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4400000018

第18章 领袖们信赖东华学校(1)

一、******帮助建东华

在哈尔滨道外区靖宇街和十九道街交界处,有一座百年老建筑,这里是当年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的旧居。浅灰色二层老楼,墙壁斑驳,看似寻常,但这里曾发生过不平凡的故事。

访问这里的居民,谈起久远的往事,很多人都会提到:******曾住在这里。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说:“我是1952年来这里住的,快六十年了,早就听说周总理在这里住过。光听说,没见过呀。”另一位中年男士说:“听老人说,******1917年和1920年来过两次,当时敲窗户,嘭嘭嘭敲三下,里面的校长就开门了——这是他们联络的暗号。”还有一位中年妇女说:“这里的邻居都说,我们这里是周总理曾经住过的地方,还觉得挺荣幸的。”

可以说,哈尔滨东华学校的创办,也凝聚着******的心血和智慧,融汇着******和邓洁民深厚的学友之情。

邓洁民出生于黑龙江省宾县,年幼时在家乡读私塾,学习俄文。由于刻苦用功学业精良,15岁时便被哈尔滨道台府聘任为俄文通事,获五品顶戴的官职。求学心切的邓洁民任职三年后,赴北京汇文学校读书,1912年又考入闻名全国的天津南开学校。这所学校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学术空气浓厚,教学作风民主,并以管理严格著称,让力求开阔视野、进取心很强的邓洁民受益匪浅。在他入学一年后,1913年******也考入了南开学校,在课余活动中他们接触比较多,时常在一起畅谈交流。邓洁民和******彼此成为了志趣相投、友谊深厚的朋友。

1904年,邓洁民参加留学公费考试被录取,南开学校开欢送会,邓洁民和******紧紧握手,依依惜别。邓洁民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在那里,他和李大钊成为了法政系的同学,且同住一间宿舍,朝夕相处,亲如兄弟。在留日学生的爱国运动中,两人同被推举为留日学生总会负责人。

1917年初,26岁的邓洁民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深感东北教育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便决心从振兴教育入手,走教育救国之路。于是,他开始奔波联系,希望在哈尔滨筹办一所学校。

1917年夏,19岁的******在赴日本留学前夕,先去辽宁铁岭看望伯父,然后到哈尔滨看望老同学邓洁民。

人海茫茫,能成为校友是缘分,千里迢迢专程来告别,更是真情难得。几年不见,在哈尔滨重逢,邓洁民喜出望外。他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在日本留学的情况以及日本的民风民俗和经济状况。凡是能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邓洁民都逐一说出,接着又将准备在哈尔滨办学的设想和在筹办中遇到的困难对******和盘托出,并表示很想听到******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肯定了邓洁民创办教育的设想,认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询问学校准备起什么名字,邓洁民意味深长地笑着说:“这名字和你有关呢。”

******在南开学校曾为同学题词留念: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是邓洁民知道的。******略思片刻,笑着说:“学校的名字是——”“东华!”两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说出学校的名字,如此默契让两位南开校友朗声大笑起来。******频频点头说:“好,好啊,为中华东北部崛起!”邓洁民连连拍手说:“学校的名字正是此意,老同学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邓洁民设想的学校规模很大,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甚至大学、研究院都包括在内。这样的综合学校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师资的需求也很复杂,手续审批也颇为烦琐,因此邓洁民和几位同人忙得不可开交,但进展却不大。

对于邓洁民急于求成的心情,******是很理解的,但他还是冷静地劝告邓洁民:摊子不宜铺得过大,可以先仿效南开学校的模式办一所中学,办起来以后再慢慢完善。

两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推心置腹、促膝长谈,直至深夜仍意犹未尽。

被邓洁民称为“东华学校******”之一的霍占一,曾经和******同班的同学王朴山都说:“翔宇(******字)这个人真行,真有才气,他帮我们整理了一下,就大有起色。”

邓洁民接受了******的建议,拟定先办中学,他得到了哈尔滨工商界的集资支持。为了筹办学校,邓洁民一家也省吃俭用,点滴积累。1918年的元宵节天寒地冻,在哔哔啵啵的鞭炮声中,邓洁民提着糨糊桶,让女儿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拿着长刷,走了一条又一条的街道来张贴东华学校的招生广告。

1918年1月,报纸上刊出筹建东华学校的“缘起”,同年4月1日,由邓洁民担任校长的哈尔滨第一所私立中学——东华学校开学了。

邓洁民和******共同拟定了东华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社会中坚人才,兼重德智体三育,养成爱国精神,陶铸济世能力。

******在赴日留学前,写下了那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看一看东华学校的办学宗旨,品一品******东渡扶桑前望江兴叹的诗词,让人觉得字里行间有一种气韵在融会贯通,昭示着他努力的方向就是济世爱国。

如今在哈尔滨档案馆,可以查阅到当年东华学校成立的文件,在天津的******纪念馆也馆藏着同样的文件。

正如******所期望的,东华学校是仿效南开办学的。南开学校的创立人是做过清朝的翰林学院编修和学部左侍郎的国学大师严修,校长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南开素以治学严谨、教学风格民主进步、管理规范严格闻名于世。******曾经说过:“我是爱南开的。”邓洁民的同人多数是南开的校友,因而共有一个情结:东华学校要以南开为楷模。

东华学校既要求学生对待学业紧张严肃,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校的社团有青年会、爱国会、崇德会、演说会、辩论会、音乐会、东华季报社、新剧团等近二十个。所学课目中的代数、几何、物理、化学、世界史、世界地理等都采用英文课本,并提倡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这在当时哈尔滨的学校中是独树一帜的。

东华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据史料记载,初创时校舍楼房18间,仅半年后,就又增租了校舍39间,不断增租校舍却仍然难以满足生源剧增的需求。

由于师资力量强、教学方法新、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优秀,东华学校蜚声哈市,在整个东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

1919年4月,东华学校举行成立周年纪念会,滨江道尹和在哈校董都前来祝贺,充分肯定办学成绩,纷纷表示会继续鼎力支持。校董侯延爽撰文称赞:“东华生徒成绩叹未曾有,各教会来之观者,咸啧啧赞叹,谓形式精神南开外无与伦比。”

1920年深秋,哈尔滨已开始飘雪,22岁的******在赴法国留学前夕,第二次来到哈尔滨向邓洁民辞行,同时也来看看他所牵挂和关注的东华学校办得怎么样了。他在邓洁民的家里住了两个星期。

2008年9月,笔者在北京终于寻访到了邓洁民的二女儿、89岁的邓爽。谈及往事,她记忆犹新。邓爽深情地说:“这些往事都是母亲生前讲述的。”她望着母亲的照片,望着全家的合影,讲起了很久以前的事情:“******到我们家来过,当时哈尔滨抓过激党,******的警惕性很高,跟我父亲定了暗号,在侧面的窗户敲三下,门就开了。******见了我母亲就亲热地喊‘大嫂’,问长问短,对人可亲啦。母亲总是调着样给他做吃的,他特别喜欢我母亲做的浇汁鱼,一边吃一边说好吃。他非常喜欢孩子,有时我父亲就让我姐姐唱歌跳舞,他边听边看,还有节奏地摆着头拍手助兴。他总是高高兴兴的,笑起来前仰后合。那时哈尔滨已是深秋,下雪了,******一身学生装束,穿着长棉袍,围着围巾,脚上穿着一双擦得干干净净的皮鞋,十分精神。他和我父亲总有说不完的话,母亲记得,学校要照南开学校的样子办,还提到学生运动和革命的事情,这时我母亲就搬个小凳坐在门口放哨,因为当时哈尔滨是反过激党反****的……”

邓爽特意找出邓洁民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大街与十九道街交界处临街二层楼住址的老照片给我看,并指着一楼的铁门意味深长地说:“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左侧窗户就是******和我父亲商定好的暗号,嘭嘭嘭敲三下的地方……”

我们告诉邓爽这座楼已被作为重要的文物保护了,楼的墙壁上挂着哈尔滨市政府立的标牌:******住过的旧址。邓爽听后很高兴。

楼依旧,故人非。可是听着邓爽老人绘声绘色的讲述,我觉得这座老楼竟然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

当年,******第二次来到哈尔滨,当他看到倾注了自己心血的东华学校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成绩斐然,被哈尔滨人称为“第二个南开”时,他非常高兴。他看望了东华中学教师队伍中多位来自南开的老校友,其中包括于芳洲、张涤非、霍占一等人。******同他们互致问候,畅叙校友情,并鼓励他们发扬南开精神,培育学生济世爱国的情怀。

应邓洁民校长的邀请,******还在东华中学的大礼堂作了演讲。大礼堂内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站满了学生。尽管到会者并不完全了解演讲人的经历,但是因他毕业于名校南开,又留学海外,且是“五四”运动的精英人物,而且还有着英俊儒雅的外表,所有的这些因素都让大家对演讲充满了期待。

22岁的******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了演讲台,他激情洋溢地向东华学校广大师生讲述了“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北京和天津的运动情况以及在天津成立“觉悟社”的初衷。他还热情地赞誉了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说这场运动是指路明灯,并申明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观点。最后,他希望东华学校的学生们要为中华的崛起而刻苦读书,要励志做一个对社会进步发展有用的人才。

在邓洁民校长的引领下,学生们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已是蔚然成风。“五四”运动爆发后,在邓洁民的带领下,东华学校的学生站在最前沿。他们上街游行示威,在学校演出新剧《越南亡国泪》,在公园向市民演讲,要求政府力争主权,废除“二十一条”。学校还资助学生代表赴京津,参观学习学运的经验。

******作为学生运动的领袖,著名的天津觉悟社的创办人畅谈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引起了东华学校爱国学生们的强烈共鸣。对中国****落后的现状感到忧虑甚至迷茫的师生们,被******的演讲深深吸引了,他们对这场精彩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时已经走上革命征途的******,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他向邓洁民述说了很多自己对于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的想法,也希望东华学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能够成为一个革命运动的据点。

******的一番话让邓洁民得到了新的启示。老友重逢,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披星伴月常至深夜。正如邓洁民的儿子丘琴在《周总理在我家》中所写:“我父亲邓洁民和周总理在客厅里关起门来交谈,谈话很热烈,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有时我母亲将晚饭重新热好,敲门后,给他们送进去……”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革命生涯中常留胡须,是美髯公的形象,那么他1920年来哈尔滨时是什么样的呢?丘琴当时已是六七岁,他记得很清楚:“有时我和姐姐也到客厅去,我姐表演唱歌跳舞,******一面看一面拍手助兴。他穿一件棉袍,围着围巾,干干净净很精神,没有蓄须(在我父亲的朋友中,只有马骏是个大胡子),他在哈尔滨停留约两周。”

1920年11月7日,******由上海乘游船“波尔多斯”号赴法国勤工俭学,到达巴黎后,******就给在万里之遥的老同学邓洁民寄来一张报平安的明信片,上面用铅笔写道:

洁民兄:

×月×日抵巴黎,醒吾兄来接我。

恭贺新年。

问伯母大人嫂夫人好。

弟恩来

×月×日

东华学校没有辜负******的厚望,这里不仅成为了培养社会中坚人才的摇篮,也成为了革命的据点和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基地。

由于邓洁民拥护和敬仰列宁的主张,非常关注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新变化,他和十月革命前后曾经多次走中东铁路赴苏联留学考察并且把《俄国共产党党纲》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张西曼也成为了好朋友。张西曼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列主义者之一,作为湖南长沙人,他最早的传播阵地却不是他的家乡,也不是北京、天津和上海,而是哈尔滨东华学校的讲台。

为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同盟会会员张西曼,以社会名流的身份鼎力支持邓洁民办学,被邓洁民称为支持创办东华学校的******之一。邓洁民还将张西曼聘请为东华学校的俄文教师,并请他为学生们讲述他的“红色之行”的所闻所感。

2012年10月,笔者在北京寻访到张西曼教授的女儿张小曼,张小曼颇有感触地说:“我父亲张西曼在东华学校期间进行俄语教学,他用切身经历讲述十月革命给苏俄带来的巨大变化,宣读他用中文翻译的《俄国共产党党纲》,他把该校努力创办成一个革命的据点,把哈尔滨作为他从俄罗斯归国后,第一个传播马列主义的城市。”

邓洁民还通过张西曼的介绍,聘请了另一位俄文教师,他就是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馆,并且参加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张绍德。

张绍德在东华学校不仅是深受学生欢迎、德才兼备的俄文教师,也是邓洁民校长的得力助手。

1920年10月瞿秋白等赴苏联采访,1921年1月张太雷去苏俄共产国际联络工作,1922年初罗章龙到哈尔滨考察工人运动,都得到了张绍德热心诚恳的帮助。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人的心灵

    本书作者没有按常规的教材模式来编写则是显而易见的。全书五十一个专题,既不按朝代也不按文学潮流加以分期,只是大略地依照时间顺序,挑出作者心目中最为杰出的作家与作品加以介绍和论析,而自然而然形成具有“史”的意味的流动。就好像在一大堆成色各异的珍珠中挑出了最漂亮的珠子贯穿成链,显得简洁而好看。体现了文学史的感性化特征,也体现了历史学的思想性特征。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

    本辑共收入论文30篇,其中学术论文16篇,教学改革论文14篇。论文的作者大都是文学院现任教师,也有从文学院调入我校艺术研究院的教师、与教师合作论文的在读或毕业的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反映文学院教师科研、教学的一个窗口。
  • 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的童话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时光你覆盖我的阳光

    时光你覆盖我的阳光

    只要心还在跳跃,对你的回忆将永不会消亡
  • 狐仙女友闯世界

    狐仙女友闯世界

    小狐仙夏雨沐不小心带回家一个男人,结果使得狐仙族招收灭族之灾,情急之下,狐仙族圣姑把夏雨沐传送到异世界,来看夏雨沐如何能闯出一番天地吧。
  •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
  • 冥帝轮回

    冥帝轮回

    他身负着沉重的使命,他要与天争,与地斗。他是绝对的王者,掌控轮回大道。身在都市的他,坐拥数名美女,武道门派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升仙界,神界,最终归得冥王位。-----------------------------------------------------------
  • 水世界之风帆时代

    水世界之风帆时代

    李江海带着一个变异版的农场空间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大块陆地,只有一些零星岛屿的星球上。以食物为货币,以泥土为财富,以木船为家。多少人穷极一生,只为几桶泥土奋斗,又有多少人一辈子的愿望只是为了拥有一艘乌篷船作为传家宝。在这个以船为商品房,以岛为国家,拥有一亩土地就是超级大富豪的世界中,故事就在这里慢慢开始了……。
  • 逐鹿汉末之我是吕奉先

    逐鹿汉末之我是吕奉先

    21世纪屌丝青年吕小布是个三国迷,因救人身死魂穿来到汉末成为吕布,各位看官请跟随李二一起来到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见证吕布的崛起。
  • 重生军妻之军少慢点,追不上了

    重生军妻之军少慢点,追不上了

    于雨潇重生前是小姐,重生后,也是小姐,不一样的是这次她背负了上次的仇。君宇墨,人人都知道的霸气军少,掌握军事大权,身边小弟如云。为了报仇,于雨潇想要攀上君宇墨这条“大鱼”,于是便是各种心机,君宇墨不予理睬。有一天于雨潇发现自己爱上了君宇墨,于是决定不在纠缠君宇墨,隐秘于世,这时君宇墨才知道他已经爱上她了。于是开启了漫漫寻妻之路。
  • 独家宠婚:男神只恋蜜妻

    独家宠婚:男神只恋蜜妻

    相爱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婚礼使她独自逃离将自己放逐了两年。放逐归来,她以最大大的大龄剩女加入了相亲的行列。第一次见面她对他“投怀送抱”第二次见面,她指着那个红本本瞪着眼睛说:“你写错名字了?”他淡定神闲道:“我明明写的骆宇辰,怎么可能错?!”她本来抱着找个人搭伙过日子,谁都不会付出感情,如此落个一身轻松何尝不可!可曾想怎么就嫁给了本市地产龙头的总裁,这是她很不淡定!!!本就没有感情的婚姻,一回头却发现,相爱恨晚,直到宠她上天!!然而这一场晚成的大婚被突如其来的另一个女人和孩子打破,使正处于幸福生活的两人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层层迷雾。
  • 邪魅总裁的邪恶萌宠妻

    邪魅总裁的邪恶萌宠妻

    不会写简介,望见谅,亲们,支持我啊,拜托
  • 超级vip系统

    超级vip系统

    超级vip系统,天机星系天机集团高科技结晶,是一个可以发布任务,兑换物品的神奇玩意。里面有领先地球数百年科技的基因药水,高科技武器,飞船大炮等,还有和地球上武侠小说一样的古武科技。当肖扬这个备受欺负的小职员得到超级vip系统之后,他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这家公司的董事之一。肖扬很爽,以前欺负他的人却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