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朝鲜,俘获了一名试图刺杀他的朝鲜宗室女子。这名女子的个性与众不同,刁蛮任性、敢想敢干,对于见惯了举止端庄的贵妇人的多尔衮来说,她就像一道清新爽口的朝鲜小菜——“辣白菜”。经过一番曲折后,多尔衮将她纳为庶福晋(妾),婚后不久,“辣白菜”意外地怀孕了,让一直没有子女的多尔衮欣喜若狂。但好消息也伴随着坏消息,三大贝勒中仅存的大贝勒代善因“年迈颠倒”,被皇太极剥夺了参与朝政的权利。政敌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下一个该轮到谁了呢?多尔衮心头平添了一层阴影。
一
在皇太极称帝之前,朝鲜曾表示反对,激怒了这位唯我独尊的大汗。崇德元年(1636年)十二月二日,刚刚登上帝位的皇太极带领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以十万大军出征朝鲜。
朝鲜国王李倧自知不敌,连忙退守汉城东三十里的南汉山城,同时将嫔妃、宗室和大臣的家眷送往江华岛,以保安全。清军包围了南汉山城,皇太极见城墙高大坚固,强攻势必造成很大伤亡,决定采取当初取大凌河城时的围城打援战术,围而不攻,伺机歼灭援军,迫使守军投降。
硝烟弥漫的战场一时间竟然平静下来,清军在南汉山城外扎营,以逸待劳。眼看着新年就要到了,很多人闲得无聊,出营打猎,借机到民家去掠夺财物,搜罗年轻女子,供自己淫乐。皇太极则待在自己的行宫中,与亲王和将领们饮酒作乐,快活似神仙。全军上下在异国的土地上逍遥自在地打发着时光。
皇太极的行宫实际上是建筑在一座山岗上的庙宇,略微收拾一下,就变成了大清国皇帝的住处。这天早上,皇太极刚刚起身,昨天晚上与群臣畅饮到下半夜,脑袋昏昏沉沉的。他穿上衣服,走出行宫,想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让自己清醒一下。
太阳已经升起,柔和的光线驱散了弥漫在原野上的晨雾,照耀着白雪皑皑的大地,远处的南汉山城巍然耸立,轮廓清晰,甚至可以看到城头来回游弋的守军和他们手里的兵器。皇太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走到一棵松树下面,活动着腿脚,山脚下是一望无际的军营,环绕着如大海中的孤岛般的南汉山城。将士们已经起身,在军营中往来穿梭,到处炊烟弥漫。
“这是我登基后第一次出征,一定要打个大胜仗,弘扬大清国威。”皇太极在心里琢磨着,一团积雪从松树枝头滑落,恰好砸进他的颈窝,皇太极被冰凉的雪刺激得缩了缩脖子,一边扒拉着脖子上的雪,一边笑着对身边的松树说道:“难道你也明白朕的意思,以此来回应朕吗?这次出征一定是大捷吧?都说松柏长青,愿我们大清国也像你一样,万古长青,永世长存。”
多尔衮从山下爬了上来,走到皇太极面前行礼,禀报说:“皇上,我的护军抓到一个俘虏,据他招供说,南汉山城现在缺粮缺水,形势岌岌可危。”
“好啊!看来李倧支撑不了多久了,我们很快就可以凯旋班师了。”一大早就听到好消息,皇太极喜上眉梢。
“俘虏还说,朝鲜国王、世子、大臣们都在南汉山城,但嫔妃、宗室和百官家眷则在江华岛。皇上,不如我们乘船出海,进攻江华岛,只要俘获他们的家眷,相信南汉山城会不战而降。”
“嗯!不忙,吃完早饭再说。”皇太极让多尔衮跟自己一起用膳。在桌子边上坐下来之后,多尔衮望着眼前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菜肴,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下箸。
皇太极看多尔衮窘迫的样子,笑了起来,“这是朝鲜人上至国王,下至寻常百姓每日必备的菜肴。你也来尝尝”。说罢,他夹起一块红红的东西放到了多尔衮的碗里,“此物叫辣白菜,是用白菜、辣酱一块腌制的”。
多尔衮不好拒绝,勉强吃了一口,感觉酸酸的、辣辣的,连忙吃了几口粥。皇太极也不再勉强他,随即道:“就照你说的,由你领兵三万,进攻江华岛。”
在多尔衮的率领下,清军乘大小战船八十余艘,携带红衣大炮,进攻江华岛。多尔衮等上了旗舰,在大小战船的簇拥下,向江华岛驶去。守岛的朝鲜兵出动三十余艘战船迎战。多尔衮望了望身边的红衣大炮,气定神闲,有这种神器相助,消灭朝鲜海军应该不难。
朝鲜军的战船渐渐进入了射程,多尔衮向炮兵指挥挥了挥手。顷刻之间,清军的战船上火炮齐鸣,惊天动地,远处的敌军战船中炮后燃起大火,逐渐倾斜、沉没。在红衣大炮面前,朝鲜海军的战船不堪一击,三十余艘战船很快全部被击沉。
清军跳下战船,趟过海水,涌上了江华岛。多尔衮登岛的时候,岛上少量守军的抵抗已经被粉碎,江华岛完全落入了清军手中。护军统领上前禀报,“睿亲王,岛上有朝鲜王妃一人、王子二人以及宗室、百官家眷,已经全部被我军俘获”。
多尔衮环顾四周,吩咐道:“将王妃和百官家眷妥善安置,由你亲自带兵看守,不准骚扰欺辱。”统领领命而去。多尔衮则骑上了战马,在四周巡视,打算欣赏一下岛上的风光。他和卫士沿着海岸驰骋,一边是海浪拍击着岸边的礁石,一边是空旷的田野。多尔衮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别有一番天地啊!将来我能据有此岛,颐养天年,夫复何求!”
一行人很快就进入了岸边的一处村落,眼前是稀稀落落的几十间低矮茅屋,却看不到一个村民,想必是知道清国大军前来征讨,都提前逃难去了。多尔衮估摸着战场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应该回师了,招呼卫士:“回去吧!”
他正要调转马头,忽觉一阵劲风向自己袭来,耳畔有箭矢破空的声音。多尔衮本能地一低头,一支利箭贴着他的后脖颈飞了过去,身边的一名镶白旗护军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从马上跌了下去,颈部中箭,鲜血汩汩地往外冒。
多尔衮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跳下马,以马身为掩护,观察周围的动静。卫士们也纷纷下马,靠拢在多尔衮身边,保护主子。“嗖”的一声,又是一支利箭,将外围的一名卫士射翻在地。卫士腿部中箭,抱着大腿在地上打滚,强忍着疼痛,没有叫出声来。旁边两名卫士拖着他躲到了一边。
这一次,多尔衮终于看清楚了射箭人的藏身之处,是不远处的一间茅屋。他向卫士们挥挥手,示意他们包抄过去。十几名卫士从两侧靠拢茅屋,剩下的人待在原地继续保护多尔衮。从茅屋中又飞出几支箭来,射中了负责进攻的两名卫士。但其他人已经趁机靠近了茅屋,砸门破窗,进去捉拿刺客。
就在他们破门而入的时候,多尔衮鬼使神差地喊了一声:“抓活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对这名刺客手下留情,似乎那句话不是从他自己的嘴里喊出来的,而是藏在他躯壳内的另一个人。
茅屋中响起搏斗的声音,中间还夹杂着女子的尖叫声。不一会儿,卫士就押着一个人走了出来,多尔衮和身边的卫士迎了上去。那人披头散发,一条腿在地上拖着,显然是被卫士的刀砍中了,鲜血从伤口处涌了出来,地上留下一行血迹。
来到多尔衮面前,挟持着刺客的卫士拽着刺客的头发,好让多尔衮看清刺客的面孔。“咦”,多尔衮发出一声惊叹,刺客竟然是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身穿猎衣,背后还有一个箭囊,插着两支没有放完的箭。一脸的尘土,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应该是与多尔衮的卫士殊死搏斗的时候留下的。
多尔衮一时看不清她的容貌,只觉得两道浓密的眉毛和寻常女子不同,有一股遮挡不住的丈夫气。一双清澈的大眼圆睁着,眼神中糅合着惊恐和愤怒,不甘示弱。尤其是那身猎衣,让这名女子显得与众不同,英姿飒爽。虽然受了伤,狼狈不堪,但多尔衮仍然被她身上的那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生出怜香惜玉之情来。
多尔衮吩咐卫士:“给她疗伤,带回去!”
二
回到大营,多尔衮不敢耽搁,赶往皇太极的行宫,汇报江华岛一战的战果。听说朝鲜王妃、王子、宗室和百官家眷都已经落入清军之手,皇太极当即派出使者,招降城内的朝鲜君臣。
返回镶白旗军营,多尔衮叫来自己的护军统领,问道:“刺客的身份查清楚了吗?”
“禀报王爷,查清楚了。她是朝鲜国宗室李世绪之女。”
“李世绪……”多尔衮念叨着这个名字,随即问道:“这个人现在何处?”
“在南汉山城内,与国王李倧等人在一起。”
多尔衮点点头,又问道:“她的伤势怎么样?”
“皮肉伤,并无大碍。属下已经把她安置好了,有卫士看守,还找了一名朝鲜女子照应她。”
多尔衮笑了起来,“你倒是很会办事嘛!”
“在王爷身边多年,王爷的心思属下还能不清楚吗!王爷随时可以去看她。”
卫士下去后,多尔衮在自己的大帐中独自徘徊。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个险些要了自己命的刺客这么上心,是因为她有胆有识,敢对堂堂的大清王爷下手,还是因为她与家中那些妻妾迥然不同的特殊气质?在这名女子身上,多尔衮能够感受到一种狂放不羁的野性,就像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他的征服欲被刺激起来。“或许就跟吃饭的道理一样吧!不管是什么样的美味佳肴,总吃也会厌烦,偶尔来一碟风味小菜,反而胃口大开。”多尔衮忽然想起那天早上皇太极让自己吃的辣白菜,尽管味道很奇怪,入口之后却很清爽,与这个女子有些神似。
“就叫她‘辣白菜’吧!”多尔衮打定了主意。因为“辣白菜”有伤在身,不太方便,所以多尔衮没有急着去看她,只是叮嘱手下人要好生照顾。
城中的朝鲜国王李倧得知江华岛沦陷,王妃、王子、宗室和百官家眷尽数被俘的消息后,斗志瓦解,决定献城投降。他身穿青衣,带领世子和百官出南汉山城西门,步行到汉江东岸的三田渡,向等候在那里的皇太极称臣。从此,朝鲜与明朝断绝了联系,奉大清为宗主。
多尔衮的护军统领在投降的人群中找到了李世绪。李世绪听说是大清国地位显赫的睿亲王要见自己,心里七上八下,“我与这位睿亲王素不相识,他怎么单单点名要见我?”李世绪不知道是福是祸,只好跟着镶白旗护军统领前往镶白旗军营。
走进戒备森严的大帐,李世绪看到正前方坐着一个身材瘦长的年轻男子,衣着华贵,料定这就是睿亲王,“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嘴里念念有词。多尔衮放下手中的文书,看了看眼前的李世绪,四十来岁,面相和善,一看便知是一个胆小怕事的老实人。“这个老丈人应该不难对付!”
李世绪趴在地上说了一堆祝福的话,却没有人回应。耳边听到有脚步声靠近,他不敢抬头,脸贴着冰凉的地面,紧张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忽然,一双有力的手将他搀了起来,李世绪终于看清楚了睿亲王的容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威名远播,连朝鲜人都知道他的赫赫战功的王爷,看上去竟然显得很文弱,脸色有些苍白,嘴唇上也没有血色。
多尔衮和蔼地笑了笑,请李世绪坐下来,通过翻译告诉他不必担心,请他到这里来并没有恶意。“朝鲜国已经奉我大清为正宗,彼此之间化敌为友,你的安全在这里是有保障的。”多尔衮表现出一个胜利者的慷慨和大度。
李世绪通过翻译问道:“王爷叫我来有什么事吗?”
“听说你有一个女儿。”多尔衮试探着问道。
“是,她是我的独生女,母亲在生她的时候难产去世了,我没有再娶,独自抚养她长大。由于就这么一个女儿,是我的掌上明珠,所以从小溺爱,娇惯得不成样子,非常任性,像个男孩子一样喜欢骑射……”一提起自己的女儿,李世绪也不觉得紧张了,甚至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由此可见,他对自己的这个女儿是如何珍爱,胜过自己的生命。
翻译本想制止他,命他如实回答王爷的问话,不必多说。但多尔衮用眼神阻止了翻译,他想从李世绪的嘴里了解一下“辣白菜”的身世。多尔衮甚至在想,如果自己有一个女儿的话,可能也会像李世绪这样宠爱她吧!
等李世绪说完了,多尔衮才告诉他:“你的女儿就在我的军营中,等会儿你去看看她吧!”
李世绪很奇怪,问道:“小女怎么会在王爷这里呢?”
多尔衮笑而不答,如果把实情告诉未来的岳父,估计要把他吓个半死,叩头谢罪。李世绪见多尔衮不说话,也不好再追问。他能猜到,这位王爷跟自己的女儿之间一定有什么事情,不过,多尔衮看上去没什么恶意,对自己也很客气。这让他一直悬着的心稍稍安定了一些。
护军统领将李世绪引到了“辣白菜”的帐篷。此时的辣白菜尽管腿上的伤还没痊愈,但整个人已经焕然一新,换上了一袭白衣,头发挽在头顶上,梳成通常朝鲜男子才会梳的发髻。清秀的面孔白里透红,看上去像个可爱的红苹果。
李世绪走进帐篷,“辣白菜”见是阔别多日的父亲,尖叫了一声,一瘸一拐地扑了上去,父女二人相拥而泣。自从随宗室成员一起撤出南汉山城,“辣白菜”就再也没见过李世绪。清军大兵压境,生死未卜,活着相见的希望非常渺茫。此刻父女团聚,恍如隔世,两个人都感觉像是在梦里。
“辣白菜”个性坚强,首先止住了抽泣,问道:“父亲,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李世绪擦拭着眼角,回答道:“国王已经向大清国称臣,战争已经结束了。我们父女又可以在一起了!”他反问道:“你呢?刚才是大清国的睿亲王派人把我接来的,说你在他的军营里。你怎么会和睿亲王相识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啊?”
“辣白菜”并不知道谁是睿亲王。她把那天清军进攻江华岛,自己躲到了村子里,后来看到一群清国骑士,就暗中放箭射杀他们,结果被俘虏的经过讲了一遍。