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8000000046

第46章 尽心(下) (2)

可是,孟子为什么说“不仁而得国者,有之”呢?历史上,不仁的象被封在有庳当国君,不仁的叔鲜、叔度分别被封在管和蔡当国君,以“亲亲之恩”而取得国君的大位,这的确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诸侯国只是局部的一片封地,对大局的影响有限。那么,能不能以“亲亲之恩”得到天下呢?历史上也有这样的人,比方说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都是这样。可是孟子认为没有这样的事情。孟子错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得天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得到天下,还要理解为是否能保得住天下。这样看的话,夏桀把天下丢给了商汤,商纣把天下丢给了周武王,周幽王把天下丢给了犬戎,周厉王也把天下丢给了暴动的“国人”,他们最终都没有保住天下,自然也就不算得到天下了。

孟子之所以讲述这个道理,说到底是在勉励当时的国君施行仁政。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1 ]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2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3 ]既成,粢[4 ]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注释】

[1]社稷:国家的代称。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建国时,要立坛祭祀社和稷,所以也把社稷作为国家的别称。

[2]丘民:指民众。

[3]牺牲:指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4]粢:用来祭祀的粟米等谷物。

【译文】

孟子说:“百姓最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和谷神的重要性低于百姓,国君的重要性最低。所以说,得到百姓拥戴的人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能做诸侯国的国君,得到诸侯国国君信任的人能做大夫。如果诸侯国的国君危害到了土神和谷神,就要改立国君。如果祭祀用品干净而丰盛,而且都是按时进行祭祀的,百姓仍然遭受旱灾和水灾的威胁,那就应该改立土神和谷神。”

【阐释】

一些研究《孟子》的学者指出,这一章是《孟子》一书中阐述得最精辟、最透彻的一章。孟子在这一章里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是孟子所有的观点里最光辉闪亮的一个。

战国时代是一个生产力异常落后,科技水平异常低下的时代。在那样的那环境之下,上至国君,下至黎民百姓都很讲究迷信。因此,他们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观念深信不疑,这种观念甚至成了全社会的普遍认识。

然而,在“众人都醉”之时,有一个人却是清醒的,这个人就是孟子。在全社会都把君权视为天地、父母、日月和神明的背景下,孟子态度鲜明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他认为,不论是社稷还是国君,其实都是为百姓设置的,如果社稷和国君对百姓没有任何功德,那么不管是谁,百姓都可以换掉他,既可以另立国君,也可以重新建立新的国家。

孟子的这个观点尖锐、深刻而精辟,他把天子和国君从高不可攀的神坛上拉了下来,又把民权放在社稷和君权之上。众所周知,法国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卢梭也有和孟子相近的民权思想,但孟子这种把民权放在君权之上的思想比卢梭的“民权论”早了整整一千多年,这不仅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在中国思想政治史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不用别人多说,孟子自己也知道,他的这种把民权置于社稷和君权之上的观点,在专制社会里注定要受到统治阶级的打压。因此,尽管孟子的民权思想的问世时间比卢梭的民权论早了一千多年,但却一直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任何发展。这既是孟子的悲哀,也是长期遭受专制奴役的中国人民的悲哀。

在明朝初年,作为儒家“亚圣”的孟子本来和“圣人”孔子一起,被后人把牌位供在孔庙里祭祀,但当明太祖朱元璋听人有人读到孟子“民贵君轻”的论述以后,立即勃然大怒,下令将孟子的牌位驱逐出孔庙。

【原文】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1 ]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2 ]敦,鄙夫宽[3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4 ]之者乎?”

【注释】

[1]顽夫:贪婪的人。

[2]薄夫:不厚道的人。

[3]鄙夫宽:心胸狭窄的人。

[4]亲炙:指亲自接受圣人的教化。

【译文】

孟子说:“圣人是千秋万代人的老师,伯夷和柳下惠就是这样的圣人。因此,凡是听到伯夷的德行和风范的人,即使是原本贪婪的人也会变得廉洁,即使是原本懦弱的人也知道立志上进;凡是听到柳下惠的德行和风范的人,即使是原本刻薄寡恩的人也会变得敦厚,即使是原本心胸狭隘的人也会变得坦荡。他们的德行和风范在千秋万代之前得以奋发和表现,在千秋万代之后,凡是听说过这些的人,没有不因为感激而振作起来的。如果不是圣人,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吗?他们的影响在千秋万代之后尚且如此巨大,更何况当时还有亲身感受过他们的教化的人呢!”

【阐释】

这一章讲的是伟大人物在道德品质和立身处世上对社会和后世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孟子将人分成了一个有阶梯的类别,从上到下依次是圣人、贤人、君子、庶民和小人,划分的标准主要是道德的高下。这样说来,位居最顶端的“圣人”就是道德水准最高的人,但孟子却并没有把圣人当做“完人”,如伯夷、柳下惠,孟子虽把他们列为圣人之列,但也指出他们的不足;而且也没有神化圣人,仍然把他们当作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看待,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都是这样的圣人。

不仅没有把圣人当做“完人”看待和当作“神人”膜拜,孟子还提出“人人可以为圣人”的观点。孟子之说,只要经过努力,人人都可以成为和尧、舜一样的圣人。

孟子的这一系列观点和主张,使儒家与一向故弄玄虚的宗教划清了界限,不仅避免了儒家被宗教化,还保证了儒家思想作为人生哲学的权威性。

【原文】

孟子曰:“君子[1 ]之厄[2 ]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3 ]也。”

【注释】

[1]君子:这里指的是孔子。

[2]厄:穷困、困守。

[3]交:交往、交接。

【译文】

孟子说:“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是因为在平日里跟这两国的君臣没有交往。”

【阐释】

这一章里孟子提到的“孔子厄于陈”的故事,在《论语》里面有详细的记载。据说,当时孔子师徒近百人因为没有粮食吃,几乎都要饿得爬不起来了。这时,学生子路气愤地跟孔子抱怨说“先生怎么也有穷困的时候啊”,孔子却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君子就算穷困,也不会学小人一样胡来。”由此可见,孔子确实是很在意自己的人品的,宁可挨饿,也不做不该做的事。

【原文】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1 ],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2 ],使人昭昭。”

【注释】

[1]昭昭:明白的样子。

[2]昏昏:糊涂的样子。

【译文】

孟子说:“贤人用自己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明白,然而现在的人却希望把自己都不明白的道理讲给别人,而别人却能听明白。”

【阐释】

孟子在这一章里所的“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道理,现在更多的被用到了教育方面。一些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过程。他们认为,这个道理包括了以下几个意思:

一、在教育之初,教育者就应该认识到,自己能力方面的“昏昏”。由于具体情况是复杂多变的,教育的过程可能会有曲折和反复,因此,不论什么时候,教育者的认识和能力都是“昏昏”的。面对被教育者时,教育者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昏昏”,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完整的认识。

二、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人昭昭”。无论自己是明白还是糊涂,把被教育者说糊涂是很简单的。但这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无论讲什么,要让被教育者听明白才是目的。

众所周知,做到“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程度是很困难的。那么,怎样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呢?教育过程不是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帮助被教育者更好的完成认知的过程,教育者要让这个过程变得具有可操作性。

三、作为教育者,在给被教育者讲道理的时候,要懂得基本的认知规律,懂得人在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怎么样的过程,才能真正弄明白一个道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在“昏昏”中使得被教育者“昭昭”。

四、在教育过程中,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引导方法。尽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锁匠的经验往往有举一反三的价值,所以教育者要多尝试和开发不同的方法。

五、教育的过程是双向的,被教育者不必不如教育者,所谓教学相长,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正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有时,面对有限的经历和无限的知识,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继续保持教育者的姿态。知识的更新是永恒不断的,作为教育者,怎样才能够终生都施教于被教育者呢?除了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水平,应该还有其他的途径。

【原文】

孟子谓高子[1 ]曰:“山径[2 ]之蹊间,介然[3 ]用之而成路;为间[4 ]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释】

[1]高子:齐国人,孟子的学生。

[2]径:山路。这里泛指狭窄的山间小路。

[3]介然:经常连续不断。

[4]为间:即“有间”,意为“为时不久”。

【译文】

孟子对高子说道:“山坡上的小路本来是很窄的,因为经常有人在上面行走,便逐渐形成了一条宽阔的大路。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没有人再走那条路,那么它又会被茅草堵住了。现在,这样的茅草也把你的心堵住了。”

【阐释】

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告诫门下的学生说“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两千多年后的鲁迅也说“世上本没有所谓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尽管是鲁迅借用了孟子的话,但两个人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孟子说的是要坚持不懈的学习从善之道,如果轻言放弃,就好像刚被踩出了一条路,很快又被荒草淹没了。而鲁迅的意思是,即使现在革命的人很少,但总有一天会多起来的,也有一股坚持精神。

【原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1 ],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2 ]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3 ],莫之敢撄[4 ]。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注释】

[1]发棠:指打开棠地的粮仓赈济灾民。棠,地名,在今山东省即墨境内。

[2]冯妇:人名,姓冯,名妇。据说,冯妇善于打虎。

[3]嵎:山势弯曲险阻的角落。

[4]撄:迫近、触犯。

【译文】

齐国遭遇了饥荒。

陈臻对孟子说道:“国都的百姓都认为先生会再次劝说大王打开棠邑的粮库救济饥民。恐怕先生不会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道:“我如果再次劝说大王开仓赈灾的话,我就成了冯妇了。晋国有个名叫冯妇的人,他善于打虎,后来他立志行善,再也不打虎了。有一次,他到野外游玩,看到很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当时,那只老虎背靠着山势险要的地方,怒视着人群,谁都不敢接近它。就在这时,人们远远地望见冯妇来了,都跑过去迎接他,并请他帮忙打虎。于是,冯妇便挽起袖子下车去打虎了。因为冯妇抓到了那只老虎,因此人们都非常高兴,但士人们却因此而讥笑冯妇。”

【阐释】

在这一章里,孟子讲了“打虎英雄”冯妇的故事。冯妇本来已经发誓不再打虎了,但在别人的邀请之下,他又重操旧业,干起了打虎的勾当,放弃了自己发誓要当善士的追求。成语“再作冯妇”是说,人不应因环境而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与原则,也就是不应“再作冯妇”。

从孟子说这段话的语气里,我们感到他并不是完全否定冯妇的作为,也许是因为“再作冯妇”得到了众人的拥护,只是士人们在讥笑冯妇罢了。

那么,难道孟子是因为害怕士人的讥笑而不去劝齐宣王开仓赈灾吗?

关于这个问题,朱熹解释说,主要是因为孟子说这话的时候,齐宣王已经不愿意再用他了,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听他的话了。孟子自己也是知道这个情况的,而且准备要离开齐国了,所以才不会再去劝齐宣王开仓赈灾的。

由此可见,孟子说这段话时,心态是处在一种矛盾中的,正如冯妇打算再次打虎一样,也是很矛盾的:不去打虎吧,众人需要自己帮忙;去打虎吧,又违背了自己的追求和主张。孟子也是这样,不去劝齐宣王开仓赈灾吧,百姓确实需要救济;去劝齐宣王开仓赈灾吧,他又不会听,而且已经准备离开齐国了,再去劝齐宣王,是不是又放弃了要离开齐国的打算呢?会不会受到齐宣王身边的人的讥笑呢?孟子想了很久,最后决定不去管赈灾的事了。其实,陈臻也是了解先生的处境的,所以他马上又说“殆不可复”。

同类推荐
  •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的攻守之道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完整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及辩证唯物论。中华文化的特质是一种人伦文化,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物质运动的人被划人”劳力者”阶层,这种近乎本能地看轻自然科学的意识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 老子全书

    老子全书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是一部涵盖了人生大智慧的经典著作,但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不能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试图对《道德经》中的文化精华加以解读,来指导人们在具体生活中所遇到的为人处世、生活情趣、工作态度、人际交往、婚姻家庭、企业管理、养生之道等问题,帮助人们从生活与情感的困惑中走出来。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二重论

    二重论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戏子译鬼

    戏子译鬼

    自公元以来世间进入末法时代,传闻中能飞天遁地,活死人生白骨的神仙不见踪迹。只留下流传百世的传说,有道是世人皆叹无神仙,神仙已从身边走。皆因肉眼凡胎无法识别而已。各朝开国功臣都是有大气运之人,每一个开国初期强大的气运会震慑的魑魅魍魉不敢出来作祟。自十年动乱来各路妖魔鬼怪出来祸害人间,而此时自古流传下的三十三天内外的各个修行门派也发现本来难得一见的修行天才竟如春笋般冒出。各派陶醉于良才美玉之中又极为担忧这一反常情况。每逢世间动荡,天地就会降生仙神来救世。有一门派,世间为戏子,人戏唱得,鬼戏亦唱得。虽落魄已久,但在远古也是大有来头。故事即将开始,各位看官请保护好心脏听我慢慢道来!!!
  • 当沉默,亦为告白

    当沉默,亦为告白

    “你有喜欢的女孩子吗?”女生的声音仿佛钢琴的和弦,轻轻敲打着男生的心扉。男生只是默默地点点头,萦绕在心头的三个字却始终说不出口。时间不会为谁等候,浪漫的青春,当沉默亦为告白,爱情便成了裱藏在内心里的画卷。
  • 听天者

    听天者

    当一个人在这个世界永久沉睡的时候,另一个世界的他便会苏醒。陪伴着他的是幸运或是不幸,富有或是贫穷,幸福或是悲伤……所有所有都由他在这个世界的修为所决定,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已到。而听天者便会汇聚他们的修为化作——《修为录》本卷书主要写主人公成为听天者的事情!
  • 镇守府的炼金术士

    镇守府的炼金术士

    “小白提督,快给我制造一个四连装酸素鱼雷!”“行,稍等!”三连装酸素鱼雷制造成功!“提督,我要一个大大大的熊布偶poi~”“好。”制造失败...夕立这些棉花你自己拿去做吧...“提督大人,吃饭...不对,可以制造一些零战给我吗?”“好的,等一下。”大碗铝装酱汁盖饭制造成功!“提督大人,可以给我一些肥大的鱼雷吗?嘿嘿~”“噫~马...马上!”制造失败...等等,为什么会出来这么多的黄瓜?!(PS:本文虽然从题目看起来很像是战斗文,但是主要是以描写日常为主的轻松文。另外,这里的炼金术士并不是钢炼里面的那种炼金术士,不过有一些设定可能会很像。)本书的QQ群㈢㈦㈡㈨㈦㈧㈦㈦零
  • 猛人张三

    猛人张三

    张三带着前世一生的不甘,重生到异世,每当他身体受到重创奄奄一息时,内心中的不甘,倔强,坚韧,都会化成一股熊熊燃烧的烈火,最终转化为那股“气势如宏力拔山,脚踏地陷入云端”牛逼烘烘的力量,当那股力量一再得勾起,他也将一步步走向巅峰,这一切尽在猛人张三的疯狂人生中,娓娓道来!当所有人都觉得正义是邪恶的时候,那么邪恶是否真的成了正义?人生本苦短,日夜百练千修,只求还我辉煌一世。不要一切束缚制约,只求自由自在,不要冷眼挖苦相看,只求视我猛人。
  • 无色之枪

    无色之枪

    枪的光芒代表了内心,你的内心是什么颜色?
  • 私家侦探之豪门恩怨

    私家侦探之豪门恩怨

    破案靠的不是武力是脑子但是没有武力是玩玩不行的请相信我应为我是专业人士应为我是福尔摩斯的偶像
  • 五官科学

    五官科学

    本书内容包括:眼的应用解剖及生理、眼科检查法、眼睑及泪器疾病、结膜病、角膜病、葡萄膜病、青光眼、晶状体病、玻璃体病、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等。
  • 引领孩子一生的启迪故事

    引领孩子一生的启迪故事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天真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准备去探索、去了解,而一个……
  • 好时光

    好时光

    自2006年出版第一本个人诗集,已过去六年。光阴荏苒,恍然如梦。这六年是青春岁月最真实的见证。生命中珍贵的善缘被一一遇见,疼痛和锤炼一一经历。也许得到和失去了些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成长过程中心灵和智慧开启——瞬间的灵感,犹如冥冥之中不可言说神灵的指引和护佑、仁慈智慧的光芒顷刻注满,将我从黯淡、琐碎、奔波的尘世生活中提升、擦亮,看见那些“看不见的金黄”,听见“下午的麦田”的心跳……于是有了这本诗集,你所触摸到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