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1900000012

第12章 兴与礼(5)

“神理”作为反思理性精神的引入,使审美中的人不再是单一地排除情感,适性自然的主体,而是携带了参天地,究天人的反思心来看待自然,即以“理”来观“物”,这样的自然虽然要保留其本性,但它已经成为主体体验真理的对象,主体可以随它而神游,但此时的主体已经不是为了适性,而是能动地反思着。心与物的平等已经不复存在,心包含着厚重之内蕴,蕴藏着不懈的思索,物则在保留其自然表象前提下,被主体的理性和情感渗透。言与象不再去说明瞬间的“意”,而成为主体的言说和存在形态。从而使主体之思——意、言、象统一起来成为可能。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思、意、言三级关系中包含了神理、意、象和语言这些层次。神理是靠思获得的,某种程度上“思”便是“神思”,便是“神理”,刘勰的“意”已经成为了包含了“象”的审美姿态和审美内容。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玄学家“意”中的一部分内涵被“神理”取代了。这里的“意”包含有“意象”之义,玄学家的意是指个人对世界的感悟,或者借助自然景物,与自然合一而达到的理想境界,是思考的终极,是个人之自得。在这样的审美关系中,人们注意写景色情状,同时也关注玄理的诞生。刘勰这里的意来于神理智慧,是神理的观念和形象。在他看来,进入般若境界时,必然要产生种种“象”他在《灭惑论》中曰:“至道宗极,理归乎一。妙法真境,本固无二。佛之至也,则空玄无形,而万象并应,寂灭无心,而玄智弥照。幽数潜会,莫见其极,冥功日用,靡识其然,但言万象既生假名遂立。”人的玄思中,必然有万象并应,此万象必然是人的主观所为,是心之幻象,有思便有意,有意便离不了象,这是佛家的思路,原本是鄙视“象”(或色相)的,但在审美中便十分重视它了。因为意象是情志的产物,是神理的灌注,是外物的投影。在“心以理应”的理性精神和神性精神的介入下,意象便成了神理、情志、物象的混合物,便成了积聚神性、理性、人性、物性、物象的一个形式。

意象与神理的关系是呈现与被呈现的关系,而语言也与意象是并生的。作者之思使人与物的联系更加丰富和机遇种种,在审美中不再停留于伤神感怀的生命之叹,也不再局限于玄理感悟,穷形尽相了,而是人的神思,发现了人自身,也发现了外物,从而建立起新的人与物的关系。从而使意、象、言的哲学讨论转变为审美实践,又使他摆脱了玄学重真谛而轻语言表现的思维方式而执迷于言与象,最终在文学创作和人之主体中引入了一种神性。于是,意象作为一个审美概念产生了。

意象的产生标志着人与自然新型审美关系的诞生,意象论则是对文学艺术实践的总结。尽管创作实际要比理论复杂的多,但其中的发展逻辑还是存在的。比兴涉及形象思维,但最初与摄取意象是却是不同的,只是到了刘勰的理论中,比兴之物象与意象得到了融合,也即刘勰以意象来解释比兴物象。《文心雕龙·比兴》篇《赞》曰:“《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拟容取心,断辞必敢。攒取咏歌,如川之涣。”比兴是在诗人触物圆览的整体观照之下,拟物之容,合以己心,也即《神思》篇《赞》所谓:“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刻镂声律,萌芽比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比兴是在神思发动的自由中,在心灵照耀的光芒中形成的,比兴是与物的感应,同时也是本人的心思营构所得。而文学中的形象由于其特殊的观照自然的方式,也具有了意象的性质。刘勰认为“兴”可以“起情”,这是对兴本初意义的延续,“起情者依微以拟议”,则是对兴原义的生发,因为依微以拟议已经有了太多的属于个人的独特的综合着儒、玄、释思维智慧的审美色彩(前文有论述)。后代所言兴,大多与意象关系密切开始于刘勰应该是不错的,而且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审美心理和观照自然的方式,其相同点是主体心灵在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审美交流中,人是中心,诗人偏爱着意象。当代将兴与获取意象等同,浑然不觉两者之殊异,也是由于对主体心灵的重视。这是在审美为中心的艺术观念的影响下的理论结果,审美的产生意味着人的心灵和感觉的自由,自然也便皆著我之色彩,心与物共谋产生的古典意象、浪漫想像、象征性意象便成为艺术表现的宠儿,从而对现实的详尽感觉心灵化或理性化,而在艺术中则更加地形式化、典雅化。在高度概括与统摄世界的同时,创作主体与现实保持了距离并美化了现实。

《诗》中所兴的自然之物都是客观存在物,这些形象情态丰富,自成一体,显示着自己的独立生命形式,它们与人彼此对应,感情上产生共鸣,地位上却是处于平等。《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与桃花乃目力所及,呈现其形态、色彩为首要的冲动,自然物象以其独立的样式超脱了人心的抽象和美化。《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写风之暴疾,比类人之性情,两相照应气氛自然产生。《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飘风发发。”通过对风的摹写来写自身处境,诗人并不是静观默想空中寻诗。正如上文所论述的,兴象与所兴对象之间存在着彼此感情的互渗和伦理上的摹仿,显然,这与当下所理解的诗歌艺术大异其趣,没有澄怀静虑,没有唯美是求。这是曾经有过的与唯美论不同的诗歌传统。中国诗歌一步步走向唯美论的过程也是诗人之文心渐渐虚灵,文学艺术形式渐渐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艺术家看到的自然是心灵化的自然,抛弃欲望与自然和合成了诗人的审美理想,尤其是在抒情诗中成为一个潮流,一时间意境、神韵、妙悟等学说大行,精致高雅超远的艺术陶冶着中国文人。这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优秀传统,但不可片面追求,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统在现代和当代成为了主流,影响久远。宗白华先生是突出的代表。宗白华先生在讨论艺术意境时,有这样的论述:“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宗先生所推崇的诗歌其实就是要形成心灵与景物理想的交流,诗人求索着意境,心灵承担着对万象的映射,在这里自然与人心之间形成了被映射与映射的关系,追求意象成为艺术之途。人的心灵笼罩了自然的姿态,诗歌创作变成了以审美为中心,讲求格调,追求玄远意境的审美活动。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理想的审美是有着风险的,它并不能保证人看到世界的最全面,它常使人在退避的宁静中自得。宗白华先生倡导意象与意境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依然停留在宗先生的审美观念上,则是诗学精神的不觉悟。诗歌的世界是丰富的,审美的姿态是多样的,甚至逃离了所谓审美,也照样有艺术产生。

以意象来讨论《诗》中之兴,或作为优秀传统的兴是需要慎重的。文学理论的创新应当从历史的重新发现开始,否则停留于观念依然避免不了简单粗陋。

六、将意象源头追溯到《周易》不正确。

追溯意象的源头,一般要提及《周易》敏泽《中国古典意象论》:“意象论有两个历史的源头:《周易》和《庄子》。他说:《周易》所提出的“象”与“言”、“意”的关系,对于后世美学和艺术理论影响最大的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它的由小见大、由具体表现一般的原则。因为“象”总是具体的和个别的,《易》的“象”则要借助于具体、个别的形象去阐明一般的哲理。文学艺术的具体形象性,恰恰在这一点上和《易》是相通的。……既然《易》象应该具有以小见大、以迩见远、乘一总万的特点,那么“象”就应该很自然地最具有象征性的特色。而象征性,也恰恰是文学创作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黑格尔认为,艺术的象征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意义”及其“表现”。具体的、个别的“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而“表现”的目的,则是“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这就是说,艺术的象征性应是具体、个别和广泛、普遍的浑然一体。

敏泽认为艺术创作离不开象征和比喻,文学形象如同《易》象一样,以具体、个别的形象去阐明一般的哲理,而且两者“浑然一体”。象征性思想来源于黑格尔,他将艺术类型分为三种,即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在象征型艺术中,理念还在摸索它正确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只是随意任性地把握这些形象,不能使自己和这些形象融成一体,而只达到意义与形象的遥相呼应,乃至是一种抽象的协调。”黑格尔揭示了艺术的特征,但他的观念是否是世界普适的,这值得怀疑。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在他的艺术思想中始终预设着一个具有普遍真理性的内在意义,而艺术家就是要将这一意义通过具体表达出来,这种观念是十足的理性主义。

《易》象主要包括卦象、爻象以及卦爻辞中涉及到的形象,他们与所表达易理之间的关系,并非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也不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显现与被显现的关系,而是一种阐释与被阐释关系。《周易·系辞》对《易》的原理做出一些说明,认为天尊地卑而有乾坤,动静有常而有阴柔阳刚,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于是吉凶生,天地间的变化形成了整个世界和秩序。圣人设卦观象,就是对天地流行的模仿,如《系辞》:“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系辞》看来,卦象的生成逻辑是天垂象而圣人窥见其奥妙,然后以象来摹仿,同时,圣人之意也不是概念形式。易象从根本上讲不是为了表达某个理念,而是形象地把握天地变化的物象体系。

之所以称作体系,是因为卦象不能独立象征什么,而是以自己的生态和形象来“类万物之情”。事实上,《系辞》的这种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周易》是通过易象的变化来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变化。卦象由阴阳爻构成,阴阳爻又具有爻位功能,阴阳消长在时间和空间中立体展开,更加复杂地类比出宇宙变化。在具体的占卜过程中也是如此,也即“《易经》作为一个封闭的整体,是数、象、事、理的有机统一。由数生象,因象以指事,言事以寓理。”所谓理,并非理性,当指阴阳变化,以及具体事务的吉凶悔咎。而这一言说体系是向着解释者开放的,释卦者又常附会己意,所以,所谓理或意并不具有本体意义。楼宇烈先生有论:“易卦爻象的形成是一个由具体筮数到数字符号的简化和抽象过程,但始终是在卜筮范围内进行的。然而一旦当爻象只具有抽象符号的性能以后,人们就随之将各自的了解和设想的种种内容附会输入进去,从而使爻象、卦画具有了多方面的内容和性质,而且有些内容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卜筮意义,以至带有某种科学和哲学的意义。”在实际的解卦中,卦意与易象其实上互相解释的关系。其实,易象之间也是互相解释的。在周易的占筮体例中,有“取象”法和“取义”法,取象法是取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中的卦爻象和卦爻辞。取义法是取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名的涵义,解释爻象和卦爻辞。也正是相互的解释,构成了所谓的卦意。

立卦象以尽意,在《易传》和实际卜筮中,意与象是互为解释的关系,所谓意也是阴阳变化,象则是形象化的说法,它以自己的动态结构来比类更大的宇宙变化。所以,这里的象更多地是指独立的物象与人事。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一曰:“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则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物象有天地阴阳之象与万物杂象之分,人事也是实在之象。所以,魏人荀粲认为象不可尽意是有道理的,他说:“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象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荀粲也认为易象乃物象,而物象不可言妙理,只有通过玄言才可以求“理之微者”。在《易传》中并没有出现意与象契合为一的意象。

同类推荐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结合当今教育规律与中学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成功教育的经验与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建构等。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热门推荐
  • 黑暗首席:我的契约妻子

    黑暗首席:我的契约妻子

    他曾被仇恨蒙蔽了眼,为牵制仇敌,把过错怪罪在她身上,百般折磨,却被她的美丽和坚强折服。若要报仇势必会伤及她,可情深似海,难为两全。她被命运戏弄,阴差阳错落在他手里,受尽屈辱却仍不失女子的坚强傲骨。他们身心疲惫,都不承认已爱上对方,问天,爱该何去何从?
  • 辅佐相公夺帝位:妾身六儿

    辅佐相公夺帝位:妾身六儿

    (已完结,放心戳)她是京城赵府的六小姐,因与心上人私奔过而被所有人骂成赵府婊子,名声狼籍。亲姐姐当上贵妃的第一道懿旨是把她嫁给一个西域奴为妻,她以为忍受贫苦安生过日子就行,可她的相公一夜之间竟变成先帝遗孤…她的野心也慢慢开始大了起来,朝权利的巅峰爬着,辅佐他成为皇帝,步步为后…
  • 五剑江湖

    五剑江湖

    公元674年,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一个夜晚,一名身着青衣的剑客闯入了陇右道节度使的家中,杀了节度使家七十一口人性命,最后却留下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面临的是大唐前所未有的乱世,他该如何应对?乱世之中,有的人到底在苦苦寻找什么?传说中的五剑到底是什么?品剑山庄庄主到底是谁...
  • 师生恋:欠我的一生来还

    师生恋:欠我的一生来还

    他是她的班导,而她是他的学生兼“秘书”,且看腹黑班导怎样一步步引诱小白兔上钩。【下一篇是女玄文,我大概讲一下内容:南宫黎音出生在魔族,她有一双天生与众不同的紫瞳。女主精神力很高,但是魔法却很烂。母亲故去后,让她去帝都学院找院长。并带去一个惊世秘密,一个有关她的身世乃至世界未来的秘密。院长告诉她,她体内有一个封印,奇怪的是魔族历史上都不存在如此强大的封印,强大到可以封印灵魂和记忆……还没开,希望喜欢。】
  • 爱在似水流年

    爱在似水流年

    他,名符其实的超级钻石富二代,放着悠闲地日子不过,偏偏要投身军营,还折腾成了人人皆知的三栖神兵,最年轻的少校。她,多才多艺的名牌大学高材生,不爱世界500强不爱百万年薪,却安心当起了教书匠,是海大人气最旺的明星老师。缘,总是很玄很妙。毫不相干的两个人被命运拉到了一起。夏天的风,深蓝的海,际遇人生最美的风景。他率领爱的千军万马攻入她心上,给了甜蜜却又保持距离。她暗自欣喜期待爱的灿然绽放,谁知温柔过后竟被狠狠推开。来不及说再见,算不出流年。他给她一场空欢喜,她还他一份长相离。然而爱,从来就是百转千回。缘起缘灭,缘深缘浅,三生石上早已铭刻注定。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过尽千帆,爱再次点亮。哪一年,让一生改变?
  • 暗夜血天使

    暗夜血天使

    九世的轮转,今世的秘辛。韩夜,一介平凡少年,遇见一个个独行之人:孤傲的少女,忠实的老仆······重登仙路,情殇而归,繁华落尽,是去是留。红尘滚滚,问心而行,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最后谁是我的归宿?
  • 手舞苍穹

    手舞苍穹

    灵域,一个充满肮脏、混乱、阴险、狡诈、神秘、奇迹、完美的人类世界!星域,一个充满各大奇异种族的妖兽世界,在这里,人族势微,苟延残喘!仙界,一个以修炼界之力为标准的顶尖世界,同时,百族林立,各争其锋!三大苍穹位面,若想碾碎一切,成就无上天境,掌控他人生死,唯有实力超绝、势力强横之人才可主宰一切!我将以尊严之名义宣誓,誓要手舞苍穹!
  • 入圣系列4

    入圣系列4

    凌腾云,一位爱情事业双受打击的孤儿,感觉人生无望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却不想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获得了百年前武林中竞相争夺的绝世武学秘籍,死而复生的凌腾云的继续续写人生的精彩。(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极夜星火

    极夜星火

    当我面对这片浩瀚的夜空中,我看到了漫天的星火。当你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看到了你的眼眸,宛若星火。
  • 榕树下的我们

    榕树下的我们

    榕树下的我们,坐在咖啡厅里,我们喝着咖啡,边聊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