看一遍的时间都没有。下午两点钟开始,到四五点钟还有稿子送进来。

功——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工作本身就是在练功,就放不下。这已经不是为了练而练,“功夫”本身天天都在用着,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一天不练自己知道,十天不练同行知道,半个月不练听众观众就都能听出来。有时,会随摄制组出差十天半个月。再回来上班,就能明显感觉到有短暂的生疏感,嘴皮子“松”,不听使唤。

“练声”到了这一阶段,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束缚,各艺术门类依照各自专业不同的要求,将本专业的“功夫”融汇于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举手投足之中。我有时会和学生开玩笑地说:上了这条“贼船”,下去可就不容易了——除非你扔下这门专业不干!不然的话,就要永远练下去。练功,不是一时一事的事,而是一生一世的功。

同类推荐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文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不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梁晓声一直坚持创作,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出自己的作品,其中饱含着充沛的人文主义情怀,一直为大众所喜爱和尊敬。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作家、大学教师、读者等立场,对这个时代的文艺、文学等问题作了多维度的沉思。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校园灾害危险预防管理与教育

    城市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忧患意识淡薄,安全话题、危机意识、自救常识对于他们就显得格外陌生。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这一契机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增长自然灾害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亲历亲为,他们的忧患意识得到增强,关爱他人、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品质得到了完善;面对危机,镇定、勇敢的良好心理素质已经形成。
热门推荐
  • 道初之境

    道初之境

    他静静坐在篝火旁。一壶酒,一把剑。他轻笑道:三友相聚,难得,难得!不如作诗一首,岂不快哉!思索片刻,不由乐道:久看人间月,难登玉宫天。浮生半疯醉,乘梦谁是仙?一诗作罢,醉酒而舞,宛若疯癫。
  • 血曜

    血曜

    血色当空.修罗带血为父独行.血色疾行.修罗血战以己破天.血色曜世.修罗之威谁可挡之!一个难得一见的血属性战者.会在玄战大陆上掀起何等腥风血雨.少年煌战.如何再现狂战者之威.破敌之计.夺敌之利.斩敌之首.血曜长空!
  • 网游之轮回那些事

    网游之轮回那些事

    恩,这是一本很严肃很正经的游戏文,具体多么严肃多么正经呢,那就是不严肃不正经(笑)。一个玩家carry全场的游戏世界争霸故事,同时慢慢发掘隐藏在这个游戏世界的一个惊天秘密。新人新作,勿喷,无论如何都会写完的。
  • 东方神帝

    东方神帝

    新书:龙刺天下龙之传人,亘古永恒!一个落魄少年偶得吞噬祖龙精血,能够吞噬无尽元气化为己用,成为了万中无一的祖龙武者。从此,龙刺从此踏上一段轰杀各种天才的逆袭之路。亿万神龙,以我为尊;诸天万界,唯我称雄!毁天灭地,只为热血战斗;肝胆相照,只为兄弟情义;笑傲苍穹,只为美人如诗!还有无尽丹药法宝,神兵利器,你们别眼馋,这些统统都是我的!
  • 知道在修仙

    知道在修仙

    穿越过去带着记忆和经验走上智商碾压一切的道路,当然我不会告诉你他还是高手来着……
  • 灵魂战场

    灵魂战场

    少年天赋异禀,却因不明原因长时间停留瓶颈而无法突破,一次“意外”不仅让少年成功突破,更是让少年逐步走向了变强的道路。为爱而战、为情而战,横跨大陆,走向巅峰。
  • 芙蓉镇

    芙蓉镇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娃娃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
  • 陆氏家制

    陆氏家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挖宝之都市修仙

    挖宝之都市修仙

    高高在上的冷千因为父亲死了,沦为普通人,兄弟离去,敌人暴打,女人跟敌人跑了。一枚戒指改变了冷千命运,利用戒指,可以来到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地里全部都是宝藏!功法,丹药,灵晶,法宝,地里全都有!从此,冷千就开始了扮猪吃虎的人生。
  • 遮天印日

    遮天印日

    这里没有斗气,没有等级划分,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通天宝器,更没有惊世功法。这里有一块大陆,名叫兰拂斯大陆。穆源的好兄弟畅梵莫名失踪了,在杨奶奶遗留的信中穆源发现了诸多谜题,遂与伙伴一同踏上寻找解救伙伴的旅程。在经历的无数磨难中,他们解开了一连串与失踪伙伴息息相关的事件。当谜题解除,他们却又要面对极为残酷的现实,且看穆源的抉择,在磨难中斩获友谊,在分离中获得人生的历练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