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42000000037

第37章 我的知青生活

黄福升

1965年我考入哈密二中读高中,一年后,就开始了“**********”。1968年,我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报名“上山下乡”到农村落户,接受再教育。当年11月中旬,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大卡车(拉行李)把我们30多名初、高中生送到巴里坤县大河沿公社,当晚由公社安排集体食宿。第二天,按自由结合的原则,我和另外3名男同学被分配到大河沿大队插队落户,大队派来一辆牛车,拉着我们的行李,我们跟在牛车后面,步行几公里,来到大河沿大队,从此开始了近两年的知青生活。

做饭

到农村后,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吃饭问题。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饭做熟了才能吃,要吃饭必须会做饭。由于我们几个在下乡之前基本都是饭来张口,四个人中,除两人常年在学校食堂就餐外,其他两人连碗都没有洗过。

除了不会做饭外,甚至连生火都成了我们的难题,因为当地人用大的梭梭柴生火做饭,加之当地潮气大,没经验的人很难生着火。我们所在的大队分为两个居民点,当地老户为一个点,新户为一个点,两个点相距近一公里。所谓新户的点,也就是一排四间的土坯房,每间房约十四五平方米。我们来之前,已有两家“盲流”来的人家住在此处,一家是甘肃人,两位大人,两个小孩,大人为人善良热情,成天笑眯眯的,小孩乖巧,讨人喜欢;另一家是四川人,只身一人。为解决我们的吃饭问题,大队安排我们的近邻甘肃老乡为我们生火做饭。

几天下来,我们感觉很不好意思,一是老乡要照常参加队里的劳动,回家要做自己家的饭,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二是我们4个大男子汉,总不能老坐享其成,过寄生虫的日子吧。

于是,我们决定自己动手。我们对“家务”做了分工,我和另一位同学因天天能看到自己的家长如何做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自然干的是技术活,一个负责蒸馒头,一个负责擀面条;另外两人,一人负责劈柴生火,一人负责挑水扫地。为解决生火难的问题,我们买来了煤油,先将煤油浇在柴火上,再点火。遇到难题,就向邻居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们可以独立生火做饭了,但还是免不了出一些差错。

有一次做晚饭,生着火,馍馍也上了蒸笼,不料火却灭了,大家又费了好大劲才把火生着。在等馍馍熟的时候,全都睡着了,当一股刺鼻的焦煳味把大家熏醒时,发现蒸笼已快着火了,大家七手八脚把炉子里的火扑灭,再看蒸笼里的馍馍,个个黑不溜秋,好在都熟了,剥去外面厚厚的一层皮,吃起来虽烟熏味很浓还带点苦,但总算给饥肠辘辘的肚子交了差。

两角钱买觉睡

由于晚饭吃得晚,因此睡觉也就晚,睡觉晚,按时起床就困难。当时,社员每天干农活的时间是早晨2个小时,早饭后2—3小时,下午3小时左右。每天早晨,我们之中醒来最早的一个人,首要任务是透过门缝侦察社员是否已经下地。如果社员们正往地里走,他就赶快叫醒其他三人,大家迅速穿好衣服,也顾不得洗漱就往地里跑;如果社员已经下地干活,大家也就不好意思下地了,索性倒头再睡,等吃过早饭后再下地干活。

因为早晨2小时记2个工分,年底分红每个工分约一角钱,耽误一个早晨就意味着少挣两角钱。因此说,我们是两角钱买个懒觉睡。

清淤

大河沿公社有一条贯穿全公社的灌溉渠,估计公社也可能是由此而得名。各生产大队又有若干小灌溉渠将水引入各自的地头。每年初春,各生产队都要组织社员清理小灌溉渠的淤泥,这是十分苦和累的农活。巴里坤是高寒区,初春,灌溉渠里表面的冰已经消融,但下面的冰却没有化,人们虽穿着胶鞋,但长时间站在冰面上干活,脚底还是冰凉冰凉的。

对我们来说,最要命的还是清淤工作的劳动强度。要干好清淤这项活,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工具要好,二是体力要强,三是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我们一个条件也不具备。首先,清淤用的铁锨必须是使用多次,磨得发亮的方头锨,这样的锨不沾泥,干活时容易将泥甩出,而我们却只有下农村时发的尖头凹型铁锨;至于后两个条件,我们更是无法和社员比,因此吃的苦头就多。

干活时,泥巴沾在铁锨上,拖泥带水,怎么甩也甩不出去。而我们与社员是同工同酬,既然是同酬当然要同工了,每个人一次一杆(用竹竿丈量分工作量)的任务,先干完先休息,等大家都清完第一杆,再开始干第二杆。因为每一杆我们都是最后干完,没容喘气,接着又开始清下一杆的淤泥。晚上收工后,我们一个个觉得浑身的骨头都散了架,起身躺不下,躺下起不来,要好多天才能缓过劲来。

犁地浇水

在所有农活中,犁地和浇水是我们比较喜欢干的,这是因为犁地和浇水技术含量不高,除此以外,对我们来说,还有许多新鲜事吸引着我们。巴里坤北山坡上的耕地距居民点大概有十几公里远,而且面积都特别大,有的地的长度可达一两公里。上山犁地时一部分人骑马先行,一部分人骑马赶耕牛。

因我们从来没有骑过马,就争先恐后地加入了骑马先行的行列。为了我们的安全,社员让我们骑没有备马鞍的马(对于不会骑马的人来说,骑备有马鞍的马,如果马受惊骑马人的脚一旦被马镫套住,那是相当危险的)。开始路面比较硬,大家都缓缓而行,待到了前几天已犁过的耕地时,社员放马狂奔,我们骑的马也跟着狂奔起来,令我们意外的是,骑在狂奔的马背上,竟比马缓行时要平稳得多。转眼间马就要跑出耕地了,我琢磨着,马一旦跑出耕地,如果自己控制不住马,那时摔下来可就惨了,于是赶紧勒马,但马就是不听我的话,三弄两弄,我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因为是虚土,只是左手腕受了点伤,当时有些微肿,并无大碍,而且犁地扶犁用的是右手,不影响我干活,于是我坚持着干完了一天的活。下山时,我只好骑牛了。虽然慢了许多,但平稳了不少,也不失悠然自得。

不知什么原因,当地北山上麦地的浇水时间都放在晚上。

一次,我和另一位同学由一名社员带着上北山浇水,傍晚我们一行三人来到麦地。因为北山的地都是北高南低,有一定的坡度,加之地又十分长,所以浇地就十分简单,只要将水口子扒开,两三个小时后水才能浇到头,而且不存在跑水的担忧,实际上,一个晚上只扒和堵两三次水口子就成了。前半夜,我们望着南山星星点点、游动着的汽车灯光,听社员介绍大队各家的情况和讲各自知道的趣事,后半夜裹着棉大衣,头枕大地睡觉。清晨醒来,地已浇完,堵好水口子,每人拿一个脸盆去采野蘑菇,用不了一会,就满载而归。摘好洗净煮熟(山上有季节性护地人员),咸盐酱油一拌,操作简单,美味可口,绿色环保,估计现在的高级饭店也未必能吃到这样的山珍。

北山修渠

为了将北山里面的水引出山灌溉耕地,每年夏天公社都要组织各大队人力进山修水渠。我所在的大队也无例外派了一部分人参加修渠。我们是额外派去临时拉石头的,两辆牛车6个人,一辆牛车一名社员赶车,两名知青装卸车。

因为拉的都是小石头,所以活倒是不重,只是有件事现在想起来有些滑稽可笑。我们是在山上捡石头装车往山沟里运,山坡有的地方十分陡,我们担心拉车的牛扛不住(尽管牛车上装有刮木,相当于车闸),我们就双脚蹬地,两腿蹦直,使劲向后拽车,等到了沟底,再看两只鞋底,已被磨去了厚厚的一层。想一想,螳臂挡车,枉费心机,我们这样做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拉石头的活是干半天,歇半天。后半天,人休息,牛吃草,但必须有人去放牛,这项工作就由我们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我们把牛赶上山坡,然后自己爬到较高的山顶,举目远眺,南山、全大河沿公社尽收眼底;回望北山远处,山峦层层叠叠,树木郁郁葱葱,满山碧绿,使人心情豁然开朗。低头俯瞰,星星点点的各色野花点缀在绿草丛中,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对我们来说,放牛已不是农活,而是一种享受了。

离开农村已经四十多年了,然而短短两年的知青生活却使我永远难以忘怀。它使我认识了农村、懂得了农民,它给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它也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在后来几十年的工作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努力去克服,无论遇到多大的烦心事我都会自己去排解。

(黄福升,1948年10月生,陕西省清涧县人。1971年从哈密到独山子任小学教师。自1987年起,先后任五小副校长、二小副校长、五小校长。)

同类推荐
  •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

    本书对“绥西屯垦”的历史渊源、组织管理、成效、作用、影响等内容作了研究,分析了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做出了客观评价。具有史料价值及研究的创新性。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结合当今教育规律与中学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成功教育的经验与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建构等。
  •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本部著作对新世纪中国在战略部署、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民生问题、领土主权、人文社会、生态环境、外交格局和改革方向等领域面对的种种成就和挑战进行了全景式扫描与透析,对中国在新世纪面临的成就与挑战逐个进行客观理性地梳理,是一部对中国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集中分析解读的战略性、前瞻性、可读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战略性著作。
  • 抗争与合作

    抗争与合作

    随着国家正式权力逐步退出乡村社会,传播正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策略。通过对江苏省J市的田野调查,提炼出乡村治理中的主要传播策略:强制型传播、灌输型传播、交易型传播、监督型传播和对抗型传播。最后本书提出一个理想型的乡村治理模式——协同型传播。
热门推荐
  • 逆天重生:腹黑帝少的蛇蝎宝贝

    逆天重生:腹黑帝少的蛇蝎宝贝

    一场死亡游戏,她成为神秘帝少不可碰触的逆鳞。借尸还魂,她只想借他暂避风雨,他却步步紧逼,“云二小姐,本少不够帅么?”她声音飘忽,“楚少是我见过的最帅的男人。”腹黑帝少VS重生蛇蝎女,掀开那一层薄纱,才发现深情相许已十年!
  • 漠视天地

    漠视天地

    天地昏暗,步入极端!世间强者为何会逐渐凋零?天地命运为何会突然改变?爱与恨的交织,血与泪的夹杂;面对命运,他将怎样抉择?为生存,为守护;创造与毁灭的碰撞,他会怎样走下去?任在身,爱在心,看他如何登天路,看他如何掌乾坤,看他如何漠视天地……
  • 星空下的战火

    星空下的战火

    年少家逢巨变,唯一的亲人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因没找到尸体,少年白飞内心带着一丝希望踏入军营,寻找家人,亦为家父报仇。从一个小小的运输舰长开始,一步步的成为了人类的英雄。有亲情,有仇恨,有背叛。在这星空一一呈现。
  • 奇案追凶

    奇案追凶

    菜鸟警察王聪聪,第一天上班就遭遇碎尸大案,对于百年不遇案件的小县城,他是福星?还是灾星?女友跑路、被杀、杀人,他的每一段恋情随着案件开始结束,谁才是他最终的归属?在恶魔的地狱中挣扎,谁又是谁的救赎?甜言蜜语的背后,是情谊?还是阴谋?世上最恐怖的不是鬼,是人性;世上最难懂的不是书籍,是人心!
  • 觉处花已梦

    觉处花已梦

    “多少风发意气,曾经眼前心底。三十载春秋,似水流。世情须臾翻覆,人间自有风骨。回首也沧桑,来日长。”这是一部包含当今社会生活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校园怀旧情怀的作品,内容宏大、人物众多,与现在发表的所有校园、都市作品立意完全不同。绝无屌丝变富豪、员工成老板的奇迹式励志成功;没有美女环绕、帝王将相的痴梦类豪奢香艳;更没有体现高大上形象的所谓主旋律内容。虽然并未追求另类,却独树一帜、拒绝媚俗、尊重现实、毫无造作、文采斐然。旨在以平凡世俗显人间情感,以经历见识表真知灼见。相信是一部投稿网络中少有的风华绝代、傲世独立之作。
  • 四叶草的唯美爱恋

    四叶草的唯美爱恋

    三个帅气的男生,在最害的季节遇到了三个花季女孩,三个女孩是全国前三富的千金·········
  • 地狱之眼

    地狱之眼

    考古学家伯林汉先生准备将一具埃及的木乃伊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但在木乃伊进行展出的时候,他却离奇失踪了,除了一枚埃及十八王朝的圣甲虫宝饰,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而他的失踪也关系到一份丰厚遗嘱的归属问题,在人们试图从那具封存千年的木乃伊身上寻找伯林汉先生失踪的线索时,却发现触碰的真相将会引发出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和阴谋……
  • 神魔异

    神魔异

    主角早年被带到一个囚笼之中,和与他同龄的小孩关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互相残杀,第一天是十个,第二天只能剩下五个,不然就没有东西吃。为了活下去,主角拿起了自己的刀刃。这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公平的,天平的秤,早已倾斜——齐落
  • 邪者为尊

    邪者为尊

    “天为清,地为浊。欲成大道,尊清抑浊,斩断红尘”万物的寂灭,应验着一场轮回的开始一个修炼外功少年,是如何一步步登上道术的巅峰背负废物和家族的屈辱与仇恨,人间的王侯争霸的铁血与谋略来自远古血脉的复苏与觉醒,修真界的漫天神佛的腹黑与屠戮为搏红颜一笑的铁血与柔情修行等级:筑基、练气、灵根、金丹、元神、返虚、大乘这是一本典型的以修真等级为主干的小说,但是亮点在于,每个等级我将划分为五层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力量,当然不乏相应等级的丹药、法宝、人物。(此文献给70、80后一起追过修真小说的书虫们,和90、00后一起支持网络书籍的书友们)
  • 边读边悟菜根谭

    边读边悟菜根谭

    《菜根谭》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熔冶于一炉,总结处世为人之策略,概括功业成败之智慧,指示修身养性之要义,界分求学问道之真假,指点生死名利之玄妙;既主张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恩泽后世的进取精神,又宣扬亲近自然、悠游山水、独善其身、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同时也倡导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境界。初读《菜根谭》,似杂乱无章、自相矛盾;若深悟其意,方知狡兔三窟、智藏其里;若详悟再三,则如醍醐灌顶,倍觉终身受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