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224400000053

第53章 红色基因代代传(3)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激烈战斗。苏和清和电影队的其他同志奔赴战斗第一线,冒着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拍摄了解放石家庄、清风店、正定等战斗的场面。这些素材随后编辑成“华北军区新闻第一、二、三号”,军区政治部给主摄影师苏和清评记了一等功。这一年,经过战火考验的苏和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3月,党中央在河北平山县举行了划时代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设备简陋,没有灯光照明的情况下,苏和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光,并运用了在莫斯科电影大学所学到的先进技术,将胶片的格式重新设计,调整到最佳状态,成功地拍摄了《七届二中全会》纪录影片。******、刘少奇、******等看了影片都很高兴,毛主席风趣地说:“我们也有了留过洋的摄影师喽。”******副主席亲切地呼唤苏和清在苏联期间用的名字,欣慰地笑着说:“秋秋啊,学有所成,派上用场了嘛,好,好哇。”

1949年春天,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中央进入北平,这一天是3月25日。苏和清扛着摄影机,将******、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领导同志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的壮观景象都拍摄了下来,这些震撼人心的场面瞬间变成了永恒的经典。

建国前夕的1949年6月2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苏和清又用他的摄影机纪录下了这些珍贵的历史画面。

1949年10月1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苏和清在天安门城楼的东侧,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把隆重的开国大典从头到尾完整地拍摄了下来。

这些溢满激情异常珍贵的历史素材,剪辑到他与苏联摄影师合拍的大型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中,此片荣获了1951年斯大林奖金一等奖。

作为中国新闻电影事业创始人之一的苏和清,从1945年起到1985年的40年间,亲自拍摄并参加编辑、编导的影片多达近百部。建国后,历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政治活动,作为主摄影师的苏和清都参加了拍摄工作。他用辛苦的汗水和超常的智慧创造了事业的辉煌,为我党和我国人民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也为我国电影事业创造了一笔不可替代的价值久远的宝贵财富。

2009年和瞿独伊在北京见面,她也和笔者谈了她归国后的经历。离休后弹琴、画画,并获得全国老年舞蹈大赛金奖的瞿独伊,身板硬朗,步履轻盈,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瞿独伊7岁时便随母亲杨之华远赴苏联。她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长大,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或许她继承了才华横溢的父亲的天赋,她多才多艺。

瞿独伊是跟随母亲杨之华在1946年回国的。回国后,辗转到了延安,受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这一年的8月,瞿独伊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安排在新华社工作。在战争年代里,瞿独伊作为新华社的随军记者,要经常跟随部队不断转移,风餐露宿,而且还时常要披星戴月进行夜行军。但紧张严酷的战争环境,没有让瞿独伊犹豫退缩。

为了报道第一手的新闻,瞿独伊多次主动请缨上前线。新华社的领导考虑她是一位女同志,又是瞿秋白烈士的女儿,为照顾她的安全,开始不让她前往。瞿独伊却说:“前方的战士流血流汗,我不能袖手旁观,我要去采访英雄的事迹,报道战地新闻,为他们加油鼓劲作宣传。”在她的恳求下,领导批准了她的请求。从此在枪林弹雨的第一线,经常可以见到手拿采访本的瞿独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火线采访战地新闻的情景。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瞿独伊以随团翻译的身份,有幸陪同以法捷耶夫为团长的苏联文化友好代表团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瞿独伊亲眼看见毛主席,亲耳听到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声音,此时,天安门广场红旗飘舞,彩旗猎猎,礼炮声声,万众挥舞花束,雀跃欢呼,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一种自豪感在瞿独伊的心中油然升起,激动不已的她热泪盈眶。

恰恰在此时,一件让瞿独伊永生不忘的喜事来临了。

往事已过去60年,谈及此事,依然让88岁的瞿独伊心潮翻涌。

瞿独伊记忆犹新:“群众游行还没有完,廖承志就来叫我,快去,快去,把我带到了广播电台,让我用俄语播送毛主席那句话,‘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还有用俄语播送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稿子都已经译好了,是现场直播。这是非常神圣光荣的使命,我倾心倾力,一字不差地完成了用俄语现场直播的特殊任务。在用俄语播送的时候,我特别感动,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有多少人流血牺牲,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啊!”

通过电波,瞿独伊用出色的俄语传达了毛主席的庄严宣告,这声音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建国后,瞿独伊大部分时间是从事翻译工作。当时全国妇联和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借调瞿独伊去工作,北京召开的一些国际会议以及苏联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也纷纷邀请瞿独伊去当翻译。

瞿独伊曾为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做翻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总理赴苏联访问,随行的翻译就是瞿独伊。瞿独伊精心保存了一张当时为周总理现场做翻译的照片。

这张珍贵的照片,全景是一个规模很大既庄重又典雅的会议厅,会场悬挂着中苏两党的党旗,周围坐满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各界代表。在照片正中的讲台上,气度非凡神采奕奕的周总理正在向座无虚席全神贯注的与会者发表讲话,而站在周总理身旁的就是担任翻译的瞿独伊。

瞿独伊不止珍藏了这张历史照片,还将她当时担任周总理翻译穿的那套衣服也保存了下来。瞿独伊打开衣柜,轻轻地取出款式大方简朴通体都是天蓝色的上衣和裙子,这套衣服依然笔挺。

瞿独伊深情地说:“这套衣服就是当年在苏联我为周总理做翻译时穿的,半个多世纪了,我舍不得穿。让我最难忘的是,我向大会作翻译时,******总理还特意用暖瓶给我倒了一杯开水让我喝。本来我应该为周总理倒水,没想到周总理那么大的人物,在大庭广众面前为我一个小翻译、普通工作人员亲自到水,我真的是为之感动不已。在细节上。看出周总理伟大的人格,至今想起,我深深地怀念周总理……”

讲到这里,瞿独伊老人已是眼含热泪,唏嘘喟叹了。

在瞿独伊的革命历程中,她还为新中国的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从1950年3月开始,瞿独伊和丈夫李何受组织委派前往苏联,肩负起新华社莫斯科分社的创建重任。

在艰苦创业的日子里,因人手匮乏,工作量又大,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日。选社址,跑审批,搞基建,组织落实分社的内部结构,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繁重的工作致使瞿独伊消瘦了很多,她却始终精神饱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历经几年的时间,在瞿独伊和丈夫李何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使新华社莫斯科分社得以成功创建,打开了新华社通往世界的第一个窗口。

2008年8月8日,笔者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附近,叩响了为新中国体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特级跳高教练黄健的家门。

走进黄健的家,会看到他家里的摆设和家具,还有墙上的油画都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情调。81岁的黄健和其他的红色后代一样,讲话的语气和腔调都流露着明显的俄罗斯的味道,而且在他赠送给笔者的个人专著《挑战高度》上,他为笔者的签名和题词,既有中文也有俄文,且俄文要比中文书写得还要规整和流畅。

这一天晚间,恰恰是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望窗外,北京的夜空礼花烟火腾空四溅,粲然缤纷,奇美壮观,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黄健热情地邀请笔者共同观看电视直播的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典。

在全球转播,上百个国家都在同时收看的北京盛大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其中有一项入场式,由八位中国功勋运动员手持五环旗走进会场,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向为国争光卓的运动员致敬。播音员用洪亮的声音向世界逐一介绍这八位赫赫有名的运动员,其中介绍中国第一位女子跳高世界冠军郑风荣时,播音员说:“郑风荣在1957年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世界纪录,成为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

看到郑风荣迈着矫健的步伐,用左手托住五环旗,右手则频频向观众和主席台招手致意的画面,听着播音员对郑风荣业绩的宣传,黄健情绪有些激动,眼睛也有些湿润了。

原来,新中国第一位女子跳高世界冠军郑风荣,是黄健教练亲手训练出来的女弟子。

作为当年中国田径队总教练的黄健,不仅培养出女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而且也培养出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创造者。

黄建向笔者讲述了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黄健的父母都是职业革命者,他的父亲黄平曾与******长期在一起做地下工作,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是党的“六大”代表,并当选为************,之后担任了****驻共产国际的代表。

1929年,当时国内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为保护革命者和家属免遭敌人的屠杀,******委派两名卫士护送黄健和母亲赴苏。******对护送人员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孩子安全地带到苏联,这是党交给你们的任务。”

因为国民党到处搜捕共产党人,黄健的母亲和两名卫士一路上都很紧张,辗转来到哈尔滨后,他们又乘坐中东铁路的火车向西前行。当列车行驶到一个车站时,宪兵上来检查证件,只有两岁的黄健被母亲放在一个大筐中,又在上面盖上了一些破旧衣物。宪兵走过来时,母亲的神经绷紧了,孩子哭起来暴露了目标怎么办?幸好,没有哭声,一切都过去了。宪兵们离开后,母亲却又不安起来,孩子怎么啦?为什么一声不响,是不是闷死了?她冲向大筐拨开压在上面厚厚的衣物,两岁的黄健正无忧无虑地酣睡着……

火车到了满洲里后,在秘密交通站的接应下,由交通员护送他们在夜晚时坐马车跨越了国境,然后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莫斯科。两岁的黄健见到了父亲黄平,一家人得以团聚。

团聚总是短暂的,不久,黄健的父母因革命需要回到国内工作,他们临走前便将两岁的黄健送到瓦斯基诺儿童院,后来又转入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黄健从小就好动,在孩子们中间是出了名的淘气王。有一次国际儿童院的木工师傅给孩子们做了一副滑雪板,孩子们争前恐后地抢着要滑雪,有的没滑几步失去平衡就摔跤了,有的孩子踏上滑雪板竟然连站都站不稳。可是仅有5岁的黄健踏上滑雪板,轻松自如,在厚厚的积雪中顺着小山坡一路滑下去,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小朋友们都羡慕地望着黄健滑雪的背影,连围观的苏联老师也发现了黄健的运动的天赋。踏在滑雪板上的黄健更是感到了运动带来的神奇和欣喜,从此他就迷上了体育运动。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设施较为完备,其中体育馆规模很大,渐渐长大的黄健成了体育馆的常客,打篮球,打排球,打羽毛球,包括做体操和技巧训练,都会出现他活跃的身影。而且每次学生比赛,黄健都会被体育老师挑选为参赛项目的主力队员。

伊万诺沃市的“火车头体育场”就在国际儿童院附近,那里经常举办足球赛或田径比赛。不过观看比赛是要花钱买票的,黄健没有钱买票,看比赛的心情又格外迫切,于是他带着几个男孩子,悄悄地越过栅栏,溜到看台上。幸运的是,他们每次都成功地逃过了看门人的眼睛,过瘾地观看了很多场精彩的赛事。

由于过度地迷恋体育,黄健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有时考试的分数都出现了不及格。有的同学就嘲笑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一个“体育棒子”。好强的黄健于是开始努力学习,成绩也后来居上名列前茅。

1940年的一天,正在苏联治病的******和邓颖超来到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看望了每一个中国孩子,并与大家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将来的理想。

在场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争相表态,有的说要当医生,有的说要当飞行员,有的说要做工程师有的说要当老师,轮到黄健,他吸了口气站起来,不知回答什么好。这时大家喊了起来:“尤拉(黄健的俄文名字)是我们的体育家!”“他特别喜欢体育运动!”13岁的黄健害羞得脸都红了,因为他虽然喜欢体育运动,但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重要的事,他觉得同学们选择的理想都比搞体育更有意义。

可是******听到同学们的介绍显得很高兴,他认真地说:“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啊!祖国需要强壮和健康的革命家。”接着他有些幽默地说:“如果遇到特务跟踪,你的身体好,就有可能甩掉特务,脱离危险嘛。”

******稍停片刻,语重心长地说:“日本侵略者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我看,这顶帽子应该抛到太平洋去。同学们不仅要学习好,还要从事体育活动,锻炼成钢铁一样结实的身体。体育运动和人民健康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啊。”

同类推荐
  •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

    卧底记者:我的正义之旅

    本书讲述一位从海军陆战队走出来的政法记者,第一卧底记者为正义而战的真实记录。作者以冷静的笔端将自己经历的一次次卧底暗访的历险过程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包括“从民工到流浪记者”、“广东最大谋杀案的新闻背后”等15章。
  • 阅世新语

    阅世新语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他襟怀坦荡、学贯中西,读他的散文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无论记人、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毁誉、压力、长寿之道、伦理道德等方面。是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放在哪儿都开花:一位曾经的公安局长在京创业日记

    放在哪儿都开花:一位曾经的公安局长在京创业日记

    本书把作者多年以来“饱含辛苦汗水与辛酸泪水”的日记书稿展示给读者。姜正成,一个来自美丽江南水乡的热血男儿,在十多年前来到北京这方神圣的热土上。凭着自己对文化产业的热爱,不畏万难地在北京这方热土上创业。在创业的路上,曾尝尽酸甜苦辣,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 细雨烹茶

    细雨烹茶

    本书主要包含近体诗、古体诗文、词等内容,诗歌内容清新雅致,适合闲余时间品读,对当前古诗领域补充了一定的空缺。
  • 青春韵语--心花从这里开始灿烂

    青春韵语--心花从这里开始灿烂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自己人生的经历、对解惑之师、学海灯塔、良师益友三个板块。
热门推荐
  • 莫先生的异常世界

    莫先生的异常世界

    很遗憾,莫先生没有在街上捡到一个小萝莉,没有碰到从天而降的神奇系统,更没有在自家电脑上发现一个“yesorno”的选项。这个世界很普通、很正常,莫先生也假装这个世界很普通、很正常。然而……一缕金仙残魂的到来,撕碎了这层虚假的外衣……命运的弦被人拨动,一切开始偏向不可测的未来…………以下,任何不科学或违和感十足的事物都是异常,比如错别字什么的…………莫先生表示身为主角的他好想要外挂~有没有小天使要给他氪金呀~~~_(:зゝ∠)_PS:作者已黑~
  • 我的二婚时代

    我的二婚时代

    恋了八年,婚了四年,段清灵从来没想过,这一场马拉松似的爱情,会以离婚收场!远走他乡,两年后回来,他的前夫突然跑过来告诉她要复婚?想复婚?不好意思,她段清灵不吃回头草!说爱她?那个啥,你是不是吃错药了!
  •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还记得那个帅气,极具正义感的陈浩南么?他也叫陈浩南,只不过两人性格截然不同!静看一代古惑仔的诞生----陈浩南。
  • 一品凤堂,渣男死开

    一品凤堂,渣男死开

    被渣男背叛所冰封的心,是否有人来让它重见天日。斗姐妹斗后爹斗尽天下人。某男“夫人,我陪你斗尽天下人,让我过门呗。”某女“等你斗完天下人再说。”
  • 力道仙命

    力道仙命

    不同的地域,万物的生灵,无论过去了多少年,都改变不了他们追求生命的永恒,力道真传定能打破平凡的枷锁,去看不同的风景,挣一切需要的资源,铸就仙命。
  • 千秋家国梦

    千秋家国梦

    本书是作家曾纪鑫近几年来思考地域文化、历史名人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大文化散文著作。全书由15篇各自独立的文章组成,但强烈的优患意识与炽热的爱乡爱国之心始终是本书的主调。作者以地处中华腹心位置的荆楚地区为标本,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遭际、一桩桩历史事件的风云变幻、一处处历史名胜的兴衰荣枯起笔,毅然穿透那重重的历史帷幕,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那一个个令人尴尬的沉重话题。其中,《走出古隆中》、《古城荆州》等文热切地呼唤改革,希望人们冲决封建网罗,摒弃小农意识,以跃身现代文明的大潮中去中流击水。
  • 一世天骄

    一世天骄

    老天不会让每个人都轻易实现愿望,所以原本只想当个普通天才逍遥一生的苏某人,在命运捉弄下就变成盖世天骄了。
  • 放羊江湖

    放羊江湖

    21世纪骨灰级美女——陶欢乐,一朝穿越,变成冷家小姐冷寻竹,满脑子的骗术战术。她遇到的绝非善类,一个比一个会骗,这是什么江湖啊?人人都在放羊!什么将军、第一高手、王爷,一个不留神,骗的就是你。放羊江湖,谁才是终极大骗子,姐来告诉你!
  • 罗伯特和安德娜

    罗伯特和安德娜

    故事纯属虚构,部分借鉴《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故事内容可能比较虐心,心太软的不建议读。
  • 九公主

    九公主

    从落雪国镇国女将军到镜月国九公主!生命的重生!不再披甲上阵,不再有倾国之容,又如何?前世的因缘到此为止!可仍逃不脱权势之争,为心爱之人所托嫁入别国,是为守候他的国家,还是在等候他的苏醒?弃了江山就美人,江湖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