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9700000012

第12章 南戏北曲演义的戏曲前奏(9)

昭君投江后,元帝思念万分。一个深秋的夜晚,落叶飘零,秋风萧瑟,深宫清冷,元帝看着眼前的孤灯、昭君的画像,痛定思痛,失去昭君的悲伤与凄楚油然而生。思念疲惫,渐入梦境,梦中昭君从匈奴逃脱,几番挣扎,又遭番兵抓捕,于是元帝急声呼唤,昭君却无动于衷。元帝随之惊醒,眼前的却只有孤灯半盏,幽幽灯光映着昭君的画像,窗外孤雁哀鸣,阵阵寒风,元帝的思念之情如江河泛滥。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在历史上的确有过,《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都有过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汉,元帝将宫人王嫱(即王昭君)许配于他,并封其为阏氏的记载。但此后民间所流传的昭君出塞故事,却逐渐与历史事实相脱离,较多的悲情色彩被融入到故事当中:如相传晋代葛洪所作的小说《西京杂记》中,就将画工毛延寿因收贿不成,私自错画昭君像,而后被元帝发现,毛延寿与画工“同日弃市”的情节增加到了故事当中。另外,范晔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又增添了昭君入宫多年却未得元帝宠幸,悲怨郁结,于是主动要求出塞和亲等情节,更多渲染了昭君的故事,对其遭遇表示出极大的同情。但无论如何,这一故事对促进当时的民族关系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从汉代的《昭君怨》以后,王昭君的名字逐渐走近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了知识分子、民间艺人的歌咏说唱对象。对于此类歌咏作品,有的是同情昭君的红颜薄命;有的是感慨昭君的离乡出塞,但大都以悲怨的情绪为基调。在唐代,通俗文学变文中有一种叫《王昭君变文》,讲唱的便是昭君出塞的事迹,其重点表现的是王昭君在异国他乡对故土无限感怀与思念,故而郁郁寡欢,以致最终愁病身亡。

另外,在宋代,歌舞曲“传踏”中,也有以王昭君故事为主题的。

正是在上述的史实、诗词、民间说唱等基础上,加之元代的特定历史环境,马致远进行了大胆的再创造,不受缚于史实,不落前人俗套,最终写成了一部帝王的爱情悲剧。首先,作者改变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将原有汉强匈奴弱,匈奴请娶昭君的史实,改成了汉朝势弱,不敌匈奴,匈奴强兵压境,强行讨要王昭君,元帝被迫将昭君送往匈奴。如此一来,就把一段民族和亲的佳话,变作了弱国屈辱的历史;其次,将待诏宫女昭君主动要求出塞和亲,改为了元帝妃子迫于无奈,离国出塞,行至边界,投江自尽,塑造出了一个深切爱国、甘于牺牲的女性形象;再次,将毛延寿的身份由画工改为地位显要的中大夫,写其因受贿未果,携美人图潜逃匈奴,背叛汉室,怂恿呼韩邪单于向汉朝胁亲。由此般改动可见,马致远的创作意图在于借昭君出塞的故事来表现现实生活,抒发他对沦亡的故国的深切怀念,含蓄而内敛地表达出其对元蒙统治不满的民族情绪。

在《汉宫秋》中,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自始至终都与民族关系、政治斗争、民族斗争相交织;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息息相连,正如《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中所说:“《汉宫秋》是一个帝王爱情悲剧,更是一个民族悲剧。”作家将作品的主角设为那个昏庸、软弱的汉元帝——汉族政治的代表,对他是既有指责,也有同情。《汉宫秋》中的汉元帝软弱、昏庸而又风流,在他看来,现在“边塞久盟和议策,寡人高枕已无忧”,故为满足私欲,他派毛延寿去民间为后宫选美。当昭君得宠后,他便久不上朝,荒废朝政。当匈奴强兵压境,抢夺昭君时,他却无力反抗,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受屈,爱妃被夺。他的昏庸腐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自己也成了受害者,作者既同情他的无可奈何,又指责他的昏庸软弱,更是用欣赏的笔触,夸大表现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执着与专一。

《汉宫秋》中的毛延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败类。他趁选美之机,大肆搜刮民财,无丝毫国家观念,不讲民族气节,卖国求荣,贪生怕死。他秉持“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那管人唾骂”的人生信条,因此,当王昭君不予贿赂,他便算计报复。在元帝得知真相后,他便叛主求生,献图以挑拨民族关系。宋王朝灭亡之际,许多文武大臣叛国降元,以谋取新朝的高官厚禄,因此,作者把毛延寿的身份由一个普通画工改为中大夫,并通过漫画式的手法,描绘出了他那欺上压下、奸邪贪佞、卖国求荣的丑陋嘴脸,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剧中的毛延寿,正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他最后所受的惩罚,正是元代人民爱憎的体现,也直接且强烈地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心愿。

在《汉宫秋》中,汉元帝与昭君之间的爱情关系,始终都紧紧相连着当时的政治环境、民族环境。元帝的选美,毛延寿的公开受贿,标志着当时的政治明显走向了腐败;昭君得宠,被封明妃,导致以毛延寿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以致后来的毛延寿畏罪潜逃,投靠匈奴求命,并大肆挑拨汉匈矛盾,引发民族纷争。这样,王昭君的归属,就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和睦等重大政治问题紧紧相纠缠。马致远此般处理汉元帝与昭君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十分巧妙的:一是卖国求荣的毛延寿被指责为破坏汉匈关系的民族败类;二是把毛延寿当做了拆散汉元帝与王昭君爱情的罪魁祸首。如此一来,谴责与批判的矛头都指向了那个“叛国败盟”的叛徒,从而为那个昏庸软弱以致国家民族受难的汉元帝开脱罪责,且把他当做一个受害者,给予无限的同情。

《汉宫秋》中,王昭君是作者唯一肯定和赞美的人物。马致远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保留了其基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为使之更富于悲剧性,改变、增添了不少情节。王昭君在《汉宫秋》中,出身农家,淳朴正直,刚正坚强,由于不肯贿赂选官而被打入冷宫,弹指间寂寞十年。待得元帝宠幸后,被封明妃,却得宠不骄,且当匈奴大军压境,满朝文武手足无措,民族利益危在旦夕之时,她作为一个弱女子,竟深知“为国家大计”、“恐江山有失”,一心为解百姓战乱之苦,于是决然舍弃来之不易的宠幸与地位,出塞和亲,其高贵品质和爱国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昭君形象的最动人之处还表现在她行至灞桥,将汉衣留下;行至边界,祭奠投江等,其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真可谓天地可鉴。王昭君的遭遇尽管流露着无限的悲惨,但却深得人民的同情,其出塞和亲的故事,更是被作为民族和睦的佳话千古传诵。

(4)不善官场的郑光祖

郑光祖的生平事迹,并未留下多少记载,从与之同代的杂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可得知他早年以习儒为业,后因补授杭州路为吏,但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官场生活很是艰难,常遭受诸多不满。为官后,他迁至南居,苏杭美景与歌女伶人,不断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的创作,在当时的声誉颇高,伶人都以“郑老先生”尊称他,他的作品也在众多伶人的传播中,广泛影响着民间,正是因为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联系紧密,他死后,尸骨也是由这些伶人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火葬。

文学戏剧界的学者曾考证,郑光祖一生共作18种杂剧剧本,完全保存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醉思乡王粲登楼》、《立成汤伊尹耕莘》、《?e81b梅香骗翰林风月》、《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无盐破环》、《老君堂》、《辅成王周公摄政》、《翰林风月》。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出于其之手,尚有待考证。《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其中,杂剧《倩女离魂》在所作中最为有名。除杂剧外,郑光祖还作过些许曲词,留存至今的有二曲套数,六首小令。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描绘江南的荷塘山色,以及对诗人陶渊明的歌颂,借景抒怀,抒情思乡。其文风无论是写景亦或抒情,都清新淡雅,流畅通达,动人婉转,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的研究价值。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剧作题材来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后为宋代人改编成话本,金代人编作诸宫调,元杂剧初期的作家赵公辅也作有同名剧本。本剧在原剧基础上,改动了若干情节,如“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着重表现了张母的门第观念,使得倩女终日忧愁,其与文举的婚姻也难以得到最终肯定;此外,她还担忧文举“得了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门当户对”是封建婚姻的基础,岳父母大多嫌贫爱富,且得官抛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数,这都使倩女心神不定,成天眉头深锁,忧心忡忡。倩女的灵魂离开了躯体追赶爱人,是她反对封建门第观念的表现,以及追求婚姻自主的决心,这样的改编合理而新奇。

对于大多伟大的艺术家而言,尽管作品被世人历代传诵,经久不衰,但其自身的身世却常不为人知。郑光祖也如此,他在艺术之园中默默耕耘,并将一生所得全部奉献给了世人,随后悄然告白人世。

4.元代散曲的概况

曲,一般称为元曲,一称“词余”,亦称“乐府”,是金、元以来的一种新文体,可配合音乐演唱。元代约有散曲作家200余人,作品4300多首,其中,小令3850余首,套曲450余套。由于正统的文学观念对散曲的忽视,很少有人搜集编纂,故大多作品都散佚了。

元曲是“词”的续声,也是元代的新诗,对于元朝和中国韵文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元代的新诗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明初朱有炖的《诚斋乐府》最早提出“散曲”之名,不过书中“散曲”所指的是小令,尚不包括套数,直到明代中叶后,套数才被纳入到散曲之中。而到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作家的论著系列问世后,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散曲概念,也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散曲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究竟兴起于何时,难以考证。这相似于词的产生,词原为合乐的歌辞,而后因为文人参与创作,词变得日益精致典雅,逐渐脱离了单纯的音乐书面文学形式。宋金之际,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入中原,随之而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当地的音乐相结合,从而孕育出了一种新的乐曲。而后,词逐渐和音乐相脱离,且只能与原有乐曲相适应,进而发展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明代徐渭曾在《南词叙录》里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他由此对乐曲的变化、词的衰落、“曲”的兴盛作出了精辟的表述,其与现实也大致是相符的。

元代散曲的创作大略以元成宗皇庆、延祐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散曲兴盛时期,散曲作家多在大都(今北京)活动,其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有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也有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著名杂剧作家;还有如珠帘秀等教坊艺人。正是由于作家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多样,因而他们的思想感情各异,艺术素养有别,这使得前期的散曲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且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逐步走向成熟。

然而,在各类作家中,如杨果、姚燧等有地位、有才名的文人雅士虽对这一新兴的诗歌形式感兴趣,但却只是于宴会应酬等场合小试才情,且多用以词的写法,尽管不乏精品,却不能充分展现散曲的特点。而民间教坊艺人的作品,题材上较为狭窄,艺术上也较为粗糙,加之作品流散过多,更无法探其全貌。因此,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成就最为突出,他们的作品既能体现平易近人、自然淳朴的民间文艺情趣,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在锤炼开拓下,提高了散曲的境界,促进散曲成长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诗歌体裁。

随着散曲的繁盛和发展,到了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且作家队伍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出现了一批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他们勤于探究散曲的形式和规律,创作出了不少好作品,丰富了散曲的内容和数量。从发展趋势上看,此时的散曲继承和发扬了前期作品平易直白、活泼形象的特色,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刘时中的《上高监司》等作品,都难得而极具特色,但在总体倾向上却趋于典雅端庄,没有了前期的活力。此间,关于曲学的评论与音律的研究著作也应运而生:贯云石的《阳春白雪序》是最早的散曲评论文章;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对曲韵及曲的格律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杂剧和散曲的创作而言,都影响深远。

此外,一些散曲选集也陆续出现,其中以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最为有名,世人称之为“杨氏二选”。

同类推荐
  •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最经典的艺术常识

    本书是艺术基本常识类读本,内容涉及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篆刻、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从基本常识、历史沿革,到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等,包罗万象,精彩纷呈。便于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获取知识,提高欣赏、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能力。
  • 元曲鉴赏

    元曲鉴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课外雅致生活-培养绘画才能的途径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那年那月那日

    那年那月那日

    “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的符号语言系统”,千百年来无数的前人后人用自己的躯体或文字“复制”着这一古老的符号。本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从学生、演员、舞蹈教师的人生各个层面,用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表达对人类最早创造的无声语言的理解和热爱。以一个舞者的那年那月那日的学舞、从舞、编舞的心历路程做为“活教材”,循循善诱自己的学生,舞蹈并不只是舒展肢体这么简单。
  •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本书是李玮编著的一部论文集,收集了近五十篇关于音乐艺术的论文,大都已经在期刊学报发表过。全书分三部分:本书选编论文的鉴定与评介;首届全国回族音乐文化研讨会论文拾遗;几篇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正名归权。
热门推荐
  • 异度空间之致命进化

    异度空间之致命进化

    这里是异度空间,一个在死亡边缘上的挣扎求生的人组成的地方,完成空间提供的场景任务,就可以得到进化点。一个普通的应届生,在一场车祸中离奇的进入异度空间,看他在这杀戮中成长,在血腥中绽放,看他如何利用进化点,在一次次致命的场景中,走出自己的道路。ps:男主一开始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上班族,蜕变成团队领袖。
  •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一世独宠:专属太子妃

    【完结】她,现代金牌寻宝专家,睿智冷静,温婉端庄。他,万人追捧楚国太子,温润如玉,腹黑如墨。他暗恋她五年,默默看她与青梅竹马殉情未遂,终以三十二抬大轿娶她入宫,却不知娶的是穿越而来的冒牌货!大婚之日,分房而睡,霸占他席位的,竟是一只色眯眯的灵狐?相敬如宾多少日,对战情敌几多时。他以一生独宠,换她一世倾心。一声怒喝,赶跑她的美男粉丝团:妖孽仙尊、魔宫少主、冷面富少……他大灰狼变小白兔,卖萌装可怜,“雅儿,为夫昨晚没吃饱,快让我再吃一口……”【静曼朵朵】书友QQ群号:239510544。新书古言穿越言情《毒妃来袭:邪帝,一边去》欢迎围观!
  • 君刃

    君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锋芒映世,一段人生一个传说,映照岁月的不朽神话。
  • 如果当初没遇过

    如果当初没遇过

    他不懂得珍惜,她为此伤心欲绝。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只是长短的问题罢了。回过头来,相爱的两个人是分离还是久久,命中注定。
  • 开国第一战3

    开国第一战3

    《开国第一战》是著名军史研究专家双石20年的积淀和心血之作。这部曾以《百战青锋劈泾渭》火爆各大军事论坛的作品,在海内外千万军迷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认为是目前国内描写朝鲜战争“最精彩纷呈的佳作”。一位长期受美式教育影响的海外华人称:“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真实感人的记录,从中第一次认识了中国军队将士的伟大。”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波澜壮阔历程的长篇军事作品,详尽记述了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从背景到发生、演变、结束的全过程,真实再现了战争的原貌,揭秘了战争最隐秘的细节:朝鲜的进攻过程,美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志愿军的出兵经过,美军的战略布局,朝鲜战争的历次战役……
  • 探灵师传说

    探灵师传说

    天朝上国,万物有灵。寻捕灵物,谓之探灵。每次朝代更迭,每次年岁动荡,都有探灵师的幽影在幕后悄悄舞动。他们是被历史帷幕包裹的丑角儿,悄悄登场,从不被记忆。他们,为帝王将相捕猎奇物,或辅佐草莽英雄为之攻打江山。他们各自为主,互相杀戮。或以身止战血染沙场,或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或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灵气缠身,帷幕渐起,一次次美好丑陋动荡安宁的时代里参见英雄!
  • 上古世纪之天原界

    上古世纪之天原界

    遵从起点和创世的召唤,脑洞大开的我开始写上古世纪的前传,话说,上古世纪这个名字好挫!好了、简介就这样,字数已经够了,最后再吐槽一句,上古世纪的地名和人名让人看的蛋疼菊紧......
  • 绝色毒医:金主的秘密恋人

    绝色毒医:金主的秘密恋人

    (已完美结局)喉管被割,钢丝绑手,利刃剖心,她被丈夫、义妹吸干处子之血。含恨重生,誓成一代毒医!岂能放过这对狼心狗肺的渣男女!滚远点!姐有毒!别靠近姐!什么?一个个妖孽死皮赖脸来捣乱?傲娇的官二代对她低声下气:“女人,江山俺不要了!只要你!”万人迷富二代贱贱地求她:“来打小爷啊,打我嘛,打我嘛!”还有一只纯天然小萌兽像个强力胶,整天对她黏住不放!唯有那个贵不可言的神秘男子,偏偏爱和她作对!一把撕下儒雅面具,化身无耻之徒,狠狠地将她抵在墙上:“毒丫头,又干了什么坏事?”
  • 恶之愿

    恶之愿

    一次诡异的面试,吕哲轩加入了宇宙银河办事处,他惊悚奇异的冒险之旅就此展开。且看主角如何周旋于人性善恶之间,是恶胜正还是败于善,他与心爱的女友携手共行……此书风格偏:科幻,推理,惊悚,人性,轻搞笑,异时空类。
  • 九天硝烟

    九天硝烟

    修仙之路,困难重重。四海为家,处处交友。在他的字典里,最重要的是朋友,最看重的是情意。他如何渡过一次次劫难,去看那九天上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