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1900000024

第24章 诗法论演进(2)

唐代的诗论家还提出了诗歌体制、风格等方面理论,如《文镜秘府论·地卷》中《十体》一节中提到了形似体、质气体、情理体、直置体、雕藻体、映带体、飞动体、婉转体、清切体、菁华体等十体。有的指诗歌的风貌特征,有的指具体修辞手法,但是,他们认为诗歌的风貌取决于具体的修辞,而具体的修辞手法可以造成某种风貌。也就是说,作者追求某种风格与具体的修辞密切相关。

如他说: 映带体者,谓以事意相惬,复而用之者是。诗曰:“露花如濯锦,泉月似沉钩。”又曰:“侵云蹀征骑,带月倚雕弓。”又曰:“舒桃临远骑,垂柳映连营。”

王运熙先生说:“此体实是一种双关手法,使读者于诗句的正意之外,又联想到别一事典,故曰‘事意相惬,复而用之’。如‘露花’一联,正意谓带露之花鲜丽如濯锦,泉中月影似明珠沉入水底。而‘濯锦’使人联想到蜀中的濯锦川,‘沉珠’使人联想到汉代的明珠浦。又如‘侵云’一联,正意谓骑士策马远上,似入云中;他们沐月色,肩倚雕弓。而上下句又分别令人联想到征骑如云、弓形如月,想到‘云骑’、‘弓月’这两个常用的词组。‘舒桃’一联,上句使人联想到‘桃花马’(《尔雅·释畜》:‘黄白杂毛,(马不)’郭注:‘今之桃花马。’),下句令人想到‘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细柳,见《史记·周勃世家》)。‘桃花马’、‘细柳营’也都是诗文中常用的事典。正意与复意相映,故曰映带体。”

这一体制正是通过一句中两种以上的意义,让古代与现代,让凝重和清丽,让眼前景色和言外意义叠合在一起,形成正意与复意交响的艺术风格。唐代文论家对风格论的发展,对新的风格的发现在文论史上是惊人的,远远地超过了前代,团花景簇般的风格特色反映了他们自由开放的审美倾向。如王昌龄《诗格》中有诗有五趣:高格、古雅、闲逸、幽深、神仙。除“神仙”外,都是讲个性风格,王昌龄主张的风格是诗歌所达到的或是作者心灵世界所触及的高古、闲逸的世界,是情感光华变真淳以后的,与世俗形成鲜明对比,且高于世俗的精神层次。这与后来的皎然风格有所不同,皎然更加注重作家自然人性的表达。皎然《诗式》有《辨体有十九字》:高,逸,贞,忠,节,志,气,情,思,德,诫,闲,达,悲,怨,意,力,静,远。这里的风格是诗歌的个性风格,这些风格的强调基本上就是对作家内心才情的强调,风格流露出的是作家个性本身,是他道德和情感、气节和心态。

虽然诗论家们在为诗歌的风貌提供了一些规范,但是,这些风格的提出并没有限制了诗人创作风格的丰富性,相反,大量风格的自由展现,没有僵化成后来具有佛家或道家思想特色的艺术境界,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人们的审美理想。而这些审美理想的实现来源于作者的修辞功夫和性情的表达,而并不从属于某种哲学境界,也不是为了去实现预设的某一风格。但是,诗人却通过字句雕琢,苦思冥收创造了诗的世界。

唐人整体上来说,他们不讲“至法”而“无法”这样的理论,他们认为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个字句,每个修辞都不能等闲视之,通过字句、章法的修辞工夫可以导致意义升华。

齐己(约公元864——943)本姓胡,名得生,潭州人(治长沙,今属湖南)。幼年出家,晚唐著名诗僧,与李洞、郑谷、曹松、贯休、罗隐、司空图等有交往。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是其诗论作品。其中他用十体、二十式、四十门和十势等来论句法。比如十势:狮子返掷势、猛虎踞林势、丹凤衔珠势、毒龙顾尾势、孤雁失群势、洪河侧掌势、龙凤交吟势、猛虎投涧势、龙潜巨浸势、鲸吞巨海势。这些诗歌体势都是通过语句的照应、物象和节奏的错落来完成的。徐夤《雅道机要》“论句度”云:“破题构物象,语带容易,势须紧险。颔联为一篇之眼目,句须寥廓古淡,势须高举飞动,意须通贯,字须子细裁剪。腹中句势须平,律细腻,语似抛掷,意不疏脱。断句势须快速,以一意贯两意(疑当作‘句’),或背断,或正断,须有不尽之意堆积于后,脉脉有情。”此论要求诗歌作者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通过句法的变化,造成整首诗的有机统一和富有生气,同时也使诗意畅达而有余韵。在此,诗歌的韵味也需要通过具体句法作用来形成。他们把诗歌与禅来比较,即将诗歌具有的深意玄理与禅境来比,也并没有象后来的严羽一样提出“妙悟”之法,而依然是讲求扎实的修辞工夫,通过练字来到达超越禅境。正如徐夤《雅道机要》中说:“夫诗者,儒者之禅也。一言契道,万古咸知。”一言可以契道,足见对文字的重视。文或(多三撇)论锤炼时说:“冥收意句,全在一字包括大义。贾岛诗:‘秋江待明月,夜语恨无僧。’此‘僧’字有得也。郑谷《咏燕诗》:‘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此香字有得也。”诗歌大义就在一字之中,练字即是在练意。

在诗歌创作上,唐人只认定了一个苦思和博学。因为苦思,所以他们不讲顿悟式的诗歌活法,因为博学,在他们的诗论中也没有对某种经典的效法,任何一家之创作方法都难以成为他们的“法”。他们信任的是作者的才情和语言能力。杜甫企求下笔自如,如有神助的创作胜境,但是他更加注意的还是具体的诗法。根据钱志熙先生《杜甫诗****探微》《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从文献上看,杜甫现存作品中提到作诗之‘法’有两处,一为天宝十三载在长安时作的《寄高三十五书记》:

叹息高生老,新诗日又多。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主将收才子,倥侗足凯歌。闻君已朱绂,且得慰蹉跎。

另一为大历二年在夔州时作的《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例(例一作制),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永怀江左逸,多谢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麒麟带好儿。车轮徒已斫,堂构肯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那么杜甫的“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平凡的句法和诗律、声韵。杜甫论诗,还常常使用“神”、“有神”等词语,但这里的“神”不能当“无法”来解释。“乃知盖代手,才力老益神”(《寄薛三郎中據》),“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复得之名誉早”(《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挥翰绮绣场,篇十若有神。”(《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神就是在熟悉苦索的前提下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它不是被当作诗歌创作的法宝来认识的。但杜甫告诉我们苦思和具体修辞方法可以把使诗歌出神入化。

唐人不仅在具体诗法上表现出强烈兴趣,投入了很多的才华去研究、总结,而且也不忘寻找诗歌之大道。他们也提出“诗道”概念,虚中《流类手鉴》:“夫诗道幽远,理入玄微。凡俗罔知,以为浅近。善诗之人,心含造化,言含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所用,合我晦明。此则诗人之言,应于物象,岂可易哉!”这段论述体现了虚中对诗道的理解,基本上不出心物合一,我心与天地往来的基本审美思想,可以说,他对诗歌创作是深有会心的。但是,在他那里的物象并不是真正自由地被作者任意驱谴,赋予主观意义的。他眼中的物象都浸润着一定的伦理和情感色彩,《流类手鉴》中将巡狩,比帝王行,日午、春日,比圣明,残阳、落日,比乱国。可见他即使论及诗道也不空谈玄言,与其说是提供写作妙道,不如说是提供诗歌正道,诗道只是在规范诗歌正道而已。徐衍《风骚要式》中云:“夫诗之要道,是上古圣人之枢机。故可以颂,可以讽,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今之辞人,往往自讽而不能觉。”他所说的要道与天机也是指把一些意义傅会到物象上去,如“兴题门”云:“登高望远,此良时也。野步野眺,贤人观国之光也。平原古岸,帝王基业也。病中,贤人不得志也。病起,君子亨通也。”总之,唐人所说的“诗道”不是“至法无法”,写好诗歌唯一的大法,在他们看来是“苦思”。诗法是通向艺术自由的规则,也就是这些规则使诗歌走向艺术自由之路。单从创作构思角度而言,他们的“诗法”即是他们的“诗道”,只是这些“诗法”确实具有一定程式,与刘勰所说的错综变化,随机而动的“文术”不同。“无法”不是其理想的技巧归宿,而“有法”是他们通向艺术殿堂的必由之路。

三、宋代活法与悟入

宋代文论中讲诗法,代表是活法,需要由法而悟入,悟入也是停留在学的层次上,也即无迹地用法。苏轼是宋代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巨大成就的文学家,他主张创作能超越法度,抵达艺术妙处。《诗颂》中说:“冲口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人言非妙处,妙处在于是。”但这并不能说苏轼主张“无法之法”,他是在主张艺术的自然境界,在这样的境界里,艺术超越了法度,却合乎自然之数。《书吴道子画后》:

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苏轼所说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指的是艺术的最终效果,并不意味着在实际创作中无须法度,出新意于法度就是对法度的超越,而这超越则是顺应自然之道。苏轼《日喻赠吴彦律》:

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孔子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日与水居,才能得水之道,表面地学习没水之法,难以得到真谛。这一比喻的启发意义在于,诗人只有对体悟和感受对象深刻的把握,彼此交融,才能领会审美之道,写作之道,所以,苏轼的诗法应该是自然之法,也即是说,他将才思用在了对外物的体悟之上,诗歌法度顺应自然物理。对自然规律的深入把握和对艺术规律的娴熟运用,形成了苏轼的艺术法度。

黄庭坚则不然,模仿古人和成功作品是他的特点,所以,他讲的法度往往是一些规范和对经典作品的仿效。张少康先生有论:“讲究严密的法度,是黄庭坚文学创作理论的核心。苏轼是主张‘无法之法’、以自然为法的,而黄庭坚则和苏轼正好相反,他是主张要严格地遵循法度的。其《论作诗文》云:‘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也。’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凡作一文,皆须有宗有趣,始终关键,有开有合,如四渎虽纳百川,或汇而为广泽,汪洋千里,要自发源注海耳。’这也是说名作文无论如何变化,总不能越出基本的法度。”根据张少康先生的认识,黄庭坚的法度是主要指,诗文的命意、布局、格律、章法、句法、字法等具体艺术形式和技巧。在这一点上与唐代人有类似之处,但这些命意、布局和章法、句法多以古人为楷模,希望从经典作品中获得固有诗法,这完全与唐人重视作者的字酌句斟和一系列修辞手法是不同的。唐人的诗法来于诗歌实践,宋人之诗法则来于前代作家。黄庭坚的学生范温在《潜溪诗眼》中说:

山谷言文章比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然予以此概考古人法度,如杜子美《赠韦见素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命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耳。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则意举而文备。故已有是诗矣。然必言所以求韦者,于是有“厚愧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然宰相职在荐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故不能无望,故曰“窃笑贡公喜,难甘原贤贫”。果不能荐贤,则去之可也,必有迟迟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此是可以相忘于江湖之外,虽见素亦不得而见矣,故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终焉。此诗前贤录为压卷,盖布置最得正体,如官府甲第,厅堂房室,各有定处,不可乱也。韩文公《原道》与《书》之《尧典》盖如此,其它皆谓之变体可也。盖变体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出于精微,夺乎天造,不可以形器求矣。然要之以正体为本,自然法度行乎其间。譬如用兵,奇正相生,初若不知正而径出于奇,则纷然无复纲纪,终于败乱而已矣。”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与公众表达:网上公众表达的现状与影响研究

    网络传播的互动参与性可以被用来促进公共交流,因而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其在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期望。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些个案,都让人们对网上舆论的影响产生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个案在广阔的网络传播背景上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网络上的公众表达从整体上处于怎样的状态,能在多大范围内对社会产生影响,现有的研究尚很难就这些问题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回答。本研究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网络传播的实际运作状况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对网络上的公众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并试图对网络表达的现状、特点及其影响提供判断。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孔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在新课改的今天,这话是如此地合适。当我们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中走来,我们要珍惜眼前盛开的每一朵花。抬头仰视它,千万不要低头的刹那间碰落。因为,每一朵都有它盛开的理由。“悲剧是永恒的”,人们常说这话讲得颇有道理。诚然,童年的许多次欢乐已随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褪色,而许多的痛苦永久异常清晰地萦绕心间,挥之不去。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宽容是生活的一种香味。多美啊!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老师不可小视。为了不使他们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细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宽容地给他们一个改错的机会,而不是一顿粗暴的打。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教研感悟

    教研感悟

    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所感所悟,有教学论文、教学随笔、课题报告、教学评价、教学分析等。选文围绕教育研究,中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质量评价,课题研究四大板块,集中展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热点、语文学科教学等的独特思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理论指导意义。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热门推荐
  • 极品女将

    极品女将

    极品女将,穿越成为军妓,最低贱的女人,带领着一种女人在军营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
  • 倾城浮华:天女万岁万万岁

    倾城浮华:天女万岁万万岁

    身为天女的继承后代,竟然在继承大典上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原本被指为未婚夫的他,竟然就是现今皇上,这可白让我们的陌卿占了个大便宜啊,不过事愿人违,皇后竟已有人选,这让我们的女主大为不快,只好带上我们天女的头衔,在这后宫中翻云覆雨了。你们,接招吧!
  • 苏家大小姐

    苏家大小姐

    曾经在政治,乃至整个云凡大陆都有所忌惮的苏家,一夜之间惨遭灭门,听说无一人生还,然而,却存在着不为人知的苏家大小姐。“放一把火,记住,别留活口”“是”丢下一枚玉佩离去,身后一片火海。存活的苏家旁支苏若,只知道她的名字,她的性别,她的方式,却不知她到底来自何处。苏若灵,龙泉医院的一名全科医生,名牌大学毕业,背景资深,是青岛有名的高岭之花,长得漂亮却没人敢靠近,知道一名男子的出现,新婚之夜被不明杀害,剩下的不为人知。她,要这整个大陆都忌惮三分,她,要素手翻天,她,苏若(苏若灵)。
  •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法制故事

    青少年最该读的经典法制故事

    本书精选了100多个经典深刻、发人深省并也适宜青少年阅读的法制故事,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 爱上霸道总裁:总裁你轻点

    爱上霸道总裁:总裁你轻点

    蓝枫如墨也为我的笔名,爱上霸道总裁已经移坑。改名为《霸道盛宠:错嫁冷酷总裁》
  • 妃为君纲:商女太嚣张

    妃为君纲:商女太嚣张

    卑微商户之女勾三搭四,嚣张霸道为夫君立规矩。奈何陛下百炼成钢,宠妻成狂,护她,疼她,由她,让她。她说,"出宫要由我,打仗要带我,家里事情,以后我说了算,我说了算,我说了算……"他不假思索,"准";都说首富是个吃货,极为败家。都说首富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毒舌萌妃—腹黑大神追妻难

    毒舌萌妃—腹黑大神追妻难

    她,是来自21世纪杀手界的暗夜女王,苏念安,代号夜无情,出了名的毒舌女,号称“天下毒舌,仅我苏念安,毒遍天下无敌~”他,是出了名的腹黑与高冷综合体,容貌冷艳绝美,毒舌功力却与她不相上下。当她遇上他,两人七十八般毒舌功尽数使上。“我要挑战你!”小女人叉腰。男人挑眉,腹黑一笑:“赌身,娘子赢了为夫便是娘子的,输了娘子就是为夫的。”小女人怒:“这有区别吗!”于是,某只腹黑大神便开始了他漫长的追妻之路……
  • 唯你倾心

    唯你倾心

    浪漫传说同人文,唯你倾心。这是只属于他们三个的故事,他们一个冷酷无情却为一些事情变得二货兮兮,一个阳光灿烂却变得面无表情,一个孤冷清高却变得为朋友着想,这是我眼里的他们,也许与原漫不符但是这就是我眼中的他们,我眼中的,浪漫传说!
  • 仰生路

    仰生路

    肉体的痛,哪里比得上心灵的痛。当有一天,自己尊爱的师傅告诉自己,“养育你,教导你,就是为了让你剑魂决后跳入火炉,成为我称霸银河系的剑魂。所以你必须死。”当同一天,自己最爱的女人为了救自己,纵身跃入火炉之中,当时只听到一句话,“你要活下去!”那一天,叶峰已经彻底的疯了。
  • 读反经悟人生

    读反经悟人生

    《反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作品。其深奥的处世理论,精当的观察分析,无一不令人惊叹!但因《反经》内容的艰涩难懂,使当代不少人对之了解不够深刻。基于此,我们特策划了这本《读反经,悟人生》。过去,人们基于自己的认识,对《反经》大多持反动的看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越来越感到《反经》在生活中的科学指导作用。为使人们加深了解,更好地为自己人生提供指导,我们特聘请在此方面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对《反经》作了一个深刻地剖析与讲解,相信它会为你的多彩人生再添上更为炫目的一笔!本书咀嚼传统,解读了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使我们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领略古人的处世智慧、军事韬略、人生生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