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0900000201

第201章 新闻超越论(30)

在世俗的眼光里,个性是个危险的、丑陋的、异端的、长着芒刺的、闪着寒光的、让人不安的、难以容忍的。我们社会的趋同思维,如同一架轰隆运转的打磨机,把一块块原本有棱有角、千姿百态的石头,统统打磨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的卵石,磨灭人的个性于无形之中,这同样是一种暴力和杀戮。

汉语言的诗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的诗性。我们的祖先,最早都是诗人,他们能歌善舞,内心与万物之大美交融,流淌着源源不断的诗性。虽然,他们后来在长期的“道德塑造”过程中,诗性逐渐淡化,但是这种与生俱来的诗性始终没有彻底泯灭。

在中国的文人当中,有着好酒和好色的传统。凡是杰出的诗人,很少有不好酒色的。从屈原到司马相如,从李杜到苏辛,从鱼玄机到李清照……他们借助酒,回归自己的本真,摆脱道德的桎梏;他们借助色,完成生命的升华和自我的超越。酒色是他们对抗“道德塑造”的武器、撕碎压抑的心灵之手。他们在痛楚和刺激之中,保住了自己的诗性,为我们留下了光耀千古的诗篇。

诗性如此可贵,那么它到底是由哪些元素淬成的?

第一个元素便是新鲜感。能从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演化中感受到到新鲜和不同,内心奔涌着波澜浩荡的活水,总能嗅到一花一叶、风月山川散发出来的新鲜气息。这种新鲜感,不仅对诗人作家是至关重要的,对记者也是至关重要的。以采写新闻为使命的记者,如果没有这种敏锐的新鲜感,就如同牛猪进了花园,除了暴殄天物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诗性的第二个元素就是好奇心。人是造物神奇的杰作。人的胚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短短十个月便经历了生物体一万年的演化过程,正所谓“生我全息日”。孩子更是这个世界的精灵,他们是作为天使来到这个人间的。孟子所谓的“赤子之心”,也就是我们说的“童心”,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充满了天真,充满了情趣。童心即是诗心。儿童天真烂漫的心灵世界,是这个世间最美的诗。没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诗人作家便成了“枯木”,开不出鲜美的花,结不出甘甜的果。记者也是一样,对一切没有好奇,内心一潭死水,怎么能从万千事物中发现“新”与“奇”?须知,脆弱而敏感的童心,却是惊世诗篇的源头。

诗性的第三个元素,是联想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想像力,能从一个事物触发灵感,思想如灵光穿越时空,思维如风雷奔腾于宇宙。眼前的事物不是孤零零的存在,它由于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变得立体、清晰起来。有了这种能力,记者才能立体地表现事物,新闻才能纵横驰骋,收放自如,读者面前的形象才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读者面前的事件才能丝丝入扣,妙趣横生。

诗性的第四个元素就是直观直觉能力强。这种能力强的人,思维是穿透式的,一看一听便知事物的内涵和价值。事物的内涵和价值,是意义层面的真实。这也是一般新闻最难表达出来的东西。记者要想具备这种能力,只有以渊博的知识为积淀,以深厚的理论修养为基础。厚积薄发,渐入佳境,而没有任何的终极捷径。

诗性是建立在人的思想的本真之上的。一个有诗性的人,是开放的、不修栅栏的。他善于从万事万物中吸收新知,总是使自己保持着充盈的活性。诗性是脆弱的,也是容易消耗的。尤其在权力的漩涡里、在琐碎的事务中。这也就可以解释,很多优秀的诗人、作家一旦进入权力场,就会褪去原本华美的诗性色彩,变得庸俗不堪,一如常人。在新闻界,也有很多优秀的记者,由于业务出色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结果是一个好记者“死了”,他的笔慢慢失去光华。

对我们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比诗性更宝贵。没有诗性,永远成就不了一个好的诗人作家,也成就不了一个好记者。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本真,保护我们身上的诗性。

7.4.4记者之回归——流水线上的觉醒

报纸的创新在新闻,新闻的创新在语言——语言的创新在记者。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那么,在这个时代记者角色的特殊价值何在呢?

记者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事业。记者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着,更是时代的思想者。记者写作的不仅是今天的新闻,更是明天的历史。记者不仅生活在现在,更生活在人类发展的时空坐标上。

就具体一个记者来说,他只能从他站在的角度,记录他所见所感的世界。就整个记者的职业群体来说,他们共同的使命是从各个角度记录和见证新近发生的事实,共同还原所在的时代。在这个岗位上,从史家绝唱到报人理想,从职业记者到流水线上,记者的角色经历了一个个性色彩逐渐消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的思想性和诗性逐渐被漂白——这也许就是记者的社会地位下滑的根本原因。

今天,当我们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开始呼唤记者角色的回归。

作为记者,必须要从工业化的“新闻生产流水线”上觉醒起来,通过自我的更新,挽救语言,挽救新闻,挽救报纸——同时也是在挽救自己。

记者必须走进知识的殿堂。新闻姓新,新闻所捕捉和表现的新事物,对读者来说,往往是陌生的。这就需要新闻承担一个化陌生为熟悉、变遥远为接近的使命。而从陌生到熟悉、从遥远到接近,就需要记者对人和事物有深入的交流。现实中,我们很多记者常常习惯于一知半解,不明白事物,不太了解人物,更不了解事物在不同境况下复杂细微的变化,不了解人物在特定环境里的微妙的思想感情,自然也就不能随着人物的不同而异其口吻,随着情感的不同而别其情状。写出来的新闻与读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层隔膜,让人感觉“雾里看花”。

记者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正常的民族群体,都具有“原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三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受传统道德塑造的记者,在新闻生涯中抛弃了“原我”,迷失了“自我”,只剩下按照生产线标准配置的“超我”。迷失自我的记者,他们的脚步被匆匆旋转的车轮带着,他们的思想被种种定式束缚禁锢着,他们的双手被生产线上的下一只手催促着……他意识不到个人自由独立的原则,缺少主体的自由权和驾驭世界的自觉性,缺少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觉醒——所以他写出来的人,也统统是缺乏人性、人格之美的“死人”;他写出来的事物,也统统是只见表皮,只见数字的“死物”。

记者的内心世界,应该充满了乐观主义、悲悯情怀、批判精神。“就像心里中的一道深深开凿过的河床,生命之流可以在这条河床中突然奔涌而成一条大江。”这条大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积淀,经过了一代代文人的传承与不断浓缩。乐观,才能高扬人的伟大,才能发现下层人民的品德,才能在文章中传达生生不灭的气息。记者要有批判精神,记者的眼睛里,永远带着好奇的寻觅,清醒的批判,永远在对事物做着自觉的价值判断。它总是在质疑,总是在思考,总是不满足已经给出的答案。

记者的感情世界必须丰富。记者是有血有肉的人。是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的人,是有感情、有自我、有爱有恨、有喜有恶的人。这就使得所谓的“绝对真实”成了无本之木。“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不灭故,由情不灭故。”记者应该是生活的弄潮儿,新事物的发烧友,新鲜感的体验者。在他的感情世界里,“生活不会使人望而生畏,却像含情脉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香草、美女一样,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和诱惑,把我们吸引过去——我们只得闭上眼睛,失魂落魄,投入她的怀抱。”(别林斯基《艺术的概念》)胸中有美,笔下才能优美;胸中有波澜,笔下才会有波澜。大脑一片混沌,写不出万般风情;大脑一片苍白,写不出鸟语花香。

记者不是工匠,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员。记者的过度专门化是一个“死胡同”,在某一个领域里如鱼得水,但一旦进入新的领域就成了呆子、傻子。“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分科而医,医之衰也。”所以到现在中医都没有严格的分科。优秀的记者,应该向出色的戏剧演员学习,会唱、会舞、会打,具有集百艺于一身的高超修养,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武术无所不备。记者不是超人,但他必需是一个专业的杂家,一个贪婪的吸收者,一个大胆的尝试者,一个敏感的潜入者,一个激动的思想者。但是,记者的“杂”,必须建立在强烈的主体意识基础上,建立在坚实的理论体系上,建立在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上,做一个知识和思想的“集大成者”。没有大智慧的记者,写不出大智慧的新闻。占据不了知识制高点的记者,也占领不了新闻写作的制高点。

记者的思维,应该是“飞行思维”、“鸟的思维”,能够在时空里“神与物游”,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活跃性,具有高度的立体性、多维性。面对一朵新奇的、没有见过的奇葩,它能够立即放飞思维,在自己的知识和体验中飞行,迅速把这朵“奇葩”纳入到一个多维的时空中展开描述。现实中,我们众多记者的思维是一种典型的“爬虫思维”,往往拘泥于眼前所见,“坐井观天”,就事说事,只见表皮。思维方式,不仅决定了记者的观察能力,更决定着记者的解构能力。现实中,很多记者是不善于解构新闻的——甚至连新闻的标题都不会提炼,脉络一团乱麻,写出来的是“一团肉泥”一样的事件和人物。如同蹩脚的建筑,不会搭架子,只懂得稀里糊涂砌砖,垒出来的东西也自然是粗陋不堪,一推就倒。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构建起自己的“时空思维”、“立体思维”,心理缺乏结构意识,不去想新闻的行文“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如何直行,如何打曲?如何放开,如何捏聚?何处公行,何处偷过?何处慢摇,何处飞渡?”

记者需要“发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这是儒家经典中不断强化的圭臬。但是这条律令,却被宫刑之后的司马迁所否定。他以《报任安书》燃烧着自己不可抑制的怒火,发出悲愤的控诉,并把开创了“发愤之所作”的逆反传统。在他的眼里,“《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奋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着。”信息时代,记者的使命,更多的在于独立思考和批判意识的觉醒,在于站在时代潮头高扬人的价值和思想,在于能够以黄钟大吕之声振聋发聩。“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呻吟也。”今天,我们多少记者在作着“不寒而颤”、“不病呻吟”的文章?

记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审美能力。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对万物的欣赏,也是对自我的肯定。中国古代美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高度统一和谐的大美境界。古代的先民,内心充满了宇宙公民的欲望,在文学艺术中更是所欲地将大自然的万美化为己美,集中体现在诗和戏剧上,崇尚的是集宇宙万物大美于一身的“宇宙之美人”的境界。这种境界,同样也是记者向往的境界。新闻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记者不是以笔墨写万物,而是蘸取万物之色于笔墨之中,融入细节、动作、声响、情感,才能把真实的事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将人的内心世界物化、将世间万物活化的体验。

须知,不朽之作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心、用灵魂、用沸腾的热血。

放纵个性,放纵自我,放纵心中奔流的激情,放纵那些宝贵的“与众不同”……

同类推荐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中国的细节

    中国的细节

    他是中国最知名也最受争议的日本人之一,他被奉为“新锐国际政治观察家”,也被抨击为“赤化”“没资格说三道四”。他身处夹缝,备受争议,却始终坚持对中国的观察和思考。他见证了中国的繁荣自信,也感受到了其中的不和谐声音。他笔下的中国由诸多细节构成:从咖啡店提供上网服务到高考生优先安检,从大学生的课堂讨论到媒体开始亲赴现场,从《建国大业》到诚品书店,从刘翔到足球球迷,从“剩男”到“港漂”……于生活,他谈有趣的文化现象;于时政,他聊国家外交和发展。他以温和而不偏颇的表述为目标,但绝不盲目讨好大众。他坚信,当代中国与加藤嘉一是真正意义上的“绝配”关系。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编写。文中详细介绍了公文的种类、格式,以及机关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要素;重点讲述了公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文种的基本写法。《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全书》集通俗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精心选择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直接需要、经常使用的文体,并通过例文示范来增强实际写作能力,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会议文书写作大全

    《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根据作者四十多年会务文书起草、审核、制发经验而写成,全书按照文稿在会议中的地位、作用设计全书框架结构,分为五章:主题性会议文书、辅助性会议文书、记录性会议文书、礼仪性会议文书、服务性会议文书。《会议文书写作规范与实用例文全书》系统介绍了会议文书的规范写法、常用结构和可借鉴的最新例文,例文多为2008年以后市、县区、乡镇和社区、企业、院所会议使用的文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 ??
  •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交通安全管理与教育

    中小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要从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热门推荐
  • 元逆乾坤

    元逆乾坤

    对于这宛如胎记般的火焰图案,少年却是知道这并不属于真正的胎记,因为他在母亲口中得知,说他刚出生时,天地突然狂风肆起,惊雷滚滚,旋即便是自天际降下一道火焰般的赤红光柱!接着他的胸口便是诡异般的出现了这火焰图案!
  • 致青春,第三种爱情

    致青春,第三种爱情

    他爱上了她,在她还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他想给她一切,只是他需要时间。她也一样,他曾经是她整个年少的梦。不该开始的,往往都会开始,一旦开始了,就只能在甜蜜与伤痛中沉沦。三种爱情,1,合法。2,违法。3,无法。如果你是一个曾经爱过的人,如果你是个曾经迷惘过的人,如果你希望在小说里看到自己曾有过的心情,曾经历的事,可以读一读这部小说。
  • 我们都不是angel

    我们都不是angel

    一个单亲家庭的高中女生李左儿,原本平静的生活却出现了三个优秀的男生,这三个男生用不同的方式追求李左儿。本身高傲倔强的她面对种种遭遇。左儿,我爱你,所以我想占有你。左儿,我爱你,只有死亡才能把我们分离。
  • 系统之冷公子

    系统之冷公子

    银白色的似九天玄月般皎洁高贵的发丝尊贵的金色眸子冷酷的不曾有一丝感情……整个身躯一直都是笔直笔直的,不曾弯曲过,就像他骨子里铭刻的孤傲冷酷一样。他是谁?他是冷公子,没有人知晓他的名字,只是他旁边的侍从嘴中得知他姓冷……大概吧……他就像个谜一样,除了他精致艳丽的容颜和他冷酷的手段为世人所知外,世人皆不知他从何而来,又从何而去……(↑。↑此文绝对毁三观,纯粹是作者在人格暴走后的产物。——作者语。ps:主角是女穿男……不喜者立马点叉叉……勿进……)
  • 天使归来

    天使归来

    天使继承之谜,晶石之谜,她无法选择,她面临自己别人没有的命运她变成他的替代她为她而受伤
  • 水晶玫瑰

    水晶玫瑰

    有意者加我扣扣(QQ):2062982220!
  • 极限特种兵

    极限特种兵

    一个从小被抚养的孤儿,在被初恋无情的抛弃后,参军入伍,龙飞九天,看萧楚如何玩儿转世界,坐下万千美女。
  • 上天赐我三个愿望

    上天赐我三个愿望

    上天眷顾,让我可以重新开始我的人生,并且令我得到三个愿望,以及异能。从此,开始我的新人生。
  • 最奇异的宇宙和UFO未解之谜

    最奇异的宇宙和UFO未解之谜

    文选取了宇宙中的种种未知现象和最被人们所关注的UFO未解之谜。内容非常广泛,通过书中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颇具冲击力的图片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宇宙的神奇和外星不明飞行物的奇异,使读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 霍乱

    霍乱

    加缪笔下的鼠疫和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为世界文坛留下了不朽的经典。《霍乱》作者却另另辟蹊径,将传播于淮河流域的灾星进行历史与文化的拷问,让美与丑的东方人性在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中对比昭彰。作者对人物事件的审美是现代的,美联社向的思维和反叛的表达成为《霍乱》的价值所在,独行客的典型意义也许就在于此。作者是写实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贯穿者,他以不同寻常的艺术手法将极其普通的社会现实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阅读,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位引人瞩目的另类作家。《霍乱》荟萃了作者近年来最有影响的中篇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