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0900000114

第114章 新闻价值论(8)

价值与意义

在海德格尔看来,事物只有呈现于人时,它才是有意义的。事物在没有被人陈述的时候,自然独立自存,但只是一种“蔽”的状态,那样的事物本身无所谓真假。与人不相干的物没有意义,这一观点,马克思也特别强调过,这样的没有意义的物,仅仅如同中国古人所说的混沌未分状。人陈述事物时,绝不意味着这事物独立于人之外了,相反事物只有与人关联才是可陈述的。在这个基础上讲“符合”,才具有同质性。陈述意味着把事物的意义揭示出来,事物在人给其揭示意义之前,无所谓意义。海德格尔认为,这是事物的遮蔽状态。陈述即揭示其意义就是给事物“去蔽”。“当一个陈述或判断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时,事物就达到了去蔽状态而为人所见,这个陈述或判断便是真的。”

我国学者赵汀阳也特别强调,应该从主体性与社会关系方面来理解陈述的本质。他在解读先秦名实论时主张,“名”远远不仅是名称,而是一个关于事物或人的伦理意义结构,并指出至少包括两个原理:一是任何事物必须理解并定义为“在生活中的某物”,而不仅仅是“在自然中的某物”,任何事物都按照它的社会位置及该位置的社会关系来定位。于是,“名”定义的是某个社会位置的价值以及它在关系网络中的意义,而不是知识论上的一组摹状词。二是“名”所定义的那个社会位置意味着一组责任和诺言,承担这些责任和诺言是占有这个社会位置的充分必要条件,于是有:p是q,当且仅当p做了q规定要做的事情。可以看出其中暗含着这样一个思想结构:“做”优先于“是”……

说事物自身没有意义,不是说事物的意义是人能够随心所欲地给予的,事物当然可以离开人而存在着,问题是,那个就意义而言还是遮蔽着的独立自在,怎样去其蔽,那就离不开人了。

事物自身没有揭示其意义的能力,人尽皆知的事实是,当且仅当人对事物作陈述或判断,才有所谓真与假。因此,说真与假,是说某个陈述的真与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那是没有人的时候就如其所是,但它那运转中的一系列规律,只有人开始揭示它们时,才产生了将这一揭示作出陈述的真与假。海德格尔特别强调,由于在人与物相关联的现实世界里,人已经参与了物,所以,人对物的陈述,一方面是人解释着物、显示着物;另一方面也是人按照物之所是的那样陈述着物,陈述是受物制约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始终是有意义的世界,无数丰富多彩的意义就隐藏在客观事物之中,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客观事物的意义。发现客观事物的意义是人创造性的一种表现。

意义世界是世界进入观念形态领域,并取得观念的形式作为被认知和理解的对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意义是客观世界的东西。比如一张普通的木制桌子,如果这张桌子不进入人的大脑里,它就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感性的、真实的存在,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一旦它进入人们的大脑里,就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了。作为观念形态的存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念形态,认知、理解这张桌子,给这张桌子以各种定义、各种名称、各种意义,这些都是人们认识了这张桌子之后,让桌子有了各种观念形态的存在。就一张简单桌子而言是这样,那么当人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的时候,更要给这些事物赋予人的观念形态。人的观念领域不深入客观事物,人是不会理解、感悟客观事物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价值与观念

客观事物就是人们理解的对象。一个人要善于把客观事物变成观念之域中的事物,这个人才可以在更广泛的视域中认知、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而改变生存和生活的环境,并最终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句至理名言至今对我们来说仍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很明白的寓意,那就是只有把我变成观念形态,把我放在观念之域中,这时我才是存在的,更进一步说,我才是有意义的存在。否则,人的存在和动物的无目的存在没有什么区别。

从本质上说,把客观事物变成观念形态,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是对客观事物一个提炼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研究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发现客观事物独有的特殊性。只有我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时,才有可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实意义,才有可能对客观事物的观念形态有确切的认知和理解。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对自己周围的客观事物进行认知和理解。这种认知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感悟、思考、理解、判断客观事物,提炼出客观事物最核心的价值所在,最终发现客观事物的真实意义。

就记者而言,你去采访了,采访活动结束后,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思考,反复思考你所采访的对象,当你经过深入地思考后,理解了采访对象,廓清了采访的价值,那么,采访的意义自然就存在于你的脑海中。因此,作为一名记者不能只是满足于整天拿着本子记录,这种靠记录写出的新闻是材料的转移和堆积,是没有任何创造性的劳动。一名记者要善于思考,把采访对象的言行通过大脑进行反复加工,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写出不同于一般的新闻作品,这样的新闻作品才是我们观念之域中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东西。

观念之域中的事物不同于现实之物,观念领域中的物质表现为有意义的存在,存在的有意义性就表现为可思议性和可理解性。现实中客观事物是杂乱无章的,而进入人的观念之域中的事物是经过加工的。进入到我们观念之域中的事物,已经通过大脑把客观事物中无意义的那部分删除了,留在大脑中的那一部分是我们思考后存在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吸收各种知识,尤其是要吸收新知识,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的时候,才有能力把它们作为可以思考,可以理解,可以感悟的对象,那么这些客观事物对我们而言才是有意义的存在,否则就是没有意义的存在。

价值的本质

仇德辉的《统一价值论》一文,对价值问题做了独到的探究。这一理论成果,尤其是价值的“主客观”关系问题,对我们探索新闻价值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文章认为,“价值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问题的提法,本身就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如果认为价值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这就等于说价值只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而没有主观的反映形式与之相对应,即价值这种客观事物不能被人类所认识,这就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潭。相反,如果认为价值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这就等于说价值只有其主观的反映形式,而没有客观的存在形式与之相对应,即价值认识是完全主观自生的,不是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反映,这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文章指出,事实上,价值既有其客观的存在形式,又有其主观的反映形式。主观价值可分为价值观与情感两种具体形式。其中,价值观是人对绝对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人对价值绝对性的认识;情感是人对相对价值的认识,或者说是人对价值相对性的认识。价值观(或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一方面,客观价值决定和制约着主观价值,主观价值是对客观价值的反映,是以客观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客观价值上下波动;另一方面,主观价值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对客观价值具有一定程度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对客观价值的诱导、强化或限制。

文章认为,关于价值的决定因素,理论界存在着三种典型的错误观点:一是认为价值只与主体因素有关,即主体价值论;二是认为价值只与客体因素有关,即客体价值论;三是认为价值只与主体和客体两个因素有关,即两因素价值论。

主体价值论认为价值是主体情感、意志的产物,是主观的东西。培里说:“抽掉意志与情感,就不会有价值这个东西”;“凡是兴趣所在的对象,事实上便是有价值”;价值是“欲望的函数”;“事物是由它们被意愿着而产生价值的,而且它们愈被意愿着就愈具有价值”。他只承认价值与主体因素有关,不承认价值与其他客观因素有关,把价值看作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属于人的情感、意向、态度和观念方面的状态,认为价值只存在于人们对客体的评价之中,不属于世界的现实存在。

客体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属性”,把价值看成客体单方面的一种属性,而没有认识到价值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看不到主体在形成价值中的主导作用。它只承认价值与客体因素有关,而不承认价值与主体因素有关,认为价值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

“两因素”价值论认为,价值只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者有关,而忽略了介体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价值中介只是价值产生的外部条件而不是内部根据。

文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把主体、客体与介体割裂开了,不知道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在一定介体条件下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实际上,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程度不仅取决于主体状态和客体状态,而且还取决于位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介体状态,离开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方,价值就不可能存在。只有当主体、客体与介体的状态都已完全确定时,事物的价值量才能完全确定下来。总之,主体特性、客体特性和介体特性是价值缺一不可的三个基本要素,就像物理学中“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缺少其中任何一项,力就不能确定。

长期以来,人们被价值复杂的表现形式所迷惑,看不到它们在深层次上的统一特性或通约性。许多人认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价值之间没有任何共同的东西,因而根本不可能进行统一度量。有人甚至声称自己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在理论上完全否定了统一度量的可能性。

文章进一步分析,人们之所以会否定价值统一度量的可能性,主要基于如下原因:

1.价值主体特性的不确定性。它是指事物对于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素质的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事物对于同一主体的不同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变化状态也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主体特性决定了,任何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使用者素质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2.价值客体特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是指不同品质特性的事物对于使用者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事物的品质特性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别用物理的、化学的或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度量,如物体的几何尺寸可用“米”来度量,质量可用“千克”来度量,化学能量可用“焦耳”来度量。

3.价值介体特性的可变换性。它是指事物对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区域内也将表现出不同的价值。价值的介体特性的可变换性,使事物的价值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

4.主观价值与客观价值的不同步性。它是指主观价值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客观价值。主观价值是客观价值的主观反映,其大小受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随着人的欲望、感情和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5.价值类型的多样性。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两大类型,理论界长期没有解决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问题,长期将它们分别置于具体范畴与抽象范畴两个不同范畴之中。

事实上,价值的以上五种特性只能说明价值的复杂性,而不能说明所有价值不能进行统一度量。对新闻价值的把握,同样是一个对价值类型多样性进行剖析和辨别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揭示出新闻价值的主观性特征。

5.2.2新闻价值的层次性

新闻,必须能满足人的需求才能成为商品。

新闻,必须满足人的个性化的需求才能成为有竞争力的商品。

新闻的价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当中凝结的新闻主体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新闻,最终必须到市场上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当然,这种检验的完成和一般物质消费有所区别,但并没有质的不同。

新闻价值的层次性,源于主体水平和受众需求的层次性。

新闻能够成为商品,究竟是能够满足人的哪些需求?

需求的层次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等。如果这些需要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等。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爱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等。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等。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干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

同类推荐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可借由联络簿或写信给学生,聊聊班上的学习近况及教师的期望。班级活动或班级比赛,是凝聚班级师生向心力、和谐融洽班级气氛的绝佳机会。教师一定要主动参加,以表达对班级和学生的关心。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新班主任带班技巧

    班级的规范化管理,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把班级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管理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规范,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使之成为班级师生员工自觉遵守的习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素质,进而形成班级的传统,以达到管理非管理,似有似无的境界,并形成一定的常规。
  • 始有集

    始有集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谈钱锺书、向达、冒孝鲁等学者的交往和治学逸事;第二部分是书评,谈赵园、杨念群、史景迁等学者的新著,品鉴得失;第三部分是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谈乔治·斯坦纳、苏珊·桑塔格、艾柯等作品的翻译问题。作者知识丰富、鉴赏力高,文笔活泼,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与可读性。
  •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结合当今教育规律与中学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成功教育的经验与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建构等。
热门推荐
  • 星辰遗迹

    星辰遗迹

    当人类还在为地球上的种种未解之谜而踌躇时,你是否想过有着比人类更加高等、文明的生物,所处在不一样的世界里,观察着这一切,就让人类用现有的科技去揭开层层真相,在美丽的星河中找到世界的起源与真相……
  • 毕业前规则

    毕业前规则

    毕业前,为了体面地走向社会,为了得到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你愿意放弃和牺牲什么?你以“生存”为名,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犯下多少错误,又远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梦想”这个东西对于年轻的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欲罢不能的梦想,让我们辗转反侧,让我们魂牵梦绕,让我们方寸大乱,让我们寝食难安?难道“梦想”是痛苦之源?你眼中的毕业前规则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你眼中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你的命运就是什么样的;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其实,世界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毕业前,有人为权力牺牲了友情,有人为偏安失去了激情,有人为生存放弃了自己,有人为改变物质状况,“奋斗”着告别了青春。也许一切没有对错,一个又一个,独特的狭隘才构成了多彩世界。
  • 龙公主的亲亲美王子

    龙公主的亲亲美王子

    谁不想有一个王子陪在自己身边呢?谁不喜欢有一个高富帅的男孩陪在自己身边呢?18年前的空白,所以舍不得那一缕温柔;因为珍惜那一份暖暖的关心,所以舍不得丢下那一份眷顾;伤了的心还可以再补回去吗?碎了的心可以黏在一起吗?
  • 做个幸福小女人:破解女人的幸福密码

    做个幸福小女人:破解女人的幸福密码

    时下,对于小女人而言,幸福已经不单是好孩子、好老、公、好家庭,因为她们已经从家庭走向了社会,于是她们的幸福所包含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做个幸福小女人:破解女人的幸福密码》就是要告诉女人,想要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幸福,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包括你自身见识的高度、涵养的深度、视野的广度、衡量人和事的尺度、看问题的角度、追寻目标的速度、内心的温度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女人们如果在这些方面都能做到张弛、进退有度,那么幸福自然也就不会远了。
  • 都市之极品青年

    都市之极品青年

    秦流,因为痞子气息太重,部队将他开除……家里花钱让他到大城市读书,秦流却在无意间发现一个神奇的系统……话说完不成系统任务便会灰飞烟灭,完成任务便能获得匪夷所思的能力……如若能完成全部任务便能站在都市的巅峰,俯瞰天下。警花、校花、天才、富二代、官二代……别以为你们很牛逼,也许你们只是我任务系统的一颗棋子而已。描写手法歪歪,银荡,给力……!
  • 暮安晨歌

    暮安晨歌

    她是亡国末世的公主,带着月凉石吸收未亡人的记忆,以求岁月逆流,起死回生,再回当初日暖风香的柳国时光。只是,时光可以重来,命数可以重写,那么,人心是否依旧呢?
  • 凌茗天上

    凌茗天上

    我不是神仙,但是我能上天入地我不是医生,但是我能妙手回春我不是杀手,但是我能要你小命我不是黑客,但是我能黑你家网
  • 临世之时

    临世之时

    当门打开,种子洒向世界,规则交融,新的时代来临了.......
  • 黛殇

    黛殇

    她遇上他,她不过七岁,是一个寒冷的冬季,他把她拥入怀中如珍宝。他遇上她,他正值盛年,是他人生低谷,落魄潦倒的阶段望着她那与梦中人相似的面容,他的心不再沉寂。他对另一个女人的沉迷灌注在她身上,她知却装不知,当命运的秘密被揭开,他与她只是一场孽。
  • 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