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13800000021

第21章 节日与民俗(4)

其实,七夕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自古以来,人们就将重复数字的节日定为吉利日,如二月二、五月五、六月六等。七也不例外,又因为“七”与“妻”同音,所以,七夕节的习俗多与女人有关。传说中的织女也聪明、善良、擅长织锦。据说,她心灵手巧,织出了七色的彩虹、美丽的云彩和无缝的“天衣”。所以,在星光熠熠的七夕夜晚,民间的女子们向织女祈求聪明才智和巧艺,并向织女求赐美满的婚姻。七夕原名是乞巧节,也叫做女儿节。

乞巧习俗

七夕节,古时还被叫做少女节,源自少女乞巧的习俗。在这一天,民间形成了多种乞巧的方式。

乞巧的习俗最早出自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从此,穿针乞巧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后世中,女子们多几个齐聚一起,置瓜果酒炙于香台,祭祀牛郎星和织女星,穿针引线,宴乐达旦,以向织女乞得精巧的手艺。

至南北朝时期,民间又出现了喜蛛应巧的方式。《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在喜蛛应巧的习俗中,验证是否得巧的方法也不同,南北朝看网的有无,唐朝看网的密疏,宋代则看网的圆正。

除了上述两种乞巧方式,明清时期又出现了投针验巧的方法。七月初七这天,妇女们用盆晒一盆水,等空气中的灰尘在水面上浮出一层膜时,将针投放到水中。水底针影若是彩云或鸟兽状,就是得巧;针影若“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就是没有得巧。民间流行多种乞巧习俗,各地都有所不同。

种生求子

种生求子是旧时的七夕习俗。在七夕之前,人们做成一种叫“壳板”的东西,即在小木板上撒土播下粟米种子,长出嫩苗,再放些花草,做成村舍人家的样子。也有些地区,在碗里浸泡绿豆或小麦待其出芽,再用红色或蓝色的细绳扎成一束,这叫做“种生”,也称为“生花盆”或“五生盆”。还有一种叫“水上浮”,是将牛郎、织女或鸳鸯等形貌的蜡像放在水面上,令其漂浮。最直接的是,妇女们将蜡质的婴儿玩偶放在水面上漂浮,以求生子,名曰“化生”。

拜织女

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一起举行的仪式。在七夕的夜晚,少女、少妇们相约到一起,用茶、酒、水果、五子等做祭品,再加上一束鲜花、一个小香炉,共同祭拜织女。之后,一面享用食物,一面向织女祈祷,默念自己的愿望,宴乐达旦而散。

为牛庆生

人们为了纪念传说中那只老牛的牺牲精神,将七月初七定为老牛的生日,形成了“为牛庆生”的习俗。牧童们会在这天“贺牛生日”,他们到野外去采摘野花,然后挂在牛角上。

洗头染指甲

七夕这天,许多地区的少女用树浆加上水洗头发,用花草染指甲。据说,这样不仅可以变得年轻漂亮,还可以得到美满的姻缘。

接露水

传说七夕的夜晚接得的露水是牛郎和织女相会时流下的眼泪,抹在眼睛上会眼明手快,变得聪明伶俐。我国一些地区至今还有七夕接露水的习俗。

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七夕的夜里会有许多少女在茂盛的南瓜架下偷听牛郎和织女谈话。相传若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谈话,可以得到忠贞的爱情。也有些地区是在黄瓜架下偷听。

拜魁星

古人对天文学的认识中,将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叫魁星,也叫做魁首。科举制度中,人们说的“大魁天下士”就是中状元的意思。民间认为魁星能左右书生的考运,并将七夕定为魁星的生日。因此,后世书生们也管七夕叫做“魁星节”“晒书节”。人们七夕拜魁星,就是出于对星宿的崇拜。民间参加科考的书生们在七夕都祭拜魁星爷,希望能通过科考夺得魁首,求取功名。

晒书晒衣

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汉朝时,富豪中形成了通过晒衣炫耀财富的风气。“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对此看不惯,便用竹竿挑起自己的破衣服拿出来晾晒,然后语带讽刺地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受曹操猜忌,在家装疯卖傻时,就于七月七日这天在家晒书。《世说新语》中也记录,七夕人人有晒书的习俗。

吃巧果

巧果是七夕节特有的食品,又叫做“乞巧果子”,《东京梦华录》还将巧果叫做“笑厌儿”“果食花样”。这种果子的原料是油面糖蜜,形状多种多样,大多为与七夕的传说有关的花样。旧时,购买一斤的巧果还会得一对身披战甲似门神的人偶,人们称之为“果食将军”。

七夕节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变化多样。人们在果皮上雕刻出各种浮雕图案,将各类瓜果雕刻成花草和奇异的鸟,称作“花瓜”。

在现代,浙江一些地区的人们在七夕这天也会做一些叫做“巧果”的食物。这些食物是用面粉制作成的各种小型物品,然后经过煎炸,作为七夕特有的食物食用。晚上,家人会围在一起吃巧果、白藕、红菱等。

在七夕这天,我国各地还会举行不同的祭祀活动,如广东的“七娘会”,广州的“七姐诞”,嘉兴的“七夕香桥会”,胶东的“拜七姐神”等。

中元节

每年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道教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定为上、中、下三元节,七月十五就是中元节。佛教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会举行盂兰盆会,所以七月十五又被称为盂兰节。

在佛教的《盂兰盆经》里记载着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他在得道之前就已经父母双亡。得道后,他用自己的道眼看到地狱里的母亲变成了饿鬼在痛苦挣扎。目连伤心不已,偷偷用自己的钵盛饭给母亲吃。但是,饭一到他母亲手中就化成一片灰烬。目连没办法,哭着去求佛祖救救他可怜的母亲。佛祖告诉他,他的母亲生前有太多的罪孽,单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联合众僧的道力,在七月十五进行盂兰盆会(盂兰盆会就是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并且以百种味道的饮食供养众僧),用众僧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他的母亲。目连依照佛祖的指示果然在七月十五这天救出了自己的母亲。后来,人们认为凡佛家弟子在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都可为父母增福添寿,救已逝父母脱离苦海,回报父母的养育恩情。于是佛教的僧众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盂兰节。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佛教的盂兰节也是祭奠逝者的节日,即鬼节。

民间也有七月十五为鬼节的说法。相传从七月初一开始,阎王爷会打开鬼门,让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们到人间去寻找吃的。尤其是到七月十五这天,阎王爷会打开鬼门,释放孤魂野鬼到人间游离。直到七月三十,鬼门才关闭,鬼节的节期也就结束了。所以,在鬼节这天民间有相关的祭鬼习俗。

放河灯这天一早,家家户户都要采摘桐油叶包裹糯米粑粑,包好后蒸熟,再用来祭奠祖先。祭奠祖先之后,人们才能吃这香喷喷的粑粑。在这天里,街上的各个店铺、摊点也都要关门谢客,人们会在街道正中摆一个香案,上面供放一些水果和一种名叫“鬼包子”的食物,然后让道士在香案后唱祭鬼歌,这种习俗被称为“施歌儿”。到了晚上,各家还要在门口焚香,以数量多为吉,民间将其叫做“布田”。

在这一天,有些地区还有晚上放河灯的习俗。河灯也叫水旱灯,其做法就是在小块木头上扎起荷花形状,中间再燃起一盏灯。人们通常在鬼节的晚上放灯于河中,用来给水中游离的鬼引路。

中秋节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节日。根据我国历法,一年分为四季,每个季度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仲秋,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另外,民间也有人将中秋节称为“八月节”或“八月半”。自古以来,中秋节的月亮都是团圆的象征。故而,中秋节又名“月节”“团圆节”“玩月节”等。

“中秋”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古代的帝王有“春祭日、秋拜月”的习俗,即在春季时祭拜太阳,冬季时祭拜月亮。后来,文人骚客们也争相效仿,观月赏月,寄托情思。这种风俗在唐朝时期最盛行。

中秋之夜的月亮,一年之中最圆、最明亮,也最具诗意。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自然也少不了美丽的神话传说。

民间广为流传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据说,嫦娥和后羿是远古时期的一对恩爱夫妻。嫦娥是一个善良、温柔、美丽的妻子。后羿在一次外出涉猎时,得到一包王母娘娘的不死药。他将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不久之后,心术不正的连蒙混进嫦娥的家里,逼着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情急之下一口吞了不死药,而后升天成仙,因不舍丈夫,停在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后来的人们得知此事,纷纷在月圆之夜摆设香案,拜月求吉祥。

月圆中秋,从古至今都寄托着人们思乡的情怀和盼团圆的愿望。这种对月亮的崇拜,不仅表现在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中,还表现在历代传承的节日习俗中。从文人赏月、民间拜月到吃月饼、玩花灯,中秋节的活动喜庆热闹,欢乐吉祥。

祭月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古代帝王就有中秋祭月的习俗。古时的皇帝春分于东郊祭日,夏至于南郊祭地,秋分于西郊祭月,冬至于北郊祭天。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就是相应的祭祀场所。这种祭月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到了民间。

民间拜月

民间最初流行少女拜月,祈求“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据说,这一习俗源自一个历史传说。相传,古时的齐国有一女名为无盐。无盐相貌丑陋,自幼虔诚拜月,长大之后,凭借超群的品德被选入宫中,却并不受宠幸。有一天的中秋节,她在月光下虔诚拜月,天子正巧看到她,认为她美丽出众,遂立为了皇后。民间的少女,为求得美貌,也争相效仿,祭拜中秋之月。

我国自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在中秋之夜祭拜月神。祭拜时,人们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所在的方向,在香案上放月饼、西瓜、红枣、苹果、李子等祭品,然后燃起高烛,在月光下,全家人依次祭拜。在众多祭品中,月饼和西瓜为必不可少之物,且西瓜要等分切成莲花状,份数为全家的人口数,包括在外地的亲人和孕妇肚子里怀着的小孩也要算进去,一个都不能少。祭祀结束后,由家里的主妇切开圆月饼,大小均等,份数确切,分给全家人吃。

赏月

严肃的祭月习俗变得轻松愉悦,就演变成了赏月。中秋赏月的习俗始于魏晋,兴于唐、宋。中秋赏月、玩月在唐朝颇为盛行,文人骚客,吟诗作对,多以咏月为题。宋代时,人们将八月十五正式定名为中秋节,并围绕着赏月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由于宋代时,民间战乱不断,百姓对聚散分离都习以为常。所以,人们开始用月亮的阴晴圆缺寄托个人的情感,将团圆和幸福寄托于中秋的圆月中。而中秋节也成了人们彻夜狂欢的节日。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人们在中秋节到来时,还要吃一种象征团圆的时令点心——月饼。月饼最早是人们祭月用的祭品,这种月饼是一种形似菱花饼的食品。吃月饼的习俗源自朱元璋的“八月十五夜起义”。

元末时期,朱元璋联合全国各地反抗朝廷的人们,约定于八月十五夜起义。为了躲避官兵严密的盘查,刘伯温献计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放在月饼中向各地传送。八月十五这天各路义军都应约而至,奋起反抗,共同推翻了元朝。

大获全胜之后,朱元璋将当时秘密传诵消息的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赏赐群臣,并让军兵在这天与民间百姓共同庆贺。后来,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喜欢在中秋节这天赏月、吃月饼。

玩花灯

中秋节又与春节、元宵节并称为我国的三大灯节。所以,玩花灯也成了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之一。中秋节玩的花灯不像元宵节那样隆重,只在家庭的小群体里进行。这种玩花灯的习俗主要盛行于我国南方地区。

在中秋节这天晚上,广东和香港地区的小孩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将花灯竖挂在大树上。孩子们之间还会相互比较,看谁竖得高,看哪盏灯最精巧。有时,人们还会在中秋夜燃放孔明灯。孔明灯是一种用纸扎成的大形灯,燃起其中的蜡烛,便可飘扬于空中。除此之外,广东地区也流行做户秋灯。户秋灯是用六个竹篾圆圈扎成,内放蜡烛,外糊白纱纸。旧时,户秋灯多用于祭月,而今,也开始供孩子们玩耍。

玩花灯与之相比,广西南宁地区的人们擅长制作简单的橘子灯、柚子灯和南瓜灯。橘子灯的做法是将橘子里边掏空放进蜡烛点燃,再在外边穿上灯绳。柚子灯和南瓜灯的做法与此类似,还可在皮上雕刻具有装饰作用的图案。这些灯制作简单,外观朴素、小巧、可爱,发出的光淡雅而不浓艳,是供小孩玩耍的佳品。

中秋之夜,两广地区的部分城市也布置灯会,花灯主要以现代大型灯彩为主,照明主要依靠电力。此外,在广东佛山举办的秋色会上,人们也可以见到芝麻灯、稻草灯、鱼鳞灯、蛋壳灯、刨花灯、鸟兽花树灯等花样百出的各式传统彩灯。

月光马儿

同类推荐
  •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木兰溪木兰江木兰河

    本书内容包括:入海口、镇海堤、三江口、宁海桥、涵坝闸、熙宁桥、木兰陂、南北洋、石马街、坝下城、虎啸潭、东西乡等。
  • 文化遗产研究

    文化遗产研究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龙图公案》与中国古代公案小说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Ⅰ)——衣食住行探由来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是其四大主要行为活动,但现在的我们对与这四大活动相关的事物的由来却了解颇少。本书正是缘于此,重点介绍了古代人们的着装、饮食、家居和交通四个大方面的内容。当然,介绍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今人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在历史的进化历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改变。本书阅读起来颇为轻松,同时史料准确,故事有趣,可以让你在沉醉于历史的海洋的同时,享受丰盛的知识大餐。
热门推荐
  • 等待,你给的爱情

    等待,你给的爱情

    或许是上天嫉妒他们感情太顺利,一夜之间,恋人消失无踪,只留下两个字:等我。她等待四年,然而再次重逢他却只出现了两个月,没有解释又只留下等我两字。她苦笑:一次等待蹉跎四年时光,他没有一句解释,第二次又是这样。再相遇,他是事业有成的精英,她背后有恋人跟随,只是,他怎么舍得放手?既然爱,那就步步紧逼,直到再拥美人入怀!
  • 修真强者在都市

    修真强者在都市

    秦安是一名隐藏在普通人中的修真者,行事低调,从不张扬,但却为了救人而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身份,成为了冷艳女总裁的保镖。从此,他邂逅了各种各样的美女,傲娇的女保镖,冷酷的女杀手,彪悍的美女房东,性感的ol,让他渐渐的在这个欲望的都市里迷失了自我。修真?哪有红尘让人值得留恋!!
  • 豪门独宠:你是我的学生

    豪门独宠:你是我的学生

    青春,校园,青梅竹马,那都不是事。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干净纯洁的恋爱
  • 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

    家庭教育孩子的50个细节

    本书通过列举了家庭教育的50个细节,为家长们提供了非常直观的、极具操作性的参考范例,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容易犯的错误,使家长避开一些长期以来理所当然的误区。通过这些细节,家长们能学到一些充满智慧而卓有成效的教子方法,跟孩子共同成长。
  • 史上最强剑神

    史上最强剑神

    唐玉穿越异世,最强剑神系统附身。少林寺佛掌天下金刚不死,张三丰真武立派太极通神。李寻欢飞刀问情刀刀夺命,张无忌九阳神功乾坤挪移。独孤求败剑分九州,西门吹雪一剑飞仙。重阳真人遗蜕千年不腐,盗帅楚留香仙尊难寻。这里,大侠郭靖一箭双雕穿云射日,陆小凤灵犀神指凤舞九天。东方不败弹指遮红颜,名侠沈浪醉酒戏红尘......饮不完的杯中酒,割不尽的名人头。这是一个变异融合的武侠世界,这里还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道不尽的仙侠逸闻。看唐玉如何用一柄铁剑成就无上剑神之位。
  • EXO——盛装出席,只为错过你

    EXO——盛装出席,只为错过你

    Ihateyou,Iloveyou。十七岁那年的我们,太不成熟;现在的成熟的我们,太复杂,没机会了。——朴镜熏我愿意为你背叛全世界,有问题吗?——边伯贤你说我去不了你的世界,我现在来到了你的世界,还要拒绝我?——朴灿烈明白了吗?就算我死了,你也一样不会好过。——苏简西
  • 战刃

    战刃

    紧握手中的战刃,遇魔杀魔、遇神诛神,这个世界上,只有实力才会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一切。实力划分:超人一阶、超人二阶、超人三阶,达到超人四阶时可凝结战刃,所向披靡。
  • 天逝星宇

    天逝星宇

    一道紫色的光芒不经意间划过天际……从此,命运之轮从此转动,裁决者,审判者,决策者,执行者,就此降临……等待地球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 复制正能量员工:向惠普学职业化

    复制正能量员工:向惠普学职业化

    员工职业化是企业长青的基石,培养职业化员工就是积聚企业永续经营的正能量。本书充分借鉴惠普公司闻名全球的员工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作者在惠普多年的工作心得,以及离开惠普后个人的创业实践、培训经验,形成了一套复制正能量员工的有效方法,帮助企业打造最受欢迎的员工。
  • 又一年花开

    又一年花开

    那年,樱花泛滥,十里盛开。青梅竹马,两小依依。后来,天涯海角,一同游玩。只是现在,青梅依在,竹马却早已不知踪迹。婉儿,今生今世,我定不负你。可他终究,还是食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