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1100000021

第21章 与中国现代文学馆为邻(4)

退休后我常来北京小住,1997年到1999年更是曾连续住过整整两年。在这里的时候,我喜欢骑自行车到处溜达,特别是爱串那些胡同。好些胡同头上钉着块大铜牌子,上边写着这条胡同的几号是什么人的故居。只要看到这样的信息,都要到那里看一看,不开放的没办法,只要是开放的,我就要进去看个够。就这样,开放的6处我居然都看了,有的还不只看过一次。

最早去的是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在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座府邸的花园部分,当年我去参观时,其东邻大门上挂着卫生部的大牌子,那是府邸的正门。据介绍,这府邸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住宅,乾隆年间为和珅所有,嘉庆年间归成亲王永瑆,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王府,清末又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新中国成立前夕,花园部分已经荒芜凋敝。后******总理受政府委托,筹划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宅事宜,于1961年将这座王府花园进行整修,并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两层楼房,辟成了一座优雅安适的庭院。1963—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2年这处院落被国家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对公众开放。

进入大门,走不多远就是一座小桥。桥西是一个东西狭长的湖,湖里有莲菱之属。湖南岸是一道土岭,上面树木葱茏,站在上面可看到什刹海景色。湖北岸是一片绿草地,在草地上有一棵巨大的槐树,枝杈远远伸出,一直拂到草地上,如凤凰展翅,故名“凤凰槐”。

湖到了西头,就变成不宽的水面,而且折而向北,一直通到大院的北头去了。水西,又是一道土岭,上边松柏茂密,有宋庆龄亲自管护过的油松,很为名贵。

这湖边,曾是明珠之子著名诗人纳兰性德吟诗填词的地方,我走在湖边土岭上,仿佛踩到了这位才子诗人的脚印上,颇多感慨。

在湖北面草地的北边,就是那座专为宋庆龄加盖的二层楼房。楼的东屋山开门,进入里面,真人大小的宋庆龄全身像迎面而立,那非凡的仪态温和的容貌,能使所有来到这里的人有种肃穆而又温暖的感觉。一楼的房间里是宋庆龄生平展室。二楼是她生活起居的地方。隔玻璃看进去,看到墙上的字画和床上的被褥枕头。我注视良久,心里想象着这位伟大的女性就生活在这里,18年啊,她就一直生活在这里。

在楼的东面,是这里原有的房舍,古香古色。在房隙有很多西府海棠,有两棵特别高大。我去的时候,正是海棠果快要成熟的季节,看到满树的果子累累赘赘,红黄一树,很是美观。当时我就想起一篇写宋庆龄的文章,写她在海棠熟了的时候摘些送给邓颖超做果酱,这回我看到那海棠果了,可惜国母宋庆龄已不在了。

郭沫若故居

“卧游”和身历其境的游览一样,想游的地方太多,一次游是游不完的。昨晚“游”宋庆龄故居,粗粗游下来,已过子夜了,只好止步,今天再接着游别的故居。

旧日记都在山东家里,在这里无法翻看,说不准确切日子,大概是1998年秋天吧,我骑车去什刹海的“金丝套”一带转悠,在看了恭王府花园,串了柳荫巷等特色胡同之后,突然看到了郭沫若故居,花8元钱买门票进去细细看了,至今印象还颇为清晰。

先把网上对这故居的介绍贴在这里吧:

郭沫若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西城区前海西街,1988年6月对外开放。是一处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纪念性旅游景点。

郭沫若纪念馆所在地原为中医世家乐氏达仁堂私宅,始建于民国初年,建筑风格为庭院式四合院。1950—1963年这里先后曾是蒙古驻华大使馆和宋庆龄寓所。1963年11月郭沫若由西四大院5号迁入,至1978年病故,在这里度过了他的晚年。如今,园中郭沫若夫妇生前种植的花木茂密葱茏,草坪上的郭沫若全身铜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城市规划组共同建立。垂花门内郭沫若的办公室、卧室、客厅和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依然如故,保持着主人在世时的景象。东西厢房和后排两侧的房间辟为陈列室,由“郭沫若的文学世界”、“郭沫若与中国史学”和“郭沫若的人生历程”三部分组成,介绍这位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的理想追求、治学之路和他的情感世界。

我不用再写别的了,只结合我当年所看到的给这段话做些注脚就行了。

关于郭沫若故居的演革史,我们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都看过电视连续剧《大宅门》,那里面的二奶奶原型是乐家独撑危局使同仁堂起死回生的许氏。许氏死后,同仁堂实行四房共管,由于利益问题而生隙,后议定各房可自开药店,但不能用“同仁堂”老号名,四兄弟各立自己的名号。老四乐达仁立的名号叫“达仁堂”,这就是“达仁堂”的来历。这宅院是达仁堂掌柜建的私宅,而非开药店的地方,所以是民居形式四合院。

由于达仁堂很有钱,建的这个四合院地脚好,在什刹海的最好地段“金丝套”一带;建筑规格又高,房屋轩昂明亮,雕梁画栋。但我去时却发现与标准的四合院有些不同。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在南外墙的东南部开大门,进大门是照壁,照壁前面向西开门,进这个门是前院,临街是倒座房。前院一般不大,在院的北面正中开二门,这二门是一座玲珑漂亮的垂花门。进了垂花门才是内宅。而这座故居的四合院,大门虽也是在前院的东南角,但却不是朝南,而是朝东,这大概是因为这座四合院是在一条南北街上,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变通方式吧。进了大门,就见前院很大,好像没有倒坐房,大大的院子里满是花草树木,银杏树居多,满树扇叶金黄,树下金叶铺地,甚是美观,那显然是为照应郭沫若的散文名篇《银杏》而植的。记得在这院的北墙下是几株白玉兰树,我去的时候正值满树白花,那是我第一次见过这种花树——这一切,就是这段介绍中所说的“园中郭沫若夫妇生前种植的花木茂密葱茏”了。

草坪上的郭沫若像,我记得是在前院的东侧,那是一座艺术水准相当高的雕塑作品。只见郭沫若坐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面目平静,神清气闲,与中国现代文学馆里那个高举着双手作呼喊状的郭沫若完全不同,判若两人。是的,郭氏住进这座宅院的时候,已是有年纪的人了,虽然仍是激情四溢应时弄潮的人物,却毕竟没有年轻时那种狂飙劲了。

中国现代文学馆一楼大师风采展郭沫若展区,布置的是一座垂花门,门里立着郭沫若的全身像,门外是一棵银杏树。那垂花门就是这里的二门。这座门施以彩绘,美轮美奂。进这座门,就是“垂花门内郭沫若的办公室、卧室、客厅和夫人于立群的写字间依然如故,保持着主人在世时的景象”了。记得在于立群的写字间里,东墙上挂着这位夫人书写的对联。于立群是抗日战争初期郭沫若拋掉在日本的妻子安娜从日本回国在上海同居的情人,后郭沫若当了第三厅厅长在武汉与于立群结婚。我看过郭的回忆录《洪波曲》,那上边对他的这次婚姻有详细的记述。于立群是他的第三任正式结婚的妻子,比他小24岁。于立群出身官宦人家,原为演员,喜书法,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大字。

在“郭沫若的文学世界”展室里,看到郭氏研究《再生缘》的手稿,我这才知道这位涉猎广泛的大文学家对陈端生的这部鼓词也有研究。记得当时看过展览,对这位大师很是佩服,至于一些人对他的非议,在他多方面的巨大成就遮掩下,就可略而不计了。

鲁迅故居

今天要卧游的是鲁迅故居。

先根据一些资料介绍一下鲁迅在北京的居住情况。

1912年,鲁迅随由南京迁到北京的民国政府教育部来到北京,继续在教育部任佥事,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师大、女师大兼课,一直到1926年8月离开北京,在北京长达14年。在这期间,鲁迅先后住过4个地方。

鲁迅先生来到北京,没有自己的住处,按照当时的惯例临时住在自己家乡的会馆里。“绍兴会馆”在菜市口南半截胡同,鲁迅先在这个会馆的“藤花馆”里住了4年,后又搬到会馆的“补树书屋”住了3年多。《狂人日记》就是在这会馆里写成的,这里也是他使用“鲁迅”笔名的开始之地。所以后来有人戏称这里是“鲁迅的诞生之地”。

1919年11月鲁迅先生和二弟周作人一家搬到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的新宅。随后专程回绍兴,将母亲与原配妻子朱安以及三弟周建人一家接来北京住在这里。

在漂泊多年后,周氏三兄弟三家人终于团聚在一起。居住在这里的岁月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里他写出了《阿Q正传》,所以后来人们又把这里戏称为“阿Q诞生的地方”。蔡元培、胡适、郑振铎、许地山、郁达夫等人都曾到过这里。1920年,******也曾上门拜访过。可以说,鲁迅在八道弯时是一段辉煌的时期。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合作,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这个大家庭的和睦气氛仅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1923年初夏,鲁迅与周作人失和。鲁迅一家匆匆搬出八道弯大院,搬到西四的砖塔胡同。此后,八道湾的住宅一直由周作人居住。后周作人沦为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周作人被判刑入狱10年,被释放后回到北京,仍住八道湾。以后这处院子渐渐成为有30多户人家居住的大杂院。前些年要拆除这所宅子,引起了社会的反对,最后保留下来,成为北京第35中的一部分。

1923年8月2日,鲁迅搬至砖塔胡同61号,住在总共只有20多平方米的3间北屋里。鲁迅在这里住了9个月,著名的《祝福》等就是在这里写出的。这期间,鲁迅借好友大洋300元,在阜成门内购一小院,他亲自设计对小院进行了改造,至第二年1924年5月搬了进去。这就是现在开放的北京鲁迅故居。

大概是1999年,我骑车来到了阜成门内,从一条叫宫门口的小街向北,小街的尽头正冲一座向南的大门。大门轩昂宽敞,很是气派。上写“鲁迅博物馆”几个大字,我以为这就是鲁迅故居的大门,心想,当年鲁迅好气派!进了大门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在院北部有一座古式的高大厅房,里面是鲁迅生平事迹和藏书遗物展。看完展览出来站在大院里,心中生疑:这大院,这大厅,是鲁迅故居吗?这不像住宅的格局嘛!可这大院里再没有像是住宅的房舍了。正在我纳闷的时候,瞥见在这大院的西墙间有一条向西的胡同,我走进去,这才看到胡同里有一座向南的宅门,门旁嵌在墙上的一块白石上大书“鲁迅故居”4个字,啊,鲁迅故居原来藏在这里!

问了一下,这才知道,鲁迅当年购置的这个住宅,原是“西三条21号”,现在还挂着这样的门牌。以后,为建“鲁迅博物馆”,把鲁迅故宅东面的西三条和西二条的民房都征用拆除,成了一个宽阔的大院,又在大院北部盖起了展览大厅,这就成了博物馆。而原先鲁迅住宅所在的“西三条”胡同就没有了。

走进鲁迅故居大门会看到,这是一座十分简朴的并不标准的小四合院。这座住宅分前后两院。前院院内有南房(倒座房)3间,是会客室兼藏书室;东西各两间杂房,西厢做厨房,东厢堆杂物;北屋3间,东西两间分别为其母亲和朱安的卧室,正间是餐厅。在正间的北面接出去一小间平顶屋子,这就是鲁迅自称是“老虎尾巴”的卧室兼书房。在这面积仅8平方米的“老虎尾巴”中,诞生了《坟》、《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等著名文集及大量翻译作品,总数达200余篇。而且,在这斗室里鲁迅还收获了与许广平的爱情。

先生在这里一直住到1926年。这年8月,他离开北京,赴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鲁迅的母亲于1943年在这里去世后,朱安独自守护故居,直到1947年6月在这里去世。

“老虎尾巴”被复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里,我在写文学馆的文章中做过详细介绍,此不多赘。

从北屋的西山夹道可以来到后院,“老虎尾巴”就伸在后院里。在这“尾巴”里鲁迅写的《秋夜》是名篇,开头的句子更是名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据工作人员介绍,先生写的那两株枣树已枯死,现在站在院里看见的两棵枣树是后植的。在后院里现在还能看见先生描写过的野花草,另外还有改造宅院时挖的一口井。

在前院里有几株老丁香,被护栏围护着,那是鲁迅先生手植的。

看完了鲁迅故居这个逼仄的小院再回到博物馆的大院里,我不禁很有感慨了。我想,小院的局促和博物馆大院的宽敞形成的鲜明对比,这不正能象征鲁迅死后比活着的时候更阔气吗?是的,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后人是会根据得到的馈赠予以回报的,在北京为后人留下不朽著作的鲁迅先生正是这样。

梅兰芳、茅盾、老舍故居

“卧游”,是不能亲历其境却又想一游的一种补救之法,聊胜于无耳。我现在就在北京,想重游的这些故居都离得不是太远,且现在交通比当年我骑自行车去时已便捷得多,干脆去游一下得了,何必卧游?是想去,但在京的时间有限,实在拿不出时间去了,只好不得已而求其次,以卧游为代了。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新月集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新月集

    新月集(TheCrescent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
  • 走向天边

    走向天边

    本书主要有六个部分的内容,混沌初开、青春激扬、追逐太阳、天边那朵云彩、高处不胜寒和走向天边,都是作者日常的一些人生体悟,是一本凡人生活的写实记录;一本能够传递快乐情感的散文随笔;一本有益身心健康的草根作品。
  •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李清照的作品多半散佚,历代选录虽多,文字却颇有出入,有的作品真伪难辨,其生平事迹亦有诸多疑问。《李清照诗词选》选录作品以“王本”为底本,对有争议的作品和异文审慎去取,而后按笔者孙秋克所认定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阶段编排。注释一面力求简明扼要,避免过多征引,一面精选名家名作为例,以供读者参阅,所引原文过于艰深者,则尽可能用现代语来解说。评析部分希望通过诗性的解读,消解岁月的隔膜,令读者感受到李清照作品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行文风格则力避学究气。公元11世纪下半叶,宋王朝为中国、为世界奉献了李清照这样一位文学家。我们应当珍惜再珍惜。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全集第四册:其它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四册为赋、杂文和其他一些内容:杂文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二十一篇外,另增加两篇,即《节录嵇中散<与山巨源绝交书>并书后》和《曹司空手植楝树记》。书简除包括《通志堂集》中的五件外,另增加三十六件。经解诸文除《通志堂集》中的六十五篇外,另增补二篇。
热门推荐
  • 我的娇美女总裁

    我的娇美女总裁

    他是华夏特工组的王牌特卫,但却一念之间埋葬了自己的前程,如今强势回归,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 青春旧时光

    青春旧时光

    毫不保留的付出,毫无掩饰的妒忌,不留退路的陷害交织着畸形的青春,在这段肆意挥霍的时光里,爱过,痛过,笑过,疯过,闹过,错过,然后褪去懵懂的天真,披上成熟的外衣,青春悄然逝去,不打招呼,不会回头。
  • 爱人鉴定期

    爱人鉴定期

    青梅竹马,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学,是好友,是知己,却不是情侣。几次失意,几多失落。她为弄清自己的真心,他为追随自己的真心,他们在一起了。校园却有劫难,拆散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心。几年后再重蓬,他痴心不改,她终于认清的心。只是,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令她无法跨越心头的那一道坎……
  • 站住,面具少侠

    站住,面具少侠

    面具收藏家,即将升高一的纳兰幽寒经历了闺蜜的背叛,死党的死亡从此不敢有朋友。进入新的校园,遇见他,又会又怎样的一段时光呢……
  • 无上元尊

    无上元尊

    十八年前,武帝强者东方不败屹立东方之巅,却不慎陨落广寒宫。十八年后,后天武者东方凌云强势崛起,重走武帝路,誓要打破九天,成就无上尊位!《返老还童》功法第一页:三生三世,不死不灭;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凤妻

    凤妻

    她是父皇最宠爱的公主,因母妃早逝失去庇护,过着如履薄冰的后宫生活。一场立储风波,令她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娘娘们想将她视作棋子利用摆布,姐妹们想将她当做踏脚的石头谋取良缘,某公主双眼潋滟锋芒:九年来韬光养晦,便待此时!夫家极品亲人一大堆,算计钱财又算计爵位,某候爷夫人怒了:老虎不发威你当本宫是病猫!几位兄长争储夺位,要将她拉下水,某公主冷笑:本公主开了金手指,夫妻合璧天下无敌!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壹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这套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
  • 花连枝

    花连枝

    花连枝,原本一家祖孙三姐妹,本是同根生,长孙女花吟梦在三个孙女中长得最美貌,最漂亮,天生丽质,明艳动人,气质超凡脱俗,却因为祖母的偏心,令花吟梦受尽屈辱,在被花家逼死爹娘后,绝望、悲惨的跳了万丈悬崖,在她死之前,曾经立下毒誓,不会放过害她的花家的所有人!她一定要以牙还牙,血债血偿!仇恨让她念念不忘前世的深仇大恨,转世重生后的她保留了前世所有的记忆,一场惊心动魄,蓄谋已久的复仇大戏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我好恨!好恨!不杀他们难解我心头之恨!我要为爹娘报仇雪恨!”“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几千年了,还不能消除你心中的仇恨吗?”“你爱过我吗?你恨我吗?”欢迎加入读者群34522912
  • 焦糖布丁的约定

    焦糖布丁的约定

    她从小就是孤儿,没有父母。知道遇见了他。他,全球排名前三之首,权位高的吓人。真相慢慢解开,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作者QQ:2923932620)(申明:作者大大不会写那些狗血的剧情哦)
  • 天下大乱之都市修真录

    天下大乱之都市修真录

    许寂澜为报恩意外开启祭祀仪式,阴差阳错之下召唤来了上古神兽应龙,而此时她所生活的都市怪象丛生,许寂澜联合能力被封印的应龙和其他几位伙伴,一同清理都市中神秘出现的怪异现象,并最终找出幕后黑手,与应龙一同归隐。别人修真都是种种仙草养养灵芝,悠闲快哉,怎么到她许寂澜这儿还得兼职捉鬼收妖,外带跟某只脾气暴躁的龙崽子玩养成?天下大乱群魔乱舞,除魔卫道寻宝升级,且看许寂澜的都市修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