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0900000181

第181章 新闻超越论(10)

三、公民新闻的载体:博客、播客及网络论坛等。

博客、播客以及网络社区(社区)等都是公民新闻的有效载体。在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事件”和“艳照门事件”中,许多网民在网络论坛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造成的网络舆论对推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和解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美国学者斯蒂芬·奥汀看来,这些类似新闻评论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公民新闻的具体形式之一。

四、公民新闻报道的具体形式是分层次和多种多样的。

美国新闻学者斯蒂芬·奥汀提出,公民新闻报道可以分为11个层次:

1.开放公共评论:读者对网络文章做评论或补充性质的内容;

2.号召群众对记者的文章补充一些记者本身难以得到的内容和信息,为其提供丰富的新闻素材;

3.平民从各个层面协助专业新闻记者完成新闻报道;

4.平民建立自己的博客;

5.建立编辑部透明的公民博客;

6.建立独立于主流新闻网站之外的公民新闻网站;

7.建立未经编辑的独立的公民新闻网站;

8.增加印刷版本;

9.建立一个公民记者与专业新闻人员相融合的新闻机构;

10.将专业新闻与公民新闻整合为一体;

11.维基新闻:读者就是编辑,维基新闻允许任何人撰写和张贴新闻报道,也允许任何人对所张贴的报道进行编辑和修改。

“博客时代”到来,为新闻传播带来了空前巨大的影响:

一、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日趋复杂化。在理想的互联网传播模式下,个人和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既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又是传播活动的对象,这使得网络传播主体和对象出现了“同质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在目前大众传媒和网络传播并存的情况下,社会舆论的议程设置权仍将被处于强势的大众传媒组织掌握,个人作为大众传播的被动的传播学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作为网络传播活动主体的地位还十分脆弱。

二、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在互联网上,信息不再来源于特定的传播者,可以来自任何组织和个人,信息内容多元化,几乎无所不包,使得媒介组织提供给公众的信息比重降低,在大众传播中的影响也相应下降,而公众发布的信息在大众传播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影响力也显著提高,这就意味着大众传播中信息内容多元化,使“话语权”不再仅仅掌握在高度组织化的媒介组织手中,而是分散到每一个公众。(赵俊峰、张羽、朱浩林编译,Steve Outing撰《公民新闻:一种全新的尝试与冲击》,《今传媒》,2006年第3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基于互联网的公民新闻只能一定程度上解构传统大众传播媒体的话语霸权,不能完全颠覆大众传播媒体的话语权垄断。换句话说,公民新闻的出现会对传统媒体一手遮天的局面形成很大的威胁,但这也仅仅是威胁而已。

三、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媒歧视”问题。公民新闻报道在题材上跨越了主流媒体报道的创作藩篱,他们还进入社会的边缘地带,关注边缘人群。这些人群本来是生活中不容忽略的真实存在,只是由于种种限制,常常在传统主流媒体的视线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公民新闻大胆地进入了过去的创作禁区,让这些被忽视的人成为影像中的主角,把他们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给众人。正是公民新闻使一些从来不曾得到关注的边缘题材得以展现,在现实的最大可能上实现了题材的多样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传媒歧视”问题。

四、大大丰富了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公民新闻运动号召每一个平民都成为“公民记者”,号召每一个“公民记者”利用自己的DV和数码照相机,记录下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然后发布到网络上。这些“草根新闻”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把关,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也很值得怀疑,但它们无疑为专业新闻记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线索。

五、把关人的缺失和对媒体可信度的考验。在互联网传播时代,把关人消失了,人人都可以传播,这很可能造成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出现。由此,社会舆论对公民新闻的质疑也逐渐出现。公民记者通常不具有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对责任、公正、公平、真实、准确等新闻基本价值观也不一定认同,使新闻组织和受众不能确认新闻来源的可靠性从而对真实性发生质疑。比如在伦敦地铁爆炸事件有关误杀一名巴西青年的报道中,现场目击者报道他们看见了这名青年将带电缆的炸药缠在身上,但事后警方透露的信息却显示这些报道并不正确。(利昂·纳尔逊·弗林特,萧严译《报纸的良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目前,有些报纸通过标注新闻来源的方式将来自专业记者和公民记者的报道公开署名,标注新闻来源,让读者自我鉴别,这种做法是否可取仍值得探讨,因为这意味着把核实新闻的责任推到了受众身上。(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3卷第3期)

微内容时代

李邑兰的《“微内容时代”对“全景世界”的建构》一文,对“web2.0时代”的“新闻图景”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揭示了“微内容时代”带给新闻传播的巨变。(李邑兰的《“微内容时代”对“全景世界”的建构》,《青年记者》,2007年8月下)

“微内容”是web2.0时代的产物。微内容是相对于我们在传统媒介中所熟悉的大制作、重要内容或者宏内容而言的。学者Cmswiki给微内容的定义是:“最小的独立的内容数据,如一个简单链接的一篇网志,一张图片、音频、视频,一个关于作者、标题的元数据,E-mail的主题,RSS内容列表等。”

这些看似碎片化、零散的“微内容”,一旦聚沙成塔,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促使互联网进行价值重构,冲击着传统媒体中记者对信息的垄断地位。在公众视线里,不仅“公共话语”或者宏大叙事得到了呈现,原来专属于个人的、小群体的话题也通过搜索引擎、Tag、RSS等的聚合得到了传播,信息得以多方位的呈现,开始全面构建一个“全景世界”。由此,李普曼时代的“拟态环境”在“微内容时代”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他指出,我们的许多看法并不来自于直接经验,而是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给我们营造的拟态(虚拟)环境,进而我们按照从这一拟态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去理解与想像一个“现实”的世界。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提示的符号化世界。

“拟态环境”的理论中,传者与受者有着明显的界限,同时存在着信息资源的稀缺和话语权的垄断。传播方式以单线性传播为主要特征,缺乏互动。李普曼时期正好是“魔弹论”(或称“皮下注射论”)盛行的时代,大众对信息的接受是“单向”的,没有传受双方的交流和互动。大众媒介凭借自身的“强势”,单方面建构起“现实世界”的“拟态”图景,受众无法通过其他的途径获取事实的其他“片段”,也就没有办法充实对“世界”的认识。

“微内容”时代,信息、媒介环境等较之李普曼时代,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巨变。“拟态环境”理论遭遇颠覆性挑战。

1.信息实现了“自传播”。所谓“自传播”,即不需要信息制造者亲自传播,信息接受者主动成为信息的接力传播者,信息自发传播的传播形式。(黄估《聚播,现闻,自传播与全传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任何人都可以作为传播的主体,可以无门槛地发布信息,这就打破了原来传者和受者之间的界限。对于信息的“自传播”,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博客。

在博客的交流中,现实中的硬性和软性规定消失了,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个人甚至比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更快、更及时。个人可以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空间,动摇、消解了传统意义上大众传媒的垄断和神秘,实现了“自传播”。

2.“微内容”提供了海量的内容。原来处于边缘化的个人信息、小群体信息等,通过搜索引擎、标签等的聚合,任何微小的信息都有可能被看到或者受到重视,凝聚成强大的力量,这就杜绝了垄断和独占。

“话语权”不再是少数精英的奢侈品,而成为真正的大众化符号。同时,通过“微内容”的聚合,可以形成强大的“话语场”。可以对“真假事实”进行鉴别,全方位展示事物的全貌。搜索引擎对微内容聚合的贡献是巨大的。只需要输入一些关键词,所有相关的内容都会排列出来。这样把散沙般的微内容汇聚到一个关键词下的方法,让每一个“微内容”都有被受到重视的可能。

近年掀起的标签(Tag)这一全新的网络应用也起到了这样的“全景”呈现作用。标签将分散的“微内容”加以整合,增加了“微内容”之间的关联度和影响力,被称为网络上的“显微镜”。通过“显微镜”的作用,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和独占被消解了,任何微小的声音都有可能被发现和重视,进入公共讨论空间,甚至影响政府和机构的决策。

3.用户之间实现了多向互动。用户能够自由地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网络行为。个人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主体参与到了互联网中,这就为针对事物提出“异见”提供了机会和场所。(陆杨《对百度超女贴吧的解读》,人民网传媒频道)

人际网络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原本属于个人的“微内容”放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超越性还原了人类原初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基于诚信的多向互动,反馈及时。这就减少了假消息传播的可能性,使信息更为真实可信。

4.“微内容”的大量内容是用户的原创。这些原创性的内容过滤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从自己的角度展现事物和表达生活。曾几何时,“恶搞”这一新鲜的名词占据了公众的视线。这种十足的网络原创影像,本是沧海一粟的“微内容”,但因为巨大的聚合作用(点击率的贡献),受到了大众甚至主流媒体的极大关注。以一种戏谑的姿态解构所谓的“深刻”,反讽了越来越缺乏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商业大片,留下很多值得思索的空间,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停留在短暂的“感官欢娱”,给所谓高成本、大制作的商业电影以更多自省。

直到今天,尽管“话语权”的自由度得以前所未有的放宽,但是,各种显性、隐性的控制还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让“拟态环境”更加偏离事实的本位。而“微内容”的出现,开始凿开了窥见“全景世界”的一丝缝隙。它整合了个体的力量,所展现的敞开式的交流、多元的互动以及多维度的事实呈现,提供了一个因互联网而起的自助信息环境建构。

受众的二次创作

由于受众自觉或不自觉地介入到新闻的再创作之中,面对同一新闻作品,会有形形色色的解读。

王丽洁、崔均鸣在《简论受众的二次创作现象》一文中指出,一个无论多么高明的记者,在他的新闻作品中只能“有选择地”对“这一个(新闻事件)”作出“比较全面”而不是“绝对全面”的描述。因此,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永远是相对的。(王丽洁、崔均鸣《简论受众的二次创作现象》,《青年记者》,2006年第20期)

应该说,审美客体(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性是绝对的。但是,记者实现传播的审美创造(新闻写作)则是有限的。当新闻作品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时候,其审美魄力(新闻解读)更是异彩纷呈,是多元化的。这就为受众参与新闻的再创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受众在解读新闻作品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都要来一番二次创作。所谓新闻受众的二次创作,即受众以新闻作品为素材,综合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等获得新的信息认知的过程。一般而言,受众的二次创作与新闻作品的作者(记者)想要表达的内心世界往往并不完全相同,是有所差异的。

这里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新闻从业人员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追求越来越热切。另一方面,受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在大众需求面前,新闻写作提高的水平似乎永远“慢半拍”。这是为什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受众参与新闻二次创作的水平以惊人的速度在提升。今天,越来越多的受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新闻作品对于事物表面的描述,而是更愿意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去思考新闻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同类推荐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

    各类大专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设立,然则不少学校教学混乱、各执其词、鱼龙混杂、莫衷一是。教师队伍后继乏人,即使一些老牌院校亦显青黄不济之象。有感于此,遂执拙笨之笔,集散乱之思,拾荧光之火,尽绵薄之力。斗胆放异响之厥词,虚心集八方之斥讨,微心可鉴!
  • 云龙舞

    云龙舞

    文登首部以文学形式反映家纺业发展史的全景式史诗般长篇纪实文学,本书共有八个章节,二百零四个个性鲜明的主题。从文登家纺的源头说起,结合家纺产业发展的历史文化渊源,详细描述了驰名中外的工艺品“云龙绣”的发展历程。
热门推荐
  • 修真网络学院

    修真网络学院

    地球原本就贫瘠,修行文明发展缓慢,等级极低。如今更是进入末法时代,修行者寥寥,几乎不见踪迹,修为最高者也不过先天境,大多修者在后天境挣扎,筑基境早已成了传说。爱好气功的苏北好不容易修到后天一重,眼看前路无望,偶得一件传承至宝,内有仙侠文明至高传承,可必须筑基修为才能开启传承宝藏,他灵机一动,利用传承得来的基础修行知识开起了修真网络学校,搜罗修行资源,成为一名光荣而伟大的网校校长。此后,生活越发精彩了。想学习传说中的聚灵阵如何布置吗?想了解后天境每一层修行的注意事项吗?想学到一部完整先天境修炼功法吗?甚至,想知道先天境之上的灵脉境、筑基境的奥秘吗?报名加入我的修真网络学校吧!
  • 宝宝他爹好神秘

    宝宝他爹好神秘

    “贱人,他不是本王的子嗣,休拿他来污蔑本王。”宁王冷漠的道。“什么?孩子不是你的?是谁的?”凌若若傻眼了“你心里清楚。荡妇!”他吐完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走了。天啊,儿子不是他的,会是谁的?她一定要找出孩子他爹。若是他敢做不敢当,哼,那他就死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国民老公在古代

    国民老公在古代

    当别人叫我国民老公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不能别人叫我国民老公,我就真的以国民老公自居,那样会很假,老百姓一定会骂我的,根本就没有这种国民老公的。后来试着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做这个国民老公起码还是做的很放心的。现在,不仅我身边的朋友都叫我国民老公,几乎所有人都叫我国民老公。我就是国民老公,国民老公就是我,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 特种修真

    特种修真

    生活本来很平凡的李龙,无意中撞上千年前的被困仙人冲破封锁,五星体觉醒,性命攸关之际,被仙人收为关门弟子,从此踏上修真道路的李龙就是龙入大海,注定翱翔天地之间!
  • 打破虚空

    打破虚空

    不一样的重生,一样的世界,且看林青山如何武动苍穹!朝舞太极,夕闻道,龙行虎步,拳八卦;午习鞭锤十八般,拈花挥指太祖拳。吾欲打破虚空,再寻前世!
  •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

    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保障农业高产、稳产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因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而引起的“三R问题”(农药残留、害虫再猖獗、害虫抗药性),并进而导致一系列危害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的严重后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了解农药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技术,从而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使用农药的目的,我们编写了《农药使用技术指南》一书。本书共分十一章,第一至第三章简要地讲述了农药的概念和分类、农药的加工剂型、农药的稀释配制方法等基本知识。
  • 白皇后

    白皇后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绣娘,因一份突如其来的情爱陷入一场皇位争夺中,为了他,她散尽家财双手沾满鲜血,终于辅佐他坐上了皇位,而他凌驾与万人之上时送予她的,却是一纸废后诏书及自家灭门的消息。她苟且偷生,忍常人不能忍之辱,逃入异国,遇见了他,由着对自己的万般忍让,又一次的坠入了情网。终是逃不开那段过去,当她与他再次相见时,又是怎样的命运?两代君王针锋相对,她又是如何踏过这一场场的阴谋?深宫谍影,那一双双毒辣的目色中,她又是怎样站稳脚跟?宫中无纯恶之人,那一个个娇弱的女子身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宫中,总有长明不灭的灯火辉煌。宫斗正剧不小白,喜欢收藏,有大纲有精力勤更,勇敢的跳坑吧=.=这是一个废后步步惊心的故事,无穿越无外挂,后期微虐。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
  • 夜夜夜的微醺

    夜夜夜的微醺

    被男人背叛前,她纯洁的像一朵白马莲花。而后,她成了一束满天星,看着芬芳,实际已经只剩下干枯的躯壳。她无意于红尘,但又屡屡惹来朵朵桃花。他过尽千帆猛然醒悟是否还能找到那个她。在酒色微醺的时间里,他们是否早已露出了真心……
  • 九指提刑

    九指提刑

    图书管理员穿越北宋,化身衙门小吏断案如神,平步青云。兄弟情深,佳人倾城,九指之身,官拜提刑。———————————————————————————————————————神都开封,深夜,四周阒寂无声,落针可闻。周孝宇来回踱步,睡意全无,旁边的吴尘呓语了一声,继续呼呼大睡。“不可能,我绝不相信世上有鬼。看大人的脸色,皇上今天气得不轻,明天要是再破不了案,大人的乌纱帽恐怕保不住了。但是这种杀人手法连现代人都做不到,谁还能做到呢?”这时油尽灯枯,四周顿时变为黑暗,周孝宇一个不小心撞到桌子上,疼的呲牙咧嘴。等等,这个情景,怎么那么相似呢?突然,周孝宇似乎想到了什么,灵光一闪,一个近乎荒唐的想法映入脑海,一切豁然开朗,周孝宇顿时如遭雷击,颤抖说道:“莫非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