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3100000035

第35章 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 传情人色 自色人空——《红楼梦》的大旨谈情及宇宙观

钰报道:《红楼梦》开篇写到“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人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我看到其中涉及“空空道人”、“情僧”还有关于“空、色、情”等说法,大异传统佛道观点,请先生给我讲讲其中的道理好吗?先生道:好的。

一、这些认知的由来。

这是我在我自己的人生历练中,经历了“太虚”浮梦的幻灭,在我身陷真假曹颗的自我认知的精神分裂中,在我如庄生梦蝶般的自我认知里,从中华文明精髓里,悟出的世界终极追问。也就是现代人大家都知道的问题:我是谁?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在我生命最困惑的时候,我不停的追问自己,不停地思索这个问题,有时竟至于如人魔道一般。在我的生命里,最初只是曹荃的次子,作为一个金人的包衣奴才,康熙五十年,伯父幼子曹颗病死,伯父万分痛苦,伯父自知自己年老多病,唯恐来日无多。我是曹家除了大哥曹顺以外唯一已经成年的而且没有进人宫中做事的包衣男孩。无奈之下,伯父嘱我人嗣,改名曹颗,这本来也没有什么,我心里虽然也觉着不舒服,但父命难违,也考虑算是对伯父晚年丧子的慰藉。皇上对改名也是默许的。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富贵追求,也没有什么齐家治国的理想,只是醉情石头,畅游在诗画顽石之间。伯父病故后,康熙皇帝竟然命令我继任伯父之职,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伯父晚年,因为债务缠身,经常失眠,对自己和家庭未来很是忧虑。为此,我也不想袭职为官,只以为与多数包衣后代一样到内务府做一般差事。既然皇上高看,也曾下决心承家传后,整理家务,革除积弊。我关爱每一个和我一起生活的人,怕他们得祸,怕他们离散。我把这些当成自己的责任。李煦舅舅(书中王熙凤形象)被康熙和继母李氏嘱托帮助我理家治政,我也很佩服舅舅的才能,但并不完全同意他的做法。他也和曹寅父亲一样陷人债务苦海,再帮我做事时,会占一些小便宜。但随着事情的进展,我越来越看到事情的真相,感觉到问题的可怕和无奈。我的改革企图夭折。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怎么做?我没有答案。只有自己脑海里常常萦绕的一个字“情”,为了知遇之情,为了孝顺之情,为了青年义气之情,我在这些情里迷失了自我,我已经不是我,我每天生活在那个“假”字里边。我也看清了帝王之情,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李煦舅舅申请再延伸一年盐税征收的申请被康熙无情的驳回,我们两家还债的希望破灭,等待我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在看了“庄子文”、听了《山门》后悟了,我才知道这个叫曹颗的我是假的,我是“独出”,我现在是孤独的那个情字的化身。是庄生梦里的蝴蝶。所谓的帝王之情都是假的,“秦”之情实可轻,曾经的忠心耿耿换来的都是无穷无尽的债务。我只有斩断那个“情”字,戗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无欲无求。我本来就是一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我还是赤条条的去的好。我终极的彻悟是在李煦舅舅请求再征盐税一年的奏章被驳回后,我感觉到我们曾经依仗的康熙的“情”是有“分定”的,那也是假的,我们只是他需要时呼唤来去的奴才。我真切的预感到抄家破败的日子不远了,人世间的有情、知情终归于无情,一切的繁华都将是过往云烟,都将复归于空无。无限的痛苦吞噬了我。我终于在无穷尽的困惑中找到了世界的根本,终于彻悟,所谓“情极之毒”使我走上了“撒手悬崖”离家出走的道路。本来的打算是,金玉富贵我不稀罕,我以人死帐坏的思路,让我家彻底脱离债海,用我的死亡拯救其他的人,哪怕他们从此过清贫的生活,只要家人还在,靠祭祀之田活命就好,我的妻子马氏也事先做好了安排,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家庭破败就托付朋友照看,留下信物,嘱咐将来有信物相见。可是这一切的安排并不如愿。康熙虽然没有追究我,但是以降隆恩的名义让曹頫弟弟再次袭职驼债。在弟弟的任内,终于被“夏之金贵”,“两地生孤木”的雍正、胤臻抄家。我身已在槛外,已经是槛外人,不可再露面,不应该再踏人浊世。但是巨大的痛苦使我没法心静起来,还是拿起了笔,书写了这些故事。这还是六根不净,陷人污泥浊世。惟愿我的呐喊可以警醒世人,作为人间的“********”。其后,由我的儿子,因麒麟相认的儿子,化名雪芹把这部天外之书带到人间。此书到抄检大观园一节,关于我的故事就结束了,其后的两回是香菱的故事,是婉转映射曹頫的。现存八十回后的都不是我的作品,它们是反制前作的坏东西。后面的思想完全与我的思想是相反的。我的思想正是这些苦难和复杂的经历以及思想焦虑的产物。

二、“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哲学意义。

为了更明白的讲清楚这四句话的哲学意义,我采用现代惯常使用的词汇和通俗的语言来说吧。“空”,佛说不是空无所有的顽空,不是无因果的断灭空,是缘起性空。道说,空就是无,无就是大有。太极说,道生一,一生二;太极生于无极,太极生两仪。王阳明说,道在我心。存在主义说,存在本质是虚无,是那个在,在却是虚无。辩证唯物主义说,世界的终极是“客观在性”,其实这个“性”,本身就是虚无,就是“空”。很明白,这个“空”用目前中国人最容易理解的词汇就是“客观在性”,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叫做物质的那个东西。“色”就是“相”,就是那个“空”的“相”。现代哲学里常说的那个“现象”。

由空见色,说的就是“客观在性”的那个“空”因“缘”而生,就是在人的认知下的“外化”、“现象化”。“由色生情”,“我”生存在这个“万事万物”的“色”里,产生了对“色”的“缘”和“情”,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主义哲学里称作“意识”的东西。

“传情人色”,“我”在对“色”的“意识”、“缘和情”,进人“万事万物”的“运动”中,也就是现代哲学说的“意识对于现象”的反作用,也就是由“法”、“因”、“缘”到“果”的“报”。现代哲学叫“运动”。

由色悟空,“我”在一系列的运动中,看到的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现象,悟觉到的是此一“色”因为某种因素发生了,因为另一种因素发展消失了。比如,一把椅子,因为木匠“传情人色”,木头成了椅子,又由于使用者“传情入色”毁坏成了木头。椅子这一“色”在“情”运动下幻灭,然而它的“客观在性”犹存,而这就是“空”。对于“我”的感知过程来讲就是“空空”,就是“悟空”,就是一种“自性”的存在态,就是一种“虚无”态。

这儿,我明确的悟出了世界的四个形态,即“空”的“客观在性”的第一世界,叫做“无极态”,叫做“自在界”。“色”作为“客观在性”的主体意识外化态,即是“现象态”,这是第二世界,叫做“太极态”,或者叫做“自然界”。“情”,也叫“传情”,是“我”对于现象的“作用”态,也可以说是“意识”态,这个意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附着于现象并存的,是现象的运动态,这是第三世界,中华哲学可以叫“八卦态”;我称之为“自为界”。第四种形态叫“悟空”态,是一种“自性”存在状态,是最高级的“空”的存在形态,是“客观在性”的“自由王国”态,是中华哲学的“天人合一”态,也叫“泰”,是第四世界。所谓佛、真人、圣人、完全的人、超人。它是一种真实的“在”,一种真实的无穷运动态,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和无穷的追求,它的基本特质是运动,它的存在是悟,它的表征是美,它的感知是体验,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每一个人的行为之中。它是人类无穷无尽的美的追求和无穷无尽的善行修持。我叫它“自由界”,自由王国。这四个世界,就是自在、自然、自为、自由。我反对进人神界,但不反对人的美的追求和性的修持,人的存在必须在那儿。

这些思想自我提出后,在中华文化的轨道上被掩埋了三百年,我想也必将在中华文明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上与人类社会进步同步,走上了美好的未来。

对于这些东西,我是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讲的,而且采用了大量的比附性词汇,很难确切表达意思。而且许多词汇概念不同于当前的一些表达。虽然如此,我想还会有多数读者很难领悟,至少要有一定的哲学基础和潜心参悟的心。我给的也只是“法”,还要读者尽心的“缘法”参悟才好。

钰报道:先生说的这四个世界的理论,我似乎在有些书上读过,好像意思不大一样。

先生道:是的,我现在的解释是结合了现代一些词汇,取其相似性加以改造,以契合我的古典说法,使其变得更通俗而已,这些词的内涵不同于曾经出现的字面相似的词汇,是我的独特的语言。

钰报道:先生提到了中华传统哲学,主要提到了太极理论,我想就太极理论用现代术语给我大题解说一下。

先生道:好的。我们现代人读哲学,大多读到的是文字表达的东西一文章,这些是文章出现在文字可以清晰地表达语义的阶段的产物。作为中华哲学的太极理论,是一种来自远古结绳时代而且传承不断的古老哲学体系。它的语言就是图和数,它用〇代表无极,自在界;1代表太极,自然界;$代表运动,自为界;组合数就是解析的太极,类的存在,“泰”就是美好的类,自由界。《易经》是太极理论在文字成熟后,产生了“辞”的解释的结果。辞是片面的,带有极大局限性,它仅仅解释了图和数表达的很小方面。深人的领会太极图和卦爻之数,才可以真正的读懂太极理论。比如“泰卦”,它的图就是天地和合,天人合一的状态,是一种和谐、交泰、美好的状态,它涵盖了运动的美满阶段,卦辞的解释就很片面了。卦辞永远只能是截图,不是动态。

三、《红楼梦》文本中关于这些思想的产生的具体表述。

钰报道:请问先生,这些思想在全部八十回文字中也有表述吗?

先生道:有的,可以说,整部书就是贯穿了宝玉悟道展开的。写的就是宝玉自出生到兼爱、兼美,迷惑于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到识分定,到抄检大观园面临赐婚必然,一步一步认识到人生的无奈和世事缘法,逐步走向了彻悟,从而离家出走的过程。书中交代,此书大旨谈情。大多数人是误解的。这部书谈的不仅仅是儿女之情,是刚才说的那个“由色生情,传情入色”的那个“情”字。在书中,我使用宝黛二人之情、以及兼美之心设喻,演绎了一出贾宝玉从“兼美”到“识分定”到“彻悟”出家的心路历程。书写了“宝玉情悟”的曲折美丽故事。揭示的就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人色,自色悟空”的哲学意义。这就是整部书“大旨谈情”全部内涵。如果仅仅寓于儿女之情,那只是看到了此书的皮毛,看到的仅仅是“贾雨村言”,没有看到“隐甄士”。为什么空空改名“情僧”呢!大意在此。

薛宝钗是富贵之美,林黛玉是天真之美。贾宝玉爱林黛玉天真之心,爱薛宝钗之富贵之美。贾宝玉看不下任何女儿委屈、离散、丧亡,她“兼爱兼美”,用自己微弱的血肉之躯卵护她们。他的这些想法却在现实生活中遭到打击。

第一次悟道。因为自己关爱众姊妹的关系,袭人看不过,故意不理她,劝说他,宝玉自己的好心没被理解,感到了孤独和无奈:

“提笔续曰: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灭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惑缠陷天下者也。”

这是宝玉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遭到误解进行了反思,领悟到,自己的困惑乃是来自“兼爱”之情。无情无爱就没有了烦恼了。我对你们的承担都是为了对你们的****,你们为什么不理解我呢?

第二次悟道。因为湘云说黛玉的缘故,宝玉好心双方袒护、调停。结果,双方都恼了他。

细想自己原为怕他二人恼了,故在中间调停,不料自己反落了两处的数落,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内,“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蔬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句。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如今不过这几个人,尚不能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想到其间,也不分辩,自己转身回房。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的,一言也不发,不禁自己越添了气,便说:“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了,也别说话!”

“那宝玉……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又填一只《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宝玉这一次的挫折,使宝玉对自己的自我开始了反思,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他开始意识到,我原来就是我,我为什么要对你们承担呢!我也无需这么对你们承担什么,我在对你们的承担上失去了我自己。从前我的忙忙碌碌,是毫无意义的。我是谁?我就是我自己。

第三次悟道是因自贾蔷与龄官的爱情故事。她和贾蔷相好。一日,宝玉见她用金簪在地上一连写了几十个“蔷”字,把宝玉都看痴了。为了使她高兴,特花了一两八钱银子买了个名为玉顶儿,会衔旗串戏的小鸟来,龄官见了说你们家把好好儿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干这个浪事!你分明弄了来打趣形容我们……”贾蔷听后,赌神起誓说自己没想到这上头,随即将雀儿放了生。后戏班解散,她离开贾府。宝玉想起龄官唱的《牡丹亭》好,便往梨香院中来寻,见了龄官她正歪在枕上,宝玉刚在她身边坐下,龄官赶紧避让,不假以辞色的说嗓子坏了,娘娘叫唱还没有唱呢!宝玉从未遭人如此嫌弃,只得红了脸,退了出来。别的女孩子见状告诉说等贾蔷回来,叫她唱她必唱的。宝玉也是至此方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悟道,这一次,宝玉开始知道,各人各有所爱,所爱自会给予所爱之人。自己只可能得到爱自己的人的爱,自己也应该给予自己所爱的人爱。此后的宝玉渐渐明白了自己的真情所在。

最深刻的一次悟道,就是抄检大观园一节。抄检大观园,逼死了晴雯,赶走了众姊妹。大家知道,晴雯之死就是黛玉之死。黛玉之死就是木石前盟的破灭,至此贾宝玉开始真切的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是什么?开始意识到我是谁?我就是我,我是曹頓,是贾宝玉;不是曹颗,不是甄宝玉。我应该有的“分定”就是草民生活,我做不了官,那金玉之贵不是我的。我也没有必要替谁承担什么?在自己这一番虚幻的经历中看到了自我的回归。“自色悟空”。

贾宝玉就是这样,逐步从“由色生情,传情人色,”到“自色悟空,”的悟道历程,终于在此后离家出走。这个情是宝玉自己的情感历程,是哲学意义上的情,不是那个简单的男女之情。

同类推荐
  • 杨柏深秋的乡野

    杨柏深秋的乡野

    与劲松相识,缘于一次偶然的机遇。清丽的容貌,羞怯的谈吐,仁厚的天性,给人一种柔情且脱俗的感觉。开始并不认为她是一个倾心文字的人,因为在我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娇美俊秀的女人,拥有扮靓生活与享受生活的天生优势,却是耐不得文学的寂寞,更吃不得写作的艰辛的。
  • 曦园语丝

    曦园语丝

    本书是作者多年积累的学术随笔的结集,其中有专题研究笔记,有针对文化现状而发的杂感,有为别人著作或自己主编书籍所写的序言,也有涉及个人经历的回忆文章。因内容的不同和文体的区别,分为数辑,但贯穿全书的是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
  •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一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的全貌,使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大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文学作品欣赏教程》熔古今中外于一炉,适合相关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

    《走过那一季的春暖花开(人生漫品)》精选了青春作家的数十篇成长类经典短篇作品,以成长为主题,抒写了青葱少年时光里的美好和遗憾、困惑与蜕变,给青少年以正确的引导。
  • 奔跑的37℃男人

    奔跑的37℃男人

    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份散文随笔与时评作品,也是作者在30岁来临之前,为自己献上的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被称为“80后男孩的青春记忆”。为什么自称为“奔跑的37℃男人”?作者张吟丰认为自己凡事要“保持37℃的理性和沉稳,不让38℃的高热烧昏头脑,也不让36℃的冷漠封闭自己”,“而奔跑,又恰是人生的一种姿势,是激情的体现和写照,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是对生活最为炽烈和深沉的爱”,于是便有了这本集子的问世。
热门推荐
  • 我养鬼的时光

    我养鬼的时光

    无意间开了阴阳眼,碰到种种怪事,无奈只得拜师,遇到许多事情大难不死,是自身的原因?还是......一切请锁定《我养鬼的时光!》
  • 魇居

    魇居

    这世界上本就没有神这种生物的存在。人、鬼、人与鬼的羁绊交杂分支,将这个破碎不堪世界糅合在一起。魇居,是贯通两界的纽带。谁说死者不会说话。
  • 重生之国民影后

    重生之国民影后

    她,从小便与他相依为命,当他们一起登上金字塔尖时,他却杀了她。,重活一世她只是十八流小明星,那又怎样,她照样能夺回影位,揭开渣男的面具.站在他的头顶碾压他!而他,大名鼎鼎的大影帝,本以为他们不会有交集,重活一世却意外相见."大影帝,我这段戏有什么问题吗?干嘛死盯着我"大影帝邪魅一笑"我在替我粉丝审查我未来的夫人呢!"
  • 后来我们都死了

    后来我们都死了

    死亡只是开始,毁灭不是结束。末世降临,丧尸横行.......恐怖的怪兽,古老的传承,地底深埋的历史.....仙女....天使....魔鬼.....种族林立,天下大势又将何去何从?方俊杰只是一个屌丝青年,这一切又与他有什么关联......如果有一天,周围的人都死了,你还活着,这是幸运吗?还是不幸呢?当身边的朋友不断倒下,当有人为他付出一切,他发誓,定要用双手撕开这片黑暗......
  • 六道仙君

    六道仙君

    阴阳和合,万物造化,演绎周天世界大道无情,天道轮回,成就不朽传说神在哭,鬼在泣苍天染血,黎民涂炭,万族林立,百家争鸣,圣者如林,星光耀眼苏姓少年从这里起步,打破一个轮回,再造一个苍天
  • 九界攀神

    九界攀神

    天地本分为九州,天地玄黄,东南西北中,不过在上古之时,发生了一声大变,天地因此被分割成九个世界。黄界为其中一界,传闻只有攀上最颠峰之后,斩杀其它八界之所有颠峰高手,便可以一举成为九界之神,一统九界,让九界重聚成为九州大千世界。“滚………………我欲攀峰成神,挡我者死…………”古天手持盘龙重生剑,傲视苍生。
  • 一统神界

    一统神界

    “什么是命?命中注定爹爹就要残废一生?如果这就是命,我愿意逆天改命。”李白语不惊人死不休,突然抛出这么一句话。八岁年纪,如此豪言,顿时使得夫妻俩人眉头一跳,心中惊骇,李道天更是强忍疼痛,直接从椅子上做了起来。逆天改命?看李白这个后天高手如何修习天道,一统神界!
  • 末世有系统

    末世有系统

    游鳞,身世是个谜,只知道,在唯一的线索里,他,是被所有黑影所称的“神”……
  • 爱而不得,心向往之

    爱而不得,心向往之

    花开花谢,本是常理之事。可有谁想过,花开花谢是为何?想要去爱,却爱不到又该如何?带着憧憬和美好而来,却带着满心的伤痕和绝望而归。这就是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唯一的回报么?
  • 执掌仙域

    执掌仙域

    自小镇走出,手握一方星辰宇宙,掌握五行,纵横万千世界。这是一个从贫民窟走出的逆天强者!这是一个极度幻彩绝伦的仙侠世界!执掌仙域,亿万生死,握于掌中…(每日中午12点一更,晚上7点一更.)ps:本书有完整的大纲,逻辑严谨,稳定更新,质量保证,绝不记流水账!劳烦各位兄弟姐妹点个收藏加入书架,投几张推荐票,小小地支持一下八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