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6300000002

第2章 教孩子最忌走老路子(2)

接下来,是我要告诉家长的一个故事:

有一幢楼里住着一位退休老人,某天他像往常一样打算午睡时,却听到窗外楼与楼的过道里发出声声刺耳的噪音,往外一看,原来有三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在楼间的水泥地上踢可乐罐。老人探出头想要制止他们,但临出声时却忍住了。想了想,他伏在窗前向三个少年鼓起了掌,少年闻声看他时,老人说:“谢谢你们,看你们在这踢可乐罐不由让我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那真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啊,可惜我老了,再也不方便玩这种游戏了。这样吧,我愿意每十分钟付一毛钱,请你们专门为我踢可乐罐。”结果,那三位少年愠怒地对老人说:“让我们为你踢可乐罐,十分钟才给一毛线,你脑子有病哦,你当我们吃饱了撑的呀?”言毕,三位少年不屑地丢下可乐罐,扬长而去。

我想这位老人睿智的应对方式是值得家长借鉴的。

如果老人直接制止孩子们踢可乐罐,孩子会听他的吗?成年人或单独一个少年也许会听老人的,但三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则多半不会,他们正处于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渴望拥有选择权与决定权的年龄,且处于群体的氛围中,哪怕仅仅是为了伸张自己的权利,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并没什么不妥,他们也不肯让别人来决定自己该不该做什么,所以,他们更可能选择坚持踢可乐罐,甚至会有意踢更久一些更用力一些,以此向阻止者示威。

但老人一番支持与鼓励的话却反而让他们不踢了。为何?因为老人的话实际上改变了这三位少年对踢可乐罐这件事的看法和态度:本来他们是为自己开心而踢的,现在却变成了是为别人提供服务,而且,老人十分钟一毛钱的标价让少年感觉自己被看低甚至被羞辱,你想,他们岂肯为了区区一毛线去踢可乐罐娱乐别人?那也太不自重太拿自己的劳动不当回事了吧?

就这样,老人智退三少年,继续睡他一贯的午觉了。

这故事告诉家长:无论你将一句话、一件事向孩子交待了多少遍,结果都只是让他知道了你的态度,但是,决定孩子行为的不是你的态度而是他的态度。孩子可能有着与你全然不同的看法与喜好,因而,知道了你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他肯以你的态度为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清楚这一点的基础上,若家长仍希望孩子能够做出调整,养成你预期的良好行为,就请停止你语言上的重复,而改变你的方式,像文中那位老人学习,找到一种可以改变孩子的看法与态度的方式。

记住,只有当孩子的看法与态度改变了,他的行为才会发生改变。

另外,家长“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也易导致“超限效应”的产生,当超限效应产生时,孩子不仅不会听从家长的指导,反而会出现抗拒和反叛的行为,这一点将在《事不过三》里加以说明。

把快乐还给“古怪”的孩子

一位女友气恼地评论自己的女儿:“怎么女孩子一旦长大就变得别扭了呢?性格也古怪起来了,脾气比父母都大。你看,为了她15岁生日,我特意去华联挑了一套漂亮的运动服,我可是按着她的喜好挑的哦,我很有把握她会喜欢的。我把衣服放在客厅的沙发上,让她一进门就能看到。结果,她下午放学回来后,我明明注意到她是喜欢这套运动服的,但她却故意做出不喜欢的样子,被我盯着试了下就再不穿了,真是气死我了。”

以我对她女儿的了解,女孩并不是个爱和家长对抗的孩子,其间一定有什么隐情,我便要求女友叙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原来是这样的:

女孩回来时,并未第一时间注意到沙发上的衣服,而当时女友在自己的卧室里,当她听到声响知道女儿回来后,就走出房门向女儿指点沙发上的运动服,女儿一见之下确实很喜欢,欣悦之色跃于脸上,也正是因为孩子喜欢,所以,孩子当即就要拿起衣服试穿。这关头,做妈妈的发现女儿的手上有亮光,便马上喝止,说女孩的手上有油渍,让她去洗干净手再碰衣服。女孩解释说手上不是油,是她进门后已在离门最近的厨房冲了下手,因为厨房没有擦手的专用毛巾所以她只是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发亮的就是尚未干的水分。但妈妈一定要其去洗手,女孩只好进卫生间正式洗了手。但是,等女孩洗了手再出来试衣服时,神色就变了,敷衍地试了试衣服,既没说不喜欢也没说喜欢,便进自己的房间学习去了。以后的时间里,孩子都没有穿过这套运动服。

对比女儿前后的变化,母亲就认为,孩子明明是喜欢那套衣服的,却故意装作不喜欢来气她。

这一听我就明白了。

“难怪呢。”我说,“你败了女儿的兴致了。”

“就算是吧,那一时的不快也应该消化了呀,怎么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不高兴就这么大反应呀。”女友仍不服气。

我问她:“假设在年度评比里你获得了你们系统第一名的成绩,并且公司会在年终大会上对你进行表彰,你觉得是不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

“当然是啦,岂止是高兴,简直很牛了。”女友回答。

“与生日礼物相比如何?”我接着问。

“肯定比生日礼物更有意义一点儿。”

“是的,我也这么觉得。所以,假设大会领奖那天你特意穿着打扮了一下,自我感觉良好。不过,在你领奖的环节里出了一个小状况,你上台时由于鞋跟在哪卡了一下,以至于你在主席台的台阶上摔了一个跟头,于是,你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匆匆地领了奖下台了。你先闭上眼想象一下那种场景……”

女友沮丧地说:“不会这么倒霉吧?那也太丢面子了。”

“而我的问题是:你以后会怎样对待这次表彰?你会把获奖证书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吗?你会希望别人在你面前一再提起那次大会吗?”

“我神经哪有这么粗呀?还不是恨不得所有人都忘掉这件事,谁提我就跟谁急——分明是跟我过不去嘛。”

“那么,换位思考一下,你或者就能理解你女儿对那套衣服的态度了。”

孩子正准备兴致勃勃地享受生日礼物,却被母亲生生地喝止,解释的话也不被接受,一定要求自己先洗手。孩子只好去洗手了,但内心难堪、沮丧、委屈的感觉使孩子热热的心亦随着自来水冷却下来。由于不想再重忆这一体验,孩子连那套衣服也一并排斥了。

也许,父母会觉得事情的严重性不同,一个是当众出丑,一个是被自己母亲扫了兴而已,但其实,原理是一样的。

为什么老话里有这两个词:“睹物思情”和“触景生情”?就是因为人的记忆的确有这样一种功能,看到某样东西或某种场景就会触发与此密切相关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过去的经历在头脑中的反映。所谓过去的经历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时间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这些经历都可以以影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影像又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不像感知觉那样反映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对过去经历的反映。

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

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正是“情绪记忆”和“情境记忆”导致了人们“睹物思情”和“触景生情”的产生。

而人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下意识地总爱重现令自己感觉愉快的记忆,压抑和回避那些令自己感觉不快的记忆。

所以,别责备孩子古怪,因为古怪只说明她的不快和她正在抑制不快,若家长能把快乐还给孩子,“古怪”自然就会消退。

谁能比谁更有理?

一位做事很有条理的母亲,发现进入高中的女儿多了个习惯,由于将所有的书全放书包里有点挤,而且会使得书包的分量太重,所以,除背着书包外,女孩喜欢挑出几本书抱在怀里走。母亲想,抱着书走路多累呀,而且行动也不方便,就特意去买了个漂亮的小提袋,让女儿把多出来的书安放在提袋里拎着。开始,女儿的确遵照母亲的指示去做了,然而没过几天,母亲发现女儿悄悄地放弃了小提袋,依旧抱着书去上学。母亲问孩子为什么不用提袋了,孩子只是说没什么,习惯抱着书了。这位母亲用“郁闷”一词来说明自己的心情。接下来,又列举了好几件类似的事情,再后来,“郁闷”就变成了“非常郁闷”了。

人一旦进入成年,观念里自然而然就滋生出了许多的“对”与“错”,“是”与“非”,这里面有些内容是社会交往里约定俗成的,也有些纯属个人的好恶。

前者如:吃饭的时候嘴巴不能咂吧出声音;客人没走时不能扫地;与人交谈时咳嗽应该用手掩住嘴巴……后者如:挤牙膏时应该从底部挤;出门换鞋时应该把拖鞋头向屋内放;拧毛巾的时候应该逆时针拧……鉴于人都要经过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考虑到社会认同的需要,要求孩子遵守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必要的。但那些照做了没错,不做也没损害到谁,基本上与人无妨的行为习惯就不必强求孩子去学习与遵从了。

当然,现实中的父母常常都能为自己的各种要求提供很多的理由,以此来证明这些要求是多么正确多么中肯多么为孩子着想:从底部挤牙膏更有效更科学牙膏外型更好看更容易把一管牙膏用彻底;拖鞋头朝屋内放更方便回家时进门就换;逆时针拧毛巾更能使上力拧得更干……问题是,孩子不这样做能有啥不妥吗?你的标准比孩子自己的标准拥有更高的优胜权吗?

如果孩子只要求挤出牙膏刷牙并不在乎其他呢?如果孩子喜欢转个身换鞋呢?如果孩子觉得顺时针拧毛巾更顺手更自如呢?

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你的标准可以用在你身上,而别人,则更想按自己的标准生活。

话说回来,这世上更科学更有道理的事多着呢。比如,有实验证明从下往上扣衣扣所需时间更短;刷牙时间最少要用三分钟才有效果;由于七粒花生米的营养等于一只鸡蛋,从方便和实惠上考虑,想吃一只鸡蛋时不如吃七粒花生米……请家长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求你穿衣时一定要从下往上扣衣扣;刷牙时一定要刷够三分钟;你想吃鸡蛋时也总是递给你七粒花生米,你会愿意吗?会为此高兴吗?甚至还要心生感激,感激父母如此这般地为你设想为你好,你能吗?

怕只怕你不再是“郁闷”,而是“抓狂”了。

那么,请家长记住一句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你自己都不愿被别人的标准所左右,那你又有什么理由让孩子依你的安排去生活呢?

当人们要求其他人按自己的标准生活时,“有理”其实已演变成“无理”和“无礼”了。

再就此案例附上两点看法:

一、孩子不愿用手提袋拎书而情愿怀抱着书走,就如大多数上班族女子不愿挎篮子或自带旧布袋上超市,而宁愿花两三毛直接买超市的购物袋一样,关心的并不是效率与实用,而是自己的形象与姿态。上班族女子不愿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像个退休的老大妈或居家的黄脸婆,而高中的女孩也不愿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像个行色匆匆的上班一族,怀抱着书行走使她们感觉自己清纯又富有朝气,另外别具一股书卷味,这种感觉很美好。

二、本案例还须考虑女孩的生理特征。鉴于高中女孩正值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明显。虽然孩子内心里能够接受“挺起胸”做人的观念,但对于人们尤其是同龄男孩经意不经意间掠过的目光仍还会感觉害羞、不自在。于是,将几本书抱于胸前使她们能更舒服更自如地挺起胸走路。

希望家长在孩子不愿与大人协同一致时,不要首先从家长的立场去责问“你为什么就是不肯听大人的话”?而是以孩子为中心,从孩子的角度去想,“若我是孩子,我为什么不愿这么做呢?”也许当家长肯这样去思考问题时,才能发现或接近答案。

有时候要坦然说“不”

当孩子对家长说:“妈妈,我不喜欢小姑。”妈妈首先就会紧张地问:“你告诉小姑了没有?小姑知道了没有?”若答案是“说了”或者“知道了”,父母就会很生气很着急,一方面想着怎么补救,一方面对孩子进行责怪和教育;若答案是“没说”、“小姑不知道”。则父母在松了一口气之后,赶紧对孩子进行说服和教育。

无论是责怪与教育也好,说服和教育也好,目的都是为了制止并改变孩子的态度,内容大体是一致的。

首先,孩子不能这么没礼貌,直接说出来不喜欢某个长辈或是自己的朋友都是不得体的,不喜欢谁是不能说的。

其次,你怎么会不喜欢小姑呢?(开始列举小姑的种种好处)先从小姑对孩子的恩惠说起:

那件你最喜欢的夹克还是小姑出差时买了送你的;你生日的时候小姑还带你去哪哪给你庆祝;你用的第一个书包就是你小姑买给你的呢……再说小姑对自己家的帮助:

我们家买房子的时候小姑还借了爸妈三万元呢;你一两岁的时候爹妈找了好几个保姆都不称职,还是小姑把自己家的保姆推荐到我们家来的,可算帮了我们大忙了;你上学时年龄差一个多月也是小姑去找的谁谁才你顺利入学的……家长的初衷无疑是好的,就是想告诉孩子小姑是个多么好的人,是个对自己家和对孩子本人都有很多帮助和情义的亲人,所以,希望孩子懂得感恩,不能伤害对自己有情有义的好人。

然而,孩子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首先,像不喜欢某人这样的事情是不礼貌不好的,是不可以说的。

同类推荐
  • 初高中女生99%需要妈妈的关爱

    初高中女生99%需要妈妈的关爱

    本书为家教类图书,针对初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的特点,从教育、成长、学习等方面讲述妈妈应如何关爱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大全集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大全集

    本书就是一本妈妈为女儿编写的“青春期百科全书”,从妈妈的角度来帮助女儿解决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烦恼和问题,内容从生理变化到成长烦恼,从自我防卫到心理剖析,从学业指点到修养提升,从形象气质到礼仪交往,无所不包,是送给青春期女孩的成长礼物,帮助女儿度过一个安心快乐的青春期。同时也是天下父母必备的青春期教育实用指南,帮助父母与青春期女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找到最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女儿健康成长。
  • 两代人的成长

    两代人的成长

    世界上有一种平行线可以相交,那就是父亲和儿子。从同宗同源出发,父亲和儿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不同的方式行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最终融合,变成了一个人。父亲初中留校当教师,走上了中学教师工作岗位,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当选了人民代表,著书立说获大奖。儿子初中学习成绩年级倒数,高三毕业学校理科考第一。父亲要做西天的如来佛、儿子要做西天取经的孙行者。
  • 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好妈妈不生气不赌气:与孩子沟通的8堂课

    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做心灵的交流?怎样问孩子才愿意说出实情和心里话?怎样说话孩子才愿意听?作者悉心研究,从倾听、提问、引导、肯定、尊重、批评、拒绝、自立8大方面向妈妈们传授和孩子交流的技巧,解决了妈妈教子时交流中的几大难题。掌握了这些技巧,并灵活运用,妈妈与孩子交流不用愁。
  •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

    本书内容包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以及单亲家庭怎样教育孩子等等。
热门推荐
  • 时光仍旧

    时光仍旧

    听一首吴楚韩对光阴的遗憾,唱一曲朱蜜钱对时光的留恋。看一场李婳对爱恨的缅怀,演一场叶彦序对情仇的释然。
  • 孤山琴医鹤影

    孤山琴医鹤影

    具侠义之心,系苍生疾苦。长剑在手,瑶琴入怀。鹤影伴斜阳,云水绕孤山。双双妙手,共历磨难。本书讲述的是在域外某星系的某星球上发生的事情。那里的物种能够修炼,他们有武功,有内力。甚至能够成仙成圣。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离死别。子鱼,本书主角,一路被狂虐,凭着坚韧的性格,不屈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和善良的本性每次化险为夷,最后修炼到一定程度与女主一起归隐孤山。
  •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

    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

    如何统驭下属、管理公司,是中基层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带队伍:中基层管理者统驭力法则》从“信任”这一管理学的关键词入手,详尽剖析了统驭下属、管理公司的各个要点,提出“做员工信任的领带,做员工信任的公司,营造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的管理概念,为中国当下的管理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
  • 穿越之仙剑缘

    穿越之仙剑缘

    苦逼学生穿越间,仙侠异世闯云天。化为盖世奇侠缘,缘起缘灭弹指间。佳人依依难断念,救人不让芳香散。心愿已了永长眠,精彩皆在此书现。遵循原著善修缮,不凡仙剑永结缘。
  • 云海怒

    云海怒

    一骑绝影红尘渡,一挂云帆济沧海,一剑四顾心嘁嘁,一人独望万古沉。魔又如何,道又如何,天地万法不过是一种手段,一种登上极巅的手段,我不在乎别人的说法,我只在乎自己……有没有让别人认同我的说法的实力!这便是我的心,我的极道之心!
  •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评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评传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国治水专家对百名作家参与治水史的创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治水史诗(套装上下册)》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
  • 相公:娘子罩你

    相公:娘子罩你

    曾经,分不出彼此的两人,再次面对时,却成为了陌生人。而目空一切的他,却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自己会陷入自己织的甜蜜网中。为了她,他的三千青丝一夜之间,化为银丝。当真相大白之时,她到底该不该恨。
  • 化天破武

    化天破武

    小草惊呼道:“啊?!你竟然想杀我?!你真是太胆大妄为了,你难道不知道我是一只神兽吗?!你难道不知道杀一只神兽会遭到天谴的吗?!尤其是像我这种集天地日月之精华的、旷古烁今的堪称武道大陆一朵奇葩的超级神兽!啊!苍天啊!降下神雷劈死这个罪大恶极的暴徒吧!”张武:“少废话,你赶快施展主仆契约之阵跟我签订主仆契约吧!”这是一个武道大陆,尚武精神充斥着整个大陆,武道大陆的每一个男子都以成为一个强大的武者为目标。看一个山村的普通少年如何纵横着武道大陆,如何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心爱的女人,如何带着令人大跌眼镜的神兽去追寻那武道的极致!武道一途分为六大境界:武师、武灵、武仙、武圣、武帝、武神。每一个大境界又分为三个阶段:入武、识武、破武。而武师之下统称武者,武者分为九级,只有突破九级武者,踏入武师境界才能算是步入了武学殿堂。
  • 绝世庶妃:王爷霸宠小娇妻

    绝世庶妃:王爷霸宠小娇妻

    (已停更,推荐新书《御宠狂妃:王爷乖乖,你别闹》)她是丞相府庶出二小姐,但是光芒却遮盖住了嫡出大小姐,他是皇宫里的六皇子亦是最不受宠的的皇子。初见时她倾心于他,第二次相见时她赐婚于他,第三次相见时,他出于目的接近她,反而得到了她的反感,第四次相见时,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唯我神僵

    唯我神僵

    当一个浑浑噩噩每天虚度年华的大学生,突然被僵尸之王咬了,成为了神秘,不老不死的僵尸,他会怎么样,是维护正义?还是创造自己的不老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