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6000000021

第21章 道经(21)

在晚清诸将帅中,曾国藩的个人天赋并不是最突出的,而曾国藩之所以由一位普通的农民子弟成长为一位“中兴第一名臣”,与他那做事持之以恒的作风是分不开的。

在京城,曾国藩先后拜理学大师唐鉴、倭仁两位前辈为师,请教进德修业之术。在两位师长的教诲下,曾国藩自立课程十二条,分别为:

1.主敬2.静坐3.早起4.读书不二5.读史6.谨言7.养气8.保身9.日知所亡10.月无忘所能11.作字12.夜不出门

这个课程表,曾国藩终身行之不辍。他的读书方法、学术见解、道德修养,都取得了很大的效益。曾国藩严于律己,除自立课程十二条以外,还为自己编定了一个自修的课程:凡是读书的心得、人情的历练、本身的修养、诗文的创作,皆分别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共分五类,命名为:“茶余偶谈”、“过隙影”、“馈贫粮”、“诗文钞”、“诗文章”。有心得,能自觉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必有收获。

曾国藩从道光十九年开始做诗文钞,并且开始写日记,后来基本没有间断。从咸丰八年六月起,更是不曾中断过一天。行军、生病的时候,也仍然照记,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为止。就此一端,便可以看出曾国藩持之以恒的毅力。

曾国藩虽然在科举上已达到巅峰状态,并且做了高官,却还在读书治学上按一个学生的要求,严格规定自己的功课,毫不苟且、按日施行。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不仅在今日很少见到,即在古人中,也很难得。

曾国藩的有恒,也是深受其家庭影响的。曾国藩家世代务农,艰苦的农业生产养成曾家勤苦、有恒的家风。曾国藩常对家人谈起他的父祖辈一生“皆未明即起”,“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的习惯,这种勤苦的农家作风保障了曾家的小康生活局面,也使曾家有能力供养曾国藩十年寒窗苦读,去实现光宗耀祖的科举仕进之梦。

秉承这种家训的曾国藩为官后,不仅自己在京城每日按课程苦读修养,还以家中长子的身份担负起了教育几位弟弟的责任。在对诸弟的教育中,“有恒”是一项重要内容。他在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致诸弟的家书中写道: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缺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众喜无量。

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书信中写道: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平生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则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它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工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冶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而百无一成……将来又蹈我之履辙,百无一成,悔之晚矣。

曾国藩虽时时将自己对“恒”字的体会与他人分享,却从不认为自己已完全践守了“恒”字的标准,在他的日记和书信中,他多次对自己的“无恒”深自谴责。咸丰九年八月十九日,曾国藩在给友人葛睾山的回信中写道:

国藩生平坐‘不敬’、‘无恒’二事,行年五十,百无一成,深自愧恨,故近于知交门徒及姻戚子弟,必以此二者相告。至于‘有恒’二字,尤不易言。大抵看书与读书,须画然分为两事。

看书宜多、宜速,不速则不能看毕,是无恒也;读书宜精、宜熟,能熟而不能完,是亦无恒也。足下观阅《八家文选》,即须将全部看完,如其中最好欧阳公之文,即将欧文妙袭几篇,切不可将看与读混为一事,尤不可因看之无味,遂不看完,致蹈无恒之弊。

这样的自责之语,在曾国藩的文字中不胜枚举。

曾国藩所讲的有恒,不仅是指求学办事的恒心、毅力,还指读书、做事乃至养生的一种良好习惯和规律。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遵循规律才可收到良好的效益。只有这样,才符合曾国藩所说“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的真意。

坚持不懈是事业成功最基本的条件。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懈的奋斗是战胜它的惟一法宝。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切不可能的事情才会变成可能。

在求知的道路上,一个人最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敷衍了事。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如果自己降低目标、不求卓越,他就没有勇气干大事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宽恕自己的平庸是人生的最大错误,它使许多属于自己的成功机会白白溜走,让人悔恨不已。而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北宋名臣王安石在年轻时,就有不俗的志向,他多次对人说:“人生一世,当建功立业,造福万民,名垂青史,这样为人,才不虚度此生啊。”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王安石勤奋读书,对自己要求甚严,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不耽误当日的功课。

一次,王安石病倒了,躺在床上,他还是坚持看书。大夫劝他休息,王安石说:“病可以痊愈,但书一日不读,我就可能被别人拉下。我的前程全靠读书赚取,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王安石的文章写得很好,在别人的赞颂声中,他还是不停地修改。有人说他多此一举,王安石便说:“在你们眼里,我的文章也许真的不错。可若是给大学问的人看了,一定是有很多不足,我不该满足你们的夸奖,而使自己不再提高了。这样,我才能走出家乡的狭小天地,闯出一片天地来。”

王安石刚到朝中做官时,只是一个管理司法事务的小官,很被人轻视。王安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半点消极情绪,他还是苦学本领,丝毫没有改变志向。他对自己的朋友说:“我现在官小职微,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如果我眼下懒散堕落,那么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王安石不和别人同流合污,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想一齐把他赶出朝廷。他的朋友劝他道:“你官职低微,偏偏又和他人作对,这样下去是不能立足的。你应当和他们主动来往,增加感情,一些俗事不想干的也要干一点,这对你有好处啊。”

王安石说:“和小人交往,自己的人品、情趣势必会低下,以后再想改正都难了。我不能这样放纵自己,否则,我的一生就毁了。”

王安石恪守本分、勤于政事,而且做事持之以恒,最后终于当上了宰相。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说的是那些没有恒心的人,这样的人不管有多好的天赋,如果不注重后天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最后还是会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讲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一个人即便得到了上天的恩惠,赐予了他聪明才智,可是如果他自己不肯利用这种财富积极上进、持之以恒的话,最后和常人也没什么区别。

方仲永的故事留给后人的除了惋惜之外,还有深深地思考。无论面临困境还是养尊处优,一个人都应时刻牢记一个道理:持之以恒才能成其事。

持之以恒是一种精神,一个人拥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太行、王屋二山方圆七百里,高有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在两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已经是年近九旬了,世代住在大山里面。家人来往出入非常的不方便。于是一家人便坐到一起来商议,决心开山修路,使道路一直通达到河阳之南,汉水之北。

愚公的老伴儿说:“你现在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凭你的力量,连一个小小的土堆都挖不动,又怎么能够搬动太行、王屋二山呢?而且挖出这么多的石头土块又该放在什么地方呢?”愚公说:“可放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一家人对此都表示同意。

于是愚公带领一家人来到山面前,挖出石头和土块,用簸箕运到渤海的尽头。邻居有一个寡妇的孩子,年仅七岁,也来帮忙。大家同心协力、持之以恒、不畏困难、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季节变换一次才回家一次。

河曲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对他们的举动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就跑来劝愚公:“哎呀,你真是太愚蠢了,你自己行将就木,力量微薄,连山的一根毫毛也动不了,又能把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愚公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你连寡妇的儿子都不如啊!你知不知道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这山不会再增高了,又怎么会挖不平呢?”一席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山神听到了这一吞话,怕他真的不停地挖下去,就将此事报告了天帝。天帝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就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这两座山背走,一座摆在朔方东部,一座摆在冀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没有大山的阻塞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立下雄心壮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应该有愚公的恒心和毅力,否则,如果做事情拈轻怕重、畏首畏尾,终将会一事无成。

第三十四节

[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是非常广泛的,到处都有它的存在。万物依靠它而诞生,它对万物毫不推辞,大功告成却不自以为有功,滋养万物却不主宰它们。它总是没有自己的私欲,这可以叫作小;万物归附于它而它不自以为主宰,这可以叫作大。

因此,圣人之所以能达到浩大的境界,是由于他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真正成为大。

[本章要旨]

本章阐述道的作用。

[评析]

本章阐述道的作用,专论“道”的功能、本性之博大,阐述“道”既是宇宙本性,又是普遍规律。它既体现大与小的普遍性,又综合了正与反、有与无的逻辑形式。

[实例应用与分析]

不自为大——“不自大”者才显高大

《道德经》中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原意为:因此圣人之所以能达到浩大的境界,是由于他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真正成为大。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理解为:“‘不自大’者才显高大”。

老子不愿意看到世人自高自大,只有“不自大”才是圣人之举,才显得高大。世人也同样不喜欢自高自大、目无他人者,那些身居高位却不自高自大的人,往往能赢得人们的爱戴的拥护。

一代明君唐太宗虽贵为天子,却依然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正由于此,他广揽人心,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们说当了皇帝就自认为尊贵高尚,没有什么可畏惧的,我却认为做皇帝的,更应当保持谦逊恭谨,需经常感到畏惧。

从前舜告诫禹说:‘你只要不自以为是,那么天下的人就没有人能和你争贤能;你只要不自我夸耀,那么天下人就没有人能与你争功劳。’另外《周易》中说:‘做人的准则应当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崇尚谦逊恭谨。’”

大凡做皇帝的,如果自认为尊贵高尚,不保持谦逊恭谨的作风,那么自身若做了错误的事情,谁还肯冒犯威严上疏劝谏?我每说一句话、办一件事,必定在上畏惧苍天,下畏惧群臣。苍天高高在上听察着人世间的善恶,怎么能不畏惧?我的一言一行都被众公卿大臣有识之士看在眼里,又怎么能不畏惧?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虑,就能经常谦逊恭敬、小心谨慎,尽管如此,我还时常担心所作所为不符上天的意旨和百姓的心愿。”

魏征对此评价道:“古人说:‘没有一件事是没有开头的,但坚持到最终的却很少。’如果皇上坚持这种谦惧的作风,一天比一天谨慎,那么国家就会永远巩固,而不会灭亡了。尧、舜时代之所以太平,实际上就是遵循了这个原则。”

唐太宗贵为人君但仍不敢高傲自大,他始终怀着永不满足的心境去完善自己,尽量使自己不被别人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他的这种不自大、不自满的作风,让其他君主相形见绌。

同类推荐
  • 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本书的目的,正在于解析易经智慧对于成就人生事业的重要意义。本书对照易经中的卦象、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内容,将易学家的代表性阐释集在一处,可以说是一本易经智慧解读大全,十分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易经全貌。
  • 聆听大师丛书(套装共7册)

    聆听大师丛书(套装共7册)

    胡适一生,涉及了大量的学术文化、思想文化和政治文化的言论,其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朴实无华。兼具了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聆听大师胡适》系列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生、治学、政治、社会等方面入手,在胡适作品中精选出能够代表胡适思想的篇章,收录图书:《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西洋文明的本质:胡适讲西学》《孤独与大胆:胡适自述》等七册。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一书通过大师们写的随笔为我们解读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们获益颇多。大师们在人生、生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师们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丰富的阅历,能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天降兽皇

    天降兽皇

    说她幸运但她又很悲催,说悲催又比任何人都幸运。她前世是个大小姐,她今生还是个大小姐。巧的是都姓陆,巧的是身边都有帅哥,巧的是命运都很悲催。老天爷玩了她两次,都是先把她捧入云端最后狠狠摔向谷底。前世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的她,被人狠狠害死,今生没有一句懦弱的话的她,被命运渐渐戏耍。“凭什么?”最应该说这句话的人是她,但是她身边的人几乎都对她说过这句话,可是明明她没有做什么。她的幸运,她的霉运在这里演绎成了她的命运,这个叫陆露儿的身份是她永生永世最后一次为人的身份。
  • 废材萌萌哒:公子我不约

    废材萌萌哒:公子我不约

    这年头,逛个街能穿越,有没有搞!!!那个男的是谁,说什么要定我了,不是吧!古代人都辣么开放吗?黑心老爹也不管我,,,我可不管既来之则安之,我的命运自己做主,看我不把你们玩得个天翻地覆!!
  • 见利思义(中华美德)

    见利思义(中华美德)

    《论语·宪问》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道德真经集注释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火线之枪王崛起

    穿越火线之枪王崛起

    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次次的磨炼,使江玄变得越加成熟,可面临的困难也随之增加。高超的CF技术,强悍的对手。遇强手,笑天叹地可有用?遇强则强,遇弱更强,乃我之王道!被挫折历练后的人总是更顽强、更成熟、更勇敢,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没有什么能困得住江玄,阻止江玄凌驾于九天之上!
  • 谴非

    谴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删补文苑楂橘

    删补文苑楂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定格时间

    定格时间

    我以为,你的离开,时间会让我心中的痛逐渐平淡,会让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把你从我心中渐渐抹去,就让时间把你彻底埋葬。有时候记住一个人只需用一秒钟的时间,而忘记一个人,却要用尽一生的时间。我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忘掉你。想要重新开始,却不知从何开口。或许你永远也不想再看见我,或许我还忘不掉你,许多种或许的原因或许就造成了我们永远也不能再在一起,也许注定了的,在时间的长河中,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一个追,一个逃,却再也回不到从前,只有少时的誓言隐约在耳边回响,回到现实,却早已物是人非。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让时间把它定格。用回忆诠释一段平凡却独一无二的爱。
  • 青春——默默不语

    青春——默默不语

    青春,在年华的岁月里最是璀璨,最是耀眼。有它,我们可以张狂,可以个性。有它,我们可以尽情挥洒汗水,肆意流泪。有它,我们的理想、自由和快乐才变得有滋有味。
  • 吃货的逆袭

    吃货的逆袭

    简介:在现代都市校园中,一个吃货和一个九尾狐之间的嬉笑怒骂。“讨厌?”“喜欢?”“爱?”******“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吃!!”“除了吃呢?还喜欢什么?”“……睡……”我靠!!子冰无奈望苍天。看着眼前那圆滚滚的小肉球,眼底却泛起了一片温柔。**************PS:本文是写《时间吞噬者死亡游戏》杀伤脑细胞后的产物,纯属娱乐。看看笑笑,很小白,很恶搞,也很温馨。这文文字也懒得修了,写哪儿算哪儿呗。呵呵,所以文字错误方面大家就见谅吧。如果有闲心,就帮着捉捉小虫子,发现问题都会改的。多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