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1900000050

第50章 乡亲冰心

从3岁到11岁,整整8年的时间,冰心的童年是在海滨小城烟台度过的。烟台的山,烟台的海,深深地留在了冰心童年的记忆里,也时常出现在她那脍炙人口的作品中。冰心祖籍福州,但她称烟台是她“灵魂的故乡”,视烟台人为她的乡亲。

乡亲自有乡亲的情谊。在港城烟台,凡是有幸接触过冰心的人,都能感受到她那份浓浓的乡情,都能给你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1963年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为了了解馆藏文物“烟台海军学堂照片集”的来历,时任烟台博物馆馆长的宋玉娥辗转打听,叩响了冰心的家门,因为冰心的父亲是烟台海军学堂的第一任校长。年过花甲的冰心听说烟台来人了,喜出望外,她热情地把宋玉娥迎进屋里,端来一杯茶,送到宋玉娥的手上,剥开一粒糖,送到宋玉娥的嘴边,然后急切地向宋玉娥打听:当年的福建会馆怎么样了?那里是父亲领她去与同乡聚会和看戏的地方。宋玉娥告诉冰心,博物馆的馆址就是当年的福建会馆,已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得很好。听到这里,冰心激动了,她突然捧住宋玉娥的脸,深情地吻了起来。这突如其来的亲吻使宋玉娥这个性情豁达的北方女子开始不知所措,继而热泪盈眶。接着,冰心又深情地说道:“烟台的大海,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对烟台的眷恋无法比喻,见到你就是见到乡亲。”

“乡亲!”这饱含深情的两个字,从冰心的嘴里轻轻吐出,却在宋玉娥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波涛。从那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开始,宋玉娥和冰心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友谊。每次去北京,无论是公事还是私情,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宋玉娥总要去中央民族学院看望冰心,每次见面,冰心总要问起烟台的变化;每次告别,冰心总要托宋玉娥向烟台的乡亲们问好。

进入老年的冰心,似乎更加怀念“灵魂的故乡”,更加看重乡亲的情谊。

1990年4月的一天,烟台人民广播电台的青年记者徐冰走进了冰心的家门,他把冰心童年住过的或是经常去过的地方拍了一沓厚厚的照片,呈现在90岁的冰心面前,冰心随手拿起一张,眼睛随之一亮,几乎是喊着说道:“这是金沟寨!”徐冰一下愣住了,老人竟能一眼认出她童年常去的村寨,而她最后一次离开那里,距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了。冰心一张张地翻看着照片,一边把在烟台、把在金沟寨的件件往事娓娓道来。这位青年记者静静地坐在一边,出神地听着,像是在听金沟寨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讲述烟台海边的故事。临别时,徐冰请冰心老人对烟台的听众说几句话,冰心抬起头,目不斜视地望着前方,像是看着金沟寨后边的那片海,她语调舒缓地说:“烟台人每次来,我都觉得他们是我的乡亲,比福建人呢,更有乡亲的味道。我在北京这么多年了,别人一说到故乡,我总是先想到烟台……”最后,老人有些激动地说:“你在电台工作,你就通过电台,替我向烟台的乡亲们问好。烟台,烟台这地方呀!”说到这儿,老人竟热泪盈眶,哽咽地说不下去了。

在那个春天里,烟台的乡亲们听到了这位90岁老人的问候。

1992年秋,徐冰给冰心老人写信,请她题写两个字,没过几天,徐冰就收到了回信,信封是老人亲自写的,打开信封,一幅小小的宣纸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两个隽秀的字:乡亲。

捧着这张只有两个字的宣纸,泪水模糊了徐冰的眼睛。

金沟寨是个濒海的小渔村,在上个世纪初,冰心的父亲谢葆璋创办的烟台海军学堂就在金沟寨村的地盘上,童年的冰心常到金沟寨看戏、玩耍,冰心的名篇《六一姊》,写的就是她在金沟寨的一个小伙伴。金沟寨的乡亲们也一直惦记着这位曾在这儿住过的女作家。1993年秋天,金沟寨村的负责人曲敬阳约了几个乡亲专程去北京看望冰心。当时,93岁高龄的冰心刚刚出院,家人遵医嘱只允作短暂会见。令家人没想到的是,听说是金沟寨的乡亲们要来看她,老人激动得几乎彻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就起床,漱洗后坐在床上静静地等着乡亲们的到来。当曲敬阳一行人走进她的家门时,冰心激动地拉着曲敬阳的手说:“乡亲们来了!金沟寨的人都姓曲,过去这里的人都打鱼,一到黄昏,扬起白帆,乘船出海……”曲敬阳转达了乡亲们对冰心的思念,还把金沟寨特产的茄梨送给冰心,冰心手捧茄梨,激动万分:“70多年没吃到这梨了。”

那天,93岁的冰心特别兴奋,当着众乡亲的面,她即席作了一首诗,并让家人取来宣纸,写下了这首诗:“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涛里,没有你波涛的声响?”落款写着:“献给金沟寨的乡亲们,冰心”。

浓浓乡情,跃然纸上。

如今,冰心走了,而冰心留给烟台人的那份浓浓的乡情,将永远珍藏在烟台人的心中。

(摘自作家出版社《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原载2001年4月7日《人民日报》)

同类推荐
  • 白朴全集

    白朴全集

    本书收录白朴所有存世的词、杂剧、散曲及《元曲大家白朴》等评介文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本全面研究白朴及元代文学戏剧的的参考书籍。
  • 忆故人

    忆故人

    本书分为金针、江南好、自画像、忆故人。主要内容包括:西塘纪事;秋兴八首;春天通信;幸福·落叶等。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的母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我的母亲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孝心不能等待

    孝心不能等待

    本书是用日记体的方式写成的,其中渗透着对母亲深恩的追思。书中的这位母亲在“婚后的58年里赡养和抚育了五辈人”,是深入骨髓的敬老爱亲的传统教养,使这位母亲,以柔弱之躯和礼让、宽容的情怀,维系了一个由五辈人组成的和睦家庭。她以“淡定的人生”,向周边的邻里亲朋,昭示着爱心的伟力。作者面对远去、且永不回返的母亲,受到了“死别”之痛的巨大震撼,使他的思想走向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产生了无尽的追悔,并升华出“孝心不能等待”的哲理,众多的读者又由此开始了对孝心的“自省与自责”……这部书的出版与传播,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条由孝道传递爱心的心路历程。
  • 老家故事

    老家故事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热门推荐
  •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中国经典诗文集——论语

    本书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可能是我不够坚强

    可能是我不够坚强

    每一个接触爱情的人,心里都有一座城,城里住着疼。相恋十年,却越走越远,即使遍体鳞伤,也不愿放手。
  • 魔中歌

    魔中歌

    人道如尘,情若迷离。天道至公,因得果尝。古道万生,万世我生。前世执念和今生灵魂的结合称之为灵宿,世间万物的能力来源。当一个少年拥有了前世的执念,灵宿如魔,在这个无边古道会闯出怎样的风采?
  • 玫兰曲

    玫兰曲

    两个姑娘竭力想把自己嫁的好一点,选择了不同的奋斗方法。究竟会有什么结果呢,嫁人成亲神马的,永远都是生活中不变的主题啊。
  • 灵武圣天

    灵武圣天

    血雨腥风因我起,情义恩仇永存心。琴棋书画自应有,浪迹天涯化乾坤。为尊严而战,为父母而战,为爱人而战,战战战。高考少年偶得无字卷轴,穿越异世再现旷世功法,看少年林天,如何书写自己的传奇经历新人新书,望大家多多支持。
  •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

    《儿童好奇心大百科》这本书内容丰富,分四个部分,涵盖了动物、人体、自然、生活等多方面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恰恰是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问及频率最高、最渴望获得的。这本书绘制了大量的图画来展示和解答科学知识,摆脱了以往此类书籍“板着脸说教”的窠臼,可谓形象直观、别出心裁,充分照顾了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既能帮助少年儿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 锦绣人生

    锦绣人生

    她,京城顶级世家千金,曾因为儿时的一场意外一度噩梦连连,却也因为这场意外让她缘结于他;云起高中的再度相遇,她还会记得他吗,他又能否记得她;儿时的经历,让她誓要变强,且看她怎样收获幸福,舞出自己的锦绣人生。
  • 静破

    静破

    如果给我重新选择一次,这个世界还是会这样
  • 黑客要不要这么逗

    黑客要不要这么逗

    作为一个黑客,能不能不要这么逗逼,有点职业道德好不好!
  • 超神转学生

    超神转学生

    一瓶酒桌上,倾一世情谊;一碗酒手上,干一场淋漓;一口酒嘴里,灌一夜宿醉。一包烟在兜里,散一股悲愁;一根烟叼嘴里,燃一口刺疼;半根烟在空中,举一生悲欢。干一场痛痛快快的架,少一场骂骂叨叨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