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0900000147

第147章 新闻表现论(10)

新闻叙事与新闻话语

中国文学,洋洋大观。中国文论,自成一体。但是,中国叙事学理论却一直重经验和体悟,没有走向理论的自觉。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从1996年开始,专门论述新闻叙事学的文章开始在国内出现。

1999年,学者吴炜华发表了《新闻摄影的叙事学分析》。2000年,范步淹在《新闻前哨》上发表了《新闻叙事学刍议》,认为新闻是一种最典型、最具普遍性、最具影响力的叙事。叙事学是探究新闻学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提出创建新闻叙事学的构想,并对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释,但由于当时的理论界认为叙事学是研究虚构故事的理论,所以对范步淹提出的新闻叙事学建构的提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2003年,两本国外的新闻话语分析专著《作为话语的新闻》和《话语与社会变迁》被译介到国内,引起国内的叙事学热。也正是在这一年,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2003年何纯发表了《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一文,同年,黄挺在《军事记者》杂志上发表了《学好新闻叙事学》,并对新闻叙事学学科框架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叙事学和新闻学就像两个不同圆心的圆,沿着各自的轨迹运动,同时存在着一定的相交部分,这便产生了化学反应。也就是两门学科打破了原有内在结构的链条,打乱理论层次,离散知识颗粒,使它们活跃起来,在这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新的基本理论层面。随着逻辑的延伸,在多学科的合力之下,原先各自比较稳定的因素就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整体。

2003年以后,运用叙事学分析研究新闻理论和业务的论文日益增多,2003年尚世海发表了《叙事文体学视角下的新闻与文学》;2005年陈力丹、陈虹、何国平分别发表了《新闻叙事学·序》《试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和《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等文章。也在2005年,我国学者曾庆香以《新闻叙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完成了我国新闻叙事学建构的初创之功。2006年,何纯先生的《新闻叙事学》也付梓出版。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新闻叙事学的概念虽然已经被提了出来,但真正属于新闻叙事学的理论却没有多少,大部分学者是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新闻学。新闻叙事学专著的出版是新闻叙事学学科建立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新闻叙事学的建构已经完成。学者们虽然发表了不少有关新闻叙事学的论文,但对新闻叙事学学科的建构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对于什么是新闻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方法、范畴也存在着分歧。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还都需要对新闻叙事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对于新闻叙事学的定义,黄挺认为,新闻叙事学是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属性、功能和形式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一切新闻叙事作品和新闻叙事行为,特别是承载一定信息的符号如何更好地表现传者的认知态度、意图;等等。

何纯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中所下定义为,新闻叙事学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齐爱军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中给出的定义是,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新闻的叙事行为和叙事策略进行的科学研究。

新闻叙事的本质,学界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新闻叙事不同于文学叙事,它是人类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叙述、重构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活动。它的编码方式满足的是人类对新闻信息取舍和信息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话语类型———新闻话语。

祝克懿《新闻语体的交融功能》一文指出,新闻语体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了适应新闻交际领域、目的、任务等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传播新闻信息而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祝克懿《新闻语体的交融功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新闻语体一经形成,并得到媒体和受众的认可后,就会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长效的功能。表现在语言方面的特点就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语言运用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即在适合于传播信息的特定语境中,有规律地、反复地使用一系列的语音、词语、句式、修辞、语篇结构,不断强化它们在系统性上的相似特点和相近特点,形成一****体性的语言特征。

在系统内部,共体性特征有极强的约束力,在系统外部,共体性特征又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区别于其他语体。语体既有稳定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新闻语体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静”与“动”的辩证统一。“静”表现为新闻语体功能的系统自足性,“动”表现为新闻语体功能适应大众传播的目的、具备信息传播迅捷、鲜活、新颖功效的变动性。

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思维的日趋复杂,新闻语体依托现代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介,已经具备传播各种新信息的物质能力,可是还缺乏承载各种信息内容的完善的语言结构体系。换言之,四大媒体介质保证了新闻承载各种新信息的物质能力,而新闻语体自身的语言表达体系却还不能完全满足于言语交际日益发展所需的功能效应。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新闻大众传播的目的,新闻语体采取了跨越到其他语体功能域的言语行为,借用、吸收他体为我所用的语文体式和功能手段,以丰富新闻语体的结构表达系统,拓展新闻语体传播的功能域。这种跨越往往是以不同语体功能域中语文体式和功能手段的交融作为实现手段,以体制的创新为目的。跨越领域大、时间长、程度深,往往会形成一种新的结构体。新闻特写、新闻述评、杂文、调查报告、文学报告、文艺通讯、新闻速写、深度报道、口述实录等体裁无一不是语体功能域交融后产生的新兴文体。

从新闻语体发展的纵向角度来考察,新闻语体的形成历史,就是一部新闻语体为适应交际需求,主动自觉地拓展自体的功能域,与其他语体建立跨功能域的交融,以获取超常言语功能效应的历史。从新闻语体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性出发,文章考察了语体交融的必然性及其语体交融的基本类型。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媒介的出现,带来了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口耳相传的口头新闻语体以新的形式、新的面貌迅猛冲击了以纸质为基础的书面新闻语体,凭籍书面语言口头化的传播形式和越来越丰富的谈话类节目重新在传播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为了适应电子时代媒介形态变化带来的不同传播方式和不同传播目的,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必然会作出相应调整,因为媒体介质已经改变,物质形态已经更新。

纸质媒介将口耳相传的声音信号转化为文字表达形式,电子媒介又将纸质转化为声音、文字、图片、音像、图像综合运用的多媒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自然会切合电子媒介综合运用时,对语言形式的功能需求,交融为一个整体。从信息传播效应看,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交融,又是随受众对接收信息的多感官生理制激的需求而发生。

口耳相传,信息是在“听”这一单通道中进行的;文字传媒,信息是在“视”这一单通道中进行的;而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传播却是在“听”、“视”、“触”的多通道中交互进行的。“听”,增强了传播的现场感、真实感,激发了受众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视”、“触”缩短了人类交往的距离,包括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距离。自然,受众多感官交互作用的主观需求,音像兼备的客观传播语境都要求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交融调整,以满足语音、文字、图片、音像、图像多媒体传播的功能效应。

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实质上反映了语言运用方式的发展。语言运用方式不同,信息的接受和传播效果也不同。从接受信息的角度看,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行为是接受传播者发出的符号化了的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读解并作出反馈。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受众对传播者发出的所有信息并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着一种认知选择的倾向性。

对新的信息、形象化的信息、有风格特色的信息等刺激强烈的表现形式总是会特别注意。比如,近期新闻媒体中反映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政治文明、道德文明、期权化、非公经济、入股社保、零产量、造车运动、个税、起征点、农民工、网恋、版主、音频信息、数字电视、背投……

这些新词语更容易引起受众的选择性注意。

新闻文体的交融创新

新闻文体初创时期,文体类型是模糊的,语体特征也是不明显的。随着新闻文体逐渐从古典文学中脱离出来,吸收西方新闻写作的特点,独立为新闻特有的文体后,各种体裁才拥有了属于自己,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些结构特征。

由于读者对新闻不仅仅满足于了解信息、了解舆论导向的倾向性,还需要在阅读的同时获得美感享受和相关知识的补充,所以干巴巴的叙述,描写,简单生硬浅显的说理辩驳,表现手法简单、平实、直观的报纸新闻文体无法直面市场的严重挑战。为了找回读者,占领市场,充分发挥报纸的宣传鼓动作用,新闻文体敞开胸怀,吸收了古典文学中的优良传统,接纳了与新闻学邻近学科的优质元素,改革新闻的写作模式,在“五四”前后,逐渐形成了一批文体交融的新品种。

到20世纪30年代时,原有的体裁不断改进完善,体裁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发展成熟为今天仍然运用的一大批常规品种。据李良荣研究,交融品种主要有下列五种:

新闻特写——新闻和文学的交融;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交融;

调查报告——新闻、历史、政论的交融;

杂文——新闻评论与文学的交融;

报告文学——新闻、文学、评论的交融。(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闻文体发展,基本上是在30年代以前发展出来的类型基础上有一些小的增补或小的变体。**********中的大字报,恐怕是杂文发展出来的最大的、畸形的一种变体。其他如仿照文学的“微型小说”而来的“微型调查”,采用摄影、电视拍摄表现手法而来的“新闻特写”及下位类型:“本报专访”、“本报特写”、“文艺通讯”;“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口述实录”、“新闻速写”、“新闻述评”、“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它们都是文体交叉渗透融合,文体特征增删后发展出来的新兴文体。

回顾新闻语体的生成历史,新闻语体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初的新闻文体由于摹仿古典文学作品,成了一种“四不像”的文体。当新闻文体接受西方新闻写作的影响,从“四不像”样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了新闻文体的独立品质后,人们又发现完全按照新闻文体的写作规则来操作,新闻作品又难免存在简单枯燥、缺乏生动形象性等不足的品性。于是,新闻写作再度向文学靠拢。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语体形成之时,新闻写作向文学的靠拢,是一种生存困境条件下的依赖。而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闻语体自觉地向文学靠拢,则是为了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找回读者,拓展报刊新闻市场的努力。而且国内国外莫不如此。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的“新新闻学”,结合新闻的采编手法与文学(主要是小说)的表现手法来报道真人真事,就使作品兼具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有时候,为了表现一种独特的感受,渲染一种气氛,“新新闻学”还不惜冲击新闻安身立命的根基———真实性,对细节大胆进行虚构。尽管如此“新新闻学”的写作仍然可视为力图突破新闻规范写作的约束,将新闻性与文学性有机统一起来的一次成功尝试。

毫无疑问,正是新闻语体与文艺语体的亲密接触使两种语体发生了水乳交融的融合,发展出新闻特写、报告文学、文艺通讯、新闻速写、杂文等新兴文体。当然,这种融合归根到底还是由新闻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因为新闻语言传递的要义要到达广大受众,要为受众所理解接受,除了要符合事实的真实性,以理服人外,还要以形象打动人。也就是说,为了追求信息传播的形象性、有效性,新闻写作求助于文艺语体,吸收了大量的文学创作要素,采用文学表现手法来写作消息,使消息报道的语言不仅仅有客观理性的叙述,还增加了生动形象、清新明快,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描绘抒情;通讯写作中综合运用了文学的形象表现手法,使得通讯的语言异彩纷呈,为受众喜闻乐见,好的通讯因此被誉为“报纸的明珠”。

新闻特写借用了文学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手法,对只采用叙述手法的消息报道进行了革新。因为“特写”是从电影艺术中借来的术语,取其呈现放大了的近影,以获取强调突出的感知效应之意。新闻特写通过细节的描写来使事件或人物的特征被局部放大,以突出某种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不仅如此,特写还能无形中拉近传播内容与受众的距离,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亲近关系。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是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文中提出了私有制的出现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这一光辉思想。想阐述政治思想这一性质上,其重要性仅次于后来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
  •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以发展传播学为视角。以二十一年来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的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经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报道与中国这样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认为,获奖经济报道是国家主流意识的体现,具有主要来自以党政机关报(社)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正面反映经济社会主流价值、兼具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双重职能、舆论引导和宣传诉求强烈、专业性有待提升等特点。而中国未来的经济报道及经类媒体应努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性,朝信息化、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方向推进,并助力于国民塑造理性、健康的现代经济人格。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为主要内容,将前沿性媒体运营理念与实战性媒体运营实务相结合,涉及媒体实务、媒体运营、新媒体、传媒思想等方面。《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对区域性媒体的运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既可作为高校传媒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为传媒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热门推荐
  • 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好

    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好

    我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我却有意识。我是看客。不算灵异只是平述生活。写自己的文章,走自己的路。
  • 我在最初等你

    我在最初等你

    “你觉得现在的我,好么?”“当然好了。要是早些遇见你,我就不必经历那种种挫伤了。”“也许我们早些认识,就不会在一起了!”奇迹般的逆转了时间,让我带着未来记忆,去经历那曾经的种种,可否让我提前预支我的爱情?好友可否躲避阴谋与爱情的陷害?历史是会重演还是改写?
  • 亿万boss的首席娇妻

    亿万boss的首席娇妻

    欧洲商业大亨恋上首席设计师兼大boss,高高在上的他暗恋她三年,当事人却一无所知,相隔两地他们因为缘分的牵绊让他们从相遇、相知到相爱……冷酷邪魅的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因为她变成希希相依的妻奴、昏君,面对这样的二十四孝好老公,一向平静如镜的她会把持不住吗?请关注《追爱,亿万总裁的首席娇妻》,看看妻奴总裁如何搞定首席小娇妻吧!
  • 极品神医在都市

    极品神医在都市

    许逸特种部队首席军医,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特种兵王。因为偷看禁法遭到反噬,本来命不久矣,却在阴差阳错下混进医院成为一名妇科实习生,在危难中他数次救险,屡立奇功,不仅在杏林中声名鹊起,更是获得了无数美女的青睐…看医流高手纵横花都,巅峰医术换来美女无数的巅峰人生……
  • 月桂之旅

    月桂之旅

    该书叙述的是一篇传统严肃的奇幻故事,在新泽法兰大陆,维兰吉王国北方的矮人部族连年叛乱,总枢机主教欲以“冥王之指”的邪恶力量平定之,却被另有主张的国王否决提议,于是前者挑起王国内部的各种矛盾逼迫国王下台,以实施其“北地清洗”计划。于是,众多的南方贵族与重兵驻防在南墙关的亲王一道提兵犯阙。此外,还有废黜于河间腹地的太子,窥伺在东南海角的王弟,世封各郡的公侯,面临王国的翻天巨变,纷纷拥兵割据,承平已久的王国转眼间兵戈扰攘,烽火连城……在各方势力为了操控国家权柄进行殊死角逐的同时,大陆以北的活死人开始苏醒……
  • 天王大道

    天王大道

    一次意外让李霖获得了来自修真界的灵魂。随着灵魂碎片的逐步融合,各种来自修真界的本领一一展现在李霖的脑海里面,练气养生、炼体强身、乘空御剑,这些还通通只是开始而已。金钱、美女、权势,这一切变得唾手可得!李霖开始让朋友自豪,让敌人恐惧!龙吟一声啸九天,李霖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天王大道。
  • 女总裁的神级护卫

    女总裁的神级护卫

    身怀绝技的山野小子奉命下山,贴身保护女总裁未婚妻,从此上班调戏美女白领,下班调戏美女总裁老婆,风流快活……
  • 绝望的彼岸花

    绝望的彼岸花

    我用命和你赌一个能让我回头的名字,他是曾经的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人,每当无意间听见他的消息,兴中的那道伤又泛起了撕心裂肺的疼,但是我还是想去听他的消息,即使心是痛的,但是我还是会在朋友面前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即使我心头,或许当我再看见他,就已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 落花樱舞只为你一世倾城

    落花樱舞只为你一世倾城

    为什么边伯贤你要这么对我,我怎么了,哪里做的不对吗,为什么要这样,上天真是太眷顾我了,给了我两份生命,遇见了两份爱情,为什么都要背叛我,为什么!男人都不可信,我以后绝对不会将心交给别人!
  • 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俊逸才情,春水文章,这是刘思斌其人其文。用自己照亮自己经过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是这水样的情愫。在这本集子里,刘思斌集中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儿童时代和老村庄的故事,写了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如何读书识理并在乡镇工作奋斗的经历,特别写了他在税务部门工作时的所经所见,还写了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记游感悟。恰好,这文学的碎片,使得这一切都完整而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