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7600000037

第37章 兵分两路 南下香港再创业(1)

难忘的一九四八

1948年上半年,尽管时局已经很紧张了,三舅公王云程仍没有放弃他那战后振兴的诸项计划。3月16日,他与胡振兴营造厂签订工程合同,要其按照华基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图样,为寅丰毛纺厂新建一座钢骨水泥的办公厅及职员宿舍大楼,另建两座女工宿舍和一座男工宿舍,他要使寅丰毛纺厂的规模和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合同规定于7月16日以前全部完工,可是到了工程完工时,形势已大变。

国民政府的“8·19”限价政策和金圆券政策已把整个金融弄得混乱不堪,各地民怨沸腾,荣家与王家的领袖人物为确保自身的利益,天天忙于跟政府打“太极拳”。与此同时,北方的战场上,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7月间,解放军已经控制了东北绝大部分地区;9月间,济南战役国民党军失利,失去了南京到天津间的最大城市;差不多同时,辽沈战役也打响了,锦州这个战略要地一失,沈阳再失,整个东北地区差不多全是共产党的天下了,到战役结束时,解放军部队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接下来就是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解放军南下势如破竹,不可阻挡……这使王云程醒悟到,脚底下这块土地真的要被颠覆了,老蒋靠不住了,王家两代人几十年奋斗的基业必须考虑“走为上策”了。

当时的上海富商和市民绝大多数对局势的发展还迷迷糊糊,总以为共产党远在东北和华北,国民党百万大军扼守长江天堑是万无一失,起码不会说垮就垮的。理由是,八年抗战都打过来了嘛,连日本人都打败了嘛,老蒋的八百万大军还对付不了几个陕北土包子吗?自然,这是国民党当局严密封锁军事消息、禁止媒体报道真实战况的缘故。其实形势正在急转直下,原先国民党重点进攻战略此时已改为重点防御,而共产党已从打游击战发展到可以运动几十万军队的正规战争了……在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前,目瞪口呆的大有人在。直到三十多年后,中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在纽约的寓所里写回忆录的时候,还是没有想通,他曾对从上海赴纽约探亲的严家外甥女徐景灿(顾姚翠棣夫人(居中)与顾维钧、严幼韵夫妇等在香港维钧夫人严幼韵的亲外甥女)感慨万分:“国民党有几百万军队啊,有美国援助的那么多先进武器装备,怎么总是吃败仗呢?我怎么也想不通。”【注:徐景灿女士谈姨夫顾维钧、宋路霞访问记录,2010年。】

国民党当局封锁消息的本事是很大的,这些真实的情况,直到1948年11月初淮海战役已经打响时,当时在南京开会的国大代表们还被蒙在鼓里呢。浙江象山人姜梅坞先生(华北大学和华北中学的创办人及校长,著名学者陈汉章教授的女婿,北京教育界知名人士)是国大代表,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了局势的真相,从而连夜采取果断措施。他的儿子姜光平先生(著名美籍华人实业家、美国ABC公司总裁)在回忆录中写道:“1948年春,我父亲作为国大代表、北平市的参议员,去南京参加了国民大会,同行的有著名教育家、慈善家、熊希龄先生的夫人毛彦文女士。他们都是北方教育界选出来的国大代表,共有六位,包括胡适先生和南开大学的张伯苓校长。从前北方教育界是全国教育界的领袖,名人辈出,很有影响力,这个阵容绝对是巅峰级的。这年11月初,在一次国大会议期间,他听河北省主席楚溪春说,锦州已经失守,沈阳危在旦夕,京津亦恐不保……我父亲一听大吃一惊,回家后立即作南归的准备。于是我们一家于11月12日夜里又飞回了上海……”【注:《从穷留学生到美国ABC总裁——姜光平回忆录》,姜光平、宋路霞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3年。】

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位姜梅坞先生后来带着妻子及几个小一些的孩子到了台湾(只有大儿子和二女儿留在大陆,也算是兵分两路吧),小儿子就是姜光平先生,四女儿即小女儿叫姜树桐。

若干年后,姜树桐与美国留学生、军事科技专家曹镇祥先生在美国举行了婚礼,而这位曹镇祥先生就是我的二叔,也就是王家大房王尧臣的外孙,曹****、王秀芬夫妇的二儿子。

当时的上海实业界中,还算纺织业和面粉业的老板们敏感性强一些,他们与国民政府上层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部消息总会多一些。种种迹象使他们意识到老蒋的元气将尽,民心已失,军心涣散,从1947年下半年就开始抽调资金,逐步往香港转移。大家族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固定资产是不容易搬动的,而且时局的发展可变性和未知性都很大,人们多少还心存一些侥幸心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根据地”,所以“撤退”是逐步实行的,而且葱老姜辣的,考虑问题总要留一手,西方谚语说“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于是王家兄弟决定兵分两路,一部分南下香港再创业,另一部分留在上海,尽可能守住老本。当时的想法是,无论局势怎么变,工厂总是自家的;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无论国家还是老百姓,面粉总是要吃的。只要厂里机器还在转,王家还能没饭吃吗?

荣鸿元是申新总公司的首领,实际掌管着申新系统的大部分工厂,他的思路很明确,国民党肯定是日落西山了,即便不在大陆彻底垮台,也不会给企业家们好果子吃。所以从1947年开始,他就指挥拆机器、运机器,抽调资金南撤香港和台湾。他的说法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向国外订购的机器无法进口(1947年1月国民政府实施“经济戡乱急要措施”,借口取缔投机,全面管制花纱布的生产和销售,棉花由国家统一收购、分配,纺织厂变成了国家的附属,只能为国家代纺代织等),因此只得改运香港,到香港去发展;其次是原棉的缺乏、环境不安全、花纱布被管制,企业无法营运和发展。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说:“香港的畸形繁荣,是战乱与管制工商等不合理所造成的。华北、华中实业家的迁港设厂,实为不得已之举。如果政府能见机允许开放自备外汇,使在英美等邦购进的工业生产器材机器等能准予进口,何至于舍本逐末,楚材晋用,去帮助繁荣香港,实为政府之失策惋惜……”【注:《荣家企业史料》(下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后来,由于他多次公开大胆与政府唱反调,******杀鸡给猴看,导致他获“私套外汇”罪,被关押77天。

出狱后,据说他连家也没回,直接登机去了香港,表示对国民政府的彻底蔑视和失望。这些,都促使三舅公王云程刻不容缓收拾行李,赶紧南下。

难忘的1948年,王家开始一分为二。具体的做法是,王家大房中,我的曾外祖父王尧臣、陆氏夫妇,祖母王秀芬、祖父曹****一家,大舅婆韩钟秀母女,以及二舅公王乐水、张敏时一家留在上海。三舅公王云程、姚翠棣一家去香港,另闯新路。二房中,老太爷王禹卿与继室侯铭仙去香港,儿子王亢元一家及女儿王素珩一家留在上海。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难能的是,两位老太爷都没有忘记孙子辈的培养和教育,表叔王建民、叔叔曹镇祥、曹国祥分别留学美国;王禹卿的两个孙子一个留英,一个留美,老人们希望他们能学成回国,继承家业。

其实,兵分两路的何止是王家,上海几乎所有的大家族都做了这样的部署。荣家大房的人基本都到了海外和港台地区,二房老太爷荣德生先生及儿子荣毅仁、女儿荣漱仁等留在了国内。还有他们的无锡老乡唐星海家族、永安公司的郭氏家族、宁波人小港李家、阜丰面粉厂的孙氏家族等,都在这个时候一部分走,一部分留,但是想不到从此天各一方达30年。荣鸿庆先生(荣宗敬先生的小儿子)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候,一直以为只是暂时离开,心想最多六个月就要回去的,只带了几件衣服,许多东西都没有带走,包括父亲的照片,相关文件、纪念品等等,没想到……”【注:《独木不乘舟——上海银行董事长荣鸿庆和父亲荣宗敬的故事》,陈雅惠,台湾印刷,2007年。】

在香港的第一件作品——南洋纱厂

可是这个时候王家事业的开创人王禹卿先生已经70岁了,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体力上,他都感到疲倦了。他把上海的许多事情都托付给大房的女婿——也就是我的祖父曹****先生,把在香港重新振兴的希望寄托在侄子、我的三舅公王云程身上。

王云程原本荣家女婿,他与小舅子荣鸿庆最要好,他们初到香港后的许多事情都是一起做的。他们合作的第一件作品就是香港南洋纱厂。荣鸿庆的原配夫人蔡宝瑚女士是大新百货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百一店)老板蔡昌先生的千金小姐,蔡家的老家在香港。抗战胜利初的1945年下半年,荣鸿庆曾去香港探望过老丈人,顺便考察一下那里的纺织品市场情况。他觉得香港地方不错,现代纺织业还没有起步,只有一些老式的织布机,工厂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这好像是留给上海人的一个发展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来此发展创业。他只是没想到,这个“必要的时候”很快就到来了。

出于对时局的担忧,以及企业需要分散经营才保险的考虑,1947年王云程也来到香港考察,那时香港的现代纺织业刚刚起步,全港像样的纱厂只有一家大南纱厂,规模只有5000锭子。三舅公王云程从香港的地理环境和世界******的特点,以及战后香港人口逐年增多的情况考虑,香港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发展前景,现代纺织业必定大有可为,自己没能“抢”到香港纱厂第一家,能抓到第二家也属千载难逢的机遇了。于是与荣鸿庆合伙,在红磡的土瓜湾买了地,建厂房,建员工宿舍,向美国订购了1.5万锭子,向英国订购了150台织布机,生产梭织棉质粗斜纹布(据《荣氏企业史料》记载,南洋纱厂有25000锭子)。一切准备就绪后,1948年年底,王家在香港的第一家企业——南洋纱厂建成开工了。这个厂子占地15万平方公尺,其中员工宿舍竟占地5万平方公尺,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被媒体广为宣传报道。由于机器设备先进,管理方式先进,三舅公王云程本身就是纺织业专家,亲自部署一切,加上香港人口的暴增(香港人口从1945年的60万,到1951年激增到200万,后来港督政府不得不实行限制内地人来港政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南洋纱厂生产的“金山牌”、“银山牌”纱布就成了抢手货,订单源源不断,连续多年生意兴旺,供不应求,还销往北美、大洋洲、东南亚。1954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

随着香港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建在红磡土山湾的厂房渐渐不敷使用了。1957年,王云程、荣鸿庆决定另买地皮,重建新厂,于是迁到了观塘。当时的观塘只是海边的一片小山丘,空旷得可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附近不远是香港的旧机场启德机场。在建厂奠基的时候,他们放了很多鞭炮(留下了照片),期望这个企业能有更加火爆、无限兴旺的未来。

他们的运气很不错,鞭炮没白放。20世纪70年代,牛仔服在美国开始流行,逐渐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最爱。王云程亲自飞往美国进行市场调查,与专家们一起研究,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南洋纱厂于1978年开始生产“金山牌”牛仔布料,市场销售大旺,逐渐成为南洋纱厂的主打产品。他们是香港第一家生产牛仔布的工厂,因顺应了时尚潮流而行销全球,声名大振,财源滚滚,二十年来经久不衰。荣鸿庆先生在回忆南洋初建时的情况时曾说:“我们是第一家大手笔在香港投资的纱厂,香港当时很荒芜,观塘这边都是一片空地,现在去看看,绝对无法联想当时的境况,和工人们语言也不通。香港在70年代进入纺织业的全盛时期,全岛有27家纺织厂,其中大型的纱厂和我们有关的有好几家。”【注:《独木不乘舟——上海银行董事长荣鸿庆和父亲荣宗敬的故事》,陈雅惠,台湾印刷,2007年。】这好几家大型纱厂包括纬伦纱厂、九龙纱厂、大元纱厂,都是荣家与王家“申新系统”里的人,荣鸿元、荣鸿三兄弟、吴昆生、吴中一父子、陆辅仁、陆菊生父子等,大家不是亲戚就是老搭档,都是从上海“移植”香港的纺织专家。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帮衬,互为铺垫,在那天高皇帝远、兵荒马乱的年头,在香港这块奇妙的“飞地”,相辅相成地度过了离乡背井、他乡创业的最初岁月。

同类推荐
  • 定秦疆

    定秦疆

    兽人跨过长城,关中沦陷,吕布却率军占据了潼关。主角率三十万大军被困关中,前有潼关天险,后有兽人大军。他能以力破局吗?四渡渭水、三打潼关、奇袭咸阳、夜奔陈仓口;反向凿穿、迂回包抄,一次次浴血奋战,一场场以弱胜强;困龙在渊,终于一飞冲天,脱出牢笼,占据汉中,东连镇南将军,依托长江天堑,勾建南秦王朝。强极一时的大秦终于倾颓,天下五分,草原雄鹰亦于此时纵马南下。他该如何巩固内政,驱逐异族,再定秦疆?史诗战争巨著静静的期待着您的揭开……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加群号(121693263),另本书诚招副版主一名,请在书评区留言。
  • 高门
  • 墨客剑殇

    墨客剑殇

    战国末期,采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开始日益强大,在经历肃清内党嫪毐、吕不韦等内患之后,始皇帝嬴政任命李斯为相,王翦、桓齮为大将军,集结秦国兵力,大举东进,一时间夺掠抢杀遍布中原,顷刻间便哀鸿遍野,但凡妇孺老妪,无一幸免。此举大规模激怒了天下百姓,有志之士纷纷举戈相抗,其中最为强大的一股势力,便是墨家所遗后族。因墨家一直奉行“兼爱非攻”之策,故得天下义士纷纷响应,且响应者皆抛诸生死于外,江湖中人纷纷尊之以“墨客”。面对暴秦压境,墨客们能否力挽狂澜,一番生死对决便就此而展开。
  • 白俄美女在中国

    白俄美女在中国

    一个美丽的白俄女乐师,无意间来到中国,幸运的遇到了自己喜欢的男人,但是不幸的是,她还卷进了大明帝国和瓦拉民族的一场生死角逐。该小说以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唯美的再现了明代中期的风云历史。
  • 名角儿

    名角儿

    戏台上银盔银甲的身影引得台下众人的瞩目,一段唱腔浑圆的台词外加一个勒马回枪的动作之后,叫好声一片,台下的少女满是爱慕的神色。然而,脱了盔甲取了靠旗,吴千行却悄悄递了纸条给小厮,那是要给远在北京的段祺瑞发的电报内容——“姑父,搞定!”时值乱世,权力交锋之中,戏台是何其美妙的掩饰。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惜国民政府一穷二白,吴千行就是那只被赊账的鬼,不单要辛苦推磨,还要聚敛了钱财送到别人腰包。
热门推荐
  • 我们这一代不懂爱情

    我们这一代不懂爱情

    很多时候我都会想,我是为了什么才活着。看着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他们都乐颠颠的,好像过的特舒服特来劲,可到了自己,却这么累。我很累,很烦,很忧愁。可还要背着别人的累,别人的烦,别人的忧愁。很多时候,坐在公交车里上下班。我的思绪就开始神游,过去的点点滴滴,有时候觉得曾经的年少轻狂没有意义。也怀疑是真情还是假意,但是当时的付出,欢乐和泪水是真实存在过的。那是过往,那是属于自己的历史。只有坦然面对了,才能成长。那些让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记的人和事,都开始慢慢变模糊。我开始觉得世界太多变数,太强大。时间让我们不停的走着,不停的送旧迎新,新的又变成旧的。我们伤痕累累,我们无能为力。伤过然后成熟,学会不动声色,慢慢凉薄的心。我不想玩这种游戏。有人说年轻的时候不懂爱情,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都不懂爱情,自负又清高,包括我……
  • 穿越之农女贵妻

    穿越之农女贵妻

    二十一世纪的孤女高秀,因一场意外穿越到大庆国一个偏远贫瘠的村庄,成为九岁的高家长女。面对家徒四壁的困境和长期营养不良的妹妹弟弟,她决定:努力发家致富!挖野菜、猎野猪、卖菜谱、卖月饼、开店铺……好不容易吃饱穿暖有余钱,麻烦却接踵而来。还有眼前这位自称与她青梅竹马的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 弑吴

    弑吴

    春秋战国多侠士,儿女情长不顺心。吴越之争风云起,恩怨纠葛十年清。十年前,两位盖世豪侠义结金兰。十年后两位盖世豪侠仇深似海。到底发生了什么?吴越之争开始之时,一切恩怨都将画上句号。“从此你我恩仇两清”十年之后,吴越之战,现在开始。
  • 你赖不掉我了

    你赖不掉我了

    二十六世纪天才少女(说是天才实际上也是一个蠢才,对于某些事情是一窍不通缺根筋的)姚瑶一朝穿越,刚睁开眼睛,哇塞!美少年出浴图!“帅哥帅哥,你不冷吗?”某帅哥拉着个脸。“帅哥,咦?你是残疾人啊?”某人最不喜欢别人拿他的残疾到处说。只能说,姚瑶你要玩完了!某个腹黑冷酷的大坏蛋要赖上你了!节哀~
  • 三国的那些人与事

    三国的那些人与事

    本书带你品读了三国的风云人物、人生哲学以及治世谋略。三国的那些人与事,为我们品读了三国的风云人物,品读了三国的人生哲学,品读了三国的治世谋略……细细品读,反复回味,细数风云变幻,英雄豪杰,定能受益匪浅。
  • 幻枫爵缘

    幻枫爵缘

    晓尘~天下第一修仙大派,维护苍生百姓。直到一个人,一个女娲后人,爵缘开启
  • 盗墓史

    盗墓史

    一次意外,一个偶然,我不知不觉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云南,四川,河南……当在地底沉睡千年的秘密再次被唤醒,当身边的朋友变得不可信任,我到底还能走向哪里?命运的指针慢慢转到了这里,一切谎言都将揭开,历史,也将烟消云散。最引人入胜的谜团,最精彩的盗墓小说,一切尽在《盗墓史》!
  • 魔法少女战记

    魔法少女战记

    本书为《魔法少女育成计划》同人。三次元世界的宅男林子明被魔法王国的吉祥物法布诱拐到了魔法少女育成计划里,而林子明也被迫成为魔法少女的一员。那么,原有的剧情会不会被改写?林子明的加入是否会让那些只活在op里的魔法少女们避免那悲惨的命运呢?
  • 逆刃英雄

    逆刃英雄

    景初三年正月,司马懿联合曹爽,发动兵变,诛杀魏明帝曹叡于洛阳。同年司马懿立曹芳为傀儡皇帝,暗中把持军政要权,名为臣,实为君。然而三国杀是现在风靡全国的游戏,云湛一直以曹操为榜样,连续抽了两次主公牌的他,游戏又一次的开始了····若你们喜欢可以关注新浪微博:兮大王-
  • 掌上阳光

    掌上阳光

    一转身,谁能把感慨抛在脑后,在事过境迁以后。献给那些陪我走过花季雨季的你,我,她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