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38100000009

第9章 往事悠悠(2)

捻军的前身是捻党,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安徽、河南、山东和苏北一带,起初是“居则为民、出则为捻”不脱产的农民起义队伍,数人或数十人结成“小捻子”,一二百人结成“大捻子”,只进行抗粮、抗差、打富济贫等零星活动,鸦片战争后,捻党武装日益发展。

在捻党里流传着一个故事,说的是孔丘厄于陈蔡时,饿得要死,派弟子向范丹借粮,范丹是著名的穷人,家中常常断粮,但他还是把仅有的一点点粮食借给孔丘,后来孔丘做了官、发了财,却不承认借粮之事。捻党自称为范丹后代,而视官家和富豪为孔丘后代,因此要向他们讨还旧债。

此故事完全是捻党臆造出来的,因为孔丘是春秋末期人,生于公元前551年,范丹是东汉时期人,生于公元112年,比孔丘晚出生660多年,孔丘怎么会向他借粮呢?范丹,字史云,陈留外黄(今河南杞县)人,系东汉经学家、文学家马融弟子,很有才华。桓帝时,任他为莱芜长,他不干,情愿在家受穷,所以被称为“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捻党臆造孔丘向范丹借粮的故事,是为了获得广大贫苦农民的拥护。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捻军纷纷响应,1855年组成捻军,成为太平军的北方友军,其首领是安徽毫州人张乐行(一作张洛行),1857年发展到数十万人,先后转战江苏、安徽、湖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河北8省。捻军第一次奔袭烟台,正是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的l861年,8月22日,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主持烟台对外开放仪式。10月7月捻军兵临烟台通伸岗,吓得在烟外国人不知所措,时有美国传教士贝克尔和牧师霍尔迈斯到捻军中游说,企图阻止捻军进入烟台,被捻军杀死。10月8日,停舶在烟台海面的英法军舰疯狂向捻军阵地开炮,捻军被迫撤离烟台。

1867年6月12日,十万捻军由河南进入山东,一路势如破竹东进胶东,此时登莱青道已由莱州迁到烟台,道台潘尉害怕捻军再次奔袭烟台,便集中清兵500名进行扼守,并在烟台东西口筑建防御圩子,东圩子用土堆成,西圩子用石砌成,南起玉皇顶北坡,北至海边,长约800米,(今海港路一带)。同时勾结英法海军联合防守,三口大臣崇厚还派参将邓元启率一洋枪营从天津乘船赶来烟台增援。6月30日,捻军开始第二次围攻烟台,由于大刀长矛不敌清军洋枪洋炮和海上英法军舰的猛烈炮火,未能攻进烟台。7月14日,捻军又以小队骑兵奔袭烟台,连攻两日未能奏效,便转战宁海。

捻军两次奔袭烟台,清政府大为震惊,1868年调拨登州、文登马步兵523名,到烟台设水师营,装备洋枪洋炮,1903年改为海防营。

捻军从1853年配合太平军北伐,到l868年失败,历时16年,捻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

老烟台的码头工人

“看码头,真气派,机械列队江边排。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抓就起来!”这是现代京剧《海港》中,退休码头工人马洪亮的唱词,他唱的是1963年上海港,烟台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现在距《海港》定位的1963年,又过去了40年,上海港也好,烟台港也好,机械化程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面对辉煌的烟台港和豪情满怀的新时代码头工人,不由使人回忆起老烟台码头工人所经受的苦难。

19世纪中页,烟台已是一座商贸繁荣的海港,却没有正规的码头,烟台开埠后,虽然在南、北太平湾分界处,修建了一座海关码头,靠泊能力仅500吨,500吨以上的轮船,只能停泊在远离码头的深水中,货物、旅客全靠小舢舨过驳转运,由此,产生了一支庞大的的装卸队伍——码头工人。其中有“摇舢舨的”、“扛包的”、“背客的”和“打现的”四种行当。

“摇舢舨的”多为几人合伙买一条舢舨,摇橹往返于码头与停泊在深水的轮船之间,把货物和旅客从码头运到船上或从船上运到码头。“扛包的”负责把货物从码头或轮船扛到舢舨上,再从舢舨上扛到轮船或码头。“背客的”负责把旅客和旅客的行李,从码头或轮船背到舢舨,再从舢舨上背到轮船或码头。“打现的”是上述三种以外没有固定行当的散工,哪里有活便到哪里干。

当年的码头,全靠人力装卸,所以“扛包的”最苦、最累、最危险,他们扛着沉重的货物,一步一颤地往返于搭在舢舨与码头之间的“桥板”上,稍有闪失便会堕人海中,所以“桥板”又称“绝命桥”。不论哪个行当,都要受帮主、工头的盘剥,劳动所得微乎其微。据清末统计,老烟台的码头工人达五千余人。l900年,码头工人集居地,形成了一条北起海边,南至北大西街,长280米的胡同,因住在这里的码头工人多为单身,被称为“光棍衡子”,l932年改称“光国衡子”(今光国巷所在地)。

后来一些码头工人陆续成了家,可是“出尽牛马力难养老小”(《海港》唱词),子女根本上不起学。直到解放后,码头工人子女才获得了学习的权利,位于罗锅桥北的工人子弟小学,便是码头工人子女最集中的学校,由于解放前延误了他们的学业,十五、六岁才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一位解放初在工人子弟小学任教的老教师说:解放后,由于教师缺乏,一批烟台一中的初中毕业生,被集体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我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的年龄仅十六、七岁,进入工人子弟小学后发现,很多学生比我们这些教师的年龄还大。

今日的码头工人,“天地广阔前程远,迎千轮送万船重任在肩”(《海港》唱词)。但他们不会忘记先辈们所创下的基业和经受的苦难,如果马洪亮能来看看21世纪的烟台港和码头工人,一定会用更美的唱词来抒发他的情怀。

十万女红织花边

20世纪初,以开埠后的烟台为中心,胶东半岛有十余万妇女从事出口、花边编织生产,范围之广、人数之多全国罕见。

1893年(清光绪19年),英国籍基督都传教士詹姆士·马茂兰与夫人莉莉·马茂兰来到烟台,此前他们在四川传教,因身体原因来烟台休养。他们在烟台边休养边传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烟台及周边地区的妇女勤劳朴实、心灵手巧,于是马茂兰夫妇决定,把流行于欧美的花边编织工艺传授给她们,利用她们编织花边,然后销往欧美,因为花边是欧美各国家庭装饰必不可少的物品,从事花边贸易,必能获利。随后他们以自己的名字创办了詹姆士·马茂兰公司,又称仁德公司,目的是告诉人们,他们的公司倡导“仁义道德”。公司成立后,精通花边编织工艺的莉莉·马茂兰,便开始传授女教徒编织花边。

早在1890年(清光绪l6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赫尔夫妇已在烟台创办了“女子花边学习班”,1894年回国时,便将学习班托转给马茂兰夫妇,马茂兰夫妇接手后,在南山路中部路西,把“女子花边学习班”扩建为“花边女子学堂”,收容贫困女子入学,让她们一边读书、读圣经,一边学习花边编织工艺。学成后,她们不但要从事花边编织生产,还要到周边地区去传授技艺,就这样我传你、你传她,像滚雪球一样,使十余万半岛妇女成为从事花边生产的女红。

马茂兰夫妇是以教会孤儿院的名义创办“花边女子学堂”的,所以获得了进出15减免关税的特殊待遇,使他们经营的花边出口贸易获利甚丰。l896年(清光绪22年),他们又投资在三马路兴建了当时颇为壮观的二层楼,进一步扩大了“花边女子学堂”的规模,求学女子多达千人。(这处建筑1919年后改为“培真女中附小”,1942年3月改为“市立南山路小学”)

由于l0余万花边编织女红的艰辛劳动,使仁德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多种经营的洋行。与洋行老板相比,女红们所得的劳动报酬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是赚取外汇的一支重要力量。

1916年,詹姆士·马茂兰病逝于烟台,仁德洋行由其夫人莉莉·马茂兰经营,1925年,莉莉·马茂兰亦病逝于烟台,由其长罗拔继任仁德洋行总经理,并于l928年在大马路修建了拥有豪华楼房二栋、平房二栋,建筑总面积万余平方米的仁德洋行新址,其进出口贸易额居山东省之首。1941年12月仁德洋行被入侵烟台的日军查封,在烟台存在了40多年的仁德洋行虽然消失了,但活跃在半岛广大地区的花边编织女红,则把各种花边编织工艺继承下来,成为烟台出口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梅里士与烟台大花生

烟台不但是我国大花生种植的主要基地,也是重要的出口农产品,被誉为烟台八大土特产之一。据烟台海关最新统计,仅2003年前10个月,烟台出口大花生及大花生制品,已达30412吨,价值2351万美元

花生,亦称“落花生”、“长生果”,我国种植面积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烟台的花生种植,早在乾隆、嘉庆年间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其品种是小粒花生。今日烟台盛产的花生均为大花生,大花生扎根烟台并发展成我国大花生种植的主要基地,是烟台开埠后引进洋种子取得的成果。最早把大花生种引进烟台的,是传教士梅里士。

梅里士(Mills),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教士,在烟台正式开埠的当年(1862年),他便来到烟台传教,同时带来美国弗吉尼亚大花生种250克,交给大杨家村农民教徒杨得来试种。烟台气候温和,土壤松疏,雨量适中,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花生的生长,长出的大花生,果型大、籽粒饱满、果皮洁白、香脆可l5。因此杨得来首次试种便获得了成功,在大杨家村和周边村庄引起轰动,种惯了小粒花生的农民,纷纷改种大花生,进而扩散到周边各县,成为胶东农村的一大经济作物。

烟台大花生种植形成规模后,由德国人创办于l886年,在烟台最有影响、最有实力的盎斯洋行抓住机遇经营大花生出口,使烟台的大花生果、大花生仁远销欧洲,盎斯洋行因经营大花生出l5而获得了巨额利润。

开埠,惊醒了酣睡的烟台,使烟台的历史从此走向转折,我们研究烟台开埠史,往往只注重其负面影响,忽略了开埠给烟台带来的活力。那些随着烟台的大门洞开接踵而来的外国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做了很多出色的工作,大花生种子的引进便是例证。

烟台能成为我国大花生种植的主要基地,大花生和大花生制品能香飘万里、风靡世界,我们不应该忘记梅里士这个名字,是他以250克大花生种子,开创了烟台种植大花生的先河,才有今H被誉为烟台八大土特产之一的大花生。

老虎眼·醴泉·啤酒

在全国啤酒业中,能同时生产黄、黑、白系列啤酒的厂家,唯有烟台,且三色啤酒均在1988年的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97年,具有悠久历史的烟台啤酒厂被授予山东省明星企业称号,现在烟台啤酒已成为烟台市的八大知名品牌之一。

近日笔者拜访了烟台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明星企业家曲继光先生,从而了解到80多年来,烟台啤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一代代烟台啤酒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

中国本无啤酒,啤酒的“啤”字,是英文“beer”和德文“bier”的音译。19世纪中页,随着中国门户洞开,洋人蜂拥而人,他们喝不惯中国的烈性酒,便把啤酒引了进来。

20世纪初,在国外经商的荣城人王益斋、李介臣,深知啤酒营养价值高,是洋人生活的必需品,于是决定回国办啤酒厂。1919年,王益斋、李介臣来到开埠50多年的烟台,他们发现,烟台已成为一座洋楼林立、洋行众多,洋人集居的城市,人们的生活充满“洋”气,把啤酒厂建在烟台是最佳选择。

要生产啤酒,除酿造技术和设备外,关键要有好水。经考察他们发现,烟台南山北麓有一状如卧虎的名胜——“老虎岩”,岩下有一泉,名“老虎眼”,水质甘甜、储量大,时为烟台第一名泉,此泉正是酿造啤酒的最佳水源。

此时中国人办的啤酒厂,仅北京“双合盛”一家,在烟台更是空白,“敢为天下先”的王益斋、李介臣,于1920年筹资l0万元,买下“老虎岩”下10亩河沟崖地,利用从“老虎眼”淌出来的优质泉水,建了一座厂名为“醴泉”的啤酒厂。“醴泉”两字取自东汉散文学家、哲学家王充的传世名著《论衡·是应》,王充对“醴泉”的解释是:“泉从地下出,其味甘若醴,故日醴泉”。王益斋、李介臣把啤酒厂建在“老虎岩”,就是因为岩下有“甘若醴”的泉水,以“醴泉”为厂名,名符其实。

1921年,醴泉啤酒厂经北京政府农商部核准正式投入生产,当年便生产啤酒46吨,同时生产汽水6万多瓶,啤酒商标为“三光牌”,与北京双合盛啤酒厂的“五星牌”齐名,从此在开埠的烟台,又一家中国制造业、又一个新品牌诞生了,同时诞生了第一代烟台啤酒人。

同类推荐
  • 名人评曾国藩

    名人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倍受争议的政治人物,本书选取近现代史上五十余位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对曾国藩学术事功进行评价的篇章,按照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步骤进行编著,在本书所选录的五十多位名人中,有曾国藩同时代的门生故旧,有洋务派思想家,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家,有国共两党政治要人和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国藩的治军、治学、治家、为人处世、个人人格等作了不同的评价,带有时代环境和本阶级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深深痕迹。本书作者在对原文进行标点、注释和翻译之后,又对每篇作了简要的评析。本书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研究人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 木兰将军

    木兰将军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本书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
热门推荐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读生命化学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解读生命化学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气血不亏,驻颜有方

    气血不亏,驻颜有方

    光滑细腻的皮肤、顾盼生辉的眼眸、苗条婀娜的身姿,并非依靠名贵的化妆品,重要的是调理气血。只有调养好气血,才能拥有真正的美丽,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如何才能科学地调理身体、美容养颜呢?翻开本书,相信你会找到满意的答案。无论是内调,还是外养;无论是饮食调理,还是经络按摩;无论是美容护肤,还是四季养生,都会为你一一解答。
  • 诱妻入怀:总裁大人好腹黑

    诱妻入怀:总裁大人好腹黑

    孙婕的终极目的是吃了首席穆寒宇。爬窗、下药,玩的就是清新自然。尼玛,没有想到,吃起来这么痛苦,被吃的反而很舒服,这是什么世道?她毁的肠子都青了,落荒而逃,被穆寒宇追缉了回来。穆寒宇勃然大怒,“孙婕,我允许你吃,但是不允许你吃了一半就逃。”孙婕胆战心惊,一脸委屈,“首席,我胃小,容量不足,已经吃撑了。”
  • The Golden Slipper

    The Golden Slipp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们去西线

    我们去西线

    本小说为短篇小说,发于庆祝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时。所有历史背景均为网络资料可查询,主要人物为虚构,历史路线绝无任何虚假崩塌。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盟国官兵及平民致以崇高的敬意,祈求世界和平。
  • 极品欲魔道

    极品欲魔道

    五步一人,十步一剑。天下乱,美人群起。魔道势弱,一人一剑,马踏天下。左挽冰清玉洁,右揽妩媚明艳。女神,御姐?仗剑荡诸仙,举酒演疯癫,御剑屠仙了恩怨,荡尽世间。问天何人笑看你,唯我魔天。
  • 京城盛宠

    京城盛宠

    一道闪电把她劈回古代,第一次见面被耍流氓压在身下,“你以为本教不敢杀你么?”第二次见面,他掐住她,“傻妞,又回来做什么!给本教滚出去。”第三次见面,他一脸嫌弃,“希望你不是笨的无药可救的类型。”江湖传出,前朝宝库,得之得天下。江湖内外交织出一场血雨腥风。当皇上,宁王与燕王动用各自势力,藏在阴暗处的鬼王将如何从中得到利益?鬼王,他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与进这场阴谋之中?她,算的上这盘棋中最不起眼的棋子,然而,当身处江湖尔虞我诈的局中,她该如何从中脱身?
  • Im英雄

    Im英雄

    本书主要是以英雄为主题刻写英雄联盟中的英雄。讲述英雄的故事。
  • 超级黄金眼

    超级黄金眼

    女朋友劈腿,房租到期,只能和两个陌生女人合租。祖上积德,我获得了布置风水的能力。我准备重头再来,玩玩赌石,混混股票,用钱把老东家收购……有谁知道怎么干么?在线等,挺急的!
  • 青春,我们路过

    青春,我们路过

    致青春,高中毕业的我们不免感伤时间的流逝飞快,初中的记忆在脑海中隐隐约约的闪耀,高中的生活我们还未尝尽人间苦难,却已早早结束。主人公带领我们再次进入青春的海洋。让我们荡起双桨。本作者第一次写书,如果有什么不好,还请诸位指出来,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