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749900000017

第17章 做与众不同的你——心理学教你如何驾驭嫉妒(1)

嫉妒的源头是一个人的优越感被冒犯,感到了他人对自己地位的威胁。试问,谁又能比任何人都优越呢?与其追求虚幻的优越感,不如做与众不同的自己。

洋人的嫉妒——奥赛罗

《奥赛罗》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主要强调了人的嫉妒,正是因为这种嫉妒的存在,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主人公奥赛罗是威尼斯公国的第一猛将,深受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的爱慕,后来两人相恋。但是由于奥赛罗是摩尔人,又年长苔丝狄蒙娜许多岁,所以两人的婚事并不被看好。

而奥赛罗的手下旗官伊阿古十分嫉妒奥赛罗,因为奥赛罗出身不高,但是却因屡立战功而得到重用,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被嫉妒之火焚身的伊阿古就想出了一条诡计来破坏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之间的感情。

伊阿古向苔丝狄蒙娜的父亲告密,果然元老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生气,不仅强烈反对这门婚事,而且认为奥赛罗是一个道德败坏之人。这一切都在伊阿古的预料之中。

但是,苔丝狄蒙娜的反应却大大超出了伊阿古的预料,她坚持自己的爱情,最终和父亲决裂了,并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奥赛罗。这样伊阿古的阴谋就被粉碎了。但是,伊阿古的嫉妒心并没有随着阴谋的失败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直到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奥赛罗的另一名手下卡西欧由于在作战中立下了战功,所以被奥赛罗提升为副官,这引起了伊阿古对卡西欧的嫉妒。后来伊阿古策划了一场更大的阴谋,这是一个一箭双雕的阴谋,不仅使卡西欧降职,而且还害死了奥赛罗。

在庆祝宴席上,伊阿古故意灌醉了卡西欧,挑唆卡西欧与另一个人发生争执,并动手打架。因为这个原因,奥赛罗降了卡西欧副官的职位。这让刚刚成为副官的卡西欧很不甘心,后来在伊阿古的建议下,卡西欧决定向苔丝狄蒙娜求情,希望苔丝狄蒙娜可以帮助自己说服奥赛罗。善良的苔丝狄蒙娜自然同意了卡西欧的请求。但这正是伊阿古阴谋的开始。

后来,伊阿古向奥赛罗告密说,苔丝狄蒙娜与卡西欧有不同寻常的关系,并说正是因为这种不同寻常的关系,苔丝狄蒙娜将会为卡西欧求情。奥赛罗在听到伊阿古的话后很怀疑,但是正在这时,苔丝狄蒙娜来了,恰恰是来为卡西欧求情的。

虽然奥赛罗被认为是威尼斯公国的第一猛将,而且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官职,但是他在妻子面前却是自卑的,因为他的出身是摩尔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苔丝狄蒙娜的父亲才没有同意他们的婚事。

所以这个时候,奥赛罗开始相信伊阿古所说的可能是真的。虽然卡西欧现在的官职没有自己高,但毕竟他的出身不错。总的来说,卡西欧与苔丝狄蒙娜很般配。

在机缘巧合下,伊阿古得到了苔丝狄蒙娜的手绢,这块手绢是奥赛罗送给苔丝狄蒙娜的。后来伊阿古把这块手绢交给了奥赛罗,并告诉奥赛罗这块手绢就是苔丝狄蒙娜送给卡西欧的定情之物。这让奥赛罗更加愤怒。

后来奥赛罗接到命令,要到威尼斯任命,必须离开塞浦路斯,而卡西欧则留在塞浦路斯接任总督的职位。这时奥赛罗观察到妻子的表情十分悲伤,很不情愿,就以为苔丝狄蒙娜的悲伤是因为要离开卡西欧了,于是奥赛罗更加愤怒。实际上,苔丝狄蒙娜是为她与奥赛罗关系的紧张而悲伤。

盛怒之下的奥赛罗跟随苔丝狄蒙娜来到了卧室,并开始斥责妻子的不忠行为,并且不听苔丝狄蒙娜的解释,最后掐死了妻子。后来知道真相的奥赛罗十分悔恨,就自杀了。

嫉妒之心虽然并不光彩,但是却是人之常情。人之所以会有嫉妒,是因为比较。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对比,如果这种对比的结果是自己占优势,即自己的才能、地位、名声或是境遇等等明显优于对方,那么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是美好的。

但是如果恰恰相反,也就是说自己的才能、地位、名声或是境遇远远不如对方,那么就会产生一种不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是难受的。

嫉妒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因为对比你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于是你就产生一种沮丧和失望的感觉,这种失望是对自身的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压力。

其次,这种压力会让人产生一种自卑感,会让人感到羞愧。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奥赛罗》中,许多人都认为伊阿古是嫉妒的化身。

事实上,奥赛罗也有嫉妒,他嫉妒的对象就是卡西欧。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奥赛罗在许多方面都优于卡西欧,根本没有嫉妒卡西欧的必要。

但是,卡西欧身上有一点是奥赛罗比不上的,那就是出身。奥赛罗总是会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正是因为这种自卑,奥赛罗才嫉妒卡西欧,也正是因为这种嫉妒让奥赛罗丧失了基本的理智。

最后,这种对比而来的自卑感就会随着时间而发展成为一种不满的情绪,而这种不满的情绪其实就是憎恨的前身。这种憎恨的心理并不好受,所以嫉妒之人需要一个发泄的突破口,而这个发泄的途径往往就是行为。于是嫉妒的情绪开始演变成一种发泄行为,这种发泄行为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就像《奥赛罗》中的伊阿古一样,起初他也只是有这种嫉妒的心理而已,后来愈发不满乃至憎恨,于是他就开始策划阴谋。其实伊阿古策划阴谋就是一种发泄行为。总的来说,嫉妒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常常来源于对比。

国人的嫉妒——庞涓

庞涓与孙膑同是鬼谷子的弟子,并在一起学习多年,两人的感情也很好,还曾结拜为异姓兄弟,因为孙膑比庞涓年长,所以孙膑为兄长。

后来,在深山中学习的庞涓听说魏国国君招贤纳士,就决定下山。

但是孙膑认为自己还需要学习,于是就没有随同庞涓一起下山。

不过,庞涓在临行之前曾经做过承诺,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得到了魏国国君的重用,一定回来迎接孙膑,兄弟二人一起建功立业。

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神奇的人物,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实面目,但是从鬼谷子那里出来的弟子,一个个都十分出色。

庞涓既然是鬼谷子的弟子,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

庞涓在拜见魏王时,魏王问他治国安邦和率兵打仗方面的问题,庞涓不仅对答如流,而且还向魏王做出承诺,如果魏王重用他为统帅,那么魏国的军队在他的统领之下一定所向披靡。到时候魏国一定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战国七雄的首领,最后一定能实现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宏愿。

庞涓的话让魏王很动心,因为对于战国七雄来说,谁都想兼并其他六国,成为统一天下的主人。这是每一个国君的梦想,魏王自然也不例外。

庞涓不仅得到了魏王的信任,还掌握了魏国的兵权。庞涓也的确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虽然还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承诺,但是因为他的统率已经大大提高了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地位。在庞涓的统率下,魏国军队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小诸侯国。

宋、鲁、卫、郑这些较小的诸侯国看到魏国的强大后就纷纷前来祝贺,这极大地满足了魏王的虚荣心,也大大提高了庞涓在魏王心目中和在魏国的地位。

后来在庞涓的率领下,魏国打败了齐国的军队,这不仅让魏国军队士气大增,庞涓也因此得到了上至魏王,下至黎民百姓的尊重。

这让庞涓变得越来越自大。

相对于庞涓的风光无限,孙膑依然默默无闻地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在另一个人的推荐下,魏王派人请孙膑出山。而孙膑在鬼谷子的劝说下便决定出山。

孙膑下山后和庞涓住在一起,虽然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很好,但是内心并不欢迎孙膑。因为庞涓知道,孙膑的才能高于自己,如果孙膑得到了魏王的重用,那么自己在魏国的地位势必要下降。就这样,嫉妒的种子在庞涓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了。

因为孙膑是齐国人,而齐国和魏国是敌对国。所以,庞涓就设计让魏王相信了孙膑其实是齐国派来的间谍。于是因为私通敌国的罪名,孙膑被剜掉了两个膝盖骨,落下了终身残疾。脸上还刻上了“私通敌国”四个字。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膑得知陷害他的人是庞涓。为了避免惹来杀身之祸,他就开始装疯。孙膑的遭遇被传到了齐国,齐国的大将田忌早就听说过孙膑的大名,于是就向齐威王禀报,请求救出孙膑,让孙膑为齐国效力。

后来孙膑被成功救出,并成为了齐国的军师。在齐国和魏国的交战中,孙膑发挥了他那高超的军事谋略,成功击败了魏国的军队,让齐国一洗之前战败的耻辱,而庞涓也在那场战役中死亡,孙膑成功报仇。

当一个人看到周围的人比自己优越时,就会有一种心理上的缺失感,并产生一种羡慕的心理,自己也想拥有对方所拥有的东西。

这种想法虽然是嫉妒的前身,但却是正常的,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谁也无法避免,也用不着避免,因为这并不是嫉妒,只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生活在社会中自然要与周围的人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把对方当成一面镜子,一面与自己对比的镜子。这种对比的行为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

所以当出现嫉妒心理的时候,不要觉得见不得人或是极力掩饰,因为这样或许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有些东西你越想压抑,反而会愈演愈烈。换句话说,就是停止与嫉妒做斗争。既然嫉妒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就是属于人的本能之一,和本能进行战斗并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因为人们往往很容易在本能面前败下阵来。

人的本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嫉妒。

很多人认为嫉妒是一种很不光彩的情绪,所以人们在面对嫉妒时,总是压抑或躲避,这样只会让这种正常的情绪扭曲,扭曲的结果就是行为发泄,而不理智的行为发泄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人是一种趋利避害的动物,有人认为正是这种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明了人的本性,人从骨子里就是自私的。且不管这种看法到底是否正确,如果按照这个理论,人只会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那么嫉妒呢?嫉妒的情绪会给人带来有利的后果吗?

庞涓的军事才能不及孙膑,所以很嫉妒孙膑,于是就设计陷害孙膑。但是这样一来他得到了什么?保住了自己在魏国的至高地位吗?刚开始好像是这样的,但是最后却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庞涓的嫉妒不仅伤害了孙膑,让一个健全的人变成了一个残疾人,同时也给自己惹来了杀身之祸。

所以从庞涓的人生经历来看,嫉妒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情绪。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摆脱不了嫉妒的困扰。因为嫉妒情绪从一个人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只是因为那个时候年龄还很小,认知也很浅,根本不知道那种情绪其实就是嫉妒。

被冒犯的优越感——嫉妒的源头

幼儿不喜欢听自己的父母夸奖别的小朋友,尤其不喜欢父母把自己和其他比自己优秀的小朋友进行对比。但是大多数父母都乐于这样做,并认为这样有利于激励孩子。

我们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从小很懂事,而且学习成绩很优秀。总的来说,在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处处都比自己优秀,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许多孩子都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很讨厌,其实就是一种对比产生的嫉妒心理在作怪。

这种嫉妒的心理其实很微妙,有时候还会有一种不允许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好的心理,因为这样就等同于说自己不如别人,不仅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而且还会有憎恨的心理。我们往往希望别人不如自己,因为这样不仅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还会有一种优越的美好感觉,人人都喜欢这种感觉。这就是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

有的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孩子的鼓励,而这种鼓励往往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从而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是,这种赞扬也应该有一个尺度。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他对周围的一切认识都是空白的,也就是说小孩子根本没有评价的标准,他在做一些事情时并不知道这种行为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没有所谓的是非观念。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小孩子也开始培养自己的是非观念。但是,这种是非观念的形成往往来自外界的肯定或是否定。

如果一个小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父母或是其他人的赞扬,他就会认为这是对的;如果被父母或是周围人批评,他就会认为是错误的。

人的是非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如果父母过度赞扬孩子,久而久之他就会产生这样一种认知,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可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所以当一个十分骄傲的人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他就会受不了,而嫉妒的情绪也会因此来得更强烈。所以,赞扬也应该有一个尺度。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都是难得的人才,两人不仅长相俊美,而且都很有谋略。另外,两人的社会地位也差不多在同一个层次上。诸葛亮受到刘备的器重,周瑜是孙权的心腹。但是周瑜却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也成为了周瑜的临终遗言。

或许周瑜与诸葛亮之间早就对对方的大名有所耳闻,只是未曾见面而已。后来由于曹操的率军南下,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共同御敌。因为曹操的实力太强大了,如果刘备和孙权不联合起来,这两支力量极有可能会被曹军逐一消灭。

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和周瑜见面了。这个时候,蜀国和吴国是联盟国,按理说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应该会很好。但是由于周瑜的气量比较狭小,所以总是处处刁难诸葛亮。

同类推荐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通俗的群体心理学知识读物,致力于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群体心理学知识,满足读者们对群体心理的好奇心,帮助读者们洞察、了解群体心理,进而从中获得领导群体或摆脱群体心理控制的启示。
  •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马斯洛精选集: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本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马斯洛的代表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的幸福与快乐,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出版本书的动机之所在,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作为生命本体的人的心理需要,作为具有创造性的人们劳动的价值回归心理需要,作为个体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要,作为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本要体验人生快乐与幸福的心理感情动机等。
  •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人生的戒律(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将成长赋予深刻的社会性具有很强的意义,使人明白成长的存在就必须进行自我实现,就必须去创造成功,实现成长的价值,向着完美人性和健康成长的倾向发展。因此,为了完善我们的成长,谁不努力去自我实现呢?今天,我们的个人成长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社会发展,那么,我们个人的成长就必须更加具有社会性,使成长具有自我实现的意义,为我们创造成功,为社会创造财富,那么,我们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成长理论中可以获得人生成长的新方向和新目标。
  •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本书以大量实例诠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从专业心理医生的角度向读者阐述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帮助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本书围绕着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以浅显易懂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列举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生活范例,是一本可以帮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钟爱自己及家人,解决家庭各种矛盾的心理学参考书;适于心理医师及涉及家庭、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安然以待

    穿越之安然以待

    安然穿越到一个单亲妈妈的家庭,不要误会,她不是变成了未婚妈妈,而是有一个女强人的妈妈跟一个双胞胎弟弟。而安然发现她穿越到了一个平行时空,在这她还是叫安然,但不在是一个无业游民,是一个祖国的园丁,小学老师。对于这个身份还是满意的安然同时也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 巧妙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巧妙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教育的过程就是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不同的习惯有着不同的作用,要么造就一个人,要么毁掉一个人,但不管习惯的力量有多大,人本身的力量更强大。因此,无论孩子目前有着什么样的不良习惯,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任何顽固的不良习惯都会被“清除”!任何父母都能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成就他们的美好人生!
  • 四大陆之龙的哀鸣

    四大陆之龙的哀鸣

    许多年前的一场血案,某一族在血案中被灭族。SS年后,一场失败的实验,让陆溟成了个“蚀人”。本该被销毁的“残次品”陆溟得养母相助,带着封印了他记忆的石头,逃出了实验室。他的命运将会如何?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尽在《书名》
  • 重生花期已至

    重生花期已至

    冯止妤短暂的一生可以用三部曲来阐释:前八年是幸福交响曲,中间八年是叛逆交响曲,后五年是自作自受交响曲。重活一世,她不求富贵不求真爱,只求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 撼天

    撼天

    21世纪一个工薪阶层,车祸后,穿越到一个仙侠世界。成为普通人家的养子,寄人篱下。为了掌控命运。他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争夺出一条充满杀机的道路。踩过无数人神魔堆起的尸山,趟过无数道佛仙汇聚的血海,一步一步,以力撼天,走向不朽之路。
  • 我是疯儿你是傻

    我是疯儿你是傻

    天齐国人们争相向传,在京城出现一个卖指甲油的疯女人,传说好像与当朝太子有关系。东方爱听后表示,自己不只是卖指甲油,还有防晒霜、面膜泥、天然保湿水、香水……还可定制衣服,满三百两银子还免费赠送炫彩指甲油哦,先到先得哦,亲~至于疯女人,其实我并不疯,只是你们古人脑子太迂腐了,这是你们的偏见!还有啊,我可不认识什么太子,太监到认识一个。
  • 踏破天道

    踏破天道

    一个武者,就必须的唤醒自己的武魂,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寻常人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将自己的武魂给唤醒,成为一个真正的武者的,但是事到如今,也就只能是去拼上一拼了。
  • 深宫女配

    深宫女配

    她曾努力付出,希望得到爱,最后却泥足深陷,万念俱灰。命运柳暗花明,她穿越重生在一不受宠宫妃身上,从此开始了女配之路,她放弃了爱的奢求,全心育儿,只有孩子的爱才最热烈而单一,让她觉得被需要的满足,而峰回路转,一国的倾覆,是为了成全主角们矢志不渝的爱情,还是为了成全她的平凡恬静的配角生活?【穿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的错过

    exo的错过

    前世的她,错过了他,伤害了他,重生的她,后悔前世对他的所作所为,今生今世,她不会在错过,不会在后悔!
  • 重生摇滚之王

    重生摇滚之王

    1965年是摇滚史上最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鲍勃迪伦在新港音乐节上开启了民谣摇滚时代;披头士发行了革命性的专辑《橡胶灵魂》;滚石乐队发布了历史上排名第二的单曲《(ICan‘tGetNo)Satisfaction》,当然更重要的是加里欧德曼开始走上摇滚之路——BBC纪录片《摇滚七纪》。猫王给了摇滚乐存在的理由,披头士使摇滚乐风靡天下,鲍勃·迪伦赐予摇滚乐灵魂,而加里欧德曼则让摇滚乐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时代周刊》这是一个重生者从1965年的美国开始走上摇滚之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