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4400000020

第20章 领袖们信赖东华学校(3)

这时的马骏已将关注的焦点转向社会的底层。他觉得应该让革命的火种在工人和农民中生根发芽。他冒着风雪不辞艰辛地深入到三十六棚工人区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况,到偏远的农村去走访进行革命宣传。马骏的孙子马为平对笔者说:“听我祖母讲,我祖父在哈尔滨下乡去宣传,条件差,坐牛车,道路坎坷泥泞,有一次牛车翻了,我祖父被碾在车轮底下,一车的粮食袋子都砸在他的身上。”

不论走多远、怎样地艰辛,酷爱音乐的马骏总要带上他心爱的乐器,月琴和笛子几乎总是与马骏形影相伴。马骏在第一次被捕后就留起了胡须,邓洁民称他为“美髯公”,也有时戏称他“大胡子”。在邓洁民的家中,孩子们最盼望能够见到胡子叔叔,因为听马骏演奏乐器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情。

1922年2月,已成为共产党员的马骏又来到哈尔滨,依然住在东华学校。此时哈尔滨各界群众正在掀起反对华盛顿会议的斗争,因为在这次会议上美、英、法、日等国提出国际共管中东铁路问题。马骏通过邓洁民的关系结识了进步青年韩迭声,他向韩迭声介绍了北京和天津地区组织救国十人团,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经验,这使韩迭声深受启发和鼓舞。在马骏的引导和支持下,韩迭声等人发起和组织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让哈尔滨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

之后,马骏回到家乡宁安县,其间领导群众开展了反对当地劣绅与日本人合谋修筑宁海铁路的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他在家乡点燃了革命的火种,建立了党小组,接着又到吉林毓文中学,以教员的身份宣传马列主义,秘密发展了学生党员和团员。

1925年秋天,受党组织委派,30岁的马骏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

马骏的孙子马为平对笔者说:“我的祖父马骏很早就向往红色苏俄,能够到十月革命的故乡去留学,他非常高兴。他和我祖母告别的时候,叮嘱我祖母要多保重,把孩子照顾好。临走时,他还给儿子弹奏了一段非常好听的月琴曲子,将儿子抱起来亲了又亲。我父亲一生都很难忘这个温暖的情景。我祖父马骏在上海集中,坐火车到哈尔滨停留几天办理护照,然后走中东铁路从绥芬河出境去往莫斯科。”

1927年,马骏回国后担任北京********兼任组织部部长,负责北京市委重建的工作。正当他竭尽全力将曾遭受破坏的北京市委逐步恢复起来的时候,因叛徒告密,1927年12月3日不幸被捕。1928年2月15日,年仅33岁的马骏英勇就义。

碧血染京城,精神永长存。

在北京日坛公园内绿树丛中有1987年重修的马骏墓,碑文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的邓颖超亲笔题写。透过马骏英姿勃勃的铜像,让人们感受到这位回族烈士特殊的风采。

烈士的家乡没有忘记英雄马骏,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有一条用英雄名字命名的“马骏街”,在马骏街的正中位置矗立的是马骏烈士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和北京日坛公园的马骏烈士纪念馆里,笔者都看到了一张同样的照片,是******总理抱着一个孩子的合影,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个孩子是谁呢?

在北京潇潇秋雨中,笔者寻访到了马骏烈士的另一个孙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马为公。他就是那张照片中的孩子,笔者在他的办公室,听他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8年12月的一天,马骏的家属应邀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做客。我当时只有4岁,周总理让我叫他爷爷,我说我的爷爷已经牺牲了,我奶奶还带我看了我爷爷的墓。周总理抱起我说:‘你爷爷为革命牺牲了,但是你还有爷爷,我就是你爷爷。’于是从那时以后,我就称周总理为爷爷,称邓颖超为奶奶……”

马骏的亲属对笔者说:“周总理对过去的老同事老战友始终不忘,解放后,周总理曾对南开的老同学说:‘邓洁民帮助过我们,为早期的共产党人做了很多掩护工作,有机会帮我找一找邓洁民的家属。’”

马骏的儿子、曾任宁夏自治区********的马德钟受周总理之托,曾努力寻访过邓洁民家属的下落。笔者有幸在邓洁民的女儿家中,看到了马德钟1988年12月6日寄给邓洁民大女儿邓育英的亲笔信,信中写道:

育英大姐,您好: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您的地址未果,甚憾!……老大姐,多年来深知邓伯伯与我父亲不仅是同学、好友,而且是战友。我父亲进行革命活动时,多蒙邓伯伯的支持与合作。我们是世交了,很早就想见面,畅叙先人之情。周总理生前曾多次谈到“东华”和邓伯伯的情况,给予邓老高度评价。……

笔者看到这封信件后,再次来到北京日坛公园马骏烈士纪念馆,伫立凝望马骏的照片和遗物,月琴、二胡和笛子安静地躺着。抚琴的人早已远去,琴声也不再回响。想想现在电视屏幕中很红火的节目“中国好声音”,是否可以说,马骏当年奏响的琴声正是构筑了“中国好声音”的序曲或前奏呢?

笔者在北京的马骏烈士纪念馆中看到了邓洁民的照片和东华学校的照片,回味着那封信件,联想到周总理的评价,禁不住对这所学校曾发生的故事肃然起敬。

三、张太雷落脚东华

当年,邓洁民校长还接待过另一位党的早期领导人——张太雷。

对于这件往事,邓洁民的二女儿、89岁的邓爽,听母亲和哥哥姐姐讲述过,她的印象还是比较深的:“张太雷到东华学校,是李大钊介绍的。我父亲和李大钊的关系是不一般的,后来我大姐到北京考师范,要有介绍人,李大钊马上出面说,我来做介绍人。当时张太雷来了就住在校长办公室,因为之前马骏来的时候,我父亲就曾安排马骏住校长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被隔断一分为二,这样做既安全又方便。张太雷在校长办公室的里面,白天不出去,夜里工作。”

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法律系的高才生张太雷年轻有为,具有远大的抱负和韬略。他是“五四”运动的先锋,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是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和马林来北京见李大钊,都是由张太雷做翻译的。

1921年初,张太雷带着李大钊的亲笔信来到东华学校。

此行,张太雷将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代表正在筹备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向大会作报告,介绍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的准备情况和未来的设想。张太雷在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后,成为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第一位中国科书记。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能够将肩负重大神圣使命的张太雷,介绍给哈尔滨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对邓洁民是何等的信任啊。

邓洁民并不了解张太雷此行赴苏联的使命,因为这毕竟是党内的机密。邓洁民和北京的李大钊一直保持通信联系,他知道老同学李大钊正忙于拯救中国命运的大事,他隐约感觉到李大钊亲笔写介绍信,说明张太雷此行是不寻常的。当时哈尔滨受到东北军阀反过激党和反“****”的影响,形势很紧张。

为了规避风险,邓洁民叮嘱张太雷白天尽量少出去活动。他还特意安排他所信任和器重的曾经也参加过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青年俄文教师张昭德,前去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办理张太雷出国的一切手续,并委托张昭德要尽力照顾张太雷的日常安全。

邓洁民视23岁的张太雷为弟弟,关爱有加。正值寒冬,冰封雪裹,邓洁民生怕老家在南方的张太雷初来滴水成冰的东北患上伤风感冒,他将炉火烧得更旺,还特意从家中取来了厚厚的棉被。因为张太雷要连夜赶写一些材料,邓洁民便吩咐学校的厨师增加了可口的夜餐。

邓洁民还为张太雷购买了火车票,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亲自护送张太雷登上哈尔滨开往满洲里的中东铁路火车,直到火车在轰隆隆的发动机声中渐渐远去,才转身离开了站台。

1921年至1924年,张太雷曾六次远赴苏联,每次都是来到哈尔滨走中东铁路出境,在哈尔滨停留期间,几乎都是住在东华学校。

2012年11月,笔者在江苏省常州市走进了由******亲笔题写馆名的“张太雷烈士纪念馆”,看到了张太雷留给爱妻的书信,其中一封用毛笔书写的信长达数千字,殷殷叮嘱,情意绵长。

牵挂家乡冬天的阴冷,身在莫斯科的张太雷为体弱的母亲悉心挑选了厚厚的毛毡,千里万里带回来。笔者眼望着这裹挟着浓浓孝心,来自遥远的异国他乡的毛毡,感叹革命者同样拥有强烈的孝心,心中油然升腾起温暖和感动。

在张太雷烈士纪念馆中,笔者还看到了哈尔滨东华学校旧址的照片。遥想当年,冰雪严寒暗夜笼罩的邓洁民办公室的那一束闪烁的灯光,折射着怎样的人间大爱,又传递着怎样的豪情啊!

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张太雷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并担任****中央南方局书记兼广东********。张太雷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对******叛变革命的行为给予了最有力的回击,使得被白色恐怖笼罩、乌云翻滚的中国看到一道灿然的曙光。正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的张太雷在乘车返回指挥部的途中遭敌伏击,身中三枪后,张太雷咬紧牙关拼命还击,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消息传到江苏省常州,张太雷的妻子悲恸欲绝,常常是泪水沾湿了枕头。当年迈的婆婆询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有儿子的消息时,她担心体弱的婆婆经受不住痛失爱子的刺激,只好强忍泪水笑着对婆婆说:“张太雷出国了,又到苏联去开会了。”

张太雷的母亲睡觉的时候,盖着儿子从很远的苏联带回的毛毡,心里牵挂着万里之遥的儿子的冷暖和安危。

老人拄着拐杖,时常在街口远远地望着,盼望着儿子早早地归来。此时,张太雷的妻子就会劝慰婆婆。不知真情,依然在街口苦苦等待的老人,怎会料想到,在凄风苦雨的中国,作为救国救民革命领导人的儿子张太雷已经牺牲,永远做不到忠孝两全了。

同类推荐
  • 午夜阳光

    午夜阳光

    书名缘于这些作品大都写在繁忙工作之后的夜晚,缘于作者心中的灿烂。诗集分为“回放自然”、“情系故园”、“山河礼赞”、“时代感言”四个部分。这是作者出版80余万字文学作品之后的又一创作成果,它聚焦现实生活的美丽瞬间,点燃心灵的光焰。
  •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精选19、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62位英语诗人102首优秀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既有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诗人如爱伦·坡、狄金森、叶芝、庞德、艾略特、金斯堡等人的经典之作,也有弗林特、休姆等英语现代主义诗歌史上的早期健将的优秀之作,大致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英美两国的发展轨迹,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总体风貌、感受英语诗歌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选本。《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由北塔选编。
  • 爱在麦芒上舞蹈

    爱在麦芒上舞蹈

    也许,你以为婚姻中每天会演绎单膝下跪献上玫瑰的浪漫;可能,奔波的生活和实务的琐事已将你的神经磨砺得粗糙麻木,那就请你和我们一起走进书中这几十位普通百姓的内心世界吧。他们会告诉你什么是生活的起伏跌宕,为什么有的爱会荡气回肠,仇恨怎样使亲人兵戎相见,什么人能享受劫后的柳岸花阴。正是他们的真实,拨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
  • 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玩·山海

    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玩·山海

    本书打破了人们对《山海经》的畏难心理,以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在轻松而不失严谨的氛围中,带领人们重新认读山海。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山海经》及其时代。人们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可以获得到更为深刻的启迪。作者的观点奇瑰大胆,“异想天开”。但极具说服力,让人叹服。全书的69个谜底将引领人们神游上古,梦回华夏民族的幼年时代。
  • 风漾摇篮(“大风歌诗丛”)

    风漾摇篮(“大风歌诗丛”)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历史悬案之谜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历史悬案之谜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世界历史悬案之谜》讲述的是揭晓世界历史上的离奇死亡案件之谜。
  • 无人久留

    无人久留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文心雕龙)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每朵乌云都镶有金边

    每朵乌云都镶有金边

    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职业人群中,白领占比超过50%,已成为城市主体人群,而且这个群体仍呈着有增无减的态势发展。外人眼中的白领——注重形象、精明能干、收入不菲、出入高档写字楼,是很多人羡慕和追求的目标。事实真的如此吗?在她们众多标签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呢?本文作者是一个出入繁华都市超5A写字楼的资深白领,她以敏锐的视角及或幽默、或感性、或时尚的笔触,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来写出她身边“白骨精”群体的真实生活。其实,光鲜只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之一。在她们亮丽的身后,更多的却是局外人看不见或想不到的纠结、烦恼、无奈和默默执着的奋斗……
  • 辰空

    辰空

    一个地球少年在宇宙的逆天之路,暴风雨的洗礼让他在成功的路上知会了一切。但是,危险却时刻降临在他的身边,沈天昊能否摆脱危险的境地,终究是否抱得美人归。
  • 青梅竹马之拜托别逃

    青梅竹马之拜托别逃

    我有危险,你第一个出现,因为你,危险都把我当危险了,可是,如今你要离开,那我该怎么一人对待危险?
  • 单翅蝶

    单翅蝶

    十年系列丛书。书海苍茫,此套系列小说是笔者计划利用十年之功来完成,故曰“十年”。笔者想通过此种方式传达给众多写手和读者们一个信息,未能成神的不一定就不是好书,成神的也不一定就写得多么精彩。世间可笑之事本就这么多;另外,如今的网文的商业气息太重了,到处都是重复的桥段。小说是什么?无非是讲一个好故事和把一个故事讲好。至于天命,就不是我辈所能揣测的了......《引》在遥远的南方,川黔一带,边远的村镇一直有一个传说。世间总有种种机缘,可以令你一瞩另一个世界的风采,踏上一条通天之路。有人穷其一生却终不可得。至于你是否有缘摆脱尘世间的纷杂与无奈,最终找到它,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The Poverty of Philosoph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勋鹿:还是你

    快穿之勋鹿:还是你

    鹿晗只是个普通职员,那天下班,忽的心血来潮去买了杯奶茶,自己才从奶茶店出来,一辆失控的车就冲了过来。鹿晗正在笑自己一生的碌碌无为的时候,一个正太的声音响起且叫鹿晗宿主。鹿晗生下来便是孤儿,自力更生导致鹿晗早熟,生性冷淡,鹿晗凭自己的能力上了高中却没上大学,才十八便早早的接触到了社会这个黑暗的地方,才二十岁便被车撞死……
  • 踏凌风

    踏凌风

    修行也,一步阶一景,凌风也,扶摇直上八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