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1900000014

第14章 对偶与阴阳(2)

所谓“句句相衔”是指,《周易·乾卦》中有:“乾,元、亨、利、贞。”《文言》解释:“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这里出现系列的句与句之间的对偶,前四句彼此相对,后四句亦然,前后四句又彼此相衔,形成有对比有呼应,彼此相衔的结构。所谓字字相俪是指,《周易·乾卦·文言》:“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是两两相比,成双成对。所谓“宛转相承”是指,《周易·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简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此段文字从两个方向展开,如两条递进的平行线,每条线内上承下接,两条线之间彼此对偶。所谓隔行悬合是指:《周易·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段文字先是两句相对,接着这两句并流而生新句,也生新意;接着又有两个对偶句,与前边两句对偶,而此两句对偶新生的新句与前一新句形成对偶,从树梢向主干观察即可以看到此种结构。一般的修辞学在讲对偶时,忽略了上述文字而只讲“四对”,这是不全面的,“句句相衔”、“字字相俪”、“宛转相承”、“隔行悬合”,这是刘勰给对偶形式的概括性很强的描述。刘勰以《易传》阴阳思想给对偶做出了哲学解释,并借此思想更加深入地看清了对偶中的形态。初步看来,他理解的对偶是两两相对,但又不可无衔,在整体上要形成有机体、生命体,并且富有形式感。

如果说这四种形态是描述性的,发生学的,那么“四对”是对对偶体式的更加抽象的划分。《文心雕龙·丽辞》:“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文章主要包括“言”、“事”、“理”三个要素,正对、反对是从“理”与“义”的角度而言,因为涉及到“理”,所以有“正”、“反”之分,“言对”是纯粹语言的对偶,“事对”是具体故实的对偶,而文学艺术中的“理”并非抽象哲理,往往与具体语言和事件浑然一体,所有事对中也有正反,言对中也有正反。刘勰此段文字是讲文学的基本构成因素内部的对偶。其基本原则是: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事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驽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自见也。

言对需要精巧,事对需要允当,在对偶中一定不可钻形逐貌,沉迷辞藻中,因为根据刘勰的对偶理论,对偶是相对相生的,正如阴阳两物,既有对立,也有交互共生,所以,对偶必然从形式走向精神和气质,即在语言的精美对仗之下,还要文气充沛,生机盎然,反对“气无异类,文乏异采”,而达到“理圆事密,联璧其章”。

刘勰的对偶思想是在阴阳思想指导下,结合文学具体情况而产生的,见解宏深,论证严密,切近真理,他所主张的对偶是精密有致的语言艺术,具有华美的形式感,但这些形式使得文章更加气运连绵,光彩焕发,而不是适得其反。对偶作为修辞形式,同时又是思维方式,也是文章的精神,此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初唐四杰对偶思想与唐代诗学变革

《易传》贯通寰宇,横跨古今的宇宙观,以及微妙精深的阴阳辨证思想于初唐四杰的对偶修辞影响很大。没有这一思想的进入,对偶将永远停留在琐碎的辞藻追求中。四杰给唐代诗坛带来革命性的改变之一,就是将这种修辞重新与阴阳辨证思想联姻,作为一种审美智慧,运用在观照世界、形式构成和遣辞造句中。

对偶艺术发展到唐代更加纤细精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龙朔诗人大行雕刻柔媚之风。初唐四杰在实践和理论上批驳、抵制了这种诗风。这是两种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是两种文化取向的较量,四杰出身寒微,但有经世致用的政治理想,受河朔文化影响,以恢复王道政治为己任,有着比较独立的人格精神;龙朔文人以文章显贵,身处显要、侍奉人主,缺乏实际才干,也无积极进取、安邦济世的宏图大略。在文化方面,龙朔文人以文章为能事,尚文轻儒,“强调‘缘情体物’而忽视‘明道讽谏’,和许敬宗‘颂体诗’一味阿谀颂美,与其人格上的柔媚无骨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文根源,即缺乏儒家所强调的忠直骨鲠的精神。”初唐四杰重视儒学,重视复兴古道。在文学观念上,四杰与龙朔文人不同,我们看杨炯《王勃集序》则能知道四杰看待文学的眼界是宽广的,是复古的:大矣哉,文之时义也。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历年滋久,递为文质,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屈平自沉,唐宋宏汨罗之迹。文儒于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汉皇改运,此道不还。贾马蔚兴,已亏于雅颂;曹王杰起,更失于风骚。

王勃、杨炯声气相投,文学观念一致,他们期望恢复孔子、屈平的风骚精神,期望文儒合一的文化盛况,而风骚的结合,则是儒家之道与辞藻情思的两者兼备。显然是针对徒重文辞,汲汲于骈俪的龙朔文士而言。另一个重要思想是杨炯、王勃的“文”道观,与刘勰类似,他们从泛文学概念来讨论文,认为文章绝不是辞藻之绮错,而是来于精深的文化传统,来于敏感的心灵,来于人对世界的宏观的把握和精微的感悟。正如杨炯所说,王勃的出现矫正了前代人徒事华靡,不学经典的弊端:“梁魏群材,周隋众制,或苛求虫篆,未尽力于丘坟,或独徇波澜,不寻源于礼乐。会时沿革,循古抑扬,多守律以自全,罕非常而制物。其有飞驰倏忽,倜傥纷纶,鼓动包四海之名,变化成一家之体,蹈前贤之未识,探先圣之不言,经籍为心,得王、何于逸契,风云入思,叶张、左于神交。故能使六合殊材,并推心于意匠。八方好事,咸受气于文枢。”王勃沉浸于典籍,又留心于文辞,以包罗古今的雄心,通变的精神,开创其体;同时,以纵横宇宙的文心,在创作中博览摄取,所谓“八纮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于毫端”,值得注意的是,四杰对“文”与“儒”的结合是有章法可循的,也是实有成效的,而不停留在观念领域。他们大多精通《易》学,将《易》中的文学观念、《易》的方法论,尤其是阴阳辨证思想运用在了具体的文学创作中。

正是由于文化取向、人格特征、文学观念的根本性不同,导致了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龙朔诗人和初唐四杰处理对偶的不同态度。我们以王勃和上官仪为例作对比。杨炯在《王勃集序》有一段文字,针对龙朔诗风和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而发。他说:“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影带以徇其功,假对以称其美。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长风一振,众萌自偃,遂使繁综浅术,无藩篱之固,纷绘小才,失金汤之险,积年绮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词林增峻,反诸宏博,君之力焉。”对于对偶本身,王勃、杨炯并不排斥,而是反对“纷绘小才”之下的“绮碎”、“纤微”、“繁综”,也就是说,缺少宏大的视野和深厚的学养,而留恋于繁琐密匝的对偶。龙朔年间,上官仪显贵,上官体流行,关于对偶,在理论上也颇为完善。《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

唐上官仪曰:诗有六对: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三日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日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又曰诗有八对:一曰的名对,“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是也;二曰并类对,“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是也;三曰双声对,“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是也;四曰叠韵对,“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是也;五曰联绵对,“残河若带,初月如眉”是也;六曰双拟对,“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是也;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是也;八曰隔句对,“相思复相亿,夜夜泪沾衣,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是也。

上官仪在音韵和意象的对比照应上都很精致,沉浸在声律韵调的形式感中,迷恋于辞藻映带的绮错交合中,对偶在这里几乎是纯粹形式主义的,“那简直是在做文字游戏了”。之所以说上官仪是在做文字游戏,是因为其对偶停留在文字表面,纤细的形式中缺乏贯穿整体篇章的精神气质,更没有将对偶所能携带的阴阳辨证精神运用到艺术思维和表现中。上官仪对于对偶的理解是片面的,也是肤浅的。

从整首诗或许更能发现上官仪的对偶特征。《早春桂林殿应诏》:“步辇出报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清歌、晓树、春堤、流莺、芳草、露文、雪华,彼此映照,色彩斑斓,写出了春天草长花开,莺啼蝶舞的生气四溢的景象,对事物情态的描述详尽,却又是程式化的,创作者好像随时隐蔽起来的一丝细线,耐心地贯穿起雅致的景色。物色的表面关系是上官仪所关注的,对世界的悉心参悟,对动静刚柔的敏觉在此缺场。《王昭君》是一首感怀之作,由于局限于文字上的对偶,使悲愁的表现形式化,诗歌写道:“玉关春色晚,金河路几千。琴悲桂条上,笛怨柳花前。雾掩临妆月,风惊入鬓蝉。缄书待使还,泪尽白云天。”玉关、金河,琴悲、笛怨,对偶工整而有格调,模式化的景色写出了程式化的情思,雾掩、风惊句纤巧地表达了物理情态,该诗不失为一首别致有趣之作。但从整体来看,作者似乎在对偶中寻找词语带来的趣味,虽然也去呈现光、色、影等物色关系,但只是肤泛的趣味,不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因而缺少思想力和个性。

上官仪对偶的精心运用,使得其作品词语纤巧化,思想苍白化,当对偶只作为着眼于文字的修辞形式时,其程式化力量将使作品细碎、支离。对偶更多地是一种思维方式,日本学者松浦友久总结中国诗歌特点:“从立意到韵律,重视对偶性思维。一般来说,对句性的表现手法,无论哪个国家的诗歌中都不罕见。然而在中国诗,它可以说作为中国人思维的本质而植根于对偶的意识,并且由于与‘作为中国语之基础单位的二音节结构’,和‘作为古典韵律的基础单位的平仄二分对立’、‘一字一音节的汉字表现’等特点结合在一起,使之超出了仅仅作为表现手法的领域,而成为生理性、体质性的东西。”上官仪只局限在字辞映带假对,给对偶注入强劲生机,或给对偶召唤回深厚文化内涵的是初唐四杰。松浦友久对于对偶的理解无疑是准确的,如果探讨过四杰的对偶思想,将会得出更精深的结论,事实上,对偶和平仄与阴阳思想之间的关系根深蒂固。

同类推荐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争权夺利智慧谋略全书

    书分“风云际会篇”、“善抓机遇篇”、“随机应变篇”等十部分。内容有:阿基米德鏖战罗马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富兰克林巧用比喻等。
热门推荐
  • 顾奕故意的

    顾奕故意的

    温茵为了张妈骂了顾氏集团大少爷顾奕,顾奕看温茵不爽带回家,成了女仆,渐渐地顾奕喜欢上了温茵,温茵心里却一直恨着顾奕,随着时光的推移,温茵也对顾奕有了些许好感,但是因为一件事情却又变了恨,顾奕变着法子让温茵喜欢上他……
  • 幽默智慧(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幽默智慧(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幽默常会给人带来欢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机智、自嘲,调侃、风趣等。确实,幽默有助于消除敌意,缓解摩擦,防止矛盾升级,还有人认为幽默还能激励士气,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比较好的人缘,他可在短期内缩短人际交往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赖。
  • 小女巫的梦想手册

    小女巫的梦想手册

    她,是舞精灵的传人,拥有暖晶之心,却身中诅咒不久于人世;他,是多罗王子,是解救她的唯一良药,却被魔法封印;她,是神秘的小女巫,也拥有最强大的能量,却冷不丁给她下了个莫名其妙的功课。这是什么鬼?谁能救救她?
  • 重生千金凶猛

    重生千金凶猛

    豪门中从不缺少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作为家族悉心培养的继承人,杜薰却死在了自己母亲手里,带着悔恨和不甘,被轩辕镜送回了九年前。面对崭新的人生,杜薰决定这一世不再为家族牺牲自己,一定要为自己而活,活的肆意,活的洒脱,且看她如何阻止那些阴谋算计,笑傲豪门!
  • 麒麟笔

    麒麟笔

    清风荷塘,南山小院。木梳铜鉴古藤椅,痴人梦语遥相思。麒麟神笔,难改灵石绛草事……
  • 志摩小说

    志摩小说

    在徐志摩的文学创作中,小说似一本风韵各具的画册,既有浓彩重墨的渲染,又有轻描淡写的隽永。徐志摩的部分小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所叙述的故事、所塑造的人物都是现实生活存在并为作者所熟悉的,这类小说在徐志摩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春痕》《老李》《家德》《珰女士》等,都是以作者的忘年交、同学、家仆、朋友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本书在收录徐志摩创作小说的同时,还选录了作者的五篇翻译小说。这些翻译小说涉及面较广,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者兼容。既有对自由、爱情的讴歌,也有对社会丑恶、人性堕落的揭露与批判,鲜明体现出作者与译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 大衍乾坤

    大衍乾坤

    如我一般,看不清未来。在我下笔之前,我是没有大纲的,我只想写一个少年,一个少年的成长史,我有很多想法,想到了九天十地,想遍了无尽寰宇,但就是想不到主角的未来。宇宙是不变的,相变的是人心;我有太多的奇思妙想,我只能说,这是一部热血的,值得期待的小说……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 青雷侠

    青雷侠

    普通高中生做天文研究,被流星击中,醒来后变身为雷电的化身,在与其他超能力罪犯战斗,守护家园的同时,也越来越向一个惊天大阴谋靠近。
  • 目睹这一切

    目睹这一切

    主角是苏恩雅,苏可儿,她俩是姐妹。后来,认识其他四位伙伴,然后打算去冒险,没想到发生一连串变故,然后发生了一些有点恐怖的事情。后来在校园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后来因为误会,姐妹情谊断,最后,误会解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