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512900000041

第41章 误入丛林的兔子

我是一只误入文学丛林的兔子,被这片茂密森林中的奇异风景震憾,并深深地吸引,至今还在这片密林中前行。

为什么说是一只兔子,这是因为在文学丛林里滚摸爬打了这么多年,可至今羽翼未丰,翅膀不硬,建树不高,始终觉得自己很渺小,大概是自己天生愚钝,智商不高缘故的吧,唯因自己有一颗对文学执着与贪恋的心,才至于不愿离开这片森林。

要说什么时候误入丛林的,这渊源还得追述到中学时期,那是1987年,我考上了大竹师范。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上师范是为了跳出农门,早点就业,脱离农村的艰苦生活。初中毕业就上师范是最为直接而又最为现实的一条解救自身之路。那时,我们对读书有一种神圣的向往,对知识的需求可以说是如饥似渴,读书确实可以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可上了师范后,才明白我们的人生目标已经定位,毕业后将回到广阔的农村。那时我们那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师范生很彷徨,很迷茫,也很沮丧。从农村来又回到农村,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不能像普通高中里的同龄人那样再通过三年的努力,还可以再考上大学,奔赴理想的大都市深造,向更高的人生目标迈进。我们理想的高度就这样戛然而止,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是多么的无奈与辛酸。

可迷茫的我,并不甘心就此沉伦,于是继续寻找自己新的人生目标,只要一有空就会在竹城的书店里寻找自己喜爱的书看,在图书馆里租借自己渴望的书籍来读。我想用书来弥补心灵中的空白,用精神****来填补饥饿的躯体,用新的知识来排除心中的彷徨与不安。那是恢复高考制之后最火热的年代,那个时代勤奋读书比今天挣钱更为重要。

有一天,我在县城的广告栏看到了大竹文化馆的几位作家开办文学讲习班,于是跃欲试,也就懵懵懂懂地报名参加了培训,同年也成了竹林文学社的会员。我像一只兔子误打误撞闯进了文学这片森林。还记得当时作家培训班的几位印象深刻的作家:杨平章、宋晓涛、涂代印……杨平章老师当时被称为通俗小说作家,因写《范哈传奇》而出名,他负责我们小说写作的指导,他给我们从小说知识入手,耐心细致地传授,就是这位老师批写过我的作业,对我的影响相当之大,我写下的第一篇小说《哭泣的坟茔》,经过他的指点,我有幡然醒悟的感受,如醍醐灌顶,我的写作水平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宋晓涛老师负责诗歌写作的指导,他从诗歌的起源讲起,将古典诗词与现代诗歌进行比较,对现代诗歌创作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涂代印老师负责报告文学写作的指导,他以自己的写作经历“献身说法”,把报告文学的在文学中的地位以及在时代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进行分析,他列举的影响深远的报告文学篇章,让我深受感动。就是这次文学培训班,在我的心灵中种下了文学的种子,这颗种子,一直埋藏在我的心灵土壤之中,直到后来在适宜的环境中才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要说迈进文学殿堂的第一步,是对诗歌的兴趣,当时,年轻人对诗歌的狂热达到惊人的地步,用文学培训班老师们的话说,每一个青年就是诗人,随便吟诵便是诗。那时是朦胧诗歌盛行时期,可我很难读懂那些晦涩的朦胧诗句,强迫自己读了很多诗,我还是一片茫然,诗没能在我的心中萌芽开花,因此,我只能写写画画一些文字,将自己定位为散文小说爱好者,今天看来, 当时写那些文字,只是一些对未知世界和现实世界认知过程中的一些记录罢了,与文学无关。尽管如此,但当时读书多,还是了解诗坛之上的大事,我依然知晓了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舒婷,北岛,他们诗歌中一些精彩句子给了我深深的启发,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去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这些朦胧诗歌哺养了那个时代的一代青年。后来汪国真的诗以另一种反叛形式出现,让我一度的痴迷,他那首“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诗,一度成为我励志的座佑铭。那个年代,爱好文学是一种时尚,如果在自己的爱好一栏中,填上文学这一特长,一定是会受到女孩子的喜欢,它就像如今的房产证,存款单一样重要,一样实在。

读书,是走上文学道路必须要打的地基。至于能不能成为作家,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那时的我,几乎从来没有认真去思考过,有的只是热情和一股蛮的拼劲。对于书,我几乎是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书籍,只要能读到的,几乎是饥不择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杂文,童话,甚至通讯报告文学,我一概不放过。还记得印象最深,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些书中的情节,还有那些娴熟的写作技巧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

琼瑶的小说,《海鸥飞处》《彩霞满天》《我是一片云》《一帘幽梦》……这些书我一本没有放过。在我后来的感情世界里,以及我的爱情观里,就有着深厚的琼瑶色彩,那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缠绵悱恻的浪漫情节,那些虐心的文字,那样刻骨铭心。外国文学我也广泛涉猎,巴尔扎克,莫伯桑,小仲马……特别小说《茶花女》我反复读过好几遍,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命运悲欢,以及精彩叙写,特别是作家匠心独特的艺术手法,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

除了这些书,我还在书摊上购买《散文》、《散文选刊》、《星星诗刊》、《诗刊》、《诗神》、《杂文选刊》等杂志,还订阅《杂文报》《文学报》等报纸……为了买书,我很节约,总要把家里每月给的生活费截留一些下来用于买书。文学书籍成了我必备的精神食粮。二十多年来,是文学给予了我全部营养,让我活得充实,过得快乐,时时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有了热情,胆子就很大,什么事就可以去干,还记得我当时就干了一件直接与文学有关的事。在我的带动下,我们班上几位同学,还办了一份油印报纸《田原》,是纯粹的文学刊物。我作为编辑部的主要负责人,那一期报纸上全是我们几位文学爱好者的诗歌散文作品。我们这一群热血澎湃的文艺青年,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我的师范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忙碌快乐幸福地度过。当时的彷徨与苦闷,也因文学爱好而冲淡,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因为文学让自己内心变得无比强大,因为文学,我的性格变得特别坚强,一旦遇上挫折,都会从文学中寻找到答案,从而化解生活中许多困难。

转眼三年师范就结束了,我们像一群鸭子,被组织分配在了农村的各个乡镇学校,我们的命运与农村紧紧地绑在了一起。面对乡村那些破败的学校,面对那些乡村孩子,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希望,全然坍塌。我曾经想过放弃,一走了之,去南方闯荡,因为我们同学中就有人放弃了教书这个职业,在南方找到了合适的高收入的工作。可是,我没有,在那没有文化生活的偏僻贫穷落后的乡村,我依然用读书的方式,打发我孤独寂寞的日子。偶有灵感,还继续涂涂写写。还记得,当年我分配在白坝乡中心校教书,因为是竹林文学社的会员,我与另外两个同学:黄忠诚,周浩然,在竹林文学社社长杨平章老师的同意下,还成立了“竹林文学社观音分社”,当年我们发展了观音中学一些学生成为会员,同时又在白坝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还办了一份油印小报《竹笋》,那份报纸在当地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还受到当时观音中学不少学生青睐,有的同学周末骑着自行车来到白坝小学寻找我们,把我们当名人一样看待,我好荣耀,好自豪。那些年,我精力充沛,创作激情高昂,确实也写了不少作品。可我把稿子,一件又一件地投向外面的刊物时,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很少有东西变成铅字。时间慢慢地流逝,我的热情也渐渐地消失。 我们的生活出如同乡村的枯井一样,只有那些水桶,才会在井里荡起一点点涟漪。我渐渐地远离了文学,文学也悄悄地远离了我的生活,我的激情全都转移到了教书育人上面,因为那是自己生存需要的根本,文学的殿堂大门没有对我开放,我只能悻悻而去。再后来结了婚带了孩子,家庭的锁事,把那些毫无一点现实价值的文学梦想蚕食得干干净净。我有十多年的时间,几乎没有写半个字的东西。

时间转入了2005年,随着新科技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搬弄文字的爱好又悄悄地回归。家里购买了电脑,装上了宽带,在网络的世界里,我像一只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很快地重拾了自信,在一些文学网站上当上了版主,低门坎的发表,让我写了不少网络文字,加上自己性格上的急躁与冲动,常常因对现实的不满而牢骚满腹,性情文字很快就在网络上传播,不久我的文章在网络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即时互动,直接对你的文字进行点评,直逼你勤奋地写,直逼你必须提高水平。有了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加上他们的鼓励,我越写越有劲,越写越多,我的写作功力快速增长。

自从上网以来,我一直保持着,因热情写一些正能量的文字,因愤怒写一些鞭挞的文字,因触动写一些感人的文字……但是我的文字与纸媒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有些稚嫩,而且文字功底、内容形式以及逻辑修辞都显失水准,因此我只有不断地努力,才会提高。值得幸运的是,在网络中我结识了不少文学上功底深厚的作家、老师、朋友,在他们的指点下,我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几年下来,我的进步十分明显。

在这一条路上,对我影响很大的人不少,其中大竹籍知名作家巴山老师对我细心的指导,我的文字功底提升了不少。我的处女《山花烂漫的季节》在《川东竹海》上发表,是我正式踏上文学道路的标志。那是我重拾笔写的第一篇文学作品变成铅字,是我一生的荣耀;评论家冯晓澜老师,对我的每一篇文章都细心的指导,错别字,修辞,逻辑,以及技法,都严格要求,尤其是他对我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提醒,准确恰当地指出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让我进步最为明显;作协主席甘在林老师,对我影响也不小,经常鼓励我坚持坚持再坚持,特别是对我的点滴进步都会大加表扬,增强了我的信心;宣传部谢江副部长,作为文联主席,经常勉励我要敢于创新,多出精品,在她的激励中,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激情,特别她自己率先垂范,天天坚持创作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激励着我,我一刻也不敢松懈。在此对他们我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没有他们的提携,我永远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一个人一生要有梦想,这梦想不管年龄大小,不分早晚,只要有梦想,并沿着梦想奋斗的人,梦想终会开花。近十年来,重新找到了文学组织以后,一直坚持写作,只要灵感来了就写,集少成多,没想到,已有几十万字的文字作品见诸网络报刊杂志。

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未来的路还将继续前行,因为误入了这片森林,我会像汪国真说的那样: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同类推荐
  • 辗转劫

    辗转劫

    他们痴心等待彼此六年,只为了那份刻骨铭心的爱,一个事业有成却始终不悔,一个埋头写作逃避伤痛,是老天捉弄?是现实无情?还是为了考验这世间还有没有真正的爱情?
  • 白雪矮人殿

    白雪矮人殿

    “吃了它,你就自由了。”“吃了它,你就得到你要的东西了。”“吃了它,你就会拥有你真正渴求的生活了。”黑衣人跪了下来,双手捧着那个苹果,将鲜红的一面呈给雪芙琳,像个虔诚的信徒。“无论公主最后选择王子或者骑士,都不会爱上一个小矮人吧。”“我只是一个小矮人而已。”
  • 心随笔

    心随笔

    本书收录了个人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不求闻达于世,只愿留下一份感动与懂的人分享。
  • 西叶传奇

    西叶传奇

    本作品来源于生活中真实原创,哥不是莎士比亚,也不是海子,但我是叶子!给大家带来属于90后的诗歌!属于我的经典语录!还有短篇搞笑作品!
  • 勾魂岁月

    勾魂岁月

    长篇小说勾魂(全本)简介:经历讨薪的何刚与妻子矛盾层出,在与各自的初恋情人不期而遇后,共同的心声终于使他们相见恨晚难舍难分!然而爱的天空风雨大作举步维艰,虽竭力挣扎,感天动地,但终因一件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一波三折,纯真的校园情感却在多年后跌入荒芜的冬季!小说从一段校园恋情的延续,带你走进另类的勾魂岁月!花落花开,冬去春来,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小说也透过男女主人公所接触到的人和事,对当下社会的各色人等有所嘹望。特别对仍颠狂在岔路上的款爷靓妹们不失为一次重要的提醒!《勾魂岁月》影视改编的最佳蓝本!出版请与“起点中文网出版咨询”联系!
热门推荐
  • 风月如故

    风月如故

    她,清冷如冰。不懂情爱为何物。他,一眼万年。生生世世的追逐。他,倾城绝世。他,他。。。。。美男多多,结局开放新手写书,大家多多支持哦
  • 灭世暴君

    灭世暴君

    神,魔,妖,人四族共存的世界,曾经万民景仰,仁爱天下的人族之皇东皇太无,手持无上剑,身穿龙神宝甲,通天玄眼大开,誓要灭世重生,所为何事?被三大至高天集合千万大军击败于天神山下,幸得龙神宝甲保护,免于一死,却已经变回二十岁时候的皇东太无,功力,武学皆完全退回二十年前,又是否继续他的灭世重生之旅?
  • 雕花笼

    雕花笼

    偌大的皇宫对于他不过是精美的雕花笼,皇位对于他也只不过是笼子中的一个摆设。他只想和心爱的人一起远离纷争,但是上苍似乎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为了逃离皇兄的禁锢,他终于开始学会反抗。
  • 福荫道士

    福荫道士

    柯南?弱爆了!福尔摩斯?low!什么?你问我是谁?我是个道士,一个懂抓鬼、会撩妹、能破案的小道士!
  • 绝世小恶人

    绝世小恶人

    作为一个穿越众,雪生的人生是美好的他有一个武功盖世的老爸:“来来来~乖仔!我这有一本《葵花宝典》!好好练知道不!”还有貌美如花的未婚妻:“赶紧和我成亲吧!然后让我把你切成碎片!我们就能永远在一起!”最可怕的是他还有逆天的金手指:“叮咚!日常任务发布:在半小时内获得城东王寡妇的裹脚布!”“呜呜呜……老子不玩了……”《葵花宝典》大成天下无敌的雪生望着手持菜刀气势汹汹的未婚妻流下了屈辱的泪水。
  • 仙动云阑

    仙动云阑

    仙道难,多歧路。修仙之后月明初方才体会到这话的真谛,仙路之难不在乎明争暗斗,杀人夺宝;也不在乎长生之道上的踽踽独行,而在乎能否自始至终不忘初心......
  • 霸情首席:千金宠爱

    霸情首席:千金宠爱

    原本的千金大小姐,在一场车祸后生活遭到翻天覆地的变化。英俊的雷天昊出现在孤儿寡母的面前的时候,不是救星的到来,而是噩梦的开始。“你为什么要这么一直折磨我?我欠了你什么?”帅气的脸因仇恨而扭曲……“没有为什么,只是因为,我看不得你好,看不得你开心,幸福!为什么你这么幸福,而我却一直活在地狱中……”
  • 可能是你说的不可能

    可能是你说的不可能

    萧潇的存在,是特殊的,也是最不真实的,却又那么真实的满足了一个朋友的空缺
  • 冰壶秋月

    冰壶秋月

    沈大力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力大无比,武艺精湛,且有抱负。他心地善良,胸怀坦荡,性格豪爽,疾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少年从军,屡立战功,成为著名的神威大将军。解甲归田后,领导乡民打土匪保家园;带领儿孙艰苦创业,勤劳致富;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灾荒年间,倾其所有,保护饥民安全度过难关,被群众誉为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他临终时,天空忽然响起鼓乐之声,群众说被天神迎接走了。他的故亊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至今流传不衰。
  • 孩战

    孩战

    生还是不生?生一个还是生两个?孩子怎么带?老人怎么养?摆在八零后独生子女面前的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能应付的过来吗?他们能否在成长的道路上独立走出自己完美的人生?且看80后独生子女讲述独生子女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