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882500000004

第4章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收拢思绪,杞敕开始认真诵读并分析《尧典》。

杞敕发现,《尧典》这一篇的脉络实在过分清晰。

开篇序文,“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交代了作《尧典》的背景;

接着是总论,“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从整体上概括了帝尧这个人和他的功绩;

然后是记事,“……敬授民时……命羲仲,宅嵎夷……羲叔,宅南交……和仲,宅西……和叔,宅朔方……”,记录帝尧在“授民时”一事上的举措;

最后一部分记言,“帝曰:‘畴咨若时登庸?’……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凪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记录了帝尧和大臣在选用人才时的商讨。

从句式来说,“尧典”整体上以四言居多,各个部分又有所差别。

例如,序言和总论部分基本上全是四言;

记事部分以四言为主,杂以二言、三言,如:“宅嵎夷,曰暘谷”、“日中,星鸟”等,“短小”是其特征;

记言部分最为复杂,长短不齐,但四字词句还是较多一些。

将《尧典》诵读地烂熟于心之后,杞敕才展开这卷今日新得的书——《舜典》,并尝试理清其句读。

与《尧典》一样,《舜典》的篇名亦写在竹简背面。

“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

杞敕很快就发现,《舜典》与《尧典》一样,也有一个序言部分,遂将这一段划为第一部分。而且,序言所指,都是《尧典》的内容,所以很快将这简短几句的句读理清;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咨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

这一段行文依旧与“尧典”惊人相似,比如首句“曰若稽古帝某,曰某某”。

后半段“慎徽五典,五典克从……舜让于德,弗嗣”,则直接照搬《尧典》尾言。

杞敕遂将这一段视为《舜典》的总论,也就是“舜典”的第二部分。

《尧典》与《舜典》如此惊人的相似,让杞敕不可能不浮现这样的想法:《尧典》与《舜典》可能是一个人所记录?否则行文、词气何至于如此的形神俱似!而且,这种行文——前篇之尾与次篇之首如车辙履迹般自然过渡,因其环环相扣,读来颇有一气呵成、连绵不绝之感。

这一段有一句话引起了杞敕极大的兴趣,即“玄德升闻,乃命以位。”

帝尧听闻了舜的德行,所以从畎亩中提拔了他,这或许是“以德配位”最早的、有记录的案例。自古以来,平民进身之阶不外乎二:一者为德、一者为才;西汉举孝廉,以德也。曹操“求贤令”,唯才也。

以才,很好理解,毕竟“犁牛之子骍且角,山川其舍诸?”人才,自有用武之地,断不会“身老沧州”。

以德,则颇耐寻味。以帝尧提拔舜而言,帝尧求贤、曰:“明明扬侧陋”,说:将那些贤明的人、即使身份低微,也举荐上来;然后群臣推荐了舜。也就是说,舜“以德配位”必要了两个条件:一,上位者需要贤德之士;二,声名远扬、有人举荐。关于第二点,杞敕不由想到了一个成语“终南捷径”和一句俗语“朝中有人好做官”。

“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如太史公言:若无孔夫子,谁知糟糠颜渊?谁知首阳伯夷、叔齐?

而更多修德之士,只是堙灭闾巷罢了!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这一段可以说是《舜典》记事的核心部分了,杞敕得意的是,这一段前世自己读《五帝本纪》时有认真研究过。

所谓“正月上日”就是后世所指的“正月初一”,“文祖”都是指尧的始祖。合起来就是说,正月初一,舜在尧的始祖庙继承大位;

“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就是将这件事情祭告天地神灵;

“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就是收拢前代的玉器瑞信,选择吉时,接见各方首领,班赐新的玉器瑞信;

“岁二月,东巡守”、“五月南巡守”、“八月西巡守”、“十有一月朔巡守”,新帝即位,巡守四方,安定天下,最早的记载大概就在此处了。

巡守的过程中,“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统一了历法和计量方式;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确定了诸侯朝见的礼节;

“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最后又将这种程序固定下来,形成定制。

可以说,这些举措极大地加强了“中央”与各部落的联系,为后世中央集权夯实了根基;也极大地促进了礼法、文明的发展。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过、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这一段在《五帝本纪》仍然有迹可寻,所以杞敕诵读起来,也不怎么费力。

同样,这一段也是记事。如果说上面一段说的是礼,这一段可以称之为法,或者说刑。

对帝舜时代的刑罚,皋陶曾赞扬说:“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就是说,对偶然的过失,再大也给以宥赦,对明知故犯的罪恶,再小也处以刑罚,竖立了刑罚的威严;“罪疑惟轻……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则表现了帝舜的“好生之德”!

诵读《舜典》,借着前世的知识和今世对《尧典》的理解,目前为止,杞敕尚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但从“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也就是尧帝之死开始,“舜典”的后半部分基本上全是记言了。对于句读来说,也就是最复杂、最没有规律的部分了。

杞敕将这后半部分的文字全都读过一遍之后,深感颓败。除了“曰”、“曰”发语词,“咨”、“哉”等语气词,以及一些耳熟能详的人名、官名如“稷、契、皋陶、四岳、百揆、司徒、共工、纳言”等,其它大片大片的地方,如睹天书,不识真面目。

杞敕很想将手上这卷竹简扔进池中,然后与其他公子一道,去斗鸡遛狗,去欺负良家。杞敕自信,凭着一世的知识,可以保自己此一世荣华。可是,终有那么一丝不甘心啊!难道千载难逢,只为百年富贵?还有这个时代,这个即将进入战国的时代……

杞敕深深地吸进一口气,闭上眼睛,默默地感受着这个时代的气息。

心,安定下来。

杞敕不再去想着还有多少疑难,而是想着已经拥有多少线索!

信心充溢胸膛,杞敕打起精神继续攻读《舜典》。

这个“格”与《尧典》里面的“格”一样,应该也是来的意思,“格物致知”的“格”也是这个意思;

“十有二牧”,应指前面所指“十有二州”的长官。可是为什么是“十二州”,不是“九州”呢?难道这“十二州”指的是因为洪水阻隔,显现的十二块高地?而洪水退了之后,有些州又连在一起呢?嗯,很有可能;

这个“俞咨”短句三番五次的出现,很可能“俞”也是一个虚词,与“咨”组合,形成的一个两字虚词,就像噫吁一样;

我想起来了,这个“弃”就是后稷;后稷三次被他的母亲姜原抛弃,所以叫“弃”;

“虞”应该是个官职,掌管山林;

“夔”应是人名,老师讲过“夔一足”的典故;

……

静下心来的杞敕,反复阅读,又从小处着眼,结合自己现有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分割着这一堆文字。对,就是分割,就像庖丁解牛。

八九点钟含羞带怯的小姑娘,变成了中天的剽熊大汉,杞敕不得不放下竹简。此时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用完膳还得午休。

饮食规律是健康的根本,杞敕以一个成熟的灵魂而来,自然十分重视;“午睡倍于黄昏”,午饭过后小憩一会则是前世已有的习惯。正是因为在这些细节上,杞敕表现地严谨、稳重,族中长辈遂常以“小大人”来调侃杞敕。

一个上午,杞敕耗尽心力,将“舜典”的记言部分理清了七七八八。杞敕觉得自己还有深挖的空间,只要再加一把力,有些似是而非地方就能理通;而有些地方,对于现在的杞敕来说,实在过分艰涩,必须依赖他人点拨才能明白。

而且,一个上午绞尽脑汁的分割解析,对杞敕来说也是受益匪浅。第一,杞敕从烦乱浮躁转为冷静,代表心性的进步;又对纷乱如麻的信息进行了严谨地条分缕析,极大地锻炼了思维。第二,行文脉络的分割,促进了杞敕对“舜典”的记诵;一点一滴、毫丝不苟的解读,更加深了对“舜典”的认知。总之,颇有“从他得来终觉浅,躬行方解滋味深”、“书不是书,我不是我,书即是我,我即是书”的感受。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天道无亲,天用唯勤!

我生儿知之,可谓天才,又不喝咖啡,你说可怕不可怕?

哎!寂寞啊。杞敕很是臭屁了一番,“萧瑟”离去。

同类推荐
  • 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

    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

    隋唐相交之际,风起云涌,群雄并起,在历史的天空下展开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真实比小说更精彩”,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表现得更集中,更突出,更精彩。本文尝试用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笔调把大家耳熟能详悉的李元霸、裴元庆、杨林、程咬金、秦叔宝、罗成等等英雄人物还原到华丽隋唐史中去。
  • 群雄逐鹿五百年

    群雄逐鹿五百年

    这是一篇贯穿春秋、战国、秦末、汉初历史遗事的长篇历史评议小说,分为《春秋争霸》、《战国夺命》、《大秦短寿》、《楚暴汉痞》四篇。故事通过周幽王宠幸褒姒遭灭、郑庄公春秋霸主首兴、列国诸侯兴替、五霸粉墨登场、战国恶斗、七国合纵连横、秦王脱颖而出、兼六国中华混一统、始皇帝乐极生悲、楚项汉刘崛起、楚汉你死我活、汉高祖无赖定乾坤等情节,重现当年的世事纷乱和各种是是非非,从而以史为鉴,揭示历史循环往复的必然规律和惊人巧合。
  • 盛唐延篇

    盛唐延篇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长驱东胡胡走藏。忆昔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盛唐,提笔延篇。
  • 大风起兮(上)

    大风起兮(上)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四兄弟闯东汉

    四兄弟闯东汉

    “我靠,咱们居然穿越到了东汉末年,怎么办呢?”徐浩然惊讶地说。“没关系,凭咱们的智慧害怕在这乱世不能出人头地吗?”王宸阳自信道。说完还瞟了瞟旁边的郭文超和张桓……
热门推荐
  • 天价娇妻:豪门总裁契约

    天价娇妻:豪门总裁契约

    一通电话,让她成功掉进圈套,家族的阴谋一下子将她打入婚姻的坟墓!婚后生活百态,小三小四不时来挑衅,她全身心应付!当婆婆领着大肚子的妹妹来到她面前时,当亲情和爱情共同背叛她时,她第一次痛哭出声!“姐姐,我和孝正交往了三年,而你和他才不过结婚一年,小三不是我,而是你才对!”妹妹捂着肚子,趾高气扬的炫耀:“而且姐姐,一年了你的肚子还没有动静,难道你是得了什么不孕症吗?”的确是不能孕,不过不是不孕症,而是——
  • 凡墙都是门

    凡墙都是门

    收陈染的9篇小说,5篇散文。《与往事干杯》是陈染的成名作,《无处告别》为代表作,其余属新近时期的佳作。陈染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散淡的眼光看取散漫的性情,以优雅的文笔抒写高雅的灵魂。这种风格坚守至今,但人物渐近日常化,叙事更趋散文化。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培养数学逻辑思维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

    《结不结婚,这是一个问题:萨特与波伏瓦的情爱札记》探讨了萨特与波伏瓦这对情侣的情感生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生命状态。作者以跨文体、思辨性的随笔形式,融写实、想象、故事、书信、日记、议论、抒情于一体,从萨特、波伏瓦两人的思想成就,两人之间奇崛的关系,及他们两人分别与别的异性的关系出发,深入人物的灵魂世界,对人类两性关系及这种关系的各种可能性作深入探溯及思考,同时也对当代人的情感婚姻中敏感的、深层的问题,有着得体、到位而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 落花染残阳

    落花染残阳

    ‘慕珹,这一世,算是我欠你。若有来世,我只愿与你偕老。’‘有生之年,我只负了最爱的你’‘残花粘染了血腥,但之前它也明媚’
  • 醉帝途

    醉帝途

    天焱大陆,强者为尊,皇道帝途,豪杰歃血。身怀古老血脉的不屈少年,神秘组织的惊天密谋,引动了大陆千年来的动荡乱世。血腥的帝国战场,一夜之间毁灭的势力,弱者只能沦为争斗的牺牲者。“世人欺我弱小,难道弱者就没有生存的尊严?待我成皇之时,尔等宵小休猖狂!待我登帝之日,屠尽奸邪又何妨?”凌云面对寂静的山谷立下了豪情誓言。
  • 浴血神器

    浴血神器

    悟天走到山洞近前,听到洞中传来一阵女子呻吟声,他把头向里望了望,不禁大吃一惊,这、、、这是?看我手持神器,浴血狂战。
  • 凡尘修仙传

    凡尘修仙传

    天庭诸星皆有生命,茫茫洪荒犹如星云,生物,生存在球一样的星体之中,而无数球一样的星体,构建了整个洪荒世界。问道,凡尘已走在了仙界前。————————(ps:本书无节操,无下限,食用时请不要食用饮料。)(p2:请不要将本书当成一本正经的小白文。)(p3:本书颠覆三观,热血只是骗人,腹黑才是王道。)
  • 十方圣统

    十方圣统

    宁家先祖宁浩,重生于万代之后,一个家族没落弟子的身上。天不亡我,我便逆天。这一世,放手一战!
  • 深宫错影

    深宫错影

    天下四国,紫冰只有一个,她是谁?大盛皇宫的陆昭仪?江南神出鬼没的“梅神”?千手药王的关门弟子?熟读兵书的军中奇才?七皇爷宣宁,她让我重生,这眉如远山,眼如秋水,婉兮清扬的绝世佳人将是我一生的追随。冲冠一怒,只为红颜。大盛国天子宣华,她是江南选秀进宫的,可我,再也放不下了,我知道她心里一直有个人,她经常对着我笑,那笑容里却是没有温度的。我能等到她完全属于我的那一天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