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8800000007

第7章 《山海经》的神话(上)(1)

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一部书,自然不能不首推《山海经》。《山海经》旧传为夏禹、伯益所作,而夏禹、伯益本身已是神话人物,如何能作出这样一部书,故这种说法是不足凭信的。它实际上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由众多无名氏共同完成的作品。根据我的初步考察,此书大概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的楚国或楚地人所作。内容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部分:

一,《大荒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成书最早,大约在战国初年到战国中年。

二,《五藏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成书稍迟,大约在战国中年以后。

三,《海内经》四篇,成书最迟,大约在汉代初年。有关这方面的阐述,请参看拙著《<山海经>的写作时地及目考》[1],这里便不细说。

《山海经》这部书,总共虽然只有三万一千多字,却是包罗万象。除神话传说外,还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历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学探讨的问题,也能在《山海经》这部书里,得到某些启发和印证。它真可以说是一部奇书,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的百科全书。

正因为如此,它曾经给过去的目录学者造成分类上的困难。《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在数术略的形法类,让它和《宫宅地形》、《相人》、《相六畜》等书在一起,迹近巫术迷信。《隋书·经籍志》因此书多述山川地理,又把它改列在史部的地理类。清代初年纪昀修《四库全书》,又把它改列在子部的小说家类。纪昀在《总目提要》中述改列的理由云:“书中序述山水,多参以神怪。故《道藏》收入太元部竞字号中,究其本旨,实非黄老家言。然山川道里,率难考据,耳目所及,百不一真。诸家并以为地理书之冠,亦未为允。核实定名,实则小说之最古者耳。”这种分类,我认为还是比较恰当的。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论《山海经》时说,“所载祠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盖古之巫书也。”这个论断,又比笼统说它是“小说之最古者”进了一步。《山海经》确可以说是一部巫书,是古代巫师们传留下来、经战国初年至汉代初年楚国或楚地的人们(包括巫师)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巫以记神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编语),宜乎在这部书里保存了这么多可贵的神话传说材料,更可贵的是这些神话传说材料比较接近原始状态,没有经过多少涂饰和修改。这是因为原始神话和原始宗教从神话思维这个母胎中孕育形成的时候,还有相对的一致性,宗教对于原始氏族社会也曾有过某些积极的作用(如增强氏族团结、鼓舞战斗精神之类),没有成为纯粹的迷信,故作为宗教支柱以及宗教赖以宣传的神话能够大致保持其原貌,无需做多大修改。战国时代的巫师,去古未远,又多来自民间,所以保存了这些原始神话而未加以大的改动。至于这部巫书为什么除神话传说外,又包罗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等那么多的学科?这也并不奇怪,正是原始时代原始先民通过神话思维探讨认识外界事物刻印下来的痕迹。所有探讨认识的这一切,都给蒙上了神话或宗教的色彩。有些探讨认识,仍是比较正确的,那就成了科学的萌芽。古代的巫师,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知识分子,甚而可以说是高级知识分子,一切文化知识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他们并不是浅薄无知的。自然,当这一切文化知识通过巫师的手,用文字记录的形式将它们表现出来的时候,难免会打上宗教的烙印、笼罩上神秘的气氛。《山海经》的情况就是如此。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古代文化知识的宝库,让我们从各方面更主要是从神话方面对它作深入的研究。

《山海经》中的神话,从原始社会前期,即原始群的阶段,就有零片的记录如上章所说。但它主要记叙的,是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这一段时期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影。奴隶制社会时期的神话,也记叙了一些,如像《大荒西经》说: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郭璞于“夏耕之尸”下注云:“亦形天尸之类。”是的,情况确实有几分像是刑天断首。但刑天是被歌颂的神人,而这里的败逃将军夏耕,却是被否定的。这里所歌颂的是神性英雄成汤,以无首夏耕的逃避罪咎来反衬成汤的勇武,自然也是神话。神话记叙一直到周代初年。《海外南经》中古帝葬所的狄山,就记有帝尧、帝喾和文王的葬所。《海外西经》记有肃慎国,说国中出产一种叫做“雄常”(雒棠)的树,“中国有圣帝代立者,则此树生皮可衣也”(郭璞注),也略具神话因素。考察肃慎,即《周书·王会篇》的稷慎,“稷慎大麈”,足见肃慎是周代初年成王时候才开始交通中国的,《王会篇》后面附载的《伊尹四方令》中尚未见之。这就是《山海经》所记神话的下限;自此以后,就再没有见到其他任何神话记叙了。从以上所举《山海经》所记的神话材料的零片看,可见在奴隶制社会,仍然是有神话的,它并不制约在原始社会的范围以内。

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神话

《山海经》所记的诸神,大都是宗教的神,是从自然崇拜开端的。《五藏山经》每经末尾祀典部分记有诸山山神的形貌,有作鸟身龙首的(《南山经》、《中次十二经》),有作龙身鸟首的(《南次二经》),有作龙身人面的(《南次三经》、《中次十经》),有作人面马身的(《西次二经》、《北次三经》),有作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的(《西次二经》),有作羊身人面的(《西次三经》),有作人面蛇身的(《北山经》、《北次二经》),有作彘身八足蛇尾的(《北次三经》),有作人身龙首的(《东山经》),有作兽身人面戴觡(角)的(《东次二经》),有作人身羊角的(《东次三经》),有作人面鸟身的(《中次二经》、《中次八经》),有作人面兽身的(《中次四经》),有作豕身人面的(《中次七经》、《中次十一经》),有作人面三首的(《中次七经》),有作鸟身龙首的(《中次九经》):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或基本上是动物形躯的拼凑,如鸟身龙首、龙身鸟首、马身龙首、彘身八足蛇尾之类;或逐渐有了人的形貌,如人面马身、人面蛇身、人身龙首、羊面人身等:看得出来,自然崇拜时期奉祀的神,虽有初步的拟人化,其形象仍是半人半兽的。再看《海外经》所记的四方神: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北方禺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郭璞分别以“火神”、“金神”、“水神”、“木神”注之,而其形躯仍大都是半人半兽的,并未脱离原始宗教意识的范围。《五藏山经》所记对于诸山山神的祭祀,各有不同的祀典,类皆巫师的施为,现在抄摘两段如下,以见一斑: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尊,婴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采等纯之。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此经所记自然崇拜诸神,大都只有神而无神话;其中少数,除形貌的叙写以外,还略述其行迹。例如:

槐江之山……实惟帝之平圃,神英招司之,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西次四经》)

和山……吉神泰逢司之,其状如人而虎尾(郭璞注:或作雀尾),是好居于刀山之阳,出入有光。泰逢神动天地气也。(《中次三经》)

平逢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中次六经》)

夫夫之山……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手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中次十二经》)

……

这些只能算是神话的零片,或者半神话,而不能算是神话。因为构成神话的故事情节,上举诸例,无一具有。只有下面所举诸山山神记事的一段,算是唯一的例外:

钟山,其子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丕杀葆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丕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西次三经》)

这段神话虽仍可视做是黄帝神话(文中所说“帝”即黄帝)的零片,但从神话本身看,故事情节已比较完整了:山神内讧,谋杀无辜,作为神国最高统治者的黄帝予以严厉的惩处,将他们杀死,而他们又各化为异物。这类故事情节完整的神话,在《山海经》中实在并不多见。检核起来,不过七八段罢了。类似上面所举,还有《海内西经》所记“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的神话,但恐怕产生的时期较晚,非自然崇拜时期的神话。

构成原始宗教信仰的,除自然崇拜而外,还有图腾崇拜。有些学者认为图腾崇拜还早于自然崇拜。这类神话在《山海经》里并不多见,但也略有一些。《海内北经》说:

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

郭璞注:“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国也。”郭璞的注释是不错的,因为此文之下,接着又有这样的叙写:

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

犬戎国的女子,正在“跪进柸(杯)食”,侍奉她的“状如犬”的丈夫,这就把“生男为狗、女为美人”二语形象化了。《大荒北经》叙写犬戎的情况,又略有不同:

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有犬戎国。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犬戎。

郭璞于“戎宣王尸”下注云:“犬戎之神名也。”郝懿行于“有神”下注云:“犬戎,黄帝之玄孙,已见上文,是犬戎亦人也,神字疑讹。《史记·周本纪》集解引此经正作人字。”《山海经》作非一手,所记又是据图为文,故常不免凌杂琐碎,自相抵牾。但总的看来,盘瓠神话和犬戎神话有关是无疑问的,犬或白犬作为犬戎国的图腾神也是无疑问的。至于犬戎神话如何演变为盘瓠神话,又如何由西北流播到东南,则尚需专家学者作周密考证,不属本书论述的范围了。除此而外,《海内经》尚有:“南方……有人曰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这样的记叙。郭璞注以为此神即《庄子·达生篇》所说的委蛇;闻一多《伏羲考》谓延维、委蛇即汉画像中交尾的伏羲和女娲,乃南方苗族的祖神,而苗族又是属于古代尚未迁徙到南方,住在黄河上游、中原西部的龙图腾的团族之一,此经所写,便把这一点暗示出来了。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鬼事小记

    鬼事小记

    天生鬼魄,捉鬼驱邪手到擒来。三令合一闹翻地府幽界。与人斗,与鬼斗,与妖斗,与仙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 换我一世再爱你

    换我一世再爱你

    一个仙草镇天天潇洒自在、率猫逗狗的女混混,在一次邪魔入侵仙草镇后,奇异的变成了男的,这是我吗?我是谁?奶奶的,我不要这样。她一边想着变回女儿身,那才是真的她,可却因为因缘际会,陷入仙侠世界,未来的迷蒙世界会有怎样的奇遇,而她亦遇见自己最爱的人,换我一世再爱你。
  • 被儿子燃烧

    被儿子燃烧

    张楚,七零后主力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院合同制作家。已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天涯》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百万字。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奖”、“大红鹰文学奖”。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
  • 神明之战

    神明之战

    (无穿越,不脑残,猪脚不2不傻,不会自作聪明)“让老子穿越吧,重生吧,这样的生活真的够了”叶冰呆呆的望着天花板,“或者掉个附带各种系统的神器戒指神马的也行啊”萌萌的样子能秒杀各种小不点宠物…
  • 一夜成婚:穆少的魔仙秘宠

    一夜成婚:穆少的魔仙秘宠

    那一夜,她一不小心撞到他的床上。被吃干抹净之后,她假装大度:“我不需要你负责。”他却挑眉冷笑:“你当我穆涵洋是随便被人睡的吗?你必须对我负责!”堂堂影都帝少,却有极度变态的情感洁癖,他的第一个女人,就必须做他的妻子。小小的她,从此再也逃不掉!只能被他牢牢禁锢在怀中宠爱!【本文1V1,甜宠】
  • 莫泊桑作品选

    莫泊桑作品选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 我的初恋,我的砖

    我的初恋,我的砖

    很多人都曾有过自己的初恋,或是美好的,或是痛楚的,但终归都是难忘的!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它就如一件用岁月雕琢而成的艺术品,青春赋予了它灵魂,而爱情却为它着上了一层永远也不会褪去的颜色,正因如此,愈显弥足珍贵!青春美好,困惑亦多。面对青春期的诸多困惑:有人选择于高考前夜,与农贸市场卖咸鱼的女友私奔;有人屡屡“潜入”新华书店,偷看有关女性生殖构造的科普读物,直至摸脏了人家的书,导致不能正常销售,而被年轻女营业员揪住衣领不放;有人选择委身村中老色狼,以此来骗取和挽留自己的真爱……这是一本关于青春的书籍,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书中有你的影子,有我的影子,也有他(她)的影子……
  • 灭清伐洋

    灭清伐洋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不去不复返。一方是土匪气十足的土鳖团长,一方是通今博古的精英团长,两名性格迥异的男人,离开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年代,来到了相对陌生的清王朝末期。武人以乱定天下,清末七王之乱拉开序幕......土鳖团长赵龙语录:要什么民主?要民主还要老子这个团长干啥?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
  • 原来她是童养媳

    原来她是童养媳

    李方浩,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她来不及回味,就硬生生被他扯着辫子,还改了她的姓。那时候她只知道名字只是一个代称,并没有很重要。第二次看见这个人的时候,已经是国小,他捏了捏她的脸蛋,一脸的嫌弃。那时候她并不知道他的嫌弃是有原因的。直到第三次看见这个人这个名,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并不好过。她注定是他的玩偶,带了一个童养媳的称号随他玩耍。
  • 都市双龙

    都市双龙

    宅男黑客遇到了超能大叔,解锁生命最终程序,美丽校花,逗比女刺客纷纷落网......青春校园,热血都市,异能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