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2400000053

第53章 参考文献(2)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利奇.李瑞华等译.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廖秋忠.廖秋忠文集[J].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廖秋忠.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4).

廖秋忠.篇章中的管界问题[J].中国语文,1987(4).

廖秋忠.篇章中的论证结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1).

廖秋忠.物体部件描写的顺序[J].语言研究,1988(2).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J].中国语文,1986(6).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空间和时间的参考点[J].中国语文,1983(4).

廖秋忠.现代汉语篇章中指同的表达[J].中国语文,1986(2)

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1).

林书武.《语言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

林裕文.汉语知识讲话(合订本)五·偏正复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刘焱.现代汉语比较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

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刘继超高月丽.修辞的艺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刘家荣.话语相关与认知语境[J].外国语,1997(3).

刘俐李.论关联词语连接单句成分[J].新疆大学学报,1986(4).

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

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

刘叔新.带继续意义的动词性短语[A].语法研究和探索(二)[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刘叔新.现代汉语句法中的继续范畴[J].南开学报,1983(3).

刘颂浩.“除了”句式中的省略和对比[J].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刘小南.递进关系的复句与修辞上的层递[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3).

刘小南.论“层递”[J].北方论从,1983(4).

卢福波.“也”的构句条件及其语用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4).

卢甲文.谈谈递进复句[J].中州学刊,1981(3).

卢卓群.递进复句式和关系词语的历史发展[A].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鲁晓昆.副词“也”的深层语义分析[J].汉语学习,1992(4).

陆稼祥池太宁.修辞方式例解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陆俭明.“更加”和“越发”[J].语文研究,1981(1).

陆俭明.“还”和“更”[J].语言学论从,1980(6).

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吕叔湘.汉语语法问题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吕叔湘.吕叔湘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重庆:商务印书馆,1942,1944;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马真.说“反而”[J].中国语文,1983(3).

马真.说“也”[J].中国语文,1982(4).

马博森.关联理论与叙事语篇[J].现代外语,2001(4).

****忠.马氏文通[M].上海:商务印书馆,1898;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

马庆株.语法研究入门[J].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潘晓东.排比层递异同论[J].修辞学习,1984(3).

彭聃龄、谭力海.语言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彭小川.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别[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2).

蒲喜明.副词“再”“又”的语用意义分析[J].陕西师大学报,1993(3).

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J].学林出版社,1998.

钱乃荣.现代汉语[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邱述德.语义范畴的转化[J].外国语,1993(5).

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邵敬敏.标点符号的修辞活用[J].修辞学习,1983(4).

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邵敬敏.说“又”[A].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邵敬敏.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现状与回顾[M].语文出版社,1987.

沈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

沈家煊.R.W.Langacker 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1).

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M].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沈家煊.句法的相似性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1998(3).

沈家煊.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3).

沈家煊.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分界[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2).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沈开木.现代汉语话语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沈开木.“表示强调”的“连”字所涉及的形式同内容的矛盾[A].语法研究与探索[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沈开木.“除”字句探索[J].汉语学习,1998(2).

盛晓明.话语规则与知识基础[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施关淦.关于“省略”和“隐含”[J].中国语文,1994(2).

石毓智.汉语的有标记和无标记语法结构[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石毓智.肯定与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J].台湾学生书局,1992.

石毓智.语法的认知语义基础[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

石毓智.语法的形式和理据[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石毓智.《女人,火,危险事物——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5(2).

史尘封.汉语古今修辞格通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

史锡尧.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J].汉语学习,1990(4).

史锡尧.组句成群的语言手段及其使用[J].汉语学习,1987(5).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宋秀令.谈及对关联词语的功能[J]中国语文,1979(6)

宋玉柱.单句和关联词语[J].语文月刊,1993(7).

宋玉柱.另一组连接单句成分的关联词语[J].中国语文通讯,1980(4).

宋玉柱.谈关联词语在单句中的作用[J].逻辑与语言学习,1986(2).

宋玉柱.再谈关联词语在单句成分间的连接作用[J].汉语学习,1990(3).

孙玉.相关理论中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1993(4).

唐钺.修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3.

唐朝阔王群生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唐松波、黄建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佟慧君.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J].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王还.汉英虚词词典[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1992.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王力.王力文集·第一卷·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王勤.汉语修辞通论[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同类推荐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强调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因此,九龙坡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

    《教育的逻辑》立足现实和本土,着眼未来与世界,努力构建与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相适应,以人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础,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核心,以教育制度为保障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有机构成的现代教育价值建设内涵,充分表达现代教育的切实性和引领性有机统一的现代教育功能特征。
热门推荐
  • 合真

    合真

    诸天万界,七道长生之门,七条真我之路!一个贫穷小子,走上修行之路,跳出三界五行,挨过三灾杀劫,得享长生,与道合真!走清静无为之道,先天不灭之门;成执着放下之佛,生死超脱之门;举无量德行为圣,顺天圣心之门;聚众生香火封神,万民信仰之门;为一念灭世成魔,罪恶欲望之门;生无穷力量称武,一力十会之门;于万物取华是巫,时空不朽之门。
  • 孟子

    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识人用人管人

    识人用人管人

    如何察知人才的真才实学,如何让员工的知识能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如何做到知人善任、各尽其才,如何用较简单的管理取得较大的绩效,如何驾驭员工、建立优秀的团队……这些问题都是错综复杂的,答案也不一丽足。关键是领导者要不断揣摩和总结。最终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识人·用人·管人(经典给力版)》借鉴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力图从实际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明了的道理,阐述三大领导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知识,既有传统管理经验,也有与时俱进的领导技巧。从而为读者献上了一份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的大众读物,并期待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要领、融会贯通,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
  • 夜如黑

    夜如黑

    双胞胎姐妹流落都市,从那一刻起不间断的勾心斗角,爱恨情仇。穿过流云回望,只剩两滴清泪滚落红尘。
  • 锦瑟华年:也许素昧平生

    锦瑟华年:也许素昧平生

    〖曾经,有没有一个人,许你人生如初,如今,他还在哪儿?〗十三年前,他们坐在同一教室学习;十年前,他们考上同一高中进修;七年前,他们处于同一校园相处;五年前,他们守在同一老树牵手;两年前,他们留在同一机场分别;一年前,他们还在同一时间,怀念。而现在,他们有相同,有不同,却仍旧还留在当初。我用十年相守,三年相离,换未来,一世相依。
  • 天之炽1
  • 盖庐

    盖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府里的穿越手机

    王府里的穿越手机

    2060年,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先进了!这一天,科学家首次将机器人与手机结合,一款名叫傻妞的手机诞生了。在试验中,傻妞穿越到了远古时期,遇到了女娲,女娲本是人首蛇身之人,所以她涅土造人以傻妞为原型!傻妞任务完成返回时光大厦之时由于能量不足,不幸在时光隧道中遗失了!傻妞撞破了时光隧道,来到了一个新时空……三皇子府中,王爷野蛮霸道妃子好斗?皇上迫不及待的想让他的三皇子开枝散叶!傻妞穿越到府中会有什么奇遇?
  • 妖师

    妖师

    这是一个很有爱的故事。这是一个普通人与妖怪的故事。这是一个老师与一群学生的故事。这是一个男人和一群漂亮女人的故事。额......好吧,我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好看的故事。没有争霸天下,没有打遍宇宙无敌手,本文风格轻松休闲。主角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过着不平凡的生活,一切都因为一群妖怪学生。书友交流群:57031215
  • 死亡日记之沙海逃生

    死亡日记之沙海逃生

    一块石头、死亡之海、双鱼玉佩、失踪的彭加木,是天意使然?还是阴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